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基层环境统计数字“模糊”及“白化”

所属栏目:统计论文 发布日期:2010-08-25 12:00 热度:

  摘要:目前,基层环境统计的数字的较“模糊”(或者说质量的不过硬),只能反映事物实际的一部分,因而使得环境统计数字不能更好的发挥应有的作用。本文就基层环境统计数字的“模糊”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使基层环境统计数字“白化”措施。
  关键词:基层,环境统计,模糊,白化
  
  环境统计是用数字反映并计量生活、生产活动所引起的环境变化和变化时对人类的影响。它是基层环保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治理污染、加强环境管理的基础。但目前,基层环境统计的数字的较“模糊”(或者说质量的不过硬),只能反映事物实际的一部分,因而使得环境统计数字不能更好的发挥应有的作用。本文就基层环境统计数字的“模糊”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使基层环境统计数字“化白”措施。
  一、基层环境统计数字的“模糊”的原因分析
  对于基层环境统计数字的“模糊”一般认为它是由如下原因造成的:
  1、环境统计研究的对象具有模糊性。由于环境统计研究的大量现象包含了确定性现象和随机现象,而这两种现象选择的统计方法是完全不同的,因此,决定了环境统计指标就具有一定的模糊性。
  2、基层环境统计范围问题。一般而言,在要求进行环境统计的时候,已对统计的范围作了相应的规定,但实际操作中往往以工业企业为主,并且只是统计辖区内一些排污量较大的企业,而一些排污量较小的企业却被放弃了,由此而得到的统计数据只能反映了事物的部分,而难于真正反映一个地区的排污及污染情况。
  3、一些环境统计指标不清晰。环境指标的不清晰主要是指标概念的外延不清,存在着多种理解,因人而异。如某厂为进行废气污染治理而更换了锅炉及除尘器,其投入的治理资金应该是多少呢?这就是因人而异了。一些人把锅炉本机及配套设施、除尘器、基建安装费用计算在内,而另一些人只认可除尘器,其他的均被视为企业生产投资。
  4、大量引用理论计算及经验数据。由于基层环境监测力量薄弱,手段落后,很难做到数字完全准确,且对于一些企业、一些项目没法进行监测。因此,在统计过程中只能运用理论计算及引用经验数据,使得统计结果是模糊性。例如,要统计某锅炉燃煤产生的二氧化硫、因为监测数据只能采用公式:1.6×B×S(公式中B为用煤量,S为含硫量)计算,那么含硫量S该多少呢?如果该企业使用湿法除尘,其二氧化硫的去除率又算是多少呢?又如,要统计一企业普钙生产废水废水排污量,但无监测数据,按经验为吨产品的排污废水1—2吨,取值波动较大。
  5、动态变化与计算的理想化的矛盾。一般而言,企业的排污量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而在进行环境统计时,为了计算的方便人为地将排污量设置成稳定不变,仅依靠几次监测甚至一次监测数据来推算其全年的排污量,这肯定与实际有较大的出入。
  另外,基层环境统计年报表的周期长,排污企业的不重视也是造成基层环境统计数字“模糊”的原因。
  二、基层环境统计数字的“白化”的一些措施
  要使基层环境统计数据真正服务于环境保护的各项工作,无疑应首先使“模糊”的数据“脱灰转白”(当然由于认识水平、技术手段的限制,要做到绝对符合实际上也是不可能的)。要做到这一点笔者认为应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1、提高认识,自觉执行统计法及其实施纲则,按环境统计的规律做工作。
  2、改革现行环境统计制度缩短报表周期,如年度报变为月报,使基层环境统计成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这样有利于建立完善的统计方案和进行统计分析,使基层环境统计更加科学化、正规化。
  3、进一步明确基层环境统计的范围和统计指标的概念及外延,以避免由于模棱两可导致的不同理解而引起的统计内容的不同。
  4、加强基层环境监测及计量的工作。这是基层环境统计数据“脱灰转白”的关键所在。在具体工作中,一方面要加强监测工作的广度,包括对排污单位监测的数量及次数和污染物指标增加,使进行环境统计能尽量用上监测数据,特别是经依法校验的在线自动监测装置的数据,而不是理论计算或经验系数,另一方面,提高环境监测的精度,使分析数据更接近于实际值。最终使环境统计报表上的数据能尽可能地反映真实情况。
  除上述几项,要促使统计数据“脱灰转白”还应在稳定基层环境统计人员,抓好业务培训等环节上下功夫。 

文章标题:浅谈基层环境统计数字“模糊”及“白化”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jingji/tongji/1942.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