浅谈居住小区的空间规划

所属栏目:城市规划论文 发布日期:2012-12-07 08:46 热度: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的城市住宅也如雨后春笋一般拔地而起,不断地改善着人们的居住条件。本文根据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提出进行居住区规划设计中渗入“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以营造和谐的邻里关系空间。

  关键词:居住区,规划设计,空间营造

  前言

  居住区规划是城市详细规划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城市规划的重要步骤,其目的是为居民创造舒适、便利、卫生、安全、美观的居住环境,满足人们对居住的需求。目前,有关我国的居住区规划设计理论是为适应现代化生活和交通的需要而提出的,并随后形成了一系列规划原则和手法。随着城市的不断成长,居住区层面的规划内容与目标也在不断地变化,相关理论在不断地补充、完善,在东西方学者的努力下,关于居住区规划理论研究的发展经历了从偏重物质功能提高到注重人文内涵,再上升至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探索

  一、当前居住区邻里交往中存在的问题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人对居住环境的需求中,最大的需求是人们之间互助互爱的邻里关系和社会交往。随着工作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科技的发展,人们交流的方式、手段和对象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的邻里观念已经淡化了。可是,在一些居住区的规划中,往往只强调小区环境规划的物理指标,只重视生理上的需要,过分强调经济效益,住宅按日照间距排列,道路按出入需要设置,绿化按人均指标分布,忽视了小区交往空间的规划设计。在设计过程中常常搞形式主义,户外活动场地的功能不完整,硬质场地的铺设材料和铺设方式不经过周密设计,小品设施不齐全或设计不合理。再加上开发商为了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和施工的便利性,出现了大批行列式、高层和超高层的住宅建筑。住宅楼内属全楼公有的空间也仅有楼梯间、公共走廊、屋顶平台以及高层住宅的设备层之类,给社会交往带来了困难。小区的居民大多来自不同地方,从事不同工作,有着不同的生活习惯,加上工作与居住地点的分离,使居住区内居民的相同属性减少。人们口头上承认“远亲不如近邻”,实际上只流于见面打招呼,甚至“老死不相往来”,缺乏更深更广的邻里交往。这虽然有一定的社会因素,但缺乏交流的平台也是形成邻里间关系冷漠、疏于交往的关键性因素。

  二、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交往空间

  在居住区规划中,交往空间的设计已成为空间设计的一个重要内容。现代住宅不仅要想到如何为居住者提供舒适实惠的居住空间,还应想到在一个住宅楼里如何有利于建立和保持融洽的邻里关系。居住区的空间按其功能要求,一般可划分为公共空间、半公共半私用空间和私用空间三级。其中半公共半私用空间并非是一个完全的公共场所,其公共性有一定的限制。作为住宅组群内的半公共空间是供组团内居民共同使用的,是邻里交往、游乐和休息的主要场所。这种交住空间不能主观臆断,为住户硬性规定交往空间,不了解居民的心理和日常生活习惯是很难设计出为他们所接受各种自发性或社会性的活动。

  三、景观设计为小区提供丰富的视觉体验和生态环境

  小区的景观设计应综合运用壁画、雕塑、绿化和建筑小品等环境艺术构成元素,借助摄影框景构图原理,采用多角度、多方位的手段,表现环境美感,展示环境空间的韵律和节奏。刻意营造出促进交流活动的场所,并提高环境质量,这就意味着为其他丰富的活动如游乐、体育运动和公共活动等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基础。景观节点的塑造使人在动态地对空间环境的把握中,不断有视觉的转换,形成美的享受。这些方法包括:树立标志性建筑物、广场标志物、绿化的艺术处理,还有雕塑、小品、水景和灯具等艺术处理。

  在选择人们活动设施时,尽量选择朴素的生态材料,如木地板、碎石子自然铺成的简单通行道路,创作一些简洁、精美、独特的围墙图案和雕塑小品,但要考虑它们与整体风格的协调。在水景的周围适当布置木凳或木台基供休息之用,使人们可长时间地观赏水景之美和进行其他活动。可采用点式的水景,例如早地喷泉或一些小型的喷泉雕塑,不仅可以丰富环境,引起视觉上的美感,而且便于物业管理。

  美的环境、好的心情是交往的催化剂,其中绿化是交往空间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绿化,一般不论其位置是否合理,居民是否使用,只要满足规范指标要求就是合格的。但作为交往空间的绿化则必须考虑居民的活动特征和使用心理,并基本具备良好的交往空间模式。绿化设施要将景观绿化与生态绿化相结合,绿化配置必须注意植物群落的生态关系。要因地制宜配置一年四季、色彩丰富的乔灌木、花卉和草皮等,能够创造出优美的交往环境。应减少华而不实的大面积草坪,可将其化整为零,分成大小不同的空问。在大片的草地中,适当种植以遮阴为主的高大乔木。在裸露的广场上,加设花架连廊、小桥流水,其效果会更好。将行道树后退并加设草坪椅子,给居民腾出停留交往的活动空间。近年来兴建的许多居住小区,开发商都在绿化的设计上花了不少心思,广泛借鉴和吸收我国传统的造园艺术和西方的古典建筑艺术。把大空间分割成小空间,以小空间衬托大空间,以“借景”或“对景”的手法引人入胜,以空廊、花架增加空间的层次,形成小区中最具活力、最有人情味的场所。

  总之,居住区应为居民创造赏心悦目的景观,广植树木花草,造山理水,结合地形营造自然景观,创造富于情趣的生态环境。小鸟的栖息和欢唱、绿色花园中的曲径小桥,使人们仿佛生活在大自然的怀抱之中。同时,应该建立居住建筑的立体绿化系统,使一些建筑的屋顶、平台、阳台和其他空中交往空间都覆盖上绿色植物,并将其引入各个居住空间内。

  四、强化“以人为本”的理念

  居住区的环境设计应本着“以为人本”的原则,也就是以人为中心,处处体现对人的尊重和关怀,即从生理上和心理上为居民(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文化层次和不同宗教信仰等)提供更为方便、舒适、安全的居住环境。要关注不同年龄层次人们的需求:要有青年人喜爱的挑战自我的空间和大片绿地,有供溜早冰和跳迪斯科的硬场地,有供居民早晚锻炼身体用的场地。儿童活动的场地应和幼儿园临近或与幼儿园共用,设一些蘑菇亭、沙坑、滑梯和迷宫等室外器具供儿童玩耍。供老人下棋、品茶的活动室也是必不可少的。小区中的公用设施应充分考虑老人、儿童和残疾人的特殊需要,如设置无障碍通道。小区内的饮水机应设置不同高度的饮水口,并且开关要容易操作。在半公开空间布置若干休息座椅和草木、花卉。用矮墙围合成小的休息空间,可以使人感到可以停留聊天。也可以把几幢建筑之间围成庭园,使人产生亲切感,吸引居民到此散步,创造一个室外的交往空间。

  发达国家的调查结果表明,在医疗保键及社会福利很发达的条件下,老年社会最大的问题是缺乏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即精神生活得不到足够的关心和爱抚。许多老年人非常留恋传统街区中那块虽然说不上完美但却相当充实的精神交往空间。因此,在居住区外部空间设计时,应注重使用频率最高的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设置与其相适应的社会活动场所。可通过一些广场空地的设置和健康设施的安排,诱导老人自发地开展社会性的活动,增强老年人的交友热情,提高生活情趣。对老人的活动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行动方便、表现活跃的老人,能够进行网球、舞蹈和唱歌等活动,需要较为集中的场地。②行动较为迟缓、喜欢悠闲生活的老人,喜欢散步、下棋和打扑克,需要平缓的步行道、座椅。这类老人常常兼有“托儿”的责任,在这类场地中要考虑设置一些沙坑、喷泉和砾石等幼儿设施;⑨行动迟缓的老人,需要有人陪伴,其行为更倾向于静坐、观赏和晒太阳,需要向阳的草地和充满生命力的植物,而且要考虑无障碍设计。另外,大型儿童游乐场应设置在小区中心,根椐小区的规模安排各种项目。游乐场内的建筑小品及游戏器械宜结合儿童喜欢的童话、寓言中人物和动物的形象设计,以活泼的体态和鲜艳的色彩来吸引儿童,促进儿童间的交流,也间接诱发大人们交淡行为的产生,促进邻里关系的和谐共处。

  五、营造“绿色”社区文化

  交往空间的设置有利于塑造小区良好的人文环境。绿色住宅要讲求“绿色”社区文化系统,居住环境的优化必须有丰富健康的社区文化支撑。绿色住宅的人文因素内涵包括:

  1居住区各种园林景观的设计,必须具有我国传统优秀文化的因素,彰显中国式的诗情画意。建筑外部空间、色彩和铺装的变化、细部的处理,均应强调城市文脉的延续,体现一定的文化品味,形成居住区整体空间环境的地方特色。我们追求的应该是居住区的宁静和幽雅气氛。即使是豪宅也应以典雅为主而不是咄咄逼人的形象。

  2居住区应为居民组织形式多样的文化、教育、体育和娱乐活动。社区文化要体现人文精神,根椐不同群体的文化需求,营造出适应不同人群价值观的社区文化,开展多层次多方位的社区活动,注重对社会交往空间和环境的设计,追求一种充满亲情的文化氛围。

  3居住区环境的优化,必须有高水平的物业管理相契合。居住区的物业管理应满足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实现高智能化物业管理,并能为住户提供各种智能化服务。要积极组织各种文化交流,使小区呈现出一种人人安居乐业而不是疲于奔命的景象。将人居环境从纯粹的商品房转化为具有浓厚生活气息的社区,为人们创造出归属感、认同感、文化感和拥有感,这是一个社区的文脉。应该把环境建设提升到环境艺术的高度去进行综合规划,强调与生活、文化和景观等的连接,创造具有丰富历史文化内涵和鲜明地域特色的居住环境。在居住区环境的宣传上,是否要过多宣传异国情调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六、结束语

  提高居住环境质量,改善邻里关系,是居住区规划设计的新课题。居住区的环境规划设计要深入到社会、经济、生态、文化、心理和行为等领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人与人的接触、互助互曩是社会交往的需求,是人类文明的象征,也是现代化城市的标志。在目前设计上,出现了诸如“邻里”、“往单元”、“院落”等等新的有利于民交往的新理念,应引起规划师和建师的高度重视,以努力创造适宜的邻交往空间。

文章标题:浅谈居住小区的空间规划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ligong/chengshiguihua/14564.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