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土著牧民的历史贡献 做好边防警民共建

所属栏目:人力资源论文 发布日期:2010-08-18 16:44 热度:

  [摘要]内蒙古地区位于亚洲大陆中部的蒙古高原东南部,属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从东到西跨度达4000千米,总面积118万平方公里,其疆土是由内陆高原及其东、南部的山地和平原组成。自然条件复杂,生物种类丰富,植物群落和植被类型繁多。呈现森林、森林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荒漠、湿地等多种景观。通过对土著牧民的历史贡献的研究,深入了解牧民的生活习惯,尊重他们的文化传统,正确认识土著牧民的历史贡献,从各地来,到牧民群众中去,结合实际切实做好警民共建工作。
  
  [关键词]土著牧民的历史贡献;警民共建
  
  前言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草原生态系统的变化,随着退牧还草项目的进行,涉及到围封转移、生态移民等,随着边境地区状况的变化,作为边防民警我们应认识到土著牧民的历史贡献,这里的土著牧民指的是蒙古族,正确认识到他们的历史贡献,做好边防警民共建。
  
  一土著牧民的定义
  土著牧民就是指他们的祖先在不同文化、不同种族的人来的时候就已经定居在一个国家或一个地理区域的牧户。就现在的牧区而言分为牧户和非牧户(组成成员包括干部、个体户、苏木的手工业者和外来务工人员)。
  
  二正确认识土著牧民的历史贡献
  (一)土著牧民是草原生态环境的守护者
  城镇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转移一定数量的牧民到城镇也是大势所趋,但是针对我国牧区的实际,有人认为应将人数不多的土著牧民不宜过快转移。首先,土著牧民是一种遏止破坏草原力量的制约者和制衡者。土著牧民留在牧区可以以与破坏草原生态环境的力量打官司等手段对这种力量有所遏止。其次,就人与自然的关系而言,千百年来,草原的人、草、畜已经形成了一种平衡,取消了人的因素,就破坏的草原生态系统的平衡。游移放牧的完整规范,可以保持草原自我更新的再生机制,维护生物多样性的演化,满足家畜的营养(能源)需要,保障人类的生存与进步。在蒙古民族文化中,从意识形态、科学技术、伦理规范、民风习惯、宗教信仰等诸多方面都蕴含了鲜明的生态观点与环境思维。”事实上,在我国青海三江源地区,我们曾经让牧民全部转移,结果却导致了野生动物的快速膨胀,目前又开始让牧民回迁。
  受传统文化的影响,蒙古族具有优良的生态保护意识传统,这种传统反对对草原、森林、湖泊、河流的滥垦、滥伐和污染,真正的土著牧民并不一定会轻易破坏草原,游牧的蒙古族对放牧草地的利用和保护甚为关心。
  (二)土著牧民是国(边)防的忠诚卫士
  我国草原地区具有漫长的边境线,边境线的安定与否有重要的政治意义,比如内蒙古自治区有20个边境旗市,均为牧区,边境线长达4200多公里。从西至东依次为阿拉善盟额济纳旗边境线507.14公里,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边境线188.28公里,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后旗边境线195公里,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边境线184公里等,属于典型的以蒙古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边境旗市。
  虽说边境地区无大事,但事事通中央。有时边境地区很小的事情,就可能涉及到外交问题,充分认识到边民的作用,正确处理好边民的关系,搞好警民共建工作,体现边防武警爱民固边的职责,保障祖国的稳定与发展。土著牧民世代生活在那里,对那里的环境相当的熟悉,与土著牧民搞好关系,有利于我们边防基层工作的开展,光凭几个人是保不了一方平安的。据据国家环保总局调查,每年都有大批宁夏等地的农民涌入内蒙古草原搂发菜,涉足草原面积2.2亿亩,已使1.9亿亩草原遭到严重破坏,约占内蒙古可利用草原面积的18%,有0.6亿亩草原被完全破坏,已基本沙化。
  牧区边境旗市肩负着经济社会发展和戍边的双重重任,多年来的安全保卫体系是由边防军守口、武警守片、广大牧民守整个面的军警民联防体系来保卫这里的边境安全。我们应正视边民的贡献,在边防警民的共同努力下构建和谐稳定的局面。
  (三)土著牧民是草原文化的传承者
  根据有的学者调查,绝大部分土著牧民转移到城镇后,最多到第三代则就几乎不会讲蒙古语了。因此,只有保留相对稳定的土著牧民社区才可能将蒙古文字、那达慕、祭敖包、敬酒献、献哈达、蒙古包、马头琴、马奶酒、手扒肉、蒙古民歌等传承下来。
  内蒙古古老神奇的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资源,蕴藏着开发草原文化、发展文化产业的巨大价值。
  内蒙古素有“歌海”、“舞乡”的美称。蒙古族歌舞是世界文艺宝库中的瑰宝,在国际上享有盛誉,其他少数民族的歌舞也别具丰彩。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风俗习惯,也颇有乡土气息和特色。蓦鼍震萎粼旬举办的那达慕草原旅游节,集中展示蒙古民族歌舞、体育、竞技、服饰、饮食各方面的灿烂文化。
  有的学者通过多年实地调查,他准备写一本关于蒙古族风俗习惯的继承和发挥,通过去内蒙、外蒙、新疆等地调查,随着社会的发展,民族风俗的继承不乐观,在某些贫穷落后的地方,民族风俗习惯继承的很好这里保留着最原始,最正宗的风俗祭祀。
  (四)土著牧民是绿色产业的创造者
  绿色食品消费是世界食品消费结构变化的大趋势,消费需求规模日趋扩大。在世界追求天然食品的今天,以无污染、纯天然绿色产品闻名的“草原文化”品牌大受欢迎,如牛羊肉的营养价值极高,极具潜在升值能量。在牧草资源的利用方式中,放牧利用是一种最经济的利用方式。至今澳大利亚、新西兰的羊毛和肉类等畜产品大部分取自草地,欧洲全部家畜的饲料有半数来自草地,美国的羊82.2%靠放牧,5%利用干草;肉牛54.8%靠放牧,12.4%利用干草,乳牛24.6%靠放牧,29%利用干草。在我国西北地区,一般羊群放牧饲养,比舍饲干草减少2/3的成本,放牧马只有舍饲成本的1/15或1/20。
  三如何建设好边防警民共建
  (一)了解草原的游牧文化与朴素的生态观念
  草原的游牧文化可溯源到史前,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蒙古族人民积累了利用自然,保护资源的丰富经验,形成了朴素的生态意识。他们在利用野生植物,捕猎野生动物,放牧家畜,利用牧场和水源的生产过程中,产生了保护自然资源,维护生态环境的观念。牧民游牧,改良草场,利用草原植物资源。这种循环利用草原的制度,可以保证草原植物的更新和草原生态系统的物质与能量传输,坚持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理念,这使你对草原文化有初步认识。
  草原的游牧文化对牧民群众影响很深,他们更知道如何合理的利用草场,知道保护草场的重要性。这里的民风纯朴,拥有宽广的胸怀,外地商贩也比较容易在这里做生意,其间有时可能会发生欺骗事件(如推销一些伪劣产品),给予他们相应的宣传,如记住车牌号、走向及时向派出所报案,有效打击对牧民群众财产损害的行为,保障他们的财产安全。
  (二)了解牧民的风俗习惯,尊重牧民的文化传统
  了解牧民的风俗习惯,尊重牧民的文化传统,这样才能有力搞好警民共建,减少一些因文化差异造成不必要的事。由于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各地区的差异,一些繁琐的风俗习惯逐渐简化,甚至消失。如今的祭祀包括祭天、祭地、祭鄂博(敖包)、祭火(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祭祖。节日有查干萨日(白月),是蒙古人最盛大的节日,从初一一直到十五,相互拜年之后进入正常生活。那达慕大会,蒙语意为游戏的,各地区举办的日期不一样,有摔跤、赛马、射箭等活动。还要知道一些忌讳如蒙古族人骑马、驾车接近蒙古包时忌重骑快行,以免惊动畜群;办丧事时忌红色和白色,办喜事时忌黑色和黄色等。
  对于边防派出所勤务分为内勤和外勤,内勤负责所里的事情,外勤负责自己的辖区。首先了解牧民的风俗习惯有何忌讳,想了解一个民族,首先得学会他的语言,通过运用少数民族语言更加有利于交往,说共同的语言还容易交流。了解土著牧民的风俗习惯,入乡随俗在他们的节日里向他们祝贺,在他们家里依从当地的礼俗,这样他们认为你尊重他们,有利于牧民群众工作的开展。如到牧民家里主人给客人敬酒,即使你不会喝也要意思一下、抿一口,在牧民家里不能太拘谨,适当放松这样才能体现友好,才能有效地展开工作。加强自身的业务素质,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尊重他们的文化传统。
  只有你了解牧民的风俗习惯,尊重牧民的文化传统,这样你才能跟他们有共同的话题,通过学习了解他们的文化传统,有利于我们更好的开展工作,建设边防警民共建,构建和谐边防理念。
  (三)从各地来,到牧民中去;通过教育宣传,提高牧民的责任意识
  我们边防武警来自不同的地方,可能是来自外省市,也可能来自本省市的不同地方。我们以前所处的环境各异,如果我们分到基层派出所,应该到牧民群众中去,开展大走访运动,深入了解掌握当地的治安状况、了解牧民的基本情况、了解其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困难,帮助他们解决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与牧民沟通,及时收受他们反映的问题,建议并给于及时地解决。为牧民创造各种便利条件,使他们充分发展,体现自己的价值。
  首先我们外勤干警要深入嘎查(村),辖区面积比较大,牧民群众居住比较分散,经常要去牧民家走访,有时路途远的就住在牧民家。首先了解辖区内牧民户数、人口等,记录成资料,使自己真正成为辖区内的活地图。把解决牧民群众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作为工作的根本。并且以这个根本展开工作,积极开展扶贫帮困,在辖区内广泛交朋友,做好外来务工人员登记备份,同时规范牧民与外来务工人员的雇佣合同,积极处理好外来务工人员与牧民的关系,多为群众办实事,办一些他们需要的事情,依靠扎实的群众工作基础,才能有力于辖区的稳定与发展。
  通过宣传教育,搞好民族团结工作,边境地区的政治敏感,同时边境地区的经济相对落后,业余文化活动不多,解决这个问题依然很迫切。正确认识牧民的贡献,让牧民明白自己对边境地区稳定的重要性,宣传应对边境突发事件应如何处理,维护边境地区安宁是需要边防武警与牧民的共同努力,让牧民明白自己的重要性,增强维护边境的使命感。使牧民的思想觉悟提高,有利于搞好警民共建工作,在警民共同联防下,保障边境地区的稳定发展。
  通过对牧民群众宣传防抢、防盗、防火、防骗、安全出行等防范常识,提高群众防范意识,及时消除隐患。宣传各种政策,宣传法律知识,提高法律意识,运用合法的途径解决问题。
  
  结尾
  通过对土著牧民的研究,了解他们的风俗习惯,尊重他们的文化传统,正确认识到他们的历史贡献。对一个即将走上工作岗位,或已经走上工作岗位的边防武警来说,应该正确认识土著牧民的贡献,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惯,放下自己的架子,到牧民中去与他们搞好关系,多为他们办实事,搞好宣传教育工作,这样才能有利于工作的开展,加强警民共建工作,体现爱民固边职责,确保祖国的稳定与发展。
  参考文献
  
  [1]郝维民、齐木德道尔吉主编:《内蒙古通史纲要》,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
  [2]盖志毅、王芳:《草原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和政策调整》,人与草原网络,www.brooks.ngo.cn/caoyuan/cysy/mj_003.php2010-3-14
  [3]朱博,《布仁达来:用心守护美丽大草原》,内蒙古公安网,www.nmg.xinhuanet.com2010-3-30

文章标题:正确认识土著牧民的历史贡献 做好边防警民共建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jingji/renli/980.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