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通过对中小城市—化州市的考察,对其作为一个小城镇所具有的特征以及其在改造的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找出其问题所在,从而探讨化州作为小城市应该如何进行旧城街道空间的改造。
关键词:小城市,街道空间,特征,改造
化州市是隶属茂名市的一个县级市,作为一个经济相对较弱的小城市,其空间有着与大城市不同的特征,又因其特有的历史文化风貌,使得化州市与一般的城市相比有其自身特色。下面笔者就对化州市的两条传统的商业街——民主路、解放路,进行调查研究,通过与大城市城市空间的比较,来探讨小城市传统空间所具有的独特特征以及改造措施。
1、小城镇空间特点
1.1、小城市的街道空间由于保留了传统的街道空间,生活性较强,更适合人们的交往。
小城市的经济由于远远不及发达城市,城市的发展变化相对较小,空间的变化也自然就小,对城市的破坏相对较小。而大城市由于经济发展迅速,旧城中心的人口密度增加迅速,人们对小汽车的依赖性也越来越高,使小汽车快速增长,交通量的增加迫使旧城不断拓宽原有传统的城市道路以适应现代城市发展的需求,因此旧城的历史文化受到严重的挑战,例如广州旧城区,为适应交通量的迅猛发展,而修建了大量的宽马路、高架路,使城市很多的传统历史街道消失。
1.2、小城市城市建设规模小,城市街道空间的可达性较强。
由于小城镇的城市空间比较小,城市道路网密度比较高,交通量相对较小,可达性也就相对较强。而大城市由于交通量比较大,道路往往都很宽,交通流量都很大,从而容易对两边的城市功能产生阻隔,人想过另一边就得走很长的一段距离才能通过。
1.3、小城市的街道空间多以人车混行为主。
小城镇的经济远远比不上大城市的发展程度,小汽车的数量少,人们的出行距离也一般不会很远,因此人们对汽车的依赖性也不高,所以交通量远远没有大城市的大,城市的道路一般比较窄,多以人车混行为主,这种空间更易于人们的交往。
2、化州市传统城市格局所面临的挑战
小城市的空间由于受到经济的制约使得城市传统空间得以延续,但在不断的城市化的过程中,随着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传统城市街道空间的保护认识不足,缺乏统一的规划,同时受到大城市的影响而不顾城市的历史文化特色,导致大拆大建,致使许多有本地特色的历史文化街区消失,现在仅剩一条具有保护价值的传统骑楼街即解放路,但随着城市的改建与扩建,局部一些骑楼建筑已经被拆毁,建起了豪无特色的现代建筑,但其传统的街道空间仍保留完好。而民主路则是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完全推倒重建的,其原来的传统骑楼街区风貌已荡然无存。
2007年民主路进行了一次改革换面的改造,欧洲罗马柱式建筑立面生硬地套在现代建筑底部,与现有的建筑形态格格不入,完全步行的铺装路面代替了人车混行的水泥地路面。如此改造,是谁人之意,是否成功,在这里有必要对其做一次全面的调查研究,笔者通过对民主路与解放路的调查,通过市民对两条路的不同认识和市民对两条路的不同印象的对比,试图探讨小城市空间改造的必要性及合理性。
2.1、首先,从交通处理来分析。民主路是连接河西旧城区与北岸新城区最方便最直接也是全市最繁华的一条商业街,同时也是一条重要的城市干道,在未改造之前,民主路与东西向的橘城路共同承担起新城与旧城的交通,由于小城市交通量较小,交通问题不突出。一但改造成步行街后,通往北岸新区最直接的通道被阻隔,虽然目前把中山路与民主路凿通,这样一来,中山路承担了来自多方向的交通,而中山路也没进行加宽,本来就不是很宽的路面,一下子增加了那么多的交通量,从而造成了中山路的严重堵塞。在调查中发现,很多市民对此感到很不满。特别是在中山路两旁居住的居民,他们反映说:现在每天都要塞车,给他们的出行带来了很大的不便,而且机动车增多,机动车所发出来的噪音扰乱了他们的正常生活,而且机动车所排放出来的尾气也相应增多,空气污染严重。
2.2,从改造的必要性来分析。改造前,民主路由于交通繁忙,且缺乏管理,地面年久失修,水泥路上坑坑洼洼,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乱停乱放,街道比较脏乱,购物环境比较差。改造后的街道路面以地板砖代替原先的水泥地路面,同时加以一些建筑小品,确实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购物环境。但笔者认为,这样改造是欠缺考虑的,首先,改造在各种矛盾还没解决就贸贸然地把民主路改为完全步行街,虽然民主路的购物环境好了,但整个旧城区却陷入了混乱之中。另外,改造未能体现地方特色,而简单地将欧陆风格套在现代建筑中的局部改造方式,造成沿线建筑的极其不协调。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很多市民也对民主路的改造持有同样的困惑,很多市民认为,民主路的改造只不过是政府的政绩工程,是政府显耀财富的一种手段。
2.3、从改造对象的选择来分析。化州作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古老城市,目前已经或正在接受现代城市发展的洗礼,具有保护价值的历史文物、历史街区的逐渐消失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而目前唯一具有地方特色的解放路骑楼步行街也正逐渐被侵蚀,但遗憾的是,解放路骑楼街目前仍未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笔者认为,与其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去搞政绩工程,反而吃力不讨好,不如集中精力做好解放路骑楼步行街的保护,提升其购物环境及商业街档次,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商业步行街,打造化州城市名片。
3、小城镇改造的方法
3.1、应注重小城镇应有的文化特征。
城镇建设既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有效措施,又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因此,必须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体现当地的民族文化、风俗习惯、产业特点、历史传承以及生活方式等方面的特征和风格,千方百计地避免城镇化进程中的规划、设计、建筑以及产业趋同,而不能盲目地模仿和克隆。化州市虽然不是什么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但它作为一个城市也有着自己的文化特色以及民族文化习俗。其中现存的具有文化价值的街道——解放路以及旧城的传统街道,就是化州市的文化的代表。如果能认真的进行调查,就可以发现很多已其它城市所没有的自己独特的文化特征,这些都需要我们对城市建设区进行足够的人认识和研究。
3.2、小城镇的改造应该从整体上进行协调。
一个城市的规划与建设成功与否,不是从单个建筑也不是从但条街道就能判断的,而是要从城市总体的布局来考虑的,大家从欧洲的一些成功的小城镇改造的案例中就可以得到提示。化州市也如其它小城市一样,也有着自己独特的城市风貌,解放路的传统骑楼建筑作为化州城市建筑文化的代表作,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在旧城改造时应以解放路为重点,保持其原来的传统骑楼建筑风貌,对其环境进行改造。而其周边的建筑风格应与解放路的建筑风格进行协调,而不应仅仅是照搬国外建筑形式来取代化州传统的骑楼形式,而正是这种毫无地方特色的建筑文化的入侵,与解放路的传统骑楼街产生了激烈的冲突,从而影响了城市的总体风貌。
3.3、小城镇的改造应该尊重城市原来的空间秩序。
我们在小城镇的旧城改造中一定要体现有机更新的原则,并且以较小规模进行为上策, 并结合连续渐进,使城镇空间具有生长性、代谢性和承传性。不到万不得已是不能用“器官移植”来代替细胞有机更新而搞旧城改造的,否则就会出现很严重的“大出血”和“排异”后遗症。在对待城镇原有传统结构空间时, 应从保护城镇文脉、文化承传、新生历史的思维角度去认识这些支持城镇生命的人文精神软件的重要性。保护传统文化相应就要保护那些传统文化赖以生存的介质即城镇传统空间结构,否则城镇传统文化会随传统空间结构的消失而消失或者发生断裂和变异。
参考文献:
崔 博 李金卫 王冬冬 广东省化州市城镇体系空间管治规划研究 城镇化研究 2006/2
丘伟安 小城镇建设应该要处理好改旧与建新的关系 小城镇建设 2002/1
李晶原 中小城镇城市化进程的前车之鉴 城市开发 2000/6
陈君佑 “造城”造成“空壳城” 城市管理 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