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世界金融危机已经对我国经济造成了一定的影响,面对后金融危机时期的挑战,如何启动刺激内需和投资计划,这些投资能否成为当前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本文就全球金融危机加速推进中国经济转型、国内经济形势的不利因素以及我国在经济方面如何应对等问题进行研究和探索。
关键词:金融危机,中国经济,如何应对
后金融危机时期,中国经济如何有效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提高最终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在产能过剩压力加大、资源环境矛盾加剧和生产要素成本上升的条件下,解决这些重大课题,就是要推动经济战略性转型,加快增长模式转变和经济结构的调整,从而为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全球金融危机加速推进中国经济转型
应该说,30多年的改革,使中国完成了从经济弱国到大国的目标,对中国而言是第一次转型。接下来,中国将进行第二次转型,这一次目标更高,是要使中国成为经济强国。未来中国的发展,要把社会转型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就经济转型和社会转型而言,可以看到社会转型更滞后,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我们是否有必要成为世界的市场,除了做一个出口大国,是否有必要成为一个资本输出大国,这种国家定位和角色定位的转换值得思考。我国已经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阶段,同时,新农村建设、中西部大开发建设正在积极稳步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和产业转移的步伐不断加快。当前我国地区差距和城乡差距依然很大,为保证中西部地区、农村地区的较快发展,保持较高的投资增长率是必不可少的条件。节能减排、扶持农业、灾后重建等也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从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到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从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到加快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再到加快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等等这些投资在一定程度上都会对扩大内需,对经济的发展产生积极的拉动作用。全球金融危机发生后,受影响的多是一些出口加工贸易企业及相关行业。随着国家多项调控政策措施的出台,中国经济的活力、发展的动力将在投资与消费的推动中进一步显现。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世界经济深度调整和市场收缩,已经使外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明显下降;以往在经济规模和能源资源消耗总量相对不大的情况下,依靠低成本资源和要素的高强度投入可以支撑高速增长的话,那么随着经济规模迅速扩大和供需平衡条件的变化,原有的低成本优势将持续减弱,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约束将不断加剧。新一轮经济调整和转型既要化解过去高增长时期积累的矛盾和问题,也要为经济复苏后我国经济迈上新台阶,实现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这也说明新一轮经济调整和转型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加艰巨。近一个时期是中国经济调整和转型的关键时期,这是因为国际经济环境将发生深刻的变化,过去几十年支撑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些因素也将发生潜移默化的变化,我们将面临严峻的挑战。
二、目前国内经济形势的不利因素
可以说,中国经济目前所面临的更多是自身的危机,而金融危机只是导火索。中国宏观经济长期以来存在着多方面的结构性失衡,比如国有经济规模过大、占用资源过多,金融资源的分配严重不均衡,经济结构和政策长期以来重外轻内、重投资轻消费等等,这些因素已成为制约中国经济良性发展的瓶颈。当前,国内经济发展正处于企稳回升的重要时期,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仍然是我们面临的紧迫任务。经济虽然出现好的势头,但并不意味着困难时期已经过去,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形势,需要周密分析,冷静观察,科学和准确的判断,处理好全局与局部、当前与长远的关系。国际金融危机对我们的影响并未减弱,我国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稳固,一些行业、一些企业生产经营还比较困难,就业压力短期内很难根本缓解,产业结构调整的任务还相当艰巨,财政收支矛盾突出,产能过剩问题凸显。在全球后金融危机时期,我们面临的国际竞争更加激烈,美国次贷危机影响还在蔓延,美元持续贬值,国际金融市场风险增大,国际市场粮食、石油等初级产品价格高位运行,贸易保护主义、贸易摩擦加剧和增多,一些政治因素对世界经济走势还在发挥着影响。后金融危机时期,对我国经济影响和冲击仍突出表现在对外进出口贸易造成的影响,外销产品数量、种类还在大幅度减少,国内部分以出口为主的企业生产经营压力加大。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的增长方式问题仍然突出,农业基础薄弱,农民增收难度大,城乡差距加大,产业发展不协调,经济增长消耗资源、破坏环境代价增大。最突出的问题是,资源短缺、环境恶化和贫富差距的问题日益突出,这些,都体现在我们的社会和经济生活之中。金融危机时期,大多数国家都因为内外失衡的处理不当,而没有逃脱金融危机,以致损失了几年、十几年的时间,造成了很大的危害,因此,我们必须努力防止出现这样的情况,防止经济成长趋势出现逆转现象。
三、我国在经济方面如何应对
我们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未来的经济走势,这就要加强金融机构和经济结构内部的控制,强化风险意识,提高金融机构和企业自身抵御风险的能力,尽早开发出更符合市场需要的、更能够抵御各类风险的管理工具,推动市场原生产品和基础产品的深度发展。随时关注次贷危机的发展,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把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限度,以保证中国经济健康、持续、快速地发展。积极推进结构调整,处理好保增长和调结构的关系,把握好结构调整的力度、节奏和方式。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加大兼并重组力度,大力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和自主创新,推进节能减排,既促进经济增长目标的实现,又使结构优化迈出实质性步伐,为长远发展打下更加牢固的基础。应当看到,我国政府已经积极地进行宏观调控,稳妥地推进中西部大开发和新农村建设,开拓国内市场、及时的调整货币政策、扩大内需,以此来拉动我国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同时还加大了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出台了相关的扶持政策,以尽快改变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不利影响。应对后金融危机时期的一些问题,我们需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进一步统筹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加快培育区域经济增长点,拓展新的发展空间,下更多的力量,解决好“三农”问题,保障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生产和供给,促进农民持续增加收入,逐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协调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发挥城镇化带动经济增长的作用。加快产业转型,支撑重点产业振兴和经济长远发展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研发和产业升级,创造新的市场需求。加快研究制定鼓励民间投资的措施,有效解决市场准入难的问题,消除各种隐性壁垒,打破垄断和限制,激发民间投资的活力。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使国民收入分配更多地向民生倾斜。稳定出口政策,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协调发展,不断提高外向型企业的经济水平。在实施扩大内需的计划中,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把公共资源配置进一步向教育、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领域倾斜。
后金融危机时期,中国蕴藏着巨大的商机。在经济缓慢回升过程中,很多新兴市场的资产价格还将大幅度缩水,这是国内资金出国投向其他国家,使国内企业走出去整合并购相应国外企业的最好时机。因此,要做好资金和项目研发上的准备,在制定相关政策时保留一定的灵活性和适度空间,在继续实行当前稳健财政和货币政策的前提下,做好项目和资金上的相应准备,随时应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为今后转向积极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时,找到有效的资金保障和能够实现社会效益的投资项目。这都说明,中国经济的增长不过是速度暂时放缓了而已,但是对世界经济尽快走出低谷将会起到举足轻重的影响与作用。
参考文献:
[1]《客观估计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理论视野》,2008年11期
[2]《抵御金融危机冲击,加快我国经济转型的政策选择》,《理论视野》,2008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