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法论文发表提高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经济法》课程教学质量的思考

所属栏目:金融论文 发布日期:2014-05-16 09:29 热度:

  随着中国民航事业快速发展,行业对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课程教学是高等教育的主渠道,也是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1]。民航管理类专业人才是民航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人才的素质状况将对中国民航行业的整体管理水平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摘要:优良的课程教学质量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根本。《经济法》作为我校管理类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其课程教学质量也倍受关注。阐述《经济法》课程教学的现状,深入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提出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对策思路。

  关键词:经济法论文发表,民航运输管理专业,《经济法》课程,教学质量

  引言

  我校作为为民航业培养人才的综合性行业院校,其管理类专业(主要包括民航运输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物流管理)具有比较悠久的历史,为中国民航业培养了大批的民航管理人才。在这些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经济法》是一门十分重要的主干课程,其教学质量历来倍受关注。

  一、现状特点

  在我校管理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经济法》既是主干课,又是专业基础课,课程的地位十分重要。由于民航管理类专业属于我校的老牌专业之一,因此,《经济法》课程至今已有比较长的历史。在长期的课程教学和建设实践中,形成了自身特色。

  1.课程教学内容与时俱进,结构不断优化。《经济法》课程内容体系庞大,涉及到的范围非常广泛。而随着社会经济生活的快速变化,使得原先的部分教学内容显得过时。为此,课程组始终保持对中国社会经济生活的密切关注,尤其关注与经济法具有紧密相关度的领域,这样,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就能够及时将国家的最新经济立法动态吸收进教学内容之中,做到教学内容与时俱进。

  2.教学形式多样化,课堂气氛活跃。研究表明,教学质量的改进更主要的是取决于学生能否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参与、积极投入以及与相关资源的结合[2]。现在的《经济法》课程教学,已经彻底改变了过去单一的粉笔黑板板书教学模式,取而代之的是黑板与多媒体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下BB网络平台教学相结合;课堂上也不再是单一的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而是教师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围绕每章重点内容事先设置主题,学生课下准备,教师占用部分时间进行必要的知识介绍,余下部分时间开展案例分析讨论、辩论或案例演讲的方式;教学内容也不再是单纯的干扁枯燥的文字,而是充分采用文字、图片色彩的有机搭配,甚至大量的辅之以主题鲜明、内容契合的视频。这样,一堂课下来,学生既有充分的发挥展现的机会,又能够在充满挑战性的课堂中以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方式学到了知识。学生课堂课堂气氛活跃,参与度高,自主性和积极性高。

  3.注重对课内外资源的挖掘利用,力图实现学生课程学习的课内外无缝衔接。目前,管理类专业的《经济法》课程教学,不仅仅依赖课堂内教学活动,而且充分借助校园网内BB网络教学平台,通过在平台内充实完善教学所需的各种资料,使学生除了参与课堂的学习活动以外,还能够有效利用网络平台开展课下辅助学习,尽量做到课上课下学习的无缝衔接。

  4.强调问题识别、分析与解决导向,重在培养学生实际能力。目前,在《经济法》课程教学过程中,我们已经改变了过去那种单纯以传授知识为教学目的的做法,取而代之的是强调以能力培养和提高作为基本教学导向,在教学中通过问题主题设计,让学生在学习某一节课的内容之前,知悉基本的目的和要求,然后围绕要求课下花时间进行主动性学习和准备,在课堂上除了介绍必要性的知识重点以外,余下的时间主要由学生围绕问题主题及其案例进行讨论、辩论和演讲。这样,使学生感受到一定的挑战性和压力,从激发潜能,认真投入来提高实际能力。研究结论认为,研究型教学模式对培养高质量的民航创新型人才,将会带来深远的影响[3]。

  通过以上的多元教学方式,较好地贯彻了学校的人才培养理念。学生表现出了较强的学习主体性和主动性,激发了学习热情,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经济法》课程教学还存在一些的问题与不足,主要体现在:

  1.教学过程中在把握学科内容体系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平衡的关系上有时还存在偏差。《经济法》课程自身具有完整的学科内容体系,教学内容的容量大,涉及的范围非常广,而管理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对该门课程的教学学时仅有36学时,时间非常有限。因此,如何兼顾课程自身的内容体系和有限时间之间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成为难点问题之一,两者的矛盾比较突出。

  2.教师团队的教学隐性知识共享机制尚待建立。过去,课程组的活动比较少,彼此间在课程教学经验交流、共享教学隐性知识方面比较欠缺。近年以来,由于学校加强了教师队伍建设,课程组活动相比过去有所增加,大家定期开会,讨论交流课程教学的得失体会,探讨教学方式方法改革的相关问题。这种定期化的课程组活动,对于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起到了较好的作用。但在交流的深度方面还存在欠缺。尤其是老教师经过多年的教学历练,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形成了较多的隐性教学知识,这对于年轻教师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但这方面的力度还不够,教师间共享教学隐性知识的机制尚待建立。

  3.课程的BB网络教学平台资源尚需充实完善。在信息化网络化背景下,课程教学网络平台在弥补课堂教学不足,实现学生课内外学习一体化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校自开通课程BB网络教学平台以后,确实对辅助课程教学起到很好的作用。但是,一个好的课程网络平台需要大量的人力进行建设和维护,需要经常性地进行课程知识的补充和更新,同时要将平台做得内容丰富、形式活泼,符合学生的胃口,需要做大量的工作。由于人力所限,《经济法》课程BB网络平台建设虽然有了一定的进展,学生也在积极使用,但仍然存在很多的不足。

  4.课程教学质量协同促进模式殛待建立。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是一个系统工程。课程教学涉及诸多要素,这些要素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直接对课程教学质量产生重要影响[4]。具体而言,从主体来讲,包括学校决策层、教学管理层、教学服务保障层、教学执行层和学生。《经济法》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离不开各个因素进行协同配合。近年来,学校在推进课程教学质量提高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在课程教学质量促进协同模式方面还需要提高认识,构建机制。三、思路与对策

  如前所述,我校管理类专业《经济法》课程在长期的建设实践中,教学质量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因多方面的原因,还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引起重视。

  1.完善课程教学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强化落实执行。我校在加强课程教学质量建设方面建立了一定的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但是,不同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各有差异,对学生的要求也存在不同。为此,需要针对我校管理类专业的人才培养要求,结合《经济法》课程的特点,制定出符合自身情况的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标准,用以指导课程的建设和教学实践。研究发现,多元化的教学监控对于保证课程教学质量是卓有成效的[5]。

  2.建立和完善课程学习资源平台,促进学生课上课下无缝衔接学习。在信息化网络化的背景下,学生学习的方式和渠道变得多元,不能指望学生仅通过课堂就能学好一门课程。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充分而有效地利用网络手段,辅助课堂学习。因此,完善丰富的课程网络平台资源是至关重要的。需要课程组群策群力,及时补充更新课程资料,不断完善网络平台资源。

  3.加强课程教学质量促进协同机制的持续完善。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多层面多部门协同配合。目前,关于教学质量的文件体系日臻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也初步成型。但在运行过程中还存在诸多的问题,例如,有时仍然存在执行不到位、系统运行不畅等问题,需要不断改进和提高。

  4.完善课堂多元教学法的联动模式,实现课程教学质量持续改进。多元教学法是有效应对多样化学生要求、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方法,但它对教师有非常高的要求。针对不同的学生和教学内容要求教师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做到不同教学方法之间熟练切换。由于老师间自身条件的差异,实施多元教学法的效果有差异。因此,需要积极探索和完善课堂多元教学法的联动模式,使得不同教师之间在使用多元教学法时缩短差距,提高整体教学团队的教学效果。

  5.完善课程教学团队学习机制。《经济法》课程教学与建设是由一个团队来完成。由于团队成员在知识结构、生活人生阅历等方面存在差异,导致对课程教学质量的不同理解。要提高团队的整体效能,就得加强团队学习,学习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人才培养的基本理论、课程教学艺术;学习经济法的理论和前沿、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性等等。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促进《经济法》教学团队对课程教学质量的理解更加深刻和全面。

  结论

  面对高校之间在人才培养方面的激烈竞争,《经济法》课程组只有运用战略性前瞻性的眼光,进行系统思考,科学地统筹规划,实施精细化操作,强化协同配合,才能够做好课程建设,实现高质量的课程教学,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蓝江桥,等.中美两国大学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的比较与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03,(2):96-100.

  [2]黄建石.课程评估:澳、英高校教学质量保障的新动向[J].中国高等教育,2007,(22):62-63.

  [3]龙继林.基于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研究型教学模式新探索[J].人力资源管理:学术版,2009,(12):86-87.

  [4]李红梅,张红延.面向课程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2):63-65.

文章标题:经济法论文发表提高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经济法》课程教学质量的思考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jingji/jinrong/21030.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