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期因素对造价成本控制的影响

所属栏目:项目管理论文 发布日期:2010-08-31 11:07 热度:

    摘要:建设项目工期与造价成本控制的冲突在我国建设领域实践中非常常见,这反映出二者均衡决策在于理论研究上的缺失,以及制度上的不完善。为此,本文结合个案工程就如何均衡二者关系提出了探讨。
  
  关键词:工期;造价成本;均衡决策

  
  1工期造价与工期关系
  工期是指工程从开工起到完成合同规定的全部内容,达到竣工验收标准所经历的时间,它是一种有限的时间资源。它对建设管理者来说有其特定的价值,我们称它为“工期价值”。因此合理的工期不单有其直接管理意义,而且具有显著的经济意义。
  一个工程建设项目在不同的基本建设阶段,其造价作用,计价办法也不尽相同,但是无论在哪个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因素除了人工工资水平,材料价格水平,机械费用以及取费标准外,对其影响较大的是工期。工期是计算投资的重要依据。,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要缩短工程工期必然要增加工程直接费用,因为要缩短工期,则要重新组织施工,加大劳动强度,加班加点,必然降低施工效率,增加工程直接费用,而由于工期缩短却节省了施工管理费。无故拖延工期,将增加人工费用以及机械租赁费用的开支,也会引起直接费用的增加,同时还增加管理人员费用的开支。工程及工程造价的关系曲线如图一。
  
                                  tb.png
  
  
  从图一可以看出来,工期在T0点(理想工期)时,对应的工程投资最低,一个既定建设项目投资最少,是工程建设中最理想的情况。
  2工期计算模式
  网络计划方法从英美传入中国以来,运用广泛,它是一种科学的方案,计划、方案的统计模式,是一种有效地实施方案,规划、计划的先进管理手段。应用网络计划模式能够求出最佳施工方案,均衡造价-工期两者的天平,其方法如下:
  1绘制网络计划图,计算出工序的正常时间,直接费用,以及最短时间产生的费用。
  2计算网络计划的最短工期和正常工期状态的各项参数,求出相应的关键路线。
  3计算直接费用增长率即工序的缩短值与费用增长值比。
  4选择压缩程序(关键程序),计算可压缩的时间以及增加的直接费用,压缩后的工期和直接费用,重复压缩,直至整个工期为最短工期为止。
  3工期压缩的原则
  1选择关键路线上赶工费用较低的工作,即Cj较低的工作;
  2选择条件较好、比较容易压缩的工作,如资源容易解决,持续时间较长或质量容易得到保证的工作;
  3若有两条以上的关键路线,用“费用最小割法”确定压缩工序;
  4保证每次压缩后,原关键路线仍是关键路线;
  5每次压缩时间不能超过可能压缩时间,即正常工序时间与极限工作时间之差值。
  
  
  4工程实例
  已知一初始网络工序与费用的关系如下表所示,间接费在正常工期时为7,每缩短工期一周减少1万元,试对其作工期成本优化。时间单位:周,费用单位:万元。
                           tb1.png

  初始网络工序时间压缩过程及坐标点计算过程
  初始网络工期及费用:
  A0(T0,C0):T0=17,C0=Ca+C10=60+7=67
  第一次压缩:选择直接费用增加率最小的工序即1-2工序,Cy=0.6,压缩时间为5-4=1,如图
  A1=(T1,C1):T1=T0-△t1=17-1=16
  C1=CD0+C12△t1+CI1=60+0.6+6=66.6
                               tb2.png
  第二次压缩:保证已得两条关键工序仍是关键工序的前提下,再选择Cij较小的工序即2-4工序压缩,压缩时间为2。若为3,则原关键路线变为非关键路线,不可,如图
  A2=(T2,C2):T2=T2-△t2=16-2=14
  C2=CD1+C24△t2+CI2=60.6+1.4+5=66

                     tb3.png

  第三次压缩:利用“增加费率最小割”原理,选择1-3,2-4工序同时压缩,压缩期为两工序极限工期共同决定的时间,即压缩时间为1,费用增加率为C=0.9+0.7=1.6,
  A3=(T3,C3):T3=T2-△t3=14-1=13
  C3=CD2+C△t2+CI3=62+1.6+3=66.6
  第四次压缩:根据“费用最小割”原理或保证所有已得关键线仍是关键路线的前提,由图可知只能选择1-1和0-2工序进行压缩,压缩时间为2,费用增加率为C-1+0.8-1.8,如图。
  
  A4=(T4,C4):T4=T3-△t4=13-2=11
  C4=CD3+C△t2+CT4-63.6+3.6+1=68.2
                        tb4.png
  以上各计算结果列表如下:
  工期1716141311
  成本6766.66666.668.2
  
  当仅依照极限工期进行时间优化时,Tb=11,Cb=71.7;考虑到成本因素时,Ts=11,Cs=68.2,相差71.7-68.2=3.5占总费用5.3%。因而考虑成本因素对网络进行时间调整优于仅考虑极限工期对网络的时间优化。
  
  5结论
  建设项目工期与造价均衡模式是建设项目管理的重要依据,它为确定合理的工程周期与良好的造价提供了重要参考,也为建设项目过程进度,成本控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本文提出的造价-工期控制模式希望在其他工业领域的建设项目行业得到推广。
  参考文献
  【1】清华大学《运筹学》教研组编.运筹学.清华大学出版社,1985.
  【2】麦圭根,等.管理经济学应用、战略与策略[M].李国津,等,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213-214.
  【3】王文英,康志宏,王彩霞论水利工程工期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山西电力》2002年12月总108
  
  搜论文知识网致力于为需要刊登论文的人士提供相关服务,提供迅速快捷的论文发表、写作指导等服务。具体发表流程为:客户咨询→确定合作,客户支付定金→文章发送并发表→客户接收录用通知,支付余款→杂志出版并寄送客户→客户确认收到。鸣网系学术网站,对所投稿件无稿酬支付,谢绝非学术类稿件的投递!  

文章标题:工期因素对造价成本控制的影响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jingji/xiangmu/3183.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