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防灾公园的功能、规划设计原则与程序

所属栏目:城市规划论文 发布日期:2010-08-19 16:21 热度:

  摘要:防灾公园是城市重要防灾避难场所。规划设计防灾公园的基本宗旨是通过城市公园原有的和另外附加的防灾设施赋予防灾公园各种防灾功能。规划设计防灾公园遵循系统规划、有效利用开放空间和绿地、平灾结合保障安全等原则。规划设计程序依据充分、突出防灾以及防灾功能的灾时转换等规划设计思想。防灾设施、开放空间和绿地是形成防灾公园防灾功能的基础条件和基本保障。
  关键词:城市防灾公园;规划设计程序;防灾功能;防灾设施
  1防灾公园及其防灾功能
  防灾公园是“因地震引发城市火灾等次生灾害时,为了保护居民的生命、财产,强化大城市地域内的防灾结构而设置的,起广域防灾据点、避难场所、避难道路作用的城市公园和缓冲绿地。”
  2003年,我国规划建设了第一个城市防灾避难场所——北京市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此后,北京、昆明、太原、广州、天津等城市规划建设的城市防灾避难场所也大多是防灾公园。例如:北京市的海淀公园、玉蜓公园等20多处防灾公园,昆明市的宝海公园,太原市的迎泽公园,广州市的晓港公园、东风公园,天津市的长虹公园等。我国台湾省台北等城市也规划建设了防灾公园。
  规划设计防灾公园的基本宗旨是利用城市公园原有的和另外附加的防灾设施赋予防灾公园各种防灾功能。主要防灾功能包括灾时为居民提供避难场所(包括棚宿),饮用水和食品,基本生活用品,安全的基本生活环境、卫生防疫环境以及伤病员救治的医疗条件;救援物资的储备、聚集、分类、配送和临时保管;为支援灾区的救援人员、消防队和部队提供临时活动场所(宿营、炊事、停车场等);设置救灾指挥中心以及恢复重建活动基地等。
  开放空间、绿地和防灾设施是形成防灾公园防灾功能的基础条件和基本保障,是规划设计城市防灾公园的基本要素。
  2规划设计基本原则
  2.1统筹规划设计
  学校、公园、广场、停车场、体育场馆、市场、公共建筑设施等各种类型的避难场所
  构成城市防灾避难场所系统,统筹规划设计原则就是完成这种系统的规划设计。
  城市防灾避难场所系统是强化城市防灾结构,增强城市总体防灾能力的重要举措;也是合理开发利用城市避难防灾资源,充分发挥各类防灾避难场所综合防灾功能,扩大城市防灾避难场地规模和人均有效避难面积的有效途径。形成城市防灾避难场所系统后,各类防灾避难场所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产生更大的防灾效果。
  城市的抗灾救灾指挥机构、防灾避难场所、医疗机构、公安部门和消防设施是城市防灾结构中最基本的要素。以人为本,有机融合这些基本要素能够产生强大的城市抗灾减灾综合能力。
  2.2有效利用开放空间和绿地
  城市公园的开放空间是、居民游憩、休闲、健身、防灾等活动而无任何障碍阻挡的可及空间,例如:广场、体育设施(操场、足球场等)、游乐场、草坪、道路、水面等非闭合场所。通过合理规划设计,可以把公园的开放空间和绿地营造成质量较高的休闲、健身环境和防灾避难环境。
  依据开放空间的规模大小和避难疏散的实际需求,规划设计防灾公园的类型(中心避难场所、固定避难场所和紧急避难场所)。各类防灾公园宜构成城市防灾避难场所系统的子系统——城市防灾公园系统,充分发挥各类防灾公园的综合防灾功能。城市防灾公园系统突出大型防灾公园的防灾核心地位,确定中型防灾公园的固定防灾避难场地功能,明确小型防灾公园在紧急避难行动中的防灾作用。
  2.3平灾结合
  平时,防灾公园用于改善生态、美化城市、游览观赏、休憩娱乐,由所有权人或委托的管理者管理,城市灾害主管部门加强防灾避难设施的建设维护与监督管理,灾时能够及时、有效地转换成防灾避难场地。
  平灾结合原则的理论基础是城市综合防灾的经济性和平灾两种功能的相容性[3]。平时功能是城市公园的原有功能,而防灾功能主要是通过规划设计附加的防灾避难功能。平时功能转换成灾时功能后,原有功能消失或削弱。
  具有平灾两种功能且严重灾害发生后能及时实现平灾功能的有效转换是规划设计防灾公园的重要课题。
  2.4安全保障
  这是规划设计防灾公园最重要的基本原则,是各种规划设计原则的目标和归宿。
  规划设计防灾公园必须充分研究既有的或新建城市公园的环境、规模、综合防灾设施与措施、防火性能与消防能力、避难人员基本生活保障、医疗与防疫条件、灾后救援活动功能以及避难行动、避难生活的安全隐患等。进行地质环境、自然环境、人工环境评估以及规模安全、设施安全和避难道路安全评价,确保居民避难安全。
  防灾公园应避开地震活断层、岩溶塌陷区、矿山采空区以及可能受泥石流、山体滑坡、海啸、洪水等严重灾害威胁的地域。防灾公园的棚宿区、宿营地设置在地势较高,场地平坦、开阔的地带,并远离危险品生产厂和仓库、高压输电线路以及其他灾害源或次生灾害源。合理规划设计防灾公园避难道路,方便居民安全避难。
  防灾公园的避难道路的两侧、避难场所周边如有可能发生严重火灾,应设置防火隔离带、防火树林带。依据日本的经验,防火树林带设洒水装置,一旦防灾公园周边发生火灾向树冠、树干洒水,能够免受火源威胁。
  3规划设计程序
  3.1规划设计依据
  主要包括城市总体规划、城市综合防灾规划、城市园林规划等相关法律法规中规定的城市防御的灾害种类与防御设防标准,避难与救援方法、体制和系统,城市防灾公园的规划设计基本方针、总体规划与个体规划,城市地质评价、环境评价与安全评价以及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为规划设计城市防灾公园提供充分的法律法规依据。
  3.2汇总规划条件
  调查汇总的主要事项有:责任区及区内的人口与避难服务半径,城市及其街道的现状,灾害危险性,场地的地形、地质与安全性,开放空间、绿地,气象、植被与水面、水流,城市生命线系统与消防设施,周边环境与交通通达,与其他防灾避难场所的关联性与防灾功能的互补性。
  3.3防灾功能与防灾设施的规划设计
  这是规划设计防灾公园的关键性步骤,决定防灾公园防灾性能的完善性、可靠性和可操作性。规划设计防灾功能的主要目的是确保居民避难行动与避难生活安全,并为抢险救灾、城市恢复重建提供必备的活动空间。防灾设施与合理区划场地是充分发挥防灾功能的基本保障。主要防灾设施有:避难所(位于棚宿区,地势平坦、开阔、易排水,设置帐篷、活动板
  房等,防灾、防风吹雨淋和日晒、避酷热与严寒、有生活与活动空间,宜居,防火),避难道路(宽度、长度、坡度、弯度符合规划设计技术标准,方便残疾人利用),应急供水设施(自来水管道、贮水槽、水井、送水车、瓶装纯净水或矿泉水、开水器以及公园内的河水、湖水,提供饮用水、生活用水、消防用水),应急情报设施(各类防灾信息网络、电子计算机和笔记本电脑、无线电、手机、电话、传真机、电视、半导体收音机和广播设施),应急厕所(类型、分布、设计技术指标,粪便处理方法,设置区的要求),应急电源与照明设施(多路电网供电系统,风能和太阳能等自然电能供电系统,移动式电源系统,注意用电安全),防灾物资储备仓库(设置方式、类型,规模,仓库建筑防灾能力,储备的主要物资与标准),消防设施(避难所设灭火工具和消防器材,布局符合消防规范),医疗设施(发生罕遇严重灾害时,负责伤病员的医治、重伤员的转运和城市的防疫工作),监控设施(在避难道路的关键部位设置避难行动监控设施,观察、组织安全避难)。此外还有标识设施、指挥或管理机构、停车场、防火树林带及其洒水装置,还应考虑防灾公园的入口形态、周边形态。
  3.4防灾区划
  依据防灾设施及其防灾功能,把防灾公园划分为若干个防灾区。例如:日本大阪府九宝寺防灾公园的避难区规划设计在平时休闲、健身的广场,凸现出在各区划中的核心地位,其周边设置多个避难出入口、避难弱势群体的避难道路和防火树林带。其他防灾设施主要设置在与避难广场一道之隔的办公区。公路斜穿避难场所,具有很高的交通通达性。救援物资的运输道路不与避难道路混用,也不相交,确保避难行动安全。直升飞机坪与避难区距离较远,减少对避难区居民避难生活的干扰。防灾公园的防灾区划虽然没有定式,但必须符合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
  3.5平灾功能转换的规划设计
  严重灾害往往具有突发性,防灾公园从平时功能向灾时功能转换需要一个短期的准备过程。这个过程包括避难人群的初步安置,场地的整理,防灾资源的运输与利用,防灾设施的运行等。严重灾害发生后,首先启用防灾公园,接收避难人员,并从救灾物资储备仓库支取救灾物资和防灾设备,在棚宿区搭建避难所,各类防灾设施开始发挥防灾功能。
  3.6建章立制
  基于综合防灾理念,建立各种规章制度。例如:防灾公园的管理体制与管理办法,救灾物资储备的形式与灾时的支取手续,避难人员的管理制度,劝告、引导避难疏散的规章制度,救灾物资收取、发放原则与制度,避难人员与避难弱势群体的界定标准及对后者的保护、护理制度,防灾公园合并、撤销的规定等。启用后的防灾公园,是在严重灾害环境下收容无家可归和有家难归人群的场所,有些避难人员痛失亲人或受其他精神创伤,避难生活条件不可能十全十美。欲和谐地度过避难生活,需化解许多矛盾,处理许多棘手的难题,而且必须有规章制度规范管理人员、志愿者和避难人员的避难行动与避难生活。
  参考文献
  1 都市綠化技術開発機構.防災公園計画•設計ガィドラィン.東京:大藏生印刷局,1999
  2 都市绿化技術開発機構,公園綠地防災技術共同研究会.防災公園技術ハンドブック.东京:株式会社ェポ,2000
  3 柏原士郎,上野淳,森田孝夫.阪神•淡路大震大震災における避難所の研究.大阪:大阪大学出版社,1998
  4 大洲防災公園平成16年開園目指し着目へ.http://www.city.ichikawa.chiba.jp/
  5 李佳鵬.应急避难场所:撑起人民生命的保护伞.中国建设报,2003年11月21日头版头条
  6山西省首家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在太原市迎泽公园建成.http://www.eqsc.gov.cn/manage/
  html/ff808181126bebda01126bec4dd00001/
  6 马亚杰,苏幼坡,刘瑞兴.城市防灾公园的安全评价.安全与环境工程,2005,12(1):50~52
  
  

文章标题:城市防灾公园的功能、规划设计原则与程序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ligong/chengshiguihua/1209.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