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以及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企业问的竞争日趋激烈。而内部审计旨在规范管理制度,强化内部控制,增强预算编制和执行的透明度,推进依法理财,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机构的运作效率,为保证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保证。作为和政府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并列的三种审计类型之一,内部审计正日益体现出其在企业内部控制中不可或缺的地位。从企业自身来看,建立良好的内部运行机制,完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是提高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有力保证。但是目前我国的内部审计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务中,均有不少认识误区以及亟待改进之处。如何抓住机遇,在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同时,发展内部审计职业,是每一个内部审计人员面临的重大课题。
关键词:内部审计,审计质量,审计价值
一、内部审计的内涵
内部审计是部门或单位内部独立的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依照国家法律、法规、采用专门的程序和方法,对本部门、本单位的财务收支及经济活动进行审核,查明其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陛,并提出建议和意见的一种经济监督活动。审计工作既可以创造直接的有形的价值,即促进增收节支、避免或减少损失浪费,也可以创造间接的无形的价值,即促进规范管理、完善制度、堵塞漏洞,增强内部控制力和执行力,提升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最终提高经济效益,进而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股东价值的最大化。
二、内部审计的作用
1.为企业内部控制的执行提供有效保证.内控制度是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进行自我调节以及自我约束的一种内在机制,因而在管理系统中起着重要作用。由此可见,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并认真实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生产经营。由内控制度的执行。最终会影响到企业目标的实现,而内部审计正是将这项工作作为重点,即监督并协调内控制度顺利执行,从而使决策信息有效度有所提升。
2.有利于内部管理的改善,管理效率的提高随着经济的发展,现代企业正处于变化不定的环境之一.因而在其生存发展中难免遇到异常现象。另外.无论是什么样的企业,其运行中的关键环节,直接决定着企业的经营成果。而关于这些项目,企业通常是组织内部进行专项审计.针对怎样适应环境变化、怎样改善内部管理、怎样提高管理效率而展开讨论并进行决策。
3.具有防范作用.企业事前决策审计的开展,有利于防患于未然。企业可以通过内部审计,来了解自己资金投放方式有没有实现完全的优化.投资对效益有什么样的影响以及投资风险等情况。同时,内部人员在参加事前合同审计之后,就可以把合同履行中可能会引发的纠纷尽量排除。从而防止或减少经济损失。
4.能监督受托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以维护本部门、本单位的合法经济权益。同外部审计一样,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是内部审计产生的前提,确定各个受托责任者经济责任履行情况也是内部审计的主要任务。内部审计通过查明各责任者是否完成了应负经济责任的各项指标(诸如利润、产值、品种、质量等),这些指标是否真实可靠,有无不利于国家经济建设和企业发展的长远利益的短期行为等,既可以对责任者的工作作出正确评价,也有利于维护有关各方的合法经济权益。
5.能监控财产物资的安全性,确保部门、单位财产物资的保值增值。财产物资是部门、单位进行各种经营活动的基础。内部审计通过对财产物资的经常性监督、检查,可以有效及时地发现问题,堵塞财产物资管理中的漏洞,并提出意见和建议为经营者出谋划策,既可以确保证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又可以实现其保值、增值。
三、提升企业内部审计价值的途径
1.改善审计关系是前提
改善与审计对象的关系是提高内部审计活动增加价值的前提。审计工作传统的理念是对审计对象进行监督,审计人员或审计机构与审计对象之间是一种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往往造成审计对象与审计人员或审计机构的对立,这样造成审计工作开展经常处于被动局面,审计增加价值的效果也难以保证。改变以往审计与被审计单位之间的敌对关系和抵触情绪,内部审计的思路是处理好服务与监督的关系,做到监督与服务并重,应从过去单纯查错纠弊,转变为通过查问题、查不足来帮助企业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帮助解决问题,从而促进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同时作为企业的内部单位,应该说审计查出问题后,处理、处罚只是一种手段,而通过审计工作促进被审计单位规范制度管理,更好地遵守财经法纪,减少违纪违规问题的发生,共同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效益,才是审计的根本目的。因此,可以说审计与被审计对象的目标是一致的,只有建立在共同目标取向的基础上,寓服务于审计监督之中,建立起新型的审计与被审计关系,才能赢得被审计单位的信任与尊重,才能确保审计为企业增加价值目标的实现。
2. 革新内部审计技术和方法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随着信息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除了观念的革新,更应注重审计方法和技术的升级。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在企业内部建立一个完善、高效的审计信息化系统和审计操作平台,对内部财务信息系统及会计工作实施有效监控与评价,对企业各项经营管理活动进行密切跟踪。可以使用以风险为导向的审计模式,将对风险的分析和控制作为出发点,努力实现审计方式的三个转变:从单一的事后审计转变为事后审计与事中审计、事前审计相结合;从单一的静态审计转变为静态审计与动态审计相结合;从单一的现场审计转变为现场审计与远程审计、非现场审计相结合。这种不拘泥于固定形式的审计过程有利于内部审计人员与客户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在为企业增值方面意义重大。
3. 加强对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领导和管理
国家审计机关要通过召开座谈会、举办讲座、进行审计工作培训等形式对企业高层管理者进行宣传教育,提高他们对内部审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企业高层管理者也要努力学习审计的新知识和新方法,切实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领导,完善内部审计工作制度。确保内部审计机构具有履行职责所必须的权限:积极支持内部审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解决本企业内部审计工作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在管理权限范围内,授予内部审计机构必要的处理、处罚权,为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和环境。
4. 实现审计信息化是审计工作现代化的重要基础
审计手段的现代化是提高审计免疫系统能力的重要途径。传统审计遇到的新问题。表现在审计对象、审计内容和范围、行业内部控制、审计线索、审计方法和审计项目管理模式发生了大的变化,迫切需要审计部门改变传统的管理和作业手段,建设审计信息化系统,更有效地检查被审计单位的经济管理和财务会计信息系统的合规性、可靠性、控制性和安全性,推进被审计单位的依法行政和依法理财。可利用审计软件,对经营、管理的全部过程进行实时跟踪。将内部控制的监测嵌入到业务执行的实际过程中,将风险监控从事后转向事中、事前,使经营、管理过程可观、可测、可控,构建出一个完善的监督体系,为提高审计免疫系统能力提供先进可靠的基础技术保证。
5.从审计机构复核到全面复核的改革
正是内部审计工作目标的特殊性,决定了内部审计工作绝不能局限于任何一个工作环节,绝不能局限于任何一个内部机构,而应是以企业制度建设为基础的一项系统工程。制度建设是内部审计发展的前提,是实现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基础。为配合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企业应当依据相应的法规与规范,建立单位审计部门的内部督导制度。同时,推行企业内部各机构间的互相复核制度,使得内审成为贯穿企业内部管理始终,切实执行的有效手段。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内部审计作为一种独立的、比较客观的咨询活动,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实现企业增加价值以及提高运作效率,利用系统化、规范化的手段,对风险防范、控制、治理过程进行评价和改进,协助企业完成既定目标。另外,。内部审计应依赖自身对企业管理控制深入了解的优势,通过帮助企业加强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发挥其在企业管理控制协调方面的作用,促使企业不断规范经营管理、优化治理环境,开源节流、增收节支,实现国有资本和人力资本的保值增值。
参考文献
[1]熊妩.谢丽萍.加强内部审计遏制工程腐败:改革工程施工企业内部审计绩效的对策探讨[J].消费导刊,2O1O(2)
[2]刘战平.发挥“免疫系统”功能,加速审计工作转型[J].中国审计,2009.
[3]李颖.关于企业内部审计的探讨[J].中国信心化,2010(12)
[4]杨其国.强化内审职能,确保企业科学平稳发展[J].工业审计与会计,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