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的内陆山区省份,改革开放以来贵州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历史的、自然的、社会的等多种因素影响,至今仍然相对贫困。出贵州自身努力外,仍然需要国家继续加大投入力度。
关键词:贵州民族,贫困扶持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的内陆山区省份。民族地区土地面积为9.78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55.5%,民族地区人口1680.5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41.27%。由于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和落后的经济社会发展基础,贵州是我国贫困问题最为突出、扶贫攻坚难度最大的省之一,民族地区贫困现状更为突出,必须高度重视民族地区贫困问题并加以解决。
一、贵州民族地区贫困问题主要原因分析
1、经济社会发展基础薄弱。2008年民族地区总人口约1680.5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41.27%;人均GDP4548元,占全省人均GDP的68.22%;固定资产投资217.17亿元,占全省总投资的18.13%;人均财政收入313元,占全省人均财政收入1134元的27%;人均财政支出761元,占全省人均支出1539元的49%;农民人均年纯收入1832.86元,是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1984.62元的92.35%。由于财政收入长期处于入不敷出的状态,导致自身“造血功能”不足,严重影响了发展基础的建设。
2、劳动力素质偏低。劳动力素质较低,经济社会发展缺乏人才支持。教育成本高,质量差,体系不健全,寄宿制教育、职业教育、幼儿教育发展缓慢,青壮年文盲还占一定比例,劳动力素质低下,产业发展受到人才制约,工作成本高。贵州少数民族的低层次教育水平所占比例非常大,按九年制义务教育计算,分别为70.74%(整体水平)、72.27%(农村水平),农村低于整体水平1.53个百分点;按未上过学、扫盲班、小学、初中四个低层次水平相加计算,分别占93.32%(整体水平),97.29%(农村水平),高于全国相应水平4.9和2.42个百分点;按高中水平以上计算,所占比例不到7%(整体为6.68%,农村仅为2.71%)。
3、土地资源匮乏。按照2008年的统计资料,全省人均耕地为0.67亩,民族地区现有耕地面积1298千公顷,人均耕地面积只有0.475公顷,工农业发展的空间狭小,农业基础条件差,农业基础设施依然脆弱,抗灾能力不强,农业产业化程度低,农民收入低,增长缓慢,城乡二元结构突出。加上国家现有的土地政策,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土地问题十分突出,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民族地区经济的崛起和跨越。
4、开发建设资金短缺,投入不足。虽然近年来全省投资增长较快,投资规模不断扩大,但与全国比较仍处于较落后的水平,2008年全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仅占全国的1.1%,排在全国各省区市的第26位,民族地区只占全省投资的24%。加之由于基础差,历史欠帐多,建设资金缺乏的问题更显突出,远不能满足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5、体制、机制和观念落后与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不相适应。由于历史、自然等方面的原因,民族地区长期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信息闭塞,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发育程度相对较低,人们的思想观念也较落后。长期形成的少数民族风俗对生态保护、淳朴民风发扬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但是有些乡风民俗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6、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危害十分严重。
贵州省17.6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上,喀斯特面积占73.79%。喀斯特是一种环境承载能力低下,生态系统脆弱,地形破碎崎岖的自然环境,贵州全省平均坡度17.78°,25°以上的坡耕地占到总耕地的40%。从保灌面积来看,水田占50%,土仅占30%,大部分田土受大自然老天左右,在这些因素的制约下,全省的耕地以坡、薄、瘦为特点,中低产田土面积占到耕地总面积的82.14%。全省人均耕地不足0.74亩,低于全国人均1.5亩的水平,更低于世界人均4.7亩的水平。
贵州全省石漠化面积已达37597.36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面积的21.34%,占全省喀斯特出露面积109084.58平方公里的34.47%。
7、工程性缺水问题突出,制约了民族经济发展。虽然贵州水资源总量丰富,但由于民族地区大都地处典型的喀斯特高原山地,天上的降雨都往地底下流,存不住水;即便形成了地表径流,也往往由于江河两岸是高山,中间是峡谷,取用难度大、成本高,工程性缺水问题是长期制约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
四、加快贵州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建议
限于贵州较为落后的经济发展水平,贵州民族地区要实现经济社会的历史性跨越,只有依靠外力,即国家采取特殊的政策扶持措施,加大投入力度。
1、进一步加大中央财政支持力度
以均等化为目标,加大中央对贵州民族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以促进贵州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高贵州民族地区政府的公共支出和服务水平。
2、实行有效的税收优惠政策
实行有效的税收减免政策,以中央税的减免为主,体现国家对贵州民族地区的实际扶持,使贵州民族地区得到实惠。
3、建立完善的贵州民族地区投融资政策体系
随着投资主体日趋多元化,目前国家能够用于投资的预算内资金已十分有限,即使加上中央财政发行的国债资金在内,单纯依靠国家资金将难以填补贵州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资金缺口。
4、努力改善基础设施,创造良好的发展条件
自然条件差、基础设施薄弱、信息闭塞是制约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瓶颈。要加快少数民族聚居乡经济的发展,首先就要加强这些地区基础设施的建设,改善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5、加大对民族地区社会事业发展的投入
教育经费的投入。民族地区在义务教育和“两基”攻坚等基础设施建设中,都累积了大量政府债务,给当地财政带来很大的压力。希望国家化解政府债务,尽快摆脱财政困境。加大对卫生、文化、社会保障等民族自治地区社会公共事业的投入。
6、建议国家落实好资源开发利益补助
近几年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只是初步遏制了贵州民族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要从根本上扭转这一地区生态恶化的状况还差之甚远。贵州民族地区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不仅可以直接为贵州民族地区大开发提供坚实的基础和有力的保障,也是对全国生态环境建设的一个巨大贡献,目前应加快建立生态建设和资源开发补偿机制。
7、加快民族地区人才资源开发
建立民族地区人才资源开发专项基金,采取优惠政策和灵活多样的措施,帮助民族地区培养更多的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培养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鼓励、支持和吸引各类人才到民族地区发展创业。少数民族高、中级专业技术人员、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技能型人才和农村实用技术人才数量有较大幅度增加。
8、支持贵州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促进民族文化旅游经济的发展
用民族文化打造旅游产业,发展以旅游产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能快速带动百姓致富。贵州生态资源和历史民族文化资源十分丰富,自然风光与民族风情的有机结合,地域文化与主流文化的有机结合,优良传统与时代要求的有机结合,以及原生态的特质是贵州旅游资源的精髓。建议国家高度重视和支持贵州对民族文化进一步挖掘整理和开发利用,把民族文化作为大产业来发展。在设施配套、培育和引进管理人才、景点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民族文化资源的保护、再生、传承、发展等方面给以重点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