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浅探

所属栏目:审计论文 发布日期:2010-08-25 10:56 热度:

  行政事业单位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在规范会计基础工作、节约成本、提高会计信息质量、预防腐败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同时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如何趋利避害,提高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效益与效率值得探讨。
  一、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的优势
  1、有利于规范会计基础工作,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
  会计信息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资源,在促进社会资源优化配置、加强内部管理和为国家宏观调控服务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但会计信息失真已影响到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因此,加强监管,规范会计核算,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成为公共需要,会计集中核算作为会计委派制的一种形式也就得以实施。实行会计集中核算以后,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业务纳入到核算中心统一核算,在运用先进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基础上,核算中心工作人员严格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进行核算,从而大大提高了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保证了会计核算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和统一性。
  2、有利于强化财政监督,防微杜渐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实现了财政部门对财政资金支出的全程监督,有利于财政部门对资金加强统一管理,使资金调度更加灵活,有效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单位的每一项支出都必须经过会计中心的严格审核,不合规定的票据不予受理,不合理的开支不予报销,对超范围、超标准的违纪、违规支出坚决予以拒付,保证财政资金的安全。
  3、有利于预算制度改革,逐步实现公平分配和提高行政效能
  在原来分散核算体制下,由于依法理财的运行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财政资金支出管理缺乏严密规范的监督机制,导致各单位严重的分配暗箱操作和随意性大的现象。不少单位领导为了改善干部职工的福利待遇,超越有关制度规定甚至非法通过一些创收来筹集资金;少数单位不顾财经纪律,挪用转项经费,随意将单位的专项资金当作福利资金,给小团体发放奖金福利补贴,使预算单位之间出现了明显的收入差距和分配不公。这种苦乐不均的状况,不仅造成攀比之风盛行,还影响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和正常岗位的轮换,以至出现行政不公的现象,阻碍行政效能的提高。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制后,取消了单位银行账户,单位所有个人奖励发放都必须进入核算中心核算,大大提高了干部职工福利待遇的收入透明度。从而为切断权利与利益的直接联系,逐步实现公平分配,为进一步规范收入分配制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有利于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集中核算以后,全系统会计人员聚集一堂,便于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交流经验,共同研讨,从而提高了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与此同时,会计人员由过去的只为本单位的会计行为负责,履行本单位会计核算职能,转变为同时要为会计核算中心负责的双重责任,从而增强了会计人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存在的问题
  1、会计责任主体不明
  《会计法》一是突出强调了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真实性和完整性的责任,即单位负责人是本单位会计行为的责任主体;二是加大了对违法会计行为的惩治力度。实行会计集中核算以后,取消了各预算单位原有的会计岗位和会计核算职能,会计主体不负责会计核算业务,而负责会计核算的机构不是会计主体,这种情况有悖《会计法》的相关规定。发生违法会计行为后,由于预算单位和会计核算中心职责不明,会计责任主体不好落实,难以分清。
  2、内部控制制度弱化。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纳入会计核算中心后,其原有的会计出纳相互牵制及内审制度被不同程度地弱化,财务会计知情面缩小,虽然核算中心在代理记账时,也履行了牵制和监督职能,但由于其置身单位外部,对单位经济业务只知其表,不知其里,表现在支出的合理性,发票的真实性难以把握,造成了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分离,失去了实地实时监督的优势,单位报账时,会计中心只能根据经验来判断,一是看报账发票的手续是否完备;二是看票据是否规范合法。只要手续完备,票据合法有效,不管反映的经济内容是否真实,都必须报销。这就使得一些单位假借住宿、会议、印刷、修理、运输、劳务费、代办费开支等合规票据列支送礼、超标准吃喝招待、滥发奖金,补贴、公款旅游等不合规支出,造成了新的监管隐患。
  3、 财务管理职能削弱
  首先会计核算集中后,各会计主体的财务自主权和资金使用权不变。由于会计信息的滞后性和会计服务的限制性:一方面,出现单位负责人不能及时了解本单位的财务资金状况,从而导致单位负责人随心所欲、不切实际审批资金现象的发生;另一方面,核算中心的会计人员由于不为原单位核算,不能对单位领导的资金调拨起到参谋与监督作用。其次会计中心将记账、算账等工作进行集中,而财产物资等需要反映的客观经济事物仍分散在单位。如果单位领导与报账员法制观念淡薄,或因工作疏忽而不提供真实情况,会计中心将无从得知各单位的资产实有状况。特别是固定资产,会计中心只核算一级总账科目,明细账仍由单位登记保管,财产物资由原单位进行管理。再次往来款项不能及时清理。由于核算中心人员对各单位情况了解较少,加之部分单位又不能及时报账,有的往来款项年复日久变成了呆账死账,最终予以核销,从而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4、 对审计工作产生一定影响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单位的财务收支通过会计核算中心较为严格的审核,这种审核既是会计监督,也是财政监督,从某种意义上说还是政府监督,集中核算后单位的经济事项更为合法合规,财务收支等反映更为真实,但同时也给审计认定责任、明确处罚主体增加了困难。
  三、行政事业单位健全会计集中核算的措施
  1、明确职责与责任
  会计集中核算,只是会计管理体制上的一种改革,没有改变单位的经济体制与经济地位,且会计原始资料来源未变,会计核算基础未变,资金使用权和财产所有权未变,核算中心只是单位空间的延伸,单位负责人仍是会计人员的指挥者、协调者、督促者。因此,单位负责人理应仍然是单位的会计责任主体,应对会计工作及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会计核算中心履行会计核算职能,充分发挥会计监督职能,负责提供单位的会计核算资料,完善财务审批制度,建立财产清查制度,对财务收支的合法合规性和真实完整性进行审核,行使会计核算、财务分析、业务监督、报表编报和档案管理等功能,如果会计核算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掺进了杂质,出现了问题,会计核算中心负责人,乃至负责核算的会计人员也理应有一定的责任。
  2、完善内外监控制度
  首先,核算中心应建立一套综合的、公正的、有效的考评激励机制,并相应建立“监督奖励基金”,把会计人员的工作成果与经济利益挂钩,充分调动会计人员的监督积极性。其次,对于单位,应加强单位领导层的建设,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加强自我约束的能力,使之自觉有效的依法办事,从源头上保证了票据的真实性和合法性。最后,财政、审计部门应加强对中心的监控,每年一审的检查,不可因其的特殊身份而予以减免,并对会计专管实行定期轮岗交换,在每一任职年限期满后,由有关部门对核算会计实行离任审计制,确保核算中心的阳光作业。
  3、完善制度,加强核算,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首先要加强财务管理,规范会计行为,制度是重要保证。要根据《会计法》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规定,结合本单位内部管理的需要,建立健全相应的内部财会管理制度;建立财会岗位职责制度和考核制度,明确责任和权限;建立单位内部牵制制度和财务处理程序制度,财会机构内部要做到钱帐分管,分工明确,责任清楚;建立收支审批和稽核制度,明确审批和稽核的权限、程序、责任。建立计量验收与财产清查制度,明确财产物资管理人员,并明确其责任,防止出现管理漏洞。其次应加强往来款项、债权债务管理。会计中心在核算时对收到的款项要认真辨别款项性质并区别处理,从而避免将往来款与预算外收入、其他收入串户入账。对往来款项定期清理,避免长期挂帐。会计中心应定期打印出往来款项明细账给单位核对,催促单位定期清理往来款项,避免因长期挂账而形成账项不清,甚至形成坏账。
  4、 对审计监督范围予以调整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可以将被审计单位和会计核算中心共同纳入审计监督范围,除审查会计核算中心提供的会计报表、帐册、凭证等资料外,同时对被审计单位的内控制度进行评估和测试,对被审计单位的重点事项和重大资金实地勘踏调查,对异常开支和往来款项进行追踪审计。在审计责任界定上,对会计核算和资金核算上的问题由会计核算中心负责,对财务决策和资金使用等其他问题由被审计单位负责,对串通违纪违规的由双方共同负责。 

文章标题: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浅探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jingji/shenji/1927.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