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交通运输事业的飞速发展,桥梁建设项目不断增多,建设速度也越来越快。而桥梁施工的质量是桥梁建设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针对当前桥梁施工建设过程中暴露出来的一些质量问题,结合实际工程经验,提出了桥梁施工质量控制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桥梁工程、质量、控制、管理
在桥梁施工过程中,由于地质条件、施工工艺、技术水平和原材料控制等多方面因素的干扰,常常会出现各种难以预料的质量问题,只有针对桥梁施工的具体过程,采取具体预防措施,制定具体管理制度,才能使桥梁工程的施工质量不断提高。
1建立健全工程质量管理组织机构
建立健全质量管理组织机构,同时制定相应的制度和措施。针对具体项目成立专门的质量管理机构,应由测量、质检、计划统计等技术机构。多层次全方位开展质量工作,上有领导组,下到组长、质检员。同时配以相应的监督和奖惩制度,将具体项目的质量好坏与相应负责人的切身利益挂钩。
2建立严格的质量保证措施
桥梁工程的施工是由多道施工工序组成的,施工全过程中的每一道工序都要严格实施控制与管理,预防为主、动态控制。桥梁施工的质量也是由多个环节的质量控制组成的,如项目决策、设计阶段、施工阶段等,其中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是最为关键的环节。桥梁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措施主要包括:
⑴强调人的因素,加强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教育,进行全面的质量管理知识的学习。只有加强质量意识教育与专业技能培训,提高职业道德,才能发挥施工人员的主导作用,施工质量才有根本保证。
⑵进场原材料必须出具出厂证明和合格证,严禁使用不合格的材料。建立一个能对工程材料进行分析的实验室,在施工过程中对所使用的材料按规范要求进行检测、实验,确保材料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同时,设备的好坏也直接影响着施工质量,定期组织人员进行设备维护与保养,并对主要设备建立设备履历。
⑶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施工,按操作规范操作,按质量标准检查验收。每道施工工序完成后必须首先进行自检,然后进行互检,质检员进行抽检。做好技术质量交底工作,包括:施工方法、质量标准、注意事项及质量保证措施。每道工序必须经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若出现质量事故,必须查清事故原因,惩罚责任人,制定改进措施。没有合理的施工方案和可行的质量计划,就没有合格的施工质量。施工之前必须要制定出科学的施工方案和质量控制计划,找出施工中质量控制的难点,并采取相应措施。
⑷临时租土地的选定与驻地规划。租地要符合以下几方面的要求:①交通方便,减少便道施工长度,保证施工过程中机械设备及进场材料不受天气影响。②供排水要方便,拌合站和原材料堆料场的排水必须方便。③方便项目部建设规划,特别是对施工质量起决定作用的拌合站和原材料堆放站的场地大小及供排水的规划,对砂、碎石材料堆放场的供排水的规划,确保碎石进场后能得到及时冲洗。进场道路应进行路面硬化处理,保证进场道路不受天气的影响。
3桥梁工程施工中常见的施工重点、难题及控制措施
⑴桩基
在桩基施工中较常用的是人工挖孔桩,桩基护壁一般采用砼护壁,每一节护壁由人工立模,桩基的施工关键是要确保孔径、垂直度、中心位置准确,成孔之后使用检孔器检测孔径、垂直度的准确性。
桩基护壁砼厚度和标号的质量控制重点主要包括:①护壁砼强度应比灌注桩砼高一级,厚度不得低于15cm,振捣密实,紧贴孔壁。②桩身砼不低于设计标号。③按设计要求制作钢筋笼,整体吊放入孔后定位,保证周边保护层厚度。每桩做挖孔记录,若发现不符和设计要求,及时通知进行调整。④嵌岩桩要求:桩底嵌入岩石深度不得小于2D(D为桩径),且至桩下溶洞顶完整弱风化岩石厚度不小于6m。桩底要求钎探(即用钢钎探明孔底以下地质情况)。⑤遇到孔内地下水充足的孔桩,要抽干孔内积水来确保砼施工质量。当自孔底及孔壁渗入的地下水的上升速度大于6mm/min时,采用水下灌筑工艺,即导管发灌筑,进行水下砼施工,计算出浇灌时首批砼量,确保有足够的砼包裹导管下口,每次提升导管时要注意其埋置深度保持在2~4m,同时要保证导管要连接牢固并且密封性能良好。
桩基施工完成后,为检测桩基砼质量以及桩身完成性,逐个进行超声波无损检测,钻取芯样,只在双方对超声波无损检测有异议时才用。
⑵柱墩砼结构
桥梁施工中柱墩砼结构多存在表面不光洁不美观现象,解决此类问题关键是要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模板的安装和加固。模板新的6mm厚,采取整体钢模制作,安装前应进行去污整修,使模板平整光洁无变形。模板安装要求平整,接缝控制在规定值以内,所有接缝用粘结剂刮平刮实,并用胶带纸粘贴整齐。施工时要特别注意内模的接缝,箱梁内的接缝用海绵条填塞或粘结剂封堵,外裹一层塑料布确保内表面不漏浆。采用方木框架配合碗扣钢管对内模进行加固。腹板外侧模应对支架和侧模进行双重加固。
砼的配比也影响着外观,柱墩使用的砼要用拌和站拌和的、由砼专用车配送的砼,砼的生产质量也应受到重视,注意外掺剂的使用,砼浇振捣要充分且不过振,使砼密实。在每一节墩柱砼拆模后用塑料布或专用布覆盖。
⑶盖梁
盖梁的主要作用是支承、分布和传递上部结构的荷载,支撑桥梁上部结构,并将全部荷载传到下部结构。盖梁施工的质量控制主要包括:①抱箍位置:由盖梁底的高程反算出抱箍的高程,根据施工经验,为防止盖梁浇筑砼后的沉降,抱箍实际高程应比理论值高出2cm,误差控制在5mm以内。②盖梁底模的检查:模板板面之间应平整洁净,打磨除锈,接缝严密,不漏浆,涂油均匀,特别要检查与立柱交接处的缝隙是否处理妥当。③钢筋骨架的检查:钢筋尺寸不大于设计值,受力钢筋顺长度方向加工后的全长不小于设计值10mm,弯起钢筋各部分尺寸允许偏差士20mm,箍筋、螺旋筋各部分尺寸允许偏差士5mm,钢筋骨架宽、高允许偏差士5mm,钢筋骨架绑扎过程中,随时目测主筋的顺直度,若发现不直及时调整。
⑷T梁
T梁施工过程中的控制要点:①T梁砼的养生,专用土工布或薄膜养生,特别高温或低温季节,养生时间最少7天,出坑不少于18天。②T梁预制均使用定型钢模,在使用过程中必须准确定位横隔板的位置,避免出现横隔板现浇段扭曲、错位的情况。模板的厚度、密封性、刚度、表面光洁度要符合相关要求。③现浇湿接缝施工之前,需将T梁与其接触面凿毛骨料表面湿润,以使现浇段能够与T梁更好的结合。④T梁预应力施加控制要点:波纹管敷设必须符合设计线形、坐标,锚垫板定位正确,负弯矩区的预应力施工时,应在短索预应力筋封锚砼养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100%时长索预应力筋才能开始张拉。应力必须要真实记录。张拉之后马上压浆,止压标准要符合要求。
⑸伸缩缝
桥梁伸缩缝装置易遭破坏,一旦破坏难以修补。施工过程应严格遵守相关规范,施工要点:①选择科学的伸缩装置构造形式,制定具体的施工标准。②钢构件材料要求强度高、可焊性好、耐腐蚀性高、抗冲击性好、抗疲劳、弹性缓冲及耐磨性好。③用聚苯乙烯硬制泡沫板填充伸缩缝,侧面及底面用嵌缝胶密封或用压光不锈钢板封堵,不锈钢板一侧固定。④检查伸缩装置的位置,确保伸缩缝装置符合设置要求,伸缩缝如果分段安装,接缝外焊接。⑤主梁伸缩缝处防撞体和中央隔离层伸缩缝与主梁伸缩缝等宽;⑥安装装置之前完全清理干净缝中杂物、垃圾,缝内要填足填缝料。
桥梁施工建设中的质量控制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作,只有加强桥梁施工过程的质量管理,才能使桥梁的施工达到优质、安全的要求,使桥梁施工的管理工作更易于进行。
参考文献:
1.苏寅申.桥梁施工及组织管理[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
2.艾光建.桥梁施工质量控制管理问题研究[J].管理视野,2007,(6)
3.王建弘.桥梁施工中的技术质量问题分析及对策[J].桥梁,2006(1):64-65.
4.天津市市政工程局.道路桥梁工程施工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5.阮文钢.崔洪勋.对公路、桥梁工程质量问题及其预探浅析[J].林业科技情报.2006(3):1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