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论文西部地区特色产业创新战略研究

所属栏目:文化产业论文 发布日期:2014-04-25 09:24 热度:

  路富裕[1]认为:“所谓特色产业,是指在一个县、一个市或更大的范围内,以资源、技术、人才、区位等方面的优势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特色产品为龙头,以骨干企业为依托,形成庞大的生产经营群体,其产业具有规模优势和规模效益;具有较强的特色,较长的产业链,较高的知名度,较好的发展前景;具有市场化、规模化、一体化、集约化的特点。”

  摘要:分析了西部特色产业特征及其创新模式研究的急迫性,以横县茉莉花产业为例,从产业与环境互动角度运用SWOT分析框架对茉莉花特色产业进行了具体深入研究,提出了横县茉莉花特色产业创新战略。

  关键词:文化产业论文,特色产业,创新战略,茉莉花产业,SWOT,横县

  1特色产业创新研究背景

  1.1特色产业的概念

  胥留德[2]认为,特色产业支撑和影响着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需要利用本地资源遴选特色、引进资源创造特色、利用人文突出特色、利用区位和机遇发挥特色。王芳[3]进一步认为,特色产业是指在一定的经济区域范围内,以特色产品为前提,以特色产业群的建设为核心,以特有资源转化为基础,以特色技术为支撑,具有市场适应性、效益性、开放性、稀缺性和可持续性的比较优势产业。

  1.2特色产业的特征

  本文认为,特色产业是地方性明显,具有较高知名度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作为地方特色产业有以下特点。

  1.2.1地方根植性强特色产业发展的核心资源往往依赖某一地理环境,例如,茅台镇酒产业的发酵用水与贵州赤水河流域的地质、矿物资源状况紧密相关,而藏毯与高原的羊毛质量及藏民手工艺相关,因此,往往具有很强的地方根植性,其他地方难以效仿。

  1.2.2具有较高知名度特色产业具有地域根植性,地方特色显著,消费者对于产品的区分也来自地理信息。信息时代中,各地方往往借特色产业提升区域知名度,两者相得益彰,使得特色产业具有较高的市场知名度。

  1.2.3具有比较优势特色产业在资源的绝对数量、品位、工艺等方面都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市场占有率高,产业发展往往受到地方政府重视。

  1.2.4多以产业集聚方式出现由于资源的高度地方根植性,产业发展往往在一定范围积聚了较多的企业,共享技术和诀窍,集聚现象较为明显。例如,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的杨梅产业,广西河池的有色金属产业、青海三江源的生态特色农牧业等。

  1.3区域特色产业创新模式研究的紧迫性

  农业科技创新是当前国家农业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县域是农业创新的平台[4]。发展特色产业,增强特色产业创新力,才能真正壮大特色产业。如何提高特色产业的创新力成为本地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议题。学者对特色产业创新研究众说纷纭。张永成[5]认为特色就是竞争力,特色越明显,其合理垄断性就越强,特色产业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本地特有资源,需要走特色资源—特色产品—特色产业道路。张艳芳针对创新效益差的现象,提出特色产业创新存在创新起点不高、创新个性不突出、创新的外向度不够等问题。胥留德[2]认为特色产业创新要突出资源优势,避免“木桶效应”,强调补足“短板”。王岳平[6]认为特色产业发展必须将“增长性”、“优势性”和“可持续性”结合起来,通过培育产业链,进行系统创新,形成特色产业的推动力。杨迎湖[7]进一步认为欠发达区域特色产业的创新主要集中在产业发展思路的创新、产业选择的创新、产业培育的创新三个方面。于俊秋[8]认为产业环境创新是重点,中央及各级政府应从宏观上营造一个鼓励创新、创业精神和新企业形成的商业环境。上述学者认为,欠发达区域特色产业创新需要立足于内部优势资源、解决短板、产品创新、产业链创新、市场导向、创新环境,涉及到产业创新系统的各个层面,但是,特色产业创新系统模式的研究较为欠缺。

  1.4价值链与产业创新

  由于特色产业创新涉及到产业链条的诸多环节,包括要素创新与有机整合、产业链条突破与协调发展,产业创新与开放发展等方面的问题,需要从产业系统角度看待特色产业创新问题。产业创新系统是联系国家创新系统和企业创新系统的桥梁。产业创新系统围绕着产业价值链展开,产业创新价值链是产业创新活动所蕴藏的价值创造与组织结构形式,代表了创新活动的价值属性,反映着产业创新过程中价值的转移和创造。从形式上看,产业创新贯穿在整个产业过程,包括从产业投入要素创新开始,经过技术开发、产品开发、设计制造等工艺创新形成商品,再经市场营销、售后服务等市场信息集成和服务创新,达到更好满足用户需求和构建差异化战略目标,最终成为国民经济创新系统一部分的整个过程。因此,产业创新并不是一个技术产业化的过程,而是基于产业链的各环节创新所形成的创新价值链(图1)[9]。

  在产业创新价值链的不同环节,存在不同的创造价值的主体,每一个主体都有明确的定位和作用,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降低创新价值链的整体效果。因此,产业创新活动的管理必须基于系统分析与整体优化,注重分工的异同,强调分工协作、优势互补,使每一个环节上的价值创造主体都能够最大限度地提升自身的能力,为产业创新做出最大的价值贡献,进而共同提高产业创新的整体效益。

  本研究将基于产业链角度,在产业与市场互动的背景下以横县茉莉花产业为例探索欠发达区域特色产业创新战略。

  2横县茉莉花产业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2.1横县茉莉花产业发展基本状况

  2.1.1茉莉花的地方特色显著横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东南部,地肥水美,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夏长冬短,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平均气温高。得天独厚的地理区位和自然资源条件十分适宜茉莉花生长,具有花期早、花期长、产量高、品质好的特点,横县茉莉花年产量占中国总产量的90%以上,制作的茉莉花系列产品无论在数量和质量上均位于中国领先水平。2.1.2产业规模已具优势横县作为“中国茉莉之乡”,其茉莉花产量常年位于中国第一。经过30多年的大规模种植,截至2010年底,横县茉莉花常年种植面积达6700hm2,参与种植的花农达33万人,其中加工的180余家企业常年加工花茶约6万t,横县的茉莉花茶年总产值27亿元,茉莉花产量和花茶产量占中国总量的90%以上,占世界总产量的60%,其种植规模为中国最大;其次,全县还建立了八大茉莉花专业市场,其中投资2000万元在县城建成的茶叶市场和茉莉花交易场是目前中国最大的花茶市场和茉莉花专业市场,并成为花茶产销的信息中心。

  2.1.3产业集聚明显经过多年的发展,横县茉莉花产业在种植、加工、生产、销售几个环节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茉莉花产业链,由于横县茉莉花产地集中在横州镇附近10km2范围内,加工企业围绕县城茉莉花产业一条街来展开。茉莉花产业吸引了5000多名外地客商云集横县从事花茶产业的经营,同时还带动了横县房地产业、物流业、加工业、信息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核心区内的中华茉莉园作为茉莉花产业示范园区总面积667hm2,规划建成集生产、加工、科研、文化、观光和旅游于一体的农业示范园。

  2.1.4政府大力扶持横县当地成立茉莉花产业局,以加强政府对茉莉花产业的管理与服务;每年举办中国茉莉花茶交易会暨广西横县茉莉花节,简称“一会一节”,通过这个平台展示横县茉莉花产业的发展成果,实现区域间资源交流合作,提高制作水平和工艺,降低制作成本,促进茉莉花产业的技术创新,增强横县茉莉花产业的影响力。横县县委、县政府希望通过政策带动、产业拉动、农区互动、市场滚动,将茉莉花产业越做越大。

  2.2横县茉莉花产业发展与创新问题

  基于产业链的角度,横县茉莉花产业发展面临着以下问题。

  2.2.1品种老化现象严重,更新速度慢由于种植年代始于20世纪80年代,横县茉莉花面临着植株老化的问题,茉莉花的质量和产量都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由于更新茉莉花品种会导致每年减产约30%~40%,给花农造成损失,植株更换缺乏微观动力,导致花的质量逐渐下降,产量大幅下降;更为严重的是,目前横县的生物技术水平落后,茉莉花种子资源库建设尚未完善,对于茉莉花品种基因的保护力度欠缺。在培育新品种上,主要是从外部引进新品种。由于资金缺乏、培育技术匮乏等问题,出现了死苗、死株现象,利用嫁接获得新品种方面,植株存活率偏低。

  2.2.2加工工艺大同小异,创新程度较低目前,以茉莉花为原料的产品限于茉莉花茶叶,利用茉莉花生产浸油浸膏,香水和生物发酵产品提取较少,仅有横县正大花茶香料厂、香港金葵子生物有机菌肥厂经营茉莉花香料以及对茉莉花渣进行深加工生产生物有机菌肥。

  在花茶加工环节,横县只有少数几个加工厂在茉莉花产业加工的标准化和规模化方面具备技术,90%的茉莉花中小型企业的加工厂为代工,工艺原始,上百家的茉莉花茶系列产品的加工工艺大同小异,各加工厂的产品差异不大。很多企业在知识产权上的保护意识较弱,原始的制茶工艺使得企业的技术诀窍很容易被模仿,创新缺乏基础动力,而且横县与区内外的创新知识技术交流和合作薄弱,严重制约了茉莉花茶产品创新。在中小企业中,仅南方茶厂通过与茉莉花研究所的对接项目,利用行政事业单位拨款、科研基金等平台,进行专利申请,其中新品种花茶的利润高出普通花茶的3~5倍。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虽然创新存在丰厚的利润空间,但是,创新也面临着意识不足、环境不利等局面。

  2.2.3种植环节管理粗放,农药使用不规范横县的茉莉花种植基本属于连片的规模种植,人工施肥技术更新速度较慢,易发生病虫害并相互感染。但由于农村实施分田到户的包干制度,各花农自有的土地不平均、地块不统一,管理粗放。茉莉花种植田间管理技术推广能力较差,花农习惯于传统种植方式,在灌溉、施肥、剪枝、采摘等方面的标准化与规范化均存在不足,尤其是种植中的农药使用不规范,缺乏专业知识的指导,对提升茉莉花茶产量和质量都不利,特别是有机茶产品和品牌建设步伐缓慢,而花茶高端产品往往是普通花茶价格的2~3倍。在茉莉花病虫害防治方面,往往采用问题导向型的处理方法,出现病虫害就聘请相关院所专家进行控制,但是,由于专家库的建立落后,对问题反应迟钝,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2.2.4品牌建设初具规模,但是尚未发挥效益横县的茉莉花茶主要销售区域分布在长江以北,销售时间集中。经过30多年的发展,目前全县已获得国家质监部门QS认证的花茶加工厂有150家,有11家企业使用“横县茉莉花茶”证明商标和“横县茉莉花”原产地保护标志标签。与代工企业的本地化不同的是,花茶经销商几乎都是闽、浙一带外来商家,经营各种品牌的花茶,本地厂商不到1%,且自主经营的品牌较少,处于中低端价位。但是,横县茉莉花商标被冒用现象屡见不鲜,对于侵权现象的维权能力和意识较差。

  横县的茉莉花经销商内部多采用会员制,建立了福建商会、浙江商会等,商会内部信息交流较为密切,商会之间虽有往来,但缺乏科研技术交流和信息交换,各销售商与代工企业之间的关系并不密切,根据经销量的大小经常转换代工企业,与企业之间信息、技术等方面交流少。花茶生产经营销售一体化企业较少,仅占5%。

  横县现有网上茶城、商城,使用电子商务平台的有213家企业,外地2000多家,网络主要是提供供需信息服务,缺乏专业数据库建设,花茶的生产与销售经验交流与分享尚未开展。由于花茶终端经销商—横县经销商—横县加工企业—花农之间的信息与知识交流的机制尚未建立,导致茉莉花产业适应市场能力一般,市场开拓能力较弱。

  3横县茉莉花产业发展与创新的机遇与挑战

  3.1茉莉花产业发展与创新的机遇

  3.1.1政府“四大工程”支持茉莉花产业创新发展横县政府将全力实施茉莉花产业优化升级“四大工程”。一是实施茉莉花树老龄化低产改造工程,提升全县茉莉花产量和质量。二是全面推行茉莉花(茶)加工园区化建设工程,建设标准化加工示范区,改造提升茉莉花茶老加工区,规划建设规模更大、布局更为合理、设施配套更加完善的茉莉花产业园区,发展茉莉花产业“总部经济”。三是在继续完善原有茶叶市场的基础上,推动茉莉花茶市场集约化建设工程,鼓励企业开辟中国与东盟、中国与欧美花茶销售市场,增进与境外商会、企业的联系沟通,加强花卉、茶叶商务交流,拓宽渠道,促进花卉生产与茶叶贸易。四是牢牢把握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的历史机遇,倾力打造茉莉花文化产业建设工程,以办好中国茉莉花茶交易会和中国国际茉莉花文化节为载体,打响茉莉花品牌,让世界发现横县。政府的支持是茉莉花产业发展的重大机遇。3.1.2中国-东盟的自由贸易区建成为茉莉花产业国际化提供了机遇中国与东盟茉莉花(茶)业合作与发展平台走向国际化。为进一步提高茉莉花产业的知名度,横县还借助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大平台,积极探讨建立中国与东盟茉莉花(茶)业交流、合作等机制,把中国与东盟的合作与发展作为中国茉莉花(茶)国际化的突破方向,最终实现中国茉莉花(茶)国际化目标。针对东盟国家对茉莉花的喜好,加大茉莉花产业的创新投入,增加茉莉花系列产品的种类。积极推广优良品种和特色产品,拓宽渠道,促进文化交流与传播,努力将横县由茉莉花大市向茉莉花强市转变。

  3.1.3利用外来投资者强大的技术关系网络北方有饮用茉莉花茶的悠久历史,横县的茉莉花茶大多数销往长江以北区域,浙江茶商与福建茶商在经营中积累了市场信息,集成了丰富的创新经验。外来直接投资的企业及其项目,例如北京张一元茉莉花茶标准化绿色产业园项目、台湾桔扬茶业有限公司、北京江南村茶叶有限公司、香港众升投资有限公司、香港金葵子生物有机菌肥厂等,不仅直接改变了茉莉花的投资结构和产品结构,也增强了横县与国内其他地区的经济技术联系,有利于输入知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3.2茉莉花产业发展与创新的挑战

  3.2.1竞争日益激烈茉莉花产业发展面临着产品竞争力下降、创新产品成长缓慢的重大挑战。首先,随着茶叶市场结构的变化,来自区外的铁观音、龙井、普洱茶等产品凭借优良的品质、完善的销售体系对花茶构成了强有力的竞争。其次,横县茉莉花创新产品种类不多,茉莉花浸油浸膏、香水以及生物发酵产品发展缓慢。

  3.2.2需求高级化、生态高要求由于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目前,花茶市场需求呈现出日益高级化的趋势,对产品的选择重视质量,有机茶、生态茶等价格高的往往市场走俏,而横县茉莉花产业出现了花茶价格低往往被认为质量差、消费者信心更加不足的“柠檬市场”的迹象。

  4横县茉莉花产业发展与创新战略

  综上所述,横县茉莉花产业创新的内外部环境分析的SWOT矩阵见表1,并相应针对性地提出了横县茉莉花产业创新发展战略。

  4.1内生增长型战略(SO)

  1)产业链的创新战略。茉莉花产业创新需要提高针对性,从产业创新深化为产业链环节的创新,构建基于茉莉花产业链的技术创新模式,具体表现在茉莉花品种的生物基因创新、茉莉花种植技术创新、茉莉花茶加工工艺创新等各环节。该创新战略的落实需要政府切实转变茉莉花产业发展的粗放型模式,提高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增加各环节创新的激励机制,强化产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2)学习型战略。利用外来投资者进入机会,强化与区内外的企业、高校、科研机构部门技术创新的合作网络,构建开放式的技术创新合作网络,加大科技知识的引入力度和企业、花农的消化强度,推进区域内产业升级服务,提高产业种植水平、工艺水平和营销水平。

  4.2市场导向型战略(WO)

  1)品牌战略。政府的扶持要以市场为导向,对企业市场创新进行奖励,积极支持区内以及国际市场开拓,扶持茉莉花品牌建设,在现有的茉莉花网站的基础上,展开数据库建设,为市场集成创新提供有力的保障,增强企业响应市场变化的灵敏度。

  2)国际市场开拓战略。充分利用中国—东盟自贸区寻求国际经济合作,引进第三方机制积极开拓市场,加强技术交流与项目合作,有预见性地开展食品、生物工程等领域的合作,不仅开拓新市场,也提高品种的多样性。

  3)市场共享战略。茉莉花产业需要整合区域内外市场资源,通过租借营销渠道、进驻企业的原有配送系统共享等方式“借船出海”,拓宽特色产业市场容量,扩大特色产业的知名度。

  4.3多元化战略(ST)

  1)花茶精品战略。横县茉莉花茶品种好、规模大,可以根据中高端市场,强化花茶核心技术与产品功能的有效结合,实现茉莉花茶产品养生功能、保健功能、审美功能和特色文化功能的有机统一,打造竞争力精品甚至极品提高产业整体市场地位,与其他花茶拉开距离。

  2)茉莉花产业多元化战略。加快茉莉花浸油浸膏、香水和生物发酵产品的技术创新步伐,大力推介茉莉花旅游项目,提高非花茶系列产品在茉莉花产业发展中的地位,逐步改变茉莉花茶一支独大的局面,培养新的市场利润点。

  4.4防御型战略(WT)

  1)低端产品市场维护战略。由于目前茉莉花茶处于低端市场,高级化转型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低端市场需要有维护战略,在了解细分市场、对市场结构的变化充分反应的前提下,保证不出现“滞销”现象,以确保花茶企业能够有足够的高级化的转型时间和转型能力。

  2)生态标准下的淘汰战略。把握有机生态的发展方向,淘汰落后产品及对资源具有破坏性的开发项目,加大对生态产业的建设,将注意力转移到开发生态产品,严格淘汰不符合标准的产品,倒逼技术创新和种植技术的规范化。

  5结论

  通过对横县茉莉花特色产业创新的调查与研究,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特色产业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资源创新、产品创新、工艺创新、市场创新与组织创新等诸多环节,创新战略的制定需要基于产业链进行系统思考。

  2)特色产业创新是在开放环境下进行的,地方科技创新的资源储备往往比较单薄,甚至需要科技扶贫,而特色产业的加工工艺创新、市场工艺创新等产业创新环节也多具备开放式创新的特点,需要建立开放式创新战略。

  3)在特色产业的创新战略中,产业链各环节的创新特点不一样,需要区别对待,政府在出台创新激励政策的时候,也不妨对妨碍创新的环节出台约束性政策。

  参考文献:

  [1]路富裕.把特色产业做大做强[J].探索与求是,2001(11):27-28.

  [2]胥留德.论特色产业[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18-21.

  [3]王芳.特色经济内涵解析[J].甘肃社会科学,2004(2):127-129.

  [4]黄建荣.农业科技创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核心要素[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96-101.

  [5]张永成.运用特色理论发展广西特色产业[J].改革与战略,1999(2):32-36.

  [6]王岳平.西部地区发展特色产业研究[J].宏观经济管理,2005(11):27-29.

文章标题:文化产业论文西部地区特色产业创新战略研究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jingji/wenhua/20848.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