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类自古以来都是以群居的方式生存,并不是单独孤立的个体,而是与他人、社会、自然密切相联的。广袤的农村是我国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对农村的重视程度的加深,国家将新农村建设提上日程,农村的民居建设与规划直接影响当代农村的科学化现代化的进程,并对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产生直接作用。我国当代农村民居建设处于相对杂乱的状态,整体民居规划上缺乏科学整合,整体居住环境较差质量偏低;由于保护意识不强,导致在建设中农村风貌和古村落古建筑在很大程度上遭到破坏等等问题,对我国的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都造成了影响。本文通过了解现在农村居住条件和农村聚落与民居的情况,探讨和研究现代新农村民居的规划与发展模式。
关键词:农村村落,居民规划,新农村,新型生态民居
绪论
与拥挤和超人口密度的城市相比,农村是一个介于城市与自然之间的一个较为自由的特殊空间环境,即处于天然的环境中又有人工修饰的成分。我国是农业大国,大面积的耕地、村庄都属于人工景观,农村是一个灵活性的空间环境,是人们根据主观意志就能进行重建的,甚至会随着人们活动的消失而不复存在。村民是农村生态体系中的主要因素,而农村民居则是农村人居生态体系中的核心组织。农村的民居建设关系到经济、科技、人文、生态等多个方面。因此,探讨农村民居的科学规划对加快我国农村的发展,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以及合理的保护自然和充分利用资源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 当代农村居住条件现状
农业问题一直是稳定我国发展的根本,要保证农业就要保证农村居民的生活环境。目前虽然我国的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绝大部分的农村仍存在严重的民居生活问题,例如居住环境整体规划杂乱无序,由于缺乏科学建设和规划,导致人居与家禽混杂、卫生水平低、基本生活设施匾乏等诸多问题,有些农房甚至不能解决遮风避雨的最基本要求。
由于农村人口比重大、村落散乱不集中、经济条件低,农村居民环境长期处于落后状态。当代农村人居环境存在以下几个问题:首先,土地高占有率低利用率。相对于寸土寸金的城市而言,农村拥有广大的土地资源,但是由于耕地和民居用地之间存在空间上的无序和浪费等问题,导致资源的浪费。其次,粗放型生产致使技术处于落后的状态。现阶段农村生产不仅占地多,而且技术落后,管理严重不足;由于环保意识低,环境和生态遭到严重威胁。除此之外,由于早期农村建设缺乏规划设计,不但给村民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而且极不利于农村的发展和进步。
一直以来村落和民居的形成都具有地方区域性和传承性,很容易缺乏科学规划和指导,民居房屋质量没有保证,导致农民房屋不断反复拆建,造成社会物资和自然资源的极大损失。农村居住环境质量偏低的同时,传统的本土文化也在逐渐丧失。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民对城市的盲目向往致使现代的农村民居随波逐流,对现代城市住宅的拙劣仿造,使农村民居不但丢弃了传统的合理部分,而且丢失了农村所体现的人与自然和谐之美的本质,取而代之的是千篇一律的村落和住宅。
二、 新农村民居发展模式
现代农村的定义不能仅限于落后和闭塞,在解决城市压力的问题上,发达国家将农村定位为高环境质量和生存条件的地区,转移很大程度上的城市人口压力。农村居住环境质量与生态紧密联系,但在现代开发和建设中很容易与自然产生冲突,所以在实践中要时刻注意生态问题。
农村人居环境是新农村发展重要的一环,新农村发展要求农村在重视地域文化的同时,将民居规划由传统粗放型转变为高质量型和环保节约型新农村规划。住宅作为农村民居规划中的核心,不仅仅是冰冷的居住空间,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新农村民居建设和规划通过认真的考虑和科学的引导教育,避免在历史和客观条件影响下的传统建房思想带来的资金和土地资源的浪费。
我国在新农村民居的规划,特别注重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政策。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农民居民收入的不断提高,新型民居建设中绿色材料、新技术的投入加大,建造技术也在不断革新。不仅如此,在民居建设和规划中借鉴农村传统民居的生态原型和可持续道路。传统的建筑材料在现代科学和技术的作用下,例如泥土、树木、农作物纤维等随处可见的本土材料,也将因地制宜,构建新的富有特色的农村民居住宅。这些都是现代农村民居建设发展的新模式。
三、现代农村居民规划与措施
在现代农村民居的规划上,要将“以人为本”为根本理念,把地方人文特色、自然生态、价值效益统一体现于现代民居的规划设计中;要逐渐摆脱传统农村民居的单一、无序的模式,在与当地环境协调的前提下,努力做出科学生态、形式丰富的新型农村民居。
首先,开发和规划与自然环境契合的新环保节约型民居。农村民居是与大自然契合最直接的形式。随着耕地减少和环境恶化,农村建设必须科学有依,建设节约型民居,走节约资源,注重环境保护的道路。
1、科学划分民居空间。居住环境是一个能使人产生归属感的空间。这种空间既包含生理空间也包括心理空间,是有限空间和无限空间的整合。在空间环境的塑造上科学处理生理空间和心理空间的尺度,重视村民的生活活动规律,以划分住宅、村落和农田之间的空间和结构布局。在农村民居规划中,可以将已有的自然村落合并为居民点,适度集中分布民居的形式可以节省土地资源;将单体住宅区域的划分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使农村的民居成单元院落式,即有各自的使用空间和私密性,整体上仍和谐的处于村落当中,如此便于修建和完善基础设施,利于村民展开互助型的交往和邻里关系。
2、因地制宜,与自然融合。受传统思想的影响,传统农村在村落和民居建设中,坐北朝南、重视“风水”等思想使村民对山、水、林尤为重视。因此规划时既要充分利用天然环境与住宅的统一关系,又要注意保护植被和水源等自然资源,在人工化的同时进行保护和划分。出于人类的亲水性,沿河区域可划分为休闲空间,多在河边设置小休闲空间和景观节点。根据不同交往活动设计不同的景观空间节点,在现代民居规划设计中,要根据新时代的农村生活的方式和活动规律来设计来新型节点空间,特别是公共设施方面要学习城市,例如设计住宅围合成型小广场、亲水空间,公共服务和休闲设施集中设置在村口,村民可以在此相互交流,共同娱乐。
其次,灵活规划生态民居。农村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价值,拥有清新的空气、洁净的水源、开阔的视野、淳朴的人文资源等。为了避免农村居住环境像城市一样被现代化吞噬,民居规划要与农田山脉等自然环境相结合,要把民俗和民艺贯穿于农村民居设计规划中,将农村的人文、生态、景观资源统一起来;在维护生态平衡的同时,结合传统民居中有价值的资源和农村生活中的新元素,开发和建设新型休闲旅游资源和特色民居和农村院落,在保留本土风貌的同时提升现实价值。
四、结束语
城市在高度现代化和国际风格化的影响下失去了自己的特色,而农村则像一方净土保持着自己的风貌。农村的现代化发展不能只是单纯的现代化规划,那样只能导致风土文化遗产的流失。因此,农村民居和村落规划设计是一个复杂、不能小觑的现实问题,了解、深入、切实了解农村居民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和风土人情,结合当地的传统民居,共同构建适合当地实际情况的新农村生态民居。
参考文献
[1]赵之枫.乡村人居环境建设的构想.[J],生态经济,2001.
[2]李正涛.建筑的地域性因素.[J].山西建筑.31卷第8期14
[3]方明、董艳芳.新农村社区规划设计研究.IMI.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社,2006.
[4]王宇欣、王宏丽.现代农业建筑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5]刘贵利.中小城市总体规划解析.[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