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筑工程概预算,是通过一定的计划程序、计算和确定建筑物或构筑物价格的计划文件。文章主要探讨建筑工程中概预算的作用,分析了目前概预算工作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改善措施。
关键词:建筑工程;概预算;改善措施
建筑工程概预算是指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根据不同设计阶段的设计文件的具体内容和有关定额、指标及取费标准,预先计算和确定建设项目的全部工程费用的技术经济文件。工程概预算主要分为设计概算、修正概算、施工图预算、施工预算。工程概预算在工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影响着工程的成本、质量、进度的控制。
一、概预算的作用
(一)设计预算的作用
设计预算是在初步设计阶段对建设工程预期造价所进行的优化、计算、核定及相应文件的编制,经批准的设计总概算是确定建设项目总造价、编制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签订建设项目承包总合同和贷款总合同的依据,也是编制建筑工程计划、控制工程建设投资、鉴别设计方案经济合理性、考核建筑产品成本、办理拨款的依据。
(二)施工图预算的作用
施工图预算是在施工图设计阶段对建设工程预期造价所进行的优化、计算、核定及相应文件的编制。编制施工图预算,是根据拟建工程已批准的施工图纸,按国家或省市颁发的工程量计算规则,分步分项地把拟建工程各工程项目的工程量计算出来。
(三)施工预算的作用
施工预算是施工单位内部编制的一种预算,是具体计算在建筑安装工程施工中所需人工、材料和机械台班的消耗能量。上小节介绍的施工图预算,是以货币数量的形式表示直接费、间接费和法定利润的,而施工预算则是以实物数量的形式来表示的,如各种工种的用工数量、各种材料的用料数量和各种机械的数量等等,这些都要求按不同的工种等级、不同的材质规格、不同的机械类别和型号一一列出。施工预算是施工单位,在施工前根据施工图施工定额、施工组织设计、现场实际情况和节约措施等编制的,施工预算数字,不应突破施工图预算数字。编制施工作业计划。签发施工任务单和限额领料单。根据施工预算中的数据,可以由工程处(或施工队)向施工队(或班组)签发施工任务单,也是工资结算、工程质量考核和材料指标消耗的备忘录。劳动力、材料和机具的调度管理。劳资、材料和机具管理等部门根据施工预算,按时安排各工种的进退场,组织运输材料和提供机具。计算计件工资和超额奖励。施工预算可以定量地计算出工人劳动报酬,体现出按劳分配的原则。控制成本。编制施工图预算的主要目的是施工企业据以向建设单位索取工程价款。而施工预算的主要目的是在企业收入的限额内,精打细算,厉行节约,使实际支出控制在施工预算之内,做到有盈余。
二、工程概预算存在的问题
(一)前期准备工作不充分
建设项目前期工作主要包括:提出项目建议书、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设计和编制工程概预算,以及按照管理权限提请有关单位审批等。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因项目决策时急于上马,项目并没有进行充分调研,广泛讨论可行性实施方案或者方案考虑不完善过于宏观,造成项目实施时问题暴露,再进行补救,边设计、边施工、边变更。有的甚至重新翻工;使立项批复建设内容与实际应建设内容出入较大,形成损失浪费,增大工程造价。
(二)图纸设计实用性不强
在项目进行设计图纸时,有的设计单位未进行实地调查,仅根据建设单位主观意愿、口头描述进行理论设计,有的设计图纸甚至出现结构误差等,在图审时由于时间匆忙又没有审核出来,造成施工图纸与实际不符,形成工程变更。一些施工企业在工程完成后,往往利用变更项,进行高价结算。尤其在装饰工程中,设计时往往在背景墙、地面饰面用材等方面只出效果图,而没有明细图,投标时以暂定价计入,一旦企业中标后,则在这些暂定项目上实行变更处理,导致结算时价格远高于中标的项目,造成超预算投资。
(三)投资预(概)算编制不全面
目前的情况是,很多项目投资预(概)算过于粗糙,项目内容计算不完整,存在漏算、
多算现象,有的对一些关键数据不定死,暂定价目较多,给后期追加预算留有很大的余地,没有编制完整的预(概)算书,更没有施工图预算,建设单位其他费用也没有列入预算,而这些费用都应该在建设项目决算造价范围内。其超预(概)算则不可避免。
(四)项目招投标不够规范
部分项目存在不公开招标或以其他方式规避招标现象。有的应该公开招标的项目以邀请招标或议标的方式来代替;有的将招标范围限定于主体建筑工程,而依法应招标的一些配套附属工程则直接发包;有的施工单位通过招投标中标后,出卖资质,违规挂靠。部分标底编制比较粗糙,暂定价项目较多,留有活口;甚至有些建设单位抛开招标结果另起炉灶,违背招标文件的实质性内容签订合同。有的施工单位想尽办法,不惜一切代价低价中标,具体施工时为了增加造价,想尽各种办法,提出变更项目,由此必然造成超概算投资。
三、提高工程概预算质量的措施
(一)熟悉设计图纸,透彻理解设计意图,正确计算工程量并套用定额
概预算编制人员必须充分熟悉各定额册说明、总说明、章说明、节说明及定额所含工作内容,了解章节及子目的划分,在此基础上,还要熟悉设计图纸、设计说明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熟悉设计图纸,反复翻阅直到对图纸有比较透彻的理解为止,是编好设计概算的第一步。阅读图纸应从设计说明和总平面图开始,首先要清楚工程的性质、类型、规模,再依次阅读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详图、材料做法,了解各类图纸所示部位和它们之间的关系,然后进行工程量计算。正确合理地套用定额,力争做到定额项目和实际相符(如实施位置、施工方法、所用机具等),不重复计算、不漏算。概预算编制人员要依据设计图纸准确地计算出与设计图纸相对应的工程量。当设计图纸深度有限时,还需要编制人员对设计进行延伸和细化,也就是说,不但要把图纸上的项目计算出来,还要计算出图纸中虽未做交待但实际会发生的项目。这就要求编制人员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及丰富的现场施工经验。施工经验表现在编制人员对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工艺的把握上。例如:采用脚手架类型,各种施工机械的性能与特性,以及建筑工程本身特点及施工中的特殊要求等。
(二)加强工程概预算审核工作
工程概预算的“编”、“审”分离。是工程造价体制改革中的一个发展方向,是工程投资控制中的两个阶段,是由不同单位在不同的时间完成的。工程概预算的编制与审核工作,虽然都是工程造价工作,委托单位(人)都是一个,采用的依据都相同,但是由于其处的位置、角度和出发点不同,其工作的重心或称工作的核心内容是不同的。工程概预算的编制工作的重心在“编”,是根据设计文件,依据相关规范和标准,从设计角度对工程可能发生的费用进行工程概预算编制,是设计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概预算的审核工作,工作的中心是“审”。是审核单位(人)站在客观的角度或公正的方面。或更高的层面,吸取更多的经验和综合知识,对已经编制完成的工程概预算进行审定核实工作。工作中尤其应该分清“编”、“审”工作的区别。有个别从事多年概预算审查的同志,喜欢自己编制工程概预算,这样一来往往忽略了“审”重要意义,甚至忽略了“审”的重要工作内容,如“编”、“审”后的概预算的区别、各类指标的综合分析等重要关键环节,从而失去了审查的意义。
(三)及时了解、掌握设备材料价格,客观考虑材料价差因素
建筑工程中的设备及材料费占工程造价比例很大。因此,设备费及材料费的准确性非常重要。在编制设计概预算时,正确掌握设备材料品种、规格、性能方面的知识,向主要设备及主要材料的供货厂家询价,了解运输方式和运距,还要进一步明确有关设备材料预算价格的编制原则、构成形式和计算公式等。
概预算定额表中的设备材料价格反映的是编制年的价格水平,编制设计概预算使用定额时,其价格水平是由市场价格来确定的,需要进行价差调整,也就是所说的动态管理问题。建筑工程工期一般为一年左右,有的历经数年。许多工程往往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某些材料多次调价而不断调整预算。对工程中必须普遍使用的不宜综合在竣工期调价的材料,则采取分规格品种和相应的调价期限,按季度公布应调的价差,竣工结算时与调价系数一次调整。
(四)强化工程概预算的预审制度,注意审核工作的方式方法
工程概预算的预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审查预备工作,不仅决定正式审查的方向和方法,还决定着设计方案是否需要重新修改的问题,即设计文件能不能达到审查的条件。作为一个合格的工程概预算审核人员,要带着问题去审查,要在阅凑和分析完所收集到的资料后,判断大致出现问题的方面。如:指标是否基本恰当,方案是否基本合理,设计依据是否充分;执行的有关文件是否正确,定额的使用是否正确,价格采用的是否合理;工程量计算有町能重叠的部位,工程类别的确定、材料的市场价是否正确等。同时注意审查时的工作方式和方法,注重审查时的语气和态度,一定要对“事”不对“人”,注重依据,注重原则:由于“审”与“被审”的心理差异较大,如果采用的方式方法不妥,甚至用语不妥,都会造成被审查者产生一种逆反心理,将审查引入误区,甚至出现审杏结果无法执行的局面反而造成投资控制失去意义。
四、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已进入了一个全面发展和改革的新时期,建筑工程建设全面推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及合同管理制。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发展,概预算的编制方法、内容和费用组成近年来变化很大,加之建筑工程规模大、涉及面广、技术复杂、周期长,使建筑工程投资(包括估算、概算、预算)的编制任务非常繁重。提高概预算的工作质量,对控制工程造价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峰.浅谈对工程概预算的几点认识[J].科技资讯,2008,(34)
【2】朱月英.建设工程概预算[J].当代经理人(下旬刊),2006,(11).
【3】杨桂玲.编制建筑工程概预算的几点体会[J].铁路工程造价管理,20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