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建筑施工安全的事故原因分析与控制措施

所属栏目:项目管理论文 发布日期:2010-08-28 09:17 热度:

  摘要:根据本人从事多年的建筑施工安全监督工作经验,对如何控制建筑工程安全事故的发生掌握了一些有效的方法。安全事故直接影响到建筑施工作业的安全性,我们必须加强建筑工程安全质量监督,及时找到引起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并制定好有效的解决措施,才能更好地预防和控制安全事故的发生。
  
  关键词:工程监督;安全事故;控制措施
  引言
  随着城市化建设的推进,这些年来,建筑业一直成为我国安全事故的多发行业,仅次于交通和矿山业。对于如何预防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以及怎样落实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工作是一个值得我们探讨的重大课题,究竟有哪些因素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下面就以几个具体的案例进行简要分析。
  
  1.建筑工程安全体系概况
  建立一个建筑安全控制系统,能够有效的避免或减少安全事故人员的伤亡同时能保障建筑施工的顺利进行。所谓建筑施工安全控制,指的是对工程施工中的不安全因素进行预测和分析,从技术及管理层面采取措施,确保施工生产按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要求严格进行,使施工过程的安全生产始终处于被监控状态。如果安全监控系统一旦建立就不要随意更换或撤消,确保每个项目从始至终保持其固定和完整性,从而避免一些因调整不合理造成的安全事故。
  
  
  2.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分析
  安全事故的发生,不但给企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影响企业声誉,制约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同时还会给家庭带来不幸,甚至会影响社会的稳定。下面我们列举几个事故案例进行剖析:
  2.1现场施工用电管理原因
  例如,某工程人工挖孔桩因下大雨施工停工,天晴雨停后,桩孔因地质情况特殊需继续施工。此时,配电箱进线端电线因无穿管保护,被电箱进口处割破绝缘造成电箱外壳、PE线、提升机械以及钢丝绳、吊桶带电,某工因不小心触及带电的吊桶遭电击,经抢救无效死亡。
  产生上述事故的直接原因是:(1)电源线进配电箱处无套管保护,金属箱体电线进口处也未设护套,使电线磨损破皮。(2)重复接地装置设置不符合要求,接地电阻达不到规范要求。(3)电气开关的选用不合理、不匹配,漏电保护装置参数选择偏大、不匹配。间接原因是:(1)现场用电系统的设置未按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进行。(2)现场施工用电管理不健全,用电档案建立不健全。
  2.2材料质量检测原因
  某花园二期工程对一个构造坑进行墙面防水施工,由于事发前几天一直下雨,坑底部有积水,必须先将积水抽干。而负责防水作业的工人到场时水尚未完全抽干,防水工就在构造坑里面清理墙面,做涂装前准备工作。由于墙面潮湿,工人用煤气喷灯对墙面进行烘烤后,他们用小桶盛装氯丁胶粘结剂,携进坑里面开始进行防水涂装工作,不出几分钟,在坑槽里面施工的工人先后晕倒,经抢救无效死亡。
  经事后分析直接原因是:(1)涂装作业使用的氯丁胶粘结剂苯含量是标准要求的130多倍,严重超标。(2)涂装前用煤气喷灯烘烤墙面,造成构造坑内氧气不足。间接原因:(1)管理制度不健全,没有严格执行ISO9000管理体系,无原材料采购、进场、入库和使用管理制度。(2)涂装作业前无安全技术交底,工人未使用个人防护用具。(3)没有严格执行《涂装作业安全规程》,入坑前未作气体检测,无通风换气措施。
  3.3为图方便,违章施工原因,
  某工程在进行混凝土浇注时,由于现场满堂支架搭设较密,又有外脚手架,无法使用混凝土泵,工人采用手工浇注。为贪图方便,在浇注最后几方混凝土时,混凝土班工人拆除了拉梁上部支撑屋面模板的部分立杆和水平杆,造成支架无法支撑屋面结构荷载和施工荷载而失稳,模板、钢筋、混凝土连同支架一起坍塌,这时正在屋面下方施工的几个工人被砸致死,而在屋面板上面施工的工人也随屋面坍塌而坠落受伤。
  经事后分析,产生此事故的直接原因是:违章拆除屋面结构的模板支撑体系。间接原因是:(1)对屋面模板支撑体系监管不力,造成了支撑体系被违章拆除。(2)现场安全检查制度不健全,缺少值班人员,工人拆除支撑的违章行为没有被发现和制止。(3)对劳务工的培训教育和组织管理不到位,造成工人贪图方便,冒险施工。(4)现场未履行验收程序,违规浇注混凝土。(5)监理单位未认真进行旁站监理。
  3.安全事故的防治措施
  3.1对于现场用电系统
  应该做到:(1)加强施工现场用电安全管理。(2)对现场用电的线路架设、接地装置的设置、电箱漏电保护器的选用要严格按照用电规范进行。(3)建立健全施工现场用电安全技术档案,包括用电施工组织设计、技术交底资料、用电工程检查纪录、电气设备试验调试纪录、接地电阻测定纪录和电工工作纪录等。
  3.2材料检测质量监控
  首先,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其次要严格执行ISO9000管理体系,严格执行原材料采购、进场、入库和使用管理制度,把好原材料产品质量关。最后,涂装作业严格执行《涂装作业安全规程》,进入密闭空间(或有限空间)前一定要作气体检测,采取通风换气措施。
  3.3违章施工管理
  应根据施工实际情况(1)加强模板支撑体系的管理。支撑搭设必须有方案,有计算,有审批,有验收,未经许可严禁拆除。(2)加强施工组织管理,现场分部分项工程要配备完备的班组和人员,保证每一个施工步骤和环节都符合工艺和安全的要求。(3)加强对劳务工的组织管理,加强三级安全教育和技能教育,提高遵章守纪的自觉性。(4)监理单位要认真履行监理职责,加强施工现场的监理工作,对重要工序、重要部位要实施旁站监理,坚决制止施工违规违章行为。
  
  4.全面控制安全事故发生的主要环节
  (1)控制人为因素
  
  加强建筑工程安全监督队伍建设,及时考核。强化专业知识、参加技能的培训,加强安全事故有关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预防建设工程质量安全事故的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安全监督管理机构,应经常深入生产一线。及时掌握企业和项目的安全管理,安全检查,安全评价,安全设施使用,检测情况等是否符合规定和标准,对可能造成事故的因素采取预防控制措施并上报,严格履行安全职责从根本上解决人行为上的不安全因素,保证生产安全,减少事故的发生。
  (2)建立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制度,加强安全保障体系
  建立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制度,做好演练和记录工作,预防突发事件的发生。因为建筑施工安全问题是个系统工程,必须采取有效的对策,把安全措施落到实处,尽可能杜绝重大事故的发生。加强安全生产现场监督,保护施工现场的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改善安全条件和设施,完善安全生产监督体制。提高安全生产的科技含量和综合防御能力,主动加强与规划、设计、监理等机构的联系与沟通,及时排除可能出现的每一个隐患,使现场安全防护的各个重点环节和部位都有技术作保障,有效地控制事故的发生。此外,还要坚持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安全生产大检查,确保每个项目都能安全生产。
  
  (3)严把建设项目施工全过程监控
  必须重视建设规划、设计、施工全过程,设计单位必须根据有关法律规定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进行设计,以防由于设计不合理而导致的安全生产事故,在设计的同时应当考虑到施工安全操作和防护的需要。而施工设计中应包含施工安全技术措施,针对每项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事故隐患和可能发生安全问题的环节进行预测,在技术上和管理上采取措施消除或控制施工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防范发生事故。施工安全技术措施主要包括:①进入施工现场的安全规定;②地面及深坑作业的防护;③高处及立体交叉作业的防护;④施工用电安全;⑤机械设备的安全使用;⑥对采用的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和新结构,制定有针对性、行之有效的专门安全技术措施;⑦预防自然灾害措施;⑧防火防爆措施。
  (4)加强法制管理
  完善安全监督管理机制,依法查处违法违规建筑行为,建立安全生产行政许可制度,从根本上严格市场准入制度。此外,要制定有利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政策措施,发现违法违规行为和安全事故隐患要限期整改,对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的单位要实行严肃查处,并落实到主要负责人,形成安全监管的长效机制,排除事故隐患。
  4.结束语
  总而言之,我们应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监督,提前对可能造成事故的因素采取预防控制措施,提高我们的安全事故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同时将建筑施工安全监督工作科学化、制度化、系统化,以确保建筑工程稳健、安全、顺利的进行。
  
  搜论文知识网致力于为需要刊登论文的人士提供相关服务,提供迅速快捷的论文发表、写作指导等服务。具体发表流程为:客户咨询→确定合作,客户支付定金→文章发送并发表→客户接收录用通知,支付余款→杂志出版并寄送客户→客户确认收到。鸣网系学术网站,对所投稿件无稿酬支付,谢绝非学术类稿件的投递!  

文章标题:对建筑施工安全的事故原因分析与控制措施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jingji/xiangmu/2522.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