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区旅游集散中心的本土化建设探索——以雁荡山大型旅游集散中心建设为例

所属栏目:旅游论文 发布日期:2012-11-01 14:40 热度:

  风景区旅游集散中心是风景区为游客在本区域内提供旅游集散、咨询、指导服务的综合性场所。具有景区的集散地、门户坐标(即进入该景区地域概念)、景区服务信息传播平台、展示景区特色旅游资源、文化信息等功能,是风景区重要的、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风景区在旅游集散中心建设上如何避免“千篇一律”,做到区别于其他风景区展现独特的风景与文化,提升风景区核心竞争力,是当前需要认真探讨的。本文试着以雁荡山大型旅游集散中心建设为例,就风景区在旅游集散中心建设上如何体现本土化,突出地方特色进行探索性研究。

  一、本土化是风景区旅游集散中心建设的灵魂。

  本:起源,根源;土:本地的,本国的,地方的。本土化就是密切结合当地的现有资源,发挥地方特色,从而形成有别于其他的地域性风格。所谓本土化建设就是要将本土化的元素融入建设之中,创建本土化的功能布局、建筑和景观环境,达到返璞归真的风格。在旅游集散中心建设上,本土化建设以展现地域范围内的特有魅力为基础,对本景区的自然资源、文化资源等进行深度发掘,从而形成风景区鲜明的本土风格。

  以雁荡山大型旅游集散中心为例。雁荡山位于浙江省乐清市境内,山水奇秀,天开图画,是“世界地质公园”、“国家首批重点风景名胜区”和“国家首批5A级旅游景区”。2010年乐清市政府及雁荡山风景旅游管理局提出“大雁荡、大旅游、大产业”的发展战略,建设雁荡山大型旅游集散中心,是改善雁荡山基础设施状况,提升雁荡山整体形象,实现“大雁荡、大旅游、大产业”的突破口。结合雁荡山景区的自身特点及区域特色,雁荡山大型旅游集散中心建设着重从功能定位、规模等级、交通流线组织、建筑(空间)风格、园林景观绿化等方面体现本土化建设。

  二、功能定位方面的本土化建设体现。

  本土化建设的依据是风景区所在区域的自然地理条件、经济形态、文化环境等特点。旅游集散中心因风景区的空间、景区特征、旅游方式、规模、客源等不用,其功能具有多样化特征。一般来讲具有以下功能:

  ① 交通集散功能 (交通换乘、停车场等)

  ② 展示功能(展厅、多媒体展示、全景沙盘等)

  ③ 综合服务功能(售票、问讯接待、导游、旅游购物、互联网服务、旅馆、餐饮等)

  ④ 管理办公功能(办公、会议、监控中心等)。

  不同风景区的旅游集散中心会以一种功能作为主要功能,如:

  雁荡山风景区因“二灵一龙”主景区相对集中,景区道路狭窄且双向通行,外来旅游车辆可以直接到达各景区停车场,导致节假日及双休日期间经常发生拥堵现象,急需进行景区内部交通体系建设,实行全景区门票“一票制”,这就决定雁荡山大型旅游集散中心的首要功能必要以集散换乘为主,建设大型停车场和换乘中心,为实行“景区内部交通体系”和“一票制”作好准备。另外,雁荡山独特的流纹质破火山地质科普、山水文化和风土人情所构成的雁荡山千年旅游文化以及雁荡山所在区域乐清黄杨木雕、细纹刻字、蓝夹缬、“板凳龙”等一大批优秀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也需要通过旅游集散中心对广大游客进行展示和宣传。所以,展示功能也是雁荡山大型旅游集散中心一项重要的功能。

  三、规模、等级方面的本土化建设体现。

  风景区旅游集散中心的规模和等级应根据其在风景区中所处的地位以及风景区旅游规模、客源比例、旅游方式等来确定。旅游集散中心根据其在整个风景区所处的地位可以分为三级,一级为整个风景区的、二级为各主景区的、三级为景点的。影响风景区旅游规模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风景区的知名度、风景区环境容量、所处地区的经济基础、管理水平及社会环境等因素。客源比例和旅游方式为分析停车场的旅游大巴和自驾小车的车位数以及餐饮、住宿等规模提供依据。

  雁荡山风景区有“八大景区”,核心景区面积186平方公里。雁荡山大型旅游集散中心所在位置为雁荡山主景区的主入口区,规划未来五到十年内主要是为“二灵一龙”主景区服务的,当属二级类。从“大雁荡、大旅游、大产业”的发展战略来看,随着西门岛、芙蓉池的开发,雁荡山——楠溪江公路的开通,以及外围景区的进一步开发建设,“大雁荡”格局逐渐形成,未来的集散中心势必外搬至高速公路出口处,此集散中心才是真正为整个风景区服务的。因此,认清雁荡山大型旅游集散中心所处的地位及与未来集散中心的关系对确定其规模和等级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四、交通流线组织的本土化建设体现。

  风景区旅游集散中心,顾名思义其一项重要的功能就是“集散”功能,指具备汇集各地来风景区出行游客的能力,让游客在集散中心就地换乘后通过景区内部交通体系到达各旅游目的地。旅游集散中心作为功能性建筑,其交通性是它本质所在和内在要求。一般来讲,风景区旅游集散中心的交通流线组织包括区域(外部)交通组织和内部交通组织两方面。本土化建设就是要充分分析风景区在区域范围内所处的位置以及集散中心在风景区范围内所处的位置,结合风景区的自身特点作出统筹安排。

  (1)区域(外部)交通环境分析

  雁荡山大型旅游集散中心项目选址位于风景区主入口松垟村黄龙坑口,距离104国道1.5公里,距离G15沈海高速公路雁荡山入口2.0公里,距离雁荡山火车站3.5公里,交通条件十分便利,节假日旅游高峰时期车辆可以便捷地到达雁荡山风景区(图1)。这种交通环境决定了雁荡山大型旅游集散中心必须充分考虑停车场在整个用地中的比例,确定相对科学的停车位数量。

  图1 雁荡山大型旅游集散中心位置区位图

  (2)内部交通流线分析

  内部交通流线分析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集散中心内部的交通流线分析;另一方面还需充分考虑景区内部的交通组织形式,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集散中心内部的交通组织形式。雁荡山“二灵一龙”主景区相对较为集中,景区内道路狭窄且双向通行,交通容量十分有限,导致双休日和旅游高峰期间拥堵现象非常突出。要想彻底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在集散中心建立换乘中心,外来车辆全部停驶在集散中心的大型停车场,游客经换乘中心通过景区内部车辆进入景区。这种景区内部的交通组织形式决定了集散中心中换乘中心的重要性,在内部流线分析时需充分考虑换乘中心与停车场之间的关系。集散中心内部交通流线分析应当包括两部分,一是车辆流线分析;二是人流流线分析。

  i、旅游集散中心内部车辆流线分析

  旅游集散中心是各种车辆汇集的地方,如何安排好各种交通车辆的流线组织,是旅游集散中心建设成败的关键。因此,在旅游集散中心的交通流线组织安排时应充分考虑到地域性本土化特性,因地制宜,合理安排。进入雁荡山大型旅游集散中心的车辆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从104国道、G15高速来的团队旅游大巴车;

  ②从104国道、G15高速来的自驾游小车;

  ③从雁荡山火车站、104国道来的城市公交车(出租车);

  ④景区内部的运输游客的交通巴士。

  对以上各种车辆的流线走向逐个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力求做到最短、最快、不交叉,同时应尽量避免车流、人流的交叉。

  ii、旅游集散中心内部人流流线分析

  游客由停车场到换乘中心进入景区,中间的流线走向与旅游集散中心的整体功能布局有着密切关系,不同的功能会有不同的流线走向。雁荡山大型旅游集散中心以集散和展示为主,游客从停车场下车后,必须引导至展示中心,再经票务中心至换乘中心。人流流线组织的关键在于做到顺畅、合理,与车流尽可能分开不交叉。

  五、建筑(空间)风格的本土化建设体现。

  在旅游集散中心本土化建设中,建筑方面的本土化是最直观、最重要,也是最佳的本土化体现。建筑方面的本土化建设体现在多方面,它不仅体现在建筑的形式上,还体现在建筑的功能、建筑的空间、建筑的材料、建筑的园林景观绿化上。

  (1)建筑风格的本土化建设体现

  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区域文化,不同的风景区亦有自己不同的旅游文化,发映在建筑上就是不同的景区建筑风格。建筑风格是指建筑设计在内容和外貌方面所发映的特征,主要在于建筑的平面布局、形态构成、艺术处理和手法运用等方面所显示的独创和完美的意境。

  雁荡山地处浙江温州,属于瓯越文化,其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特色。旅游集散中心如何在整体布局和建筑风格上体现雁荡山文化特色成为凸显个性、“标新立异”彰显本土化的关键。在主体建筑风格选定上,认定此处最为合适的风格应该是“新乡土”类型的建筑。建筑首先是时代的产物,一定要能反映现在时代特点,所谓“新”;在一个有着丰富历史文化底蕴的场所,必须尊重地方文脉,只适宜当地,所谓“乡土”。雁落于荡,是雁荡山名的由来,设计采用“写意”手法,联想一幅古老的蒋叔南所作雁荡山全域图落于山水之间的基地上,而建筑宛如一只“大雁”落于此,与基地融为一体。建筑采用坡屋顶方式增强其地域性,但并未直接对当地传统的坡屋顶进行模仿,而是采用非等坡的方式与周边山体进行呼应,并结合设计理念,层层叠落布置,模拟大雁展翅之形态。此建筑风格完美地结合了雁荡山的文化特点,体现了本土化。(图2、3、4)

  图2 雁荡山大型旅游集散中心建筑平面效果图

  图3 建筑形态取意图

  图4 雁荡山大型旅游集散中心建筑效果图

  (2)建筑材料的本土化建设体现

  建筑材料在不同区域有很大差异。如,江南的砖瓦建筑、西南的竹木建筑、西北的黄土建筑等。通过不同的建筑材料,可以在质地上将建筑界定风格,而采用当地的特产石材或竹木材料可以从环境的大背景下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强化游客对旅游集散中心的“第一印象”。雁荡山当地盛产花岗岩石材,在停车场铺装及建筑部分部位采用当地石材很好地体现了当地特色。

  (3)园林景观绿化上的本土化建设体现

  旅游集散中心的园林景观绿化构成要素包括地形、水、植物和建筑(园林小品)。本土化的园林植物不仅体现了地方特色,还可以节约成本,减少工程造价,而且在后期维护和景观持续时间方面都有良好效果。另外,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历史和文化,通过设计一些小的园林小品,可以让游客在细部发现和感知地方文化。雁荡山大型旅游集散中心正是在集散广场上通过一全景沙盘展现了雁荡山之景,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总结

  本土化是风景区建设的灵魂,风景区旅游集散中心本土化建设是风景区彰显本土风格、提升景区品位、提高风景区知名度的有效途径。通过深入挖掘其功能、规模、交通等方面的本土特色,并在建筑风格(空间)上的地域性展现,形成独特的本土化建筑或文化符号。雁荡山大型旅游集散中心正是基于以上思考的探索,以期对今后的旅游集散中心的建设能有所启示。

文章标题:风景区旅游集散中心的本土化建设探索——以雁荡山大型旅游集散中心建设为例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jingji/lvyou/13691.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