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主要探讨在知识经济时代如何对待传统产业,如何正确对待大量的存量资产和小量的增量资产。就温州市来说,大量的存量资产在传统产业,约占90%;而分布在高新技术的产业在“十一五”末期约占10%。正确的做法是:实行高新技术同传统产业“嫁接”,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同时,积极创造条件,直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关键词:高新技术传统产业嫁接发展
现今温州经济正处于工业化中期,虽然个别产业已跻身于后工业社会,但主体产业还是低层次的。我市企业战略定位过低,企业规模过小,缺乏后劲。为此,我们切要警惕,不要把市场经济“锁”在劳动密集型、科技含量低的旧“地摊”上,更不能把我们现时的支柱产业停留在打火机、眼镜、服装、鞋业等产品上徘徊。那样,我们怎么能经得起知识经济时代电了信息、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软件、激光、精细化工、机电一体化等世界先进技术产业的冲击呢?为此,我们必须站在时代前进的行列,决不能在市场竞争的大浪淘沙中作为大潮过后残留在沙滩上的鱼虾坐以待毙,我们要千方百计去实现从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产业、产品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业、产品更位。
一、高科技与传统产业的嫁接是我市经济发展道路的正确选择
我市正处在工业化中期阶段,知识经济是后工业社会的主导经济。经济发展阶段不可超越,而知识经济的成果则可充分利用加速工业化的进程。因此,我市经济既不能超越工业化经济阶段求得高科技经济的全面到来,又不能坐以等待工业化经济充分发展以后再来谋划高新技术的发展。从实际出发,宜采取高科技与传统产业的嫁接来发展我市经济的策略。
第一、用知识经济的理念和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目前,摆在我们面前一个最现实的问题,就是在产业现代化中如何对待传统产业,加强对新、奇、特传统产业的引导,找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希望点,盘活在传统产业上的存量资产。同时,又提高了传统产业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由低技术、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产品向生产高加工度、高附加值的产业和产品过渡。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就是立足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把高新技术引入传统产业,用知识经济理念改造传统产业,把知识经济的理念渗透到传统产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等各个环节,逐步使传统产业向“人有我优”的方面转变。当前,我市传统产业、产品的技术含量相距国际水平的制高点尚有很大差距,还有很大的技术发展空间,发展余地还很大。要重视小产品与新技术嫁接,逐步达到费孝通教授所概括的:“小商品,大市场”的效应,如一只木制小汽车方向盘采用电脑软件,同时引进国外先进工艺,为奔驰、凯迪拉克等高档轿车进行很好配套;又如一台缝纫机植入芯片和液晶显示器,成为多功能机电一体化产品,畅销日、美、欧市场,其价值同一辆宝马汽车相当;一台垃圾处理机采用智能化控制系统,使畜禽便泌变成有机肥,解决了畜禽饲养场的老大难问题。朝着这个方向努力,我们的传统产业仍可发出灿烂的光辉。
第二、创造条件,向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我市人民素以“有追求、能吃苦、不满足、不后悔”的精神投身开拓了市场经济。面对新世纪,与世界接轨还更需谋求新发展。当今产业导向是向高新技术发展,我们向科技要信息,向科技要效益,靠科技求发展,因为科技是我们现代经济的主要推动力,在发达国家,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高达85%。因此,我们要积极创造条件,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产品。
第一,建立科研体系,引进高科技人才。
“科学是第一生产力”我们公司坚持的“科技兴企”发展战略,集团总部设有电器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各事业部设有各类电器研究所,逐步形成科研管理体制。研发中心负责新产品开发,提高产品科技含量;事业部研究所负责产品的生产转化。在重视内部科研体系建立的同时,还充分利用国内外的科研院所的人才和技术资源,为实现“研制一代、开发一代、储备一代”的技术创新战略提供了保证。
企业的竞争,是技术的竞争,更是人才的竞争。公司本着“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原则,从生产、经营、管理中选拔经验丰富、有培养前途的中青年技术人员,向社会招聘各行各业中有真才实学的设计人员,通过定向培训,提高在职技术人员的业务能力。
为了人才引的进、留的住,公司为他们创造了良好的工作环境与生活环境;为激励科技创新,还出台了《科技进步奖的若干规定》,并对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实行股份期权制。
第二,时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适时开发高技术含量的新产品。
我们时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产品的研制与开发,使产品能够围绕市场需求而不断的更新换代,建立完善的科研体系和质量管理体系,对传统电器进行电子化、智能化、组合化、模块化的改造,实现产品的高性能、可靠性、小型化、节能化。同时还瞄准电器产品发展前沿,大胆探索,采用新的运行机制,不断开发较高水平新的产品。
随着我国加入WTO,我们面对的竞争将更加激烈,真正意义上的竞争是残酷的、无情的,但也是公平的,不可回避的。企业要想在竞争中获胜,就要不断改进技术,提高产品质量,以国际化的标准要求自己、调整自己,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企业在世界商业的大潮中持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