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公路体制改革中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是改革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它涉及方方面面的内容,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单位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地摸索、总结、改进、提高。
关键词:公路职工,改革,能力,问题
中图分类号:C931.3
进入21世纪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猛发展,改革浪潮不断涌现。公路部门同其他社会组织一样,是个开放的系统,同样需要面对各方面的改革,特别是管理体制的改革。在改革中,人的因素是不能忽视的,职工的士气、态度、行为、意见和要求对整个系统的效率有重要影响,所以必须正视职工在公路事业改革中心理承受能力的现状,并将其引导至适应改革的需要。
古人云“和则一,一则多力,多力则强,强则胜物。”思想政治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因此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这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本质和基本原则。和谐各种关系,构建和谐的公路改革与发展环境,对于促进公路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十分重要。因此,在改革过程中,公路系统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拓展覆盖面,把外延扩展到本行业以外,主动向政府和有关部门汇报工作,争取支持,主动与社会各界联系沟通,听取意见。同时,加强对外宣传,通过与各级政府、业务部门和社会各界的联系沟通,努力使社会各界了解公路、支持公路,为公路系统的改革与发展营造天时、地利、人和兼备的良好发展环境。
一、职工承受能力的现状及成因
公路部门职工(包括干部)现阶段在改革中的承受能力是很不成熟,甚至是极其脆弱的,这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以说明。
(一)职业心向没有得到改变
在改革之前,人们的工作是习惯、熟悉、稳定的,形成了一种心理上的准备性,工作起来得心应手,心里没有任何负担。改革后,则暂时破坏了已形成的心理上的准备性,用新的方法工作,开始总是觉得别扭、不习惯,有可能产生不安全感,思想和行动上均有抵触。长期以来,公路工程已习惯了既是业主又是承包人的工程建设模式,工程进度、质量、成本等自己说了算,不承担风险和压力,干起来从容不迫,游刃有余,但诸如浪费、低效、低质等负面效果却无人承担,推给了国家。例如有一个公路施工单位去外地承包工程,但他们并没有用新观念、新方法去适应这种本质已有变化的工程,而是抱着固有的模式不放,情况很不理想,致使上级主
管部门不得不动用行政手段从其他基层单位调用人员、机械帮忙,以求减少信誉和经济方面的损失。此外,公路养护也一直是吃“皇粮’’,尽管上级拨付的养护资金已是捉襟见肘,但基层养护单位,尤其是一线管理人员还是没有危机感,认为保证我们的养护费用是理所应当的,不想与市场问题联系起来思变。
(二)消极地等待观望
这是由潜在的不安全感导致的,公路管理部门从上到下赞成改革,但又不积极地行动,怕改革破坏了稳定局面,怕改革失败,所以谁也不愿当这“出头的椽子’’,于是上级向下级布置改革任务时往往不触及实际问题,资金切块包干也好,要求创收也好,没有科学的分析,没有具体的操作规程,往往是雷声大,雨点小,效益无人去统计,也无法统计。县级公路管理部门的决策者也只能各行其是,多数人既焦急忧虑又束手无策,采取了捱过一天算一天的态度,一般基层职工的心态就更不理想了。
(三)抱着已有的地位不放
不论是人事制度的改革,用工制度的改革,还是其他管理制度的改革,甚至包括生产技术上的改革,都会影响人的地位的改变。有些人不愿意打破干部和工人的身份界限,因为他们本身是国家正式干部但又平庸无为,怕失去自己的职位;有些人不愿意打破固定工、合同制工的界限,因为他们是固定工,没有被单位解除合同之忧;有些人不愿意接受住房商品化的改革,因为他们可以住大面积、高标准的房子,甚至有了新房可以随意调换;有些人不愿意接受用车制度和规定,因为他们已经有了高档的专车;甚至一个普通的收费员也会不愿意接受电子计算机的工作,因为有些“特权’’会被计算机剥夺去,如此种种。
(四)非正式团体在竭力维持自己的团体平衡
尤其是消极型和破坏型的非正式团体,他们受某种不正当的物质和精神利益的驱使,留恋高报酬、低效率的工作方式,抵制改革,每当一项改革方案出台,他们便会鼓动其成员群起而拒之,试图逼领导就范。
二、职工承受能力的引导及决定
对职工在改革中心理承受能力的培养和引导,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动作,但大体上要掌握以下原则。
(一)领导者思想要解放的原则
要想让职工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领导者本身必须先有较高的心理素质,领导者的层次越高,越要做到这一点。我国的改革开放是由我们的总设计师决断的,同样,单位、部门无论大小,作为领导者就是本单位、本部门改革的设计者,领导者本身的思想没有解放,改革自然无从谈起。我们公路部门的领导者要真正唤起改革的紧迫感,树立不改革的危机感和对广大职工负责、对公路事业负责的责任感,真正做到不计个人得失,彻底摒弃一味求稳怕乱的思想倾向,彻底明白不改革将来会更乱的道理。对长期在改革问题上抱抵制态度的领导干部要及时采取组织措施,帮助他们转变观念。
(二)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的原则
尽管在群众中有一些对改革的阻力,但这些阻力多为心理上的原因,经过动员、教育等思想工作,这些心理障碍是完全可以消除的。我们要相信大多数职工是愿意改革的。作为领导者要把改革的理由和将带来的积极结果原原本本地告诉下级和职工,求得大多数人的理解,只要职工群众明白了不改革无异于坐以待毙的道理,来自他们的阻力即会消失。制定改革计划要鼓励职工积极参与,倾听各方面的意见,重大的改革方案要交职代会讨论审议,这样的改革方案执行起来就不会困难了。
(三)轻重缓急适宜的原则
对无成功把握和牵扯全局的重大改革要合理地安排改革的时间和进度,不断地摸索总结经验,积极而稳妥地推进改革,也就是说要适当地缓,否则群众会产生一种被强迫的感觉,本来较脆弱的心理承受能力就会崩溃,改革就会夭折,这样的学费我们交不起。反之,有成功把握和迫在眉睫的改革则必须要求当机立断,雷厉风行,否则便会延误战机,同时也会挫伤群众要求改革的积极性。比如已被别人实践成功了的改革、上级领导部门明令实行的改革、对群众反映强烈问题的改革等,这些类型的改革已经没有什么大风险,作为决策者再不突出一个“急”字,无异于渎职。此类改革往往短时间内就可以奏效,大多数职工群众的切身利益会有明显改善,工作士气会有明显提高,并为更深层次的重大改革积累经验、奠定基础,我们何乐而不为?
(四)利用团体动力的原则
要充分利用职工的归属感、团体的威望、团体的目标、团体的一致性、团体成员的个人威信来推动改革的顺利进行。改革开放以来,公路事业有了迅猛发展,公路部门在社会众团体中的地位也有了很大提高,成就和威望得到了树立,公路职工有了较强烈的归属感,这是一个好现象。可是这种好现象的形成有其不合理的一面,即不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形成的,竞争能力很弱,如不正确对待,情况便会急转直下,所以必须引导职工珍惜已有的社会地位和威望,正视面临的困难,积极主动地迎接市场经济的挑战,在改革问题上达成共识,团结一致,完成共同目标。
三、应结合单位实际,积极发展第二产业。
搞改革,将有部分职工面临着转岗分流,解决好这部分职工的出路,是公路部门的工作重点。对于转岗分流下来的职工,基层公路部门要妥善安置。根据单位的特点,因地制宜,因人才而宜开辟第三产业,在资金和技术上搞好帮扶,采用自负盈亏的办法真正激发起这部分职工闯市场和创市场的信心和热情。同时,在改革过程中,建立全员奖惩激励机制、末位淘汰制和考核办法,做到使现在分流职工通过不断学习、提高素质和刻苦工作能够重新回到原来的岗位,在岗职工工作上无建树、无成绩也会被重新分流,从而营造一种争先创优、奋发进取的良好竞争局面。
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公路体制改革中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是改革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它涉及方方面面的内容,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单位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地摸索、总结、改进、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