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大众健身体育的不断发展,商业体育健身俱乐部作为大众健身体育中较为优化的组织形式之一,得到了广泛的发展,目前,已逐步成为体育健身市场的主体。商业体育健身俱乐部的出现,推动和促进了我国居民的精神文明建设,可以预测,它也将是今后健身市场发展的主要依托。上海作为我国的经济文化中心,是集经济、科技、教育、文化于一体的发达地区,这为健身俱乐部的发展提供了直接的社会经济支持。
摘要:本文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考察、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对上海市商业健身俱乐部的经营者、教练员、消费者进行了调研,并基于对调研结果的分析、论证,揭示了健身俱乐部市场运作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了健身俱乐部市场体系构建的基本框架,为进一步推进全民健身,并为其它城市开发体育健身市场,合理调整体育健身娱乐市场的布局,促进商业健身娱乐行业的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借鉴。
关键词:经管类期刊论文发表,上海市商业健身俱乐部,市场体系,构建现状
前言
上海市商业健身俱乐部发展状况如何?其经营规模和经济效益、经济成分和市场定位、消费方式、管理体制和人员素质又如何?商业健身俱乐部在其运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怎样构建合理的健身俱乐部市场体系,是体育行政部门亟待研究的课题。本研究通过对上海市商业健身俱乐部的现状调研,揭示商业健身俱乐部市场运作存在的问题,并基于此,构建健身俱乐部市场体系的基本框架。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从调研的便利性、结构性和代表性的角度选取上海市20所不同规模结构的商业健身俱乐部所作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采用文献资料法查阅大量有关健身俱乐部的经营规模、所有制结构、经营体系和相关规章制度的文章;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健身俱乐部相关成员,其中经营者20 份,回收20份,有效率100%,教练员70份,回收68份,有效率97.1%,消费者550份,回收523份,有效问卷509份,有效率92.5%,并对有效问卷进行数理统计和分析;采用实地考察和访谈法与健身俱乐部经营者、教练员和俱乐部会员沟通交流,以获取本研究所需的资料。
2.结果与分析
2.1上海市商业健身俱乐部经营现状
2.1.1投资规模与经济成分
调查结果显示,投资规模在3000万元以上的有5所,占25%;500万-3000万元的有10所,占50%;100万-500万元的有3所,占 15%;100万元以下的有2所,占10%,由此可见,目前上海市商业健身俱乐部在资金方面有大幅度增加,形成以中型商业健身俱乐部为主的发展格局。 1996年商业健身俱乐部在上海开始出现,当时由于外资企业拥有先进的健身理念和世界一流的健身器材,使得国外商业健身俱乐部占据着整个上海体育健身市场的主导地位。但是随着国内体育健身市场的日益壮大,这种状况已经大有改观。目前上海市整个健身行业存在不同经济形式的所有制企业,被调查的健身俱乐部的经济成分包括中外合资经济2所,占10%;外商独资经济1所,占5%;集体经济2所,占10%;私有经济15所,占75%。
2.1.2经营项目及经营状况
从调查结果看,上海市商业健身俱乐部在项目设置方面存在很大的相似性,活动的形式也基本相同,没有体现出各个健身俱乐部自己的特色,没有针对不同年龄阶层的消费者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运动项目。健身俱乐部配套的经营项目也极为相似,主要包括按摩、保健、休闲、桑拿等,差异很小。上海市商业健身俱乐部的经营状况一般,在所调查的健身俱乐部中只有2所经营状况很好,占10%,盈利比较可观;有8所健身俱乐部的经营状况比较好,微盈利占40%;有6所健身俱乐部的经营状况是持平,占30%;而还有4所是处于亏损的经营状态,占20%。
2.1.3消费群体的基本特征
消费群体的消费特征受商业健身俱乐部的经营项目、经营档次、市场定位和经营理念所决定。调研结果显示,上海市商业健身俱乐部消费群体的基本特征是:
①男性少,女性多。参加商业健身俱乐部的男性占被调查人数的36%,女性占64%。
②中青年人群占消费主体。30岁-45岁区间的消费群体占主流,占调查人数的69.9%;中老年以上的群体,主要是46岁-60岁区间的消费者占被调查人数的4.1%; 19岁-29岁区间的消费者占调查总数的22.8%;18岁以下的仅占3.1%。
③高学历的人群占主流。大学本科或本科以上的消费者占调查总数的73.1%;专科学历的消费者占调查总数的12.2%;高中学历(中专)的消费者占调查总数的11.6%;初中及以下学历的消费者占调查总数的3.1%。
④月均收入与消费水平呈正相关关系。通过统计发现,消费群体的月均收入与其参与体育健身的消费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其相关系数具有显著意义(1%水平),相关系数为0.387。较低收入的职业人员,参加商业健身俱乐部锻炼的机率也比较少。
2.1.4经营形式和收费标准
调研结果显示,上海市有80%的商业健身俱乐部采用会员制与非会员制相结合的经营形式;收费方式主要有两种:会员制的收费方式和散客的收费方式会员制。其中,会员制的收费方式主要是通过各种类型的优惠卡来是实施,如次卡、月卡、季卡、半年卡、年卡,有的健身俱乐部提供情侣卡、家庭卡、团体卡以及享受更多附加服务的贵宾卡。
一个地区的经济水平影响着人们的消费水平,从而影响到健身俱乐部的收费标准。目前上海市的低档健身俱乐部的年卡价格一般在1000-1500元/年之间;而中档健身俱乐部的年卡价格一般在2000-3000元/年之间;高档的健身俱乐部年卡价格一般在3000元/年以上。
2.1.5经营者对商业俱乐部经营前景的看法
经营者对于健身俱乐部的生存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经营人员的经营技能、业务知识、综合文化素质、社会阅历以及性格特征等因素都直接影响健身俱乐部的经营状况。经营者对其经营的前景是否看好,不仅取决于经营者对企业自身的把握程度,还取决于对企业外环境的满意度,如产业政策、法规体系、体育消费水平等。调研结果表明,有65%的经营者对经营前景充满信心,持乐观态度;有25%表示难以断定;另外有10%表示前景不容乐观。
2.2商业健身俱乐部运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2.1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够健全
迄今为止,上海市尚没有专门管理健身俱乐部的独立实体,商业健身俱乐部主要由工商所直接管理,到体育局备案,对新成立的健身俱乐部的具体经营在行政上的管理比较少。尽管为了便于管理,政府在2000年颁布了全国第一部地方性群众体育法规,但是,商业健身俱乐部属于体育运动经营场所,除了工商行政方面的认定外,还需要行业资质认定对经营场所、器材、人员、安全等方面有相应的规定。而目前上海市还没有强制执行的标准,造成管理权限交叉、管理职责不明确,行业标准不全,收费不尽合理、布局不够合理等现象,直接影响了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利益。
2.2.2商业健身俱乐部的成本较高
近几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经济改革的日益深入,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社会化、产业化和市场化的要求社会各行业、各系统、企业、集体、个人都积极参与体育事业。已经形成了集体所有、私营、中外合资、外商独资等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多种经营形式。但商业健身俱乐部的管理还比较落后,管理费用较高,成本居高不下,在经营的过程中,导致对消费者所能承受的经济能力也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因此,目前这样的健身俱乐部如何让更多的消费者以更经济的消费走入健身的殿堂,是上海市部分商业健身俱乐部经营过程中面临的困境。
2.2.3经营人才匮乏,经营管理的规范度和宣传力度不够
调研结果显示,目前对于融合经营管理、营销方面以及健身理念于一体的经营人才匮乏。因此,上海市有些健身俱乐部出现经营者不间断更换的现象,主要是由于商业健身俱乐部经营管理不善,导致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另外,营销和宣传手段不够,有15%的健身俱乐部是通过人员促销的方式进行;而通过广告促销的健身俱乐部占45%。很多健身消费者是通过朋友介绍或通过报纸和户外广告来了解的,而通过电视媒体或网络等视频的介绍很少。由此可见,宣传力度不够也是影响上海市商业健身俱乐部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3.健身俱乐部市场体系之构建
3.1健身俱乐部体系的网络化
3.1.1商业性健身俱乐部
对于商业健身俱乐部的经营,上海市体育局市场管理处,根据全民健身的需要,在最大限度保证健身消费者权利的基础上,制定出相应的法律法规,成立一个专门负责管理商业健身俱乐部的法制机构,组织专门人员对健身俱乐部的发展进行宏观指导和管理,对其经营过程进行监督,促进上海市商业健身俱乐部的合理布局、有序发展。同时在税收、土地等多方面给予支持和优惠,以促进上海整个体育健身俱乐部的发展与完善。
3.1.2非商业性健身俱乐部
根据调查,上海市非商业性健身俱乐部基本上能够满足青少年和老年人体育锻炼的需求。与此同时,体育行政部门应继续加大利用直属各类各级公共体育场馆的力度,构建非商业性健身俱乐部的网络,同时鼓励学校、机关、企业等单位的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实行资源共享,在开放过程中可以通过政府补贴和适当收费,使其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另外,对于社区型健身俱乐部,体育部门要配合街道办事处对社区体协的俱乐部管理给予业务上的指导。
3.2健身俱乐部管理的多元化
3.2.1商业性健身俱乐部管理“行业化”
由于商业性健身俱乐部依靠市场机制和利益机制来运作,因此,应根据《商业健身俱乐部经营管理条例》和国家体育总局对体育经营活动及体育市场的有关文件精神,建立商业健身俱乐部体协。通过建立行业协会,加强健身俱乐部之间的交流。上海市体育局或相关政府部门也可以定期地邀请健身俱乐部的管理层,共同商讨目前上海商业健身俱乐部发展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同时,在行业自律、定价规范、服务水准等多方面达成共识,促进整个体育健身市场经营的有序化和规范化。只有加强健身俱乐部之间沟通与合作,让健身俱乐部在竞争中合作,合作中竞争,这样健身俱乐部才能够形成良好的行业环境。
3.2.2非商业性健身俱乐部管理“协会化”和“社会化”
由于非商业性健身俱乐部主要追求社会效益,又是社会团体的一种组织形式,并按自主经营、行政援助形式组建。因此,非商业性健身俱乐部应以市体育局的市场规定进行行政管理,并由相关体育协会自主经营来具体经营管理。社区型体育俱乐部数量多、规模小,并按自我约束、自我发展机制运作。因此,社区型体育俱乐部应由街道社区体协直接管理,居民住宅区物业、居委会按服务社会、服务全民健身的宗旨进行社会化管理。
3.3健身俱乐部服务的多样化
3.3.1健身俱乐部服务手段多样化
对于商业性健身俱乐部,可采用各种类型的优惠卡,如月卡、季卡、半年卡、年卡、情侣卡、家庭卡、团体卡、贵宾卡等;也可以根据时间段的不同或季节的不同适当调整价位;另外,还可以建立资深顾客制,采用赠送礼品的手段服务消费者。对于非商业性健身俱乐部,可采用一卡通的形式,也可以通过建立健康档案、体质追踪监测、运动处方服务等多样性服务手段。
3.3.2健身俱乐部服务品种多样化
健身俱乐部既是运动锻炼的场所,又是休闲娱乐的场所。因此,商业健身俱乐部经营者应注意目标管理,形成服务特色和实行配套经营,提供多样化的服务品种。同时掌握大众健身娱乐市场的最新发展动态,将休闲娱乐和健身锻炼结合起来,开发服务品种,发展“经营体育型”多功能大众化体育市场,从系统的角度考虑服务项目的层次性和可行性,以达到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年龄人群的体育健身需求。
4.结论
4.1上海市商业健身俱乐部以私有经济为主体,占75%,经营规模基本以中型规模为主流。从经营项目看,上海市商业健身俱乐部在项目设置方面存在很大的相似性,没有突出自己的特色。
4.2上海市商业健身俱乐部的经营现状一般,只有50%的俱乐部处于较好的经营状态。基于这种经营现状,提出健身俱乐部市场体系构建的必要性,健身俱乐部体系的网络化、管理的多元化、服务的多样化,对商业健身俱乐部市场的培育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4.3消费群体的消费特征呈现出月均收入与消费水平呈现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387,且以高学历的中青年人群为消费主体。
4.4基于上海市商业健身俱乐部市场体系构建的理论与实践,对全国其它经济发达地区的健身市场培育具有借鉴和参考作用,并对全国健身市场发展具有示范作用。
4.5商业健身俱乐部是体育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应给予政策上的积极扶持,通过政策环境优惠化、市场管理法制化、投资经营多元化,逐步完善健身俱乐部市场准入条件,培育健身俱乐部市场各个要素,推动整个健身俱乐部市场健康、稳定、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