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筑施工现场管理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基础,同时也是企业整体管理工作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从现场管理的基本原则、现场管理的主要途径等方面对建筑施工企业管理的方法进行了探讨,仅供同仁参考。
关键词:施工企业;管理方法
建筑施工现场管理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基础,同时也是企业整体管理工作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国外建筑行业进驻我国建筑市场,国内的行业竞争日趋激烈,而国内施工企业若想在近乎白热化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重视对现场这一主阵地的强化管理。事实上,施工企业的现场管理水平,最直接地反映了企业的管理水平,也是施工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综合表现。
一、现场管理的遵循原则
对工程项目现场的各个环节进行规范管理是工程质量的关键。建设工程是一个系统工程,在进行项目的管理时,只有正确遵循管理原则,不断学习、不断积累才能做好。施工企业现场管理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经济效益原则。经济效益是企业生存和发展之根本。施工现场管理必须克服只抓进度和质量而不计成本和市场,须知,任何的松懈和浪费都将直接导致后期成本的追加,从而从而影响整个工期进度。因此,项目管理者应在降低成本、严格管理等方面下功夫,时时处处精打细算,力争少投入多产出,坚决杜绝浪费和不合理开支。
2、科学合理原则。施工现场的各项工作都应当按照既科学又合理的原则办事,以期做到现场管理的科学化,真正符合现代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还要做到操作方法和作业流程合理,现场资源利用有效,现场定置安全科学,员工的聪明才智能够充分发挥出来。
3、标准化规范化原则。标准化、规范化是对施工现场的最基本管理要求。事实上,为了有效协调地进行施工生产活动,施工现场的诸要素都必须坚决服从一个统一的意志,克服主观随意性。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施工现场的生产和工作效率和管理效益,从而建立起一个科学而规范的现场作业秩序。
二、现场管理的主要控制点
(一)、进度控制在工程项目实施之前,必须事先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科学合理的进度计划。要在了解和熟悉图纸基础上,编制好工程进度计划书。为了搞好土建与安装的配合,在编制进度计划时要请安装人员一起参加。根据进度计划配置人数、机械设备和周转材料,使投入的人力、设备、周转材料确保工程进度。
另外,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要搞好工期索赔。在施工过程中,因甲方的原因影响工期,应由甲方签证,顺延工期。这种情况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时有发生。
再有就是要在提高劳动效率上下功夫。因为提高劳动效率可以在不增加成本的前提下,实现加快工程进度、如期完成工程目标。因此,项目经理部要采取一切能够调动职工积极性、提高工效的激励政策,对提高工效的职工在经济上给予一定奖励。
(二)、成本控制项目成本控制就是在项目成本的形成过程中,对生产经营所消耗的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和费用开支进行指导、监督、调节和限制,把各项生产费用控制在计划成本范围之内,保证成本目标的实现。项目经理是项目成本控制第一责任人,应及时掌握和分析盈亏状况,并迅速采取有效措施。项目经理和预算员要参与投标书的编制。项目中标后,要具体落实到项目部去完成。项目经理与预算员对标书确定的造价和工期最有发言权。
控制人工费用。企业内部要制定劳动定额,根据工程量套用公司内部劳动定额,计算出人工总量。控制好人工总量,就能控制好人工费用,从而达到控制工程成本。控制材料用量。加强材料管理,严格用料制度,对施工现场耗用较大的辅材实行包干。
机械设备和周转材料实行租赁制。可以提高机械设备和周转材料的利用率,项目部用完以后立即归还租赁公司,既加快施工工期,又减少租赁费用。制定先进的、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为达到缩短工期、提高质量、降低成本的目的,正确选择施工方案是关键,在施工过程中努力寻找各种降低成本、提高工效的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
严把质量关,减少返工浪费。在施工中严格做到:按图施工,按合同施工,按规范施工,严把质量关,确保工程质量,减少返工造成人工和材料的浪费。控制间接费及其它直接费。主要是精简管理机构,减少管理层次,节约施工借理费。
(三)、质量控制
1、建立质量保证体系
ISO9000和ISO14000质量认证体系是社会市场化的产物,是建立切实可行的质量保证体系的基础。依据其质量保证模式,编制切实可行的项目质量计划并落实到各工序。施工项目现场,建立自己的质量保证系统,使之具有指令性、系统性、协调性、可操作性、可检查性,才能全面而系统地把质量工作落到实处。
2、人、材、机因素
1)人是施工过程的主体,是质量的创造者,施工时首先要考虑到对人的因素控制。工程质量的形成受到所有参加工程项目施工的工程技术、操作、服务人员的共同作用,是形成工程质量的主要因素,因而质量控制应以人为核心。把人作为控制的动力,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增加人的责任感。树立质量第一,预控为主,为用户服务,用数据说话以及社会、企业(质量、成本、工期相结合)综合效益五大观念。
2)材料(包括原材料、成品、半成品、构配件)是工程施工的物质条件,约占总投资的70%或更多,是构成建筑产品的主体,因而其是工程质量的基础。其控制要点为:a.优选采购人员,提高其政治素质和质量鉴定水平,挑选有一定专业知识,忠于事业的人担任该项工作;b.掌握材料信息,优选供货厂家;c.合理组织材料供应,确保正常施工;d.加强材料的检查、验收,严把质量关;e.抓好材料的现场管理,并做好合理使用;f.搞好材料的试验、检验工作。
3)施工机械是实现施工机械化的重要标志。它对施工项目的进度、质量有直接的影响,因而必须综合考虑施工现场条件、建筑结构形式、施工工艺和方法、建筑技术经济等合理选择机械的类型和性能参数,合理使用机械设备,正确的操作、维修、保养、管理。
3、方法因素
建筑施工过程中的方法包含:在整个建设周期内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工艺流程、检测手段、施工组织设计等。制定和审核施工方案时必须结合工程实际,从技术、管理、工艺、组织、操作、经济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综合考虑,力求方案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工艺先进、措施得力、操作方便,有利于提高质量、加快进度、降低成本。
4、环境因素
在项目施工中,影响工程质量的环境因素很多,有工程技术环境,如:工程地质、水文、气象等;工程管理环境,如:质量保证体系、质量管理制度;劳动环境,如劳动组合、作业场所、工作面等。因此,根据工程项目的特点和具体条件,应对影响质量的环境因素,采取有效的措施严加控制。同时,要不断改善施工现场的环境,尽可能减少施工所产生的危害对环境的污染。健全施工现场的管理制度,建立文明施工和文明生产的环境,保持材料工件堆放有序,道路畅通,为确保质量和安全创造良好的条件。
(四)、安全控制建立安全责任制。企业法人代表是公司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项目经理是项目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对安全工作负有重要责任。公司、项目经理部、班组,都要订立安全责任书,发生安全事故,各级责任人和班组都要承担一定经济责任。确保安全设施投资到位。安全设施投入不能省,特别是企业改制以后,安全设施投入更不能省,一旦发生安全事故,造成的损失要比你安全投入的费用大得多,而且造成的影响很大。
安全员要落实到位。项目部要配备专职安全员,班组要配备兼职安全员。加强安全培训教育。要提高工人自我保护意识,班前要进行安全交底并做好记录。特别是对新工人或转岗的工人一定要进行岗前培训教育。
抓好关键人员、关键部位、关键设备的安全。对特殊工种等关键人员要加强培训,做到持证上岗,对临边、洞口等关键部位要加强安全防护措施,对大型机械设备,安全员要天天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搞好文明工地。施工现场的生活区和工作区要分开,材料堆放整齐,道路通畅,标语牌位置要醒目,污水排放要有排水系统。
三、结束语
加强建筑施工管理,不但对保证质量与工期有重要意义,而且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加强管理的目标就是要做到人尽其力,物尽其用,优质低耗,高速高效地取得最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