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车由车辆段往返正线的接发车能力分析论文

所属栏目:车辆论文 发布日期:2011-12-24 10:04 热度: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的高速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出行的交通便捷度有了更高的要求,同时由于国家主张立体交通,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各城市自然就掀起了地铁建设的高潮。在地铁系统中,车辆段的接发车能力是整个系统输送能力的一个关键能力。本文,笔者就列车由车辆段往返正线的接发车能力进行分析,提出比较优化的车辆段设计方案,以期为将来城市轨道交通的同类设计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列车论文;车辆段论文;往返正线论文;接发车能力论文;分析
  
  社会的进步必将带动经济的高速发展,而经济的发展又促进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必将对出行的交通有一个更高的要求。国家倡导大力利用地下资源,发展地铁运输,地铁作为一种交通运输工具,具有快捷、便捷的特点,因此,地铁受到了人们的欢迎和广泛的关注。地铁的日常运营中,车辆段的接发车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地铁系统输送能力的高低,下面笔者以某市地铁拟建线工程所进行的地铁接发车路线为例,浅谈列车由车辆段往返正线的接发车能力分析。
  一、车辆段往返正线接发车概述论文
  为优化某市地铁拟建线工程由车辆段至正线B站的站间线路(原设计方案的线路布置见图1),轨道专业的设计人员建议对车辆段的出/入段线与正线间的线路予以重新调整,所推荐的线路布置如图2所示。
  
  
  本文从运营角度出发,对列车的运行进行计算机模拟,并比较原设计方案和推荐方案分别处在非正常情况时列车在车辆段与正线间的作业情况。
  二、列车由车辆段往返正线的接发车计算机模拟基础论文
  (1)根据该市地铁拟建线工程服务文件中的要求,在车辆段与正线B站间的行车线,必须按双向行车设计。
  (2)本次针对列车运行所作的计算机模拟以远期运营要求为基础:高峰时段行车间隔为2min,每小时有30对列车在正线上运行;非高峰时段行车间隔为4min,每小时有15对列车在正线上运行。从非高峰时段至高峰时段,正线列车的对数将由每小时15对增加到每小时30对。
  (3)根据该市地铁拟建线工程服务文件中的运营要求进行计算,非高峰时段所需的列车数量为17对,而在高峰时所需的列车数量为34对。因此,在高峰时段出现前车辆段必需具备向正线发车17对列车的能力,才能满足高峰时段的运营要求。
  (4)由于在正常情况下两方案的接发车能力均相同,故本文只对非正常情况下两方案的接发车能力作重点比照性分析。
  三、列车由车辆段往返正线的接发车能力计算机模拟结果及对应分析论文
  (1)列车由车辆段往返正线的发车能力分析
  根据计算机模拟结果显示可知,当出段线因故障而利用入段线进行发车作业时,推荐方案中列车向正线的最佳发车能力可达每小时20对(见图3)。该显示结果直接表明推荐方案不但可以满足运营要求(即从非高峰时段至高峰时段需向正线额外增加列车17对),还存在约17.6%的富余量。
  
  从处理故障能力来分析,当出段线因故障而利用入段线进行发车作业时,在原设计方案线路状态下,列车须由人段线驶向正线,从而与正线行车方向造成冲突。在此情况下,须将上行线的旅客列车扣在正线B站。待入段线往正线的列车到达正线适当位置停定、转换行驶方向并驶离所停定的位置(往C站方向)后,扣在B站的旅客列车才能正式由B站发出。由此可知,上行线的列车作业将严重受阻。
  同一故障发生在推荐方案的线路上,利用入段线往正线发出的列车虽然横跨上下行线,但由于横跨路段短、横跨位置距B站远且在正线上无须转换行驶方向,故与正线列车作业构成的冲突较小,所以在处理故障能力上推荐方案较原方案为佳。
  (2)列车由车辆段往返正线的接车能力分析论文
  在原设计方案线路状态下,若入段线故障利用出段线进行接车作业时,列车在正线B站至车辆段的入段线路区域上构成反方向行驶,故须以人工限制驾驶模式进入车辆段。在此情况下,正线列车服务明显严重受阻。
  在推荐方案的线路状态下,运营人员只需把故障区内的转辙机锁定在规定位置,上行线的正线旅客列车即能以自动驾驶模式直接驶往下一车站,正常的正线服务不会受到影响。同时,当利用出段线进行接车作业时,列车亦以自动驾驶模式经由上行线按正常行驶方向驶入车辆段,从而大大减低了正线列车受阻情况的发生。
  四、列车由车辆段往返正线的接发车推荐方案的综合分析及结论
  就城轨交通信号系统而言,为满足运营要求,推荐方案用于正线的道岔应采用9号道岔。由于该市地铁拟建线工程在正线上所使用的道岔采用曲线尖轨类型,所以每组9号道岔需配置两台转辙机实施牵引。由此可知,推荐方案较原方案需额外增加4台转辙机,设备及维护费用相应有所增加。
  从原设计方案与所推荐方案的线路情况看,所推荐之方案可明显减少其所处地段的建筑物的体量、降低对其两侧构成的噪声影响,并因可减少门式墩而优化桥梁的布置。同时,由本文详细分析可知,推荐方案未降低线路的运营效率,并可提升处理发生在车辆段与正线间的故障的能力。综上所述可以得出结论,即推荐方案明显优于原设计方案,它是一个可行的优化方案且从轨道专业、信号专业及运营的角度考虑均可在该市地铁拟建线工程中付诸实施。
  
  结语:
  本文中,笔者先对列车车辆接发车能力进行了分析,接着就以某市地铁拟建线工程所进行的地铁接发车路线为例,从列车车辆段往返正线接发车概述、列车由车辆段往返正线的接发车计算机模拟基础、列车由车辆段往返正线的接发车计算机模拟结果及对应分析以及列车由车辆段往返正线的接发车推荐方案的综合分析及结论,对列车由车辆段往返正线的接发车能力进行了分析。
  
  参考文献:
  [1]葛世平,从大客流运营角度谈地铁车站的建筑布置优化设计[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0,(04)
  [2]王保华,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设计[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1
  [3]吴汉麟,轨道交通运行控制与管理[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4,(02)
  [4]牛建华,地铁车辆段与正线特殊接口的处理[M],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2005
  [5]朱先正.列车由车辆段往返正线的接发车能力分析[J].铁路通信信号工程技术(RSCE).2007,(02)
  [6]徐瑞华,张铭,江志彬.基于线网运营协调的城市轨道交通首末班列车发车时间域研究[J].铁道学报.2008,(04)

文章标题:列车由车辆段往返正线的接发车能力分析论文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ligong/cheliang/10944.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