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城镇化是实现中国现代化和提升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途径,城镇化建设能否与社会和谐发展相统一,也是公众所关注的现实问题。城镇化的健康发展直接关系到我国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和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未来20年是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目前,各地都在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但城镇化也面临着一系列严峻的问题,如何妥善处理和解决这些问题,实现城镇化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文章分析了城市化进程中容易产生的一些误区,提出了走和谐化城镇建设道路的观点。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城镇化与社会和谐发展;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实现城镇化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和谐城镇化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
一、实施城镇化的战略意义
城镇化是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的传统农业社会,向非农业人口占多数的现代文明社会转变的历史过程,是伴随工业化进程的一种经济现象。城镇化是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促进经济社会结构转型和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手段。城镇化不仅是个经济问题,而且是个社会问题。胡锦涛总书记对城镇化的重要意义做出高度概括: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工业化、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对于扩大内需、推动国民经济增长,对于优化城乡经济结构、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社会协调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城市化率从20%左右提高到44.9%,设市城市从193个发展到655个,建制镇从2173个发展到19369个,城镇人口达到5.9亿,城市化建设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社会进步的重要手段。为加速推进我省城镇化进程,省委七届三次全会就提高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提出了高标准要求,明确了“每年一大步、三年大变样”的奋斗目标。这对于从根本上破解“三农”问题,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加快实现打造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的奋斗目标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邢台市把实施城镇化战略作为推进邢台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抓手,不断加大城市化工作力度。近年来,我市城镇体系不断完善,城镇经济的支撑作用日渐明显,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在不断提高,但中心城区的经济实力仍然偏弱,这依然是邢台市推进城市化发展进程中的一个“短板”。2007年,邢台市的城市化率达到了38%,但与全省的平均水平(38.77%)和全国的平均水平(44.90%)还有差距。目前,我市的城市化发展水平还处在加速期,城市化进程仍需全力推进。
二、城镇化过程中应避免的几个误区
随着我国城镇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城镇化的水平和质量明显提高。但在一些地方对城镇化存在着模糊,甚至是错误的认识,在推进城镇化的实践中也存在一些不当做法。正确把握和理解城镇化的精髓,避免进入误区,必将有利于我市的城镇化建设和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一)避免把城镇化等同于城市建设
城镇化的核心是农村人口的城市化,关键是要解决好就业、环境、社会保障、产业发展等问题。然而,有些地方却把城镇化等同于城市建设,认为城镇化就是“多盖房子多修路”,认为城镇化就是城市自身的美化、绿化和亮化。盲目建大广场、大草坪、宽马路、摩天楼等形象工程。要正确把握城镇化率与城镇化的关系。要充分认识到城镇化率不是考察城镇化的唯一指标,而更重要的是要看城镇功能是否完备、城市品位高不高、城镇作用发挥得如何,是否达到经济繁荣、居住舒适。
(二)避免重经济效益忽视环境效益
不少城镇在发展过程中,都经历了由无序到有序,由忽视环境保护到重视环境保护,先污染后治理的过程,并为此付出了一定的代价。在小城镇建设的初期,不少城镇一哄而上,无序开发,只追求城镇建设,忽视环境保护。据有关资料,在旧城早期的改造工程中,没有考虑到城镇生活污水的处理问题,市政设施不配套,地下管网系统不完善,没有实行雨污分流,给今后的城镇生活污水处理造成了相当大的被动。据统计,全国城镇年产生生活垃圾15亿吨,而且每年以8%~10%的速度增长;垃圾存量60亿吨,只有10%达到无害化处理标准。全国70%城镇缺水,90%的城镇水域和65%的饮用水源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镇人口迅速增加,城市化倾向日益明显。但与城市的基础设施相比,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而产生的城镇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突出。
(三)避免走资源、能源高消耗的老路
城镇化进程不仅是城镇数量和城市人口数量与比例的增长,更重要的是城镇质量的提高,空间组织的优化、功能的完善等方面。当前,人们往往只注重城镇化量的增加,而忽略了城镇化质的提高。盲目追求城镇人口的增加和城镇地域面积的扩大,而不重视城镇的更新改造和城镇环境质量的提高等。其结果是导致城镇建设乱铺摊子,城市呈摊大饼状向外扩展,走的是外延型的城市化道路。这不仅浪费了宝贵的土地资源,同时还浪费能源和资源,对城市化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威胁。
(四)避免不合理的城市分区和功能布局
长期以来,我国城市布局建设以主城和若干中心镇为重心,向内向外膨胀式发展,产业布局分散,缺乏明晰的功能分区,使城市功能的提升,产业结构的升级,空间布局的优化相互分离。而在城镇化过程中,有的地方缺乏战略的眼光,规划目标不适应发展的要求,更谈不上随经济的发展适时调整规划;有的地方规划水准不高,盲目模仿、布局单一,缺乏独特的风貌和文化特色。特别是产业分布、空间布局的不合理和功能区分的错位,使城镇的功能不够完整,城镇应有的要素集聚效应和辐射带动作用难以发挥。因此,在城镇化建设中,我们应该遵循客观发展规律,科学地确定城市规模,并按这个规模展开城市空间布局,使城市得到合理的、健康的发展。
三、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对策措施
实现城镇化的健康发展就要促进城镇建设和谐化。和谐的城镇化就是坚持走以人为本的城市化道路,即拥有优势突出的现代产业支撑,完备高效的要素集散功能,实力雄厚的自主创新能力,魅力彰显的城市规划建设,适宜人居的良好生态环境,体现时代特点的先进文化等。
(一)坚持以人为本,切实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
以人为本是城镇化建设的主题和核心内涵。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在城镇化建设中,在高度关注资源合理开发和利用、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等问题的同时,牢牢把握以人为本这个核心,把人放在城镇化建设的核心位置,在城镇环境和居住环境规划建设中,把改善人居环境,保持地方特色,实现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创造最佳人居环境放在首要位置。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更加重视社会和谐,更加重视公共服务,更加重视全面发展,为城市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坚持以人为本就要执政为民,加快转变城市发展模式,坚持全面满足居民的物质需求、文化需求和健康需求,着力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不断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消费水平、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二)坚持规划先行,制定可持续的城市发展规划
城市规划是合理推进城市化的保证。也是处理好整体与局部、长期和短期、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准绳。各个城市需要根据自身的特点,探索适合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推进城市化和城市发展的关键在于人,城市化需要人们的正确策划。因此,城市化进程要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关键在于普及和提高全民的可持续发展意识。首先,加强对城市决策管理部门的可持续发展培训,尤其是对各级管理干部、特别是各级决策层干部的可持续发展培训,应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使政府管理与决策部门克服自身的短视观念,不要只注重眼前的经济利益;其次,加强可持续发展在普通市民中的宣传和普及,充分利用电视、电影、广播、报刊、书籍、互联网等媒体积极宣传,把可持续发展观念灌输于民;第三,发挥社会和舆论监督作用,完善信访、举报制度,充分发挥社会公众参与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的积极性。
(三)坚持环保优先,大力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一是努力改善城镇环境质量。以人为本首先要体现在环境质量的改善上。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上新鲜的空气,是人类健康最基本的需求,也是适宜人居的基本条件。在全省城镇化工作会议上,省委书记张云川强调,实现“三年大变样”必须明确五个基本目标。其中之一就是城市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改善环境质量,既是实现城市面貌“三年大变样”的基本目标,更是关注民生、改善民生的必然要求和重大举措。同时,环境质量还是城市发展成果和文明程度的集中体现,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环境质量的改善,必将做大城市无形资产,带来更多商机和活力,推动城市现代化步伐。二是加快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决策体系,引导城镇建设资金主要用于完善和配套现有设施,重点加强城市供排水管网、燃气管网、供热管网设施等改造和建设、城市公共交通设施建设、重点流域城市水污染防治设施建设以及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继续推进城镇圈、城镇群等区域性的供水、供气、供热、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的共建共享,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三是制定和完善城镇环境功能区划,实施污染物总量控制,对所有新建、改扩建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禁止创办重污染、高能耗的污染企业,对环境敏感地区要进行环境风险评价。要积极推广清洁生产工艺,建设生态工业园区,创建城镇环境示范小区,促进城镇环境保护跨越式发展。
(四)坚持统筹发展,促进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
坚持统筹发展,就是要求打破既有的城镇化局部发展和片面发展的格局,在城镇化发展的内容上要体现全面性,在城镇化发展的机制上实现协调性,在城镇化发展的目标上实现可持续性。坚持城乡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要求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都应该实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既包含地域空间上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也包含发展内容上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性。要从单一考虑自身发展转向统筹兼顾相关建设,实现城乡和区域共同进步。引导城市化健康发展,不能就农村论农村,也不能就城市论城市,更不能局限于某个区域。要认真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发挥中心城市对区域发展的带动作用,实现城乡和区域共同进步、协调发展。
(五)坚持科学发展,走资源节约型城镇化道路
随着工业化、现代化的深入推进,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日益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主要因素。只有高度重视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把可持续发展摆在城市建设突出重要的位置,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市,才能实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和安全发展。要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价值观,从政治战略的高度,建立和完善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和政策。要加大节能减排工作力度和责任追究,对完不成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产能任务的实行“一票否决”。要坚持集约发展的基本路径,加强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实现城市化的健康发展。实践证明,城镇化的健康有序发展,需要政府和市场的共同推动。为实现城镇建设“三年大变样”环境质量改善的目标任务,邢台市委、市政府将节能减排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头等大事,通过加大环境综合治理,淘汰落后产能,发展循环经济,转变发展方式等措施,不断提升城市发展的规模和效益。以建设城镇污水处理厂和燃煤电厂机组脱硫工程、关停退役火电机组和取缔拆除水泥机立窑为重点,从工程减排、结构减排、管理减排入手,全力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开展。2007年,邢台市实施了打造“太阳能建筑城”的发展战略,实施太阳能建筑一体化、太阳能光伏发电以来,节约标煤10100多吨,减少二氧化硫、灰尘等排放物6800多吨,节电3300万千瓦时。2008年,邢台市被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中国农村能源行业协会太阳能热利用专业委员会、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太阳能建筑专业委员会授予我国首个“太阳能建筑城”称号。2008年,邢台市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4.48万吨,削减率为9.41%,完成年度目标的144.79%,完成“十一五”目标进度的50.25%;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3.41万吨,削减率为9.15%,完成年度目标的166%,完成“十一五”目标进度的90.94%。两项指标完成削减率分别位居全省第四和第二。2007年市区二级及好于二级天数达到317天,一举摘掉了全国污染严重城市的黑帽子。2008年,市区空气质量二级及好于二级天数达到331天,在全省排位第三,综合污染指数为2.14,比07年下降8.94%。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氮浓度均低于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二氧化硫达到国家三级标准。环境保护部发布的《2007年全国城市环境管理与综合整治年度报告》,对全国各省、自治区所辖城市“城考”结果进行了排名,邢台市在河北省11个地级市中位于秦皇岛和廊坊市之后,排名第三,比2006年晋升四位。
参考文献:1、赵培根,《对我国城镇化发展战略的思考》,甘肃科技GANSUSCIENCEANDTECHNOLOGY2006年第11期
2、颜莉虹,《科学发展观与中国城镇化的战略思考》漳州职业大学学报JOURNALOFZHANGZHOUVOCATIONALUNIVERSITY2004年第04期
3、王萍,《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支点--关于加快发展小城镇的几点思考》,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OFSHANDONGUNIVERSITYOFTECHNOLOGY(SOCIALSCIENCESEDITION)2006年第01期
4、任燕萍,《浅议城市环境问题及对策》,科技咨询导报SCIENCEANDTECHNOLOGYCONSULTINGHERALD2007年第12期
5、林海燕,《循环经济与城市化环境保护》,中国高新技术企业CHINAHIGHTECHNOLOGYENTERPRISES2008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