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融资理财环境问题浅析

所属栏目:金融论文 发布日期:2010-08-25 17:45 热度:

  [摘要]:地方高校财务管理是通过财务预算,实现地方高校融资理财活动能够确保维持学校教学、科研、基建和其它工作正常运转的需要。融资理财活动受法律、法规、国家政策等多方面制约,如何融资理财对地方高校的发展起至关重要的作用,该文结合当前地方高校融资困难和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相应的政策措施和建议,共同推进地方高校的发展。
  [关键词]:地方高校;融资环境;财务管理
  地方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地方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对本地区的社会发展、人才培养和职业技能培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资金短缺及融资困难,一直困扰着我国地方高校的发展。这既有经济转轨时间宏观经济环境等深层原因,又有地方院校自身发展原因,如果融资困难问题得不到解决,地方高校的发展就会受到诸多制约,也有可能影响社会安定。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国家制定一些相应政策加强和改善地方高校融资能力已成当务之急,学校自身进行挖潜、改革和加强财务管理也是必不可少的。
  一、地方高校融资困难的原因分析
  1、地方高校融资缺乏相应的政策支持。
  国家对高等学校的政策倾斜度、法律规范度、高校所处地城的经济发展水平、生源市场和毕业生就业导向、金融环境、财政政策等诸多因素影响地方高校融资,从地方高校赖以生存的宏观社会环境看,有利于地方高校发展的是国家对高等教育特别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鼓励政策使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普及,不利的是社会公众对高等教育特别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产生化持怀疑态度并加以排斥,教育主管部门的改革态度不明确甚至摇摆,有关部门和公众对高等教育产生错觉——不产生现成的经济效益、教职工工资福利有一定保障、国家投入巨大、不需要不任何帮助和支持、毕业生就业会加重地方政府负担等等。因此,在本地区的发展过程中,地方政府关注的是企业的发展和如何招商引资,如何增加税收和提高财政收入,特别重视企业的经济地位和战略地位,并制定和实施了许多倾斜扶持优惠政策。对教育事业的发展、则限于对九年义务教育的支持,在地方高校的发展问题上,重视程度不够,配套改革力度不够,制定和实施的政策措施不多,地方高校发展和融资缺乏有效的政策支持。
  2、金融体系不够完善。
  近十年,我国高校入学人数逐年增加,全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超过15%,达到大众化水平[1]。高校连续扩招极大地促进了地方高校的快速发展,但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财务问题,很多地方高校由于诸多原因,在学校合并、重组,由中专升为高职、由专科升为本科、新校区建设、固定资产购置等方面出现资金短缺,特别是地方政府为了减轻高校扩招给中专学校带来的招生困难,将大部分中专学校合并到专科学校或本科院校,增大了地方高校财务负担。国家对地方高校发展只有政策性支持,资金扶持微乎其微,而绝大多数地方政府财政紧张,不可能拿出足够的资金支持地方高校发展。由于国家对高校融资政策的滞后,银行给高校提供贷款的政策体系还不够完善,也给地方高校融资带来困难。
  3、地方高校财务预算和管理相对薄弱。
  在地方政府拿不出钱,银行又认为给地方高校提供足额贷款存在一定风险的情况下,学校融资能力的强弱取决于财务预算和管理。[2]如:地方高校财务管理中往往缺乏严密的资金使用计划;在固定资产管理及债权债务管理方面随意性较强,缺乏有效控制,内部资金调度能力较弱;在投资发展方面,往往很少考虑学校融资能力,盲目地将日常运转资金用于固定资产投资,增加了学校在发展过程中的困难和风险;在收益分配上,缺乏长远目标规划,分配多、积累少;重复交叉建设,固定资产流失、损坏、闲置现象严重;校园环境管理力度不够,乱搭乱建现象严重等等,也导致地方高校融资困难。
  4、地方高校办学层次低。
  根据高等教育目前的管理体系,高校分为部属高等院校、省属高等院校、地属高等院校、单位内属高等院校;也可分为普通高等院校和职业高等院校;还可分为公立高等院校和民办高等院校等,而招生方式有统一招生和自主招生;因而各高校资金来源和数量不仅不同,而且差距非常大。各高校社会信誉度不同,使各高校在融资、招生、学生就业等方面反差很大。就我国而言,有建校百年的名牌大学,也有近期发展起来的新兴大学;有第一批招生的重点大学,也有第二批、第三批、第四批招生的一般院校。从办学历史现状、规模层次、配属条件、科研力量、师资队伍、学科建设等方面看,决定了地方高校社会信誉度或公众认可程度处于劣势,办学层次较低,从而使学校的招生难度和毕业生就业难度增大,办学成本增加。由于办学层次低,资信相对较差、难以取得大额信誉担保贷款。而主要由学校投资兴建的教学楼、图书馆、体育馆、实习实训设备和基地、学生宿舍、食堂等固定资产作为教学资源,不能作为抵押担保贷款,信贷支持不够也给学校和银行提供贷款带来诸多法律法规上的不便。
  5、地方高校融资意识较差。
  知识经济时代,地方高校对自身角色转换不适应,计划经济条件下的等、要、靠思想根深蒂固,铁饭碗、“大锅饭”思想在教职工中普遍存在,对后勤改革和目标管理持怀疑态度,制度不完善,措施不力。如:国家出台政策允许运用社会闲散资金兴建学生公寓,以解决扩招带来的学校建设资金紧缺和学生住宿条件恶劣问题,部分地方院校没能很好地运用这一扶持政策,仍由学校拿出大笔资金修建学生公寓,而有些学校虽然运用社会资金兴建了部分学生公寓,但由于在兴建和管理过程中出现漏洞,而把这一融资方式作为负担。在图书馆、体育馆、实训基地和临街房建设方面也缺乏融资意识。对负债性发展缺乏足够认识,资源和收益分享意识差,联合办学收益外流,与相关科研机构、行政部门、企事业单位对口联系支出增大等也体现出地方高校融资观念滞后,导致融资困难。
  二、地方高校财务管理的共同特点
  1、预算抽象,管理滞后。
  地方高校建校历史不是很长,社会知名度不是很高,办学规模不是很大,办学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但它们的发展潜力巨大,学科专业优势没有完全发挥出来,自有资金十分有限,对教育资源的有效竞争力和信息共享度也非常有限。在财务管理方面,科学决策程序较严密,而经验决策则比较粗糙。财务预算只根据近年的收入支出情况和下年的增减变动因素,测算全年的预算收入或支出,没有完全核定到部门和具体项目,致使全年预算收支与实际相差甚远。多数地方院校财务决策所需信息仍沿用以财务人员为主体、以偶遇信息收集为主要方式,对财务信息的利用无规范的规则,财务决策准确度较差、误差率较大,可靠度较低。对财务计划和预算管理重视不够,在教职工心理上、财务人员被当作“记帐员”或“报帐员”,主要负责对内发放职工工资,对外提供纳税票据,对上级提供财务报表等。
  2、财务管理内容单一,财务支出一人说了算。
  地方高校在财务支出方面情况基本相同,对有限资金筹集和使用,到系部处所一级,缺乏有效监控,往往由“一枝笔”批了算,审批制度不够完善,财务管理权力过分集中,各自为政,重复购置设备,闲置资源浪费较大,学校的财务管理活动仅限于财务的宏观控制,即通过财务部门控制财务收支和分析审批财务票据来被动地监督,以此而力求降低办学成本,增加资金盈余。实际上做得不够严密,无法杜绝浪费与报假帐,存在很多漏洞。
  3、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道德素质偏低。
  绝大部分地方高校财务人员从后勤服务部门中挑选,低职称、低学历、年龄偏大是共同特点。在财务这一敏感部门,对理财集体以外的人,一直存在天然的不信任。“忠诚度”成为财务用人的重要标志,财务管理力量很难与社会敛财势力平衡。财务人员大多未经正规的专业培训,缺乏财务管理的专门能力,难以前瞻性的为管理层提供有效的财务信息。
  三、对解决地方高校融资难和加强财务管理的几点建议
  1、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建设。
  西方国家非常重视在法律法规方面加大对高校融资的支持,有的国家还成立了专门机构,为其提供融资方面的服务。我国在这方面明显滞后,关于高校融资方面的法律法规的制定基本上还是空白。因此,制定出有利于高校发展融资的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尤为重要。
  2、加大国家、地方两级财政对地方高校的支持力度。
  国家和地方应根据地方高校发展规划,确定地方高校的发展规模和办学方向,根据办学定位和招生人数提供合适比例的扶持资金,或减免各种规费,提供贴息贷款和财政担保贷款。
  3、完善金融机构职能,提供融资配套服务。
  建立健全国有商业银行为地方高校服务的职能部门,完善服务功能;建立专门基金,为地方高校提供信用担保;建立专项基金,保护和支持地方高校发展;运用各种金融工具提供结算、汇兑、转帐、财务管理等融资服务。充分发挥金融组织在机构网络多视角、信息灵、人员素质高等方面的优势,为地方高校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优质的信息咨询服务,推进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转变,不断提高人才培养水平;针对地方高校的现状、困难和发展定位,为地方高校提供决策咨询服务,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建立地方高校信息库,为地方高校融资提供参考。
  4、改善自身融资环境,积极拓展融资渠道。
  地方高校应根据实际不断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加强财务监管,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积极参加信用保险、信用担保,改善自身融资环境,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和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增收节支,尽量避免重复建设,减少临时性建设,为进一步融资创造条件。[3]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模式上要不断改革、创新,尽量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人才需求,提高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通过人才培养提高学校知名度和信誉度,为学校融资提供多方支持。改放思想,认真研究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基建工程和实习实训基地的联合开发使用,采用“你出钱,我出力、出地,资源和收益共享”的开放政策。
  5、加强财务预算和财务管理。
  加强财务预算,明确财务管理目标。[4]受国家所有制结构制约,地方高校基本上处于不赢利,能维持的财务状态。为了维持下去,各教学部门包括财务管理部门都努力工作,它们不是为了追求经济效益而是为学校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教育的各个环节必须面向社会和市场开放,财务工作也处处体现了市场对于教育资金的筹集和运作的深远影响。地方高校应根据自身实际通过财务管理部门的财务预算统筹安排和统一协调,在内部制定切实可行的财务管理和经济积累指标,不仅要合理控制年度可以支出多少,而且要合法规定每年度应收回多少。保持资金总量的大致平衡,减轻学校财务负担,实行压力均摊,共同面对变幻莫测的教育市场和滞贷危机。让教职工树立现代财务观念,只花钱不挣钱是不行的,同时要加强财务宏观分析和微观监督指导。地方高校对财务管理人员缺乏灵活的激励机制,绝大部分财务管理人员只“记帐”、“报帐”,不能够理财、不善于聚财、不合理守财。那么既能适应严厉的法律、政策环境和社会舆论,又能帮助地方高校开源带流,积累资金的财务管理人员成为地方高校管理人才的首选。学校应采取灵活的激励机制进行内部挖潜或引进这方面的人才。积极开展争创“节约型”校园宣传活动,在全体教职工中,树立现代理财意识,寻求新的理财途径和方法。加大地方高校为地方文化、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较大贡献的宣传力度,使当地老百姓认识到地方高校不仅在文化建设、社会发展方面为本地区作出了积极贡献,同时师生员工的物质文化生活消费也给当地的经济繁荣带来积极影响。
  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普及,地方高校的发展壮大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必然趋势,如何融资和理财是地方高校必须面对的现实,因此财务工作已经成为各项管理工作的重心,这应在地方高校里形成共识。
  参考文献:
  [1]扶庆,孙万慧.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思考[J].信阳农业高等专业学校学报,2005(3)。
  [2]王铁弓.地方财政部门预算编制问题探讨[J].中国科学教育,2006(17)。
  [3]阎德明.现代学校管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4]宋献中,吴思明.中级财务管理[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文章标题:地方高校融资理财环境问题浅析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jingji/jinrong/2019.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