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交城经济开发区实施循环经济的简析

所属栏目:经济学论文 发布日期:2011-03-04 08:40 热度:

  摘要:本文通过对山西交城开发区80户企业现状的详细调查和科学的分析评价,从循环经济理念出发,阐明了开发区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与环境双赢,必须走循环经济之路,并对实施循环经济应关注的几个方面进行了科学的剖析。
  关键词:山西交城经济开发区现状调查实施循环经济探讨
  发展循环经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这是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举措。它完全体现了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同时又是发展经济,节约资源与保护环境一体化的战略需要。
  循环经济内容丰实,内涵深刻,概括起来就是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废物排放量最小化和经济活动生态化为根本目标,在物质循环利用的基础上发展经济,有效地避免或减少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从而推动经济的低代价增长,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增长方式,也是一种理想的污染治理模式。
  在发达国家,发展循环经济正在成为一股潮流和趋势,已经有了大量成功的经验。而我国关于循环经济的研究仅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起步很晚,主要是为了解决传统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造成的复合型生态环境问题,是环境保护战略思想发展的必然,也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山西交城经济开发区位于吕梁市交城县以东2km,与太原市交界。开发区总体规划面积为24.7km2,涉及夏家营镇和天宁镇的14个行政村,区内人口1.4万。开发区以307国道为轴线,分为南北两区,2006年9月经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批准为省级经济开发区。
  山西交城经济开发区投资总额近60亿,现有企业80户,其中化工企业16户、洗煤焦化企业16户、冶金铸造企业14户、玻璃制品企业23户、水泥耐火材料企业9户、其它2户。规模以上企业25户,其它的均为设备简陋不符合产业政策的小型企业。区内企业涉及煤炭、焦化,、化工,、冶炼、铸造、机械加工、建材等7个行业。初步形成了一个煤化工冶炼为特色的工业产业集聚区。区内企业产品总规模为:冶金焦475万t、洗精煤428万t、锰合金10万t、金属镁0.9万t,生铁60万t、铸件2.2万t、煤焦油40万t、硝铵10.2万t、磷肥2万t、碳素2.5万t、水泥60万t、耐火材料24万t、玻璃制品37.84万t。据统计,2005年开发区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3.43亿元,产值超亿元的生产大户有7户,开发区占全县工业经济比重已超过70%,税收近2亿元,为当地经济建设做出了较大贡献。
  山西交城经济开发区是以煤焦化工为主导产业的工业集中区,由此可见其“三废”的污染是绝对不可忽视的。从吕梁市环境监测站2006年9月对开发区大气和水体检测的上千个监测数据分析,SO2日均浓度值为0.006~0.665mg/m3,TSP日均浓度值为0.282~3.694mg/m3,PM10日均浓度值为0.092~2.343mg/m3,污染物排放均有不同程度的超标,最大超标倍数分别为1.43、11.3和15.2,说明开发区的大气环境已受到严重的污染。开发区水体环境质量也不容乐观。区内地表水均为季节性河流,属泄洪纳污河。根本无水可供。开发区供水全靠地下水,年用水量为800万m3,地下水超采已到超越极限的程度。开发区排水行业主要是焦化和化工两大行业,排放量分别为120万m3/a和16.08万m3/a,污染物主要是COD和N-NH3,焦化行业COD2300~3000mg/m3、N-NH3200mg/m3,化工行业COD3000~3500mg/m3,N-NH3230mg/m3。
  开发区排放的固体废弃物主要是矸石、粉煤灰和废渣,产生量为166.2万t/a,综合利用率仅为41.69%,最终排放量为96.91万t/a。
  总之,开发区在为当地经济建设做出显著贡献的同时,也污染了当地大气和水体环境。目前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开发区经济持续发展的瓶颈。如何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双赢这是当前开发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2005年交城对全县大气环境容量和水环境容量进行了全面核定。开发区大气环境允许容量为SO20.098万t/a,TSP0.436万t/a,而现状排放总量为0.5834万t/a和1.1198万t/a,需分别削减0.4857万t/a和0.5558万t/a。水环境允许容量为COD269.2t/a和N-NH327.2t/a,而现状排放量分别已达到4360t/a和292.8t/a,要求分别削减4091.8t/a和255.6t/a。开发区环境形势十分严峻,要实施上述目标单凭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加快技术改造、利用废气余热和节约用水、废水综合治理及污水处理等措施是远远不够的,也是难以实现的。如何在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的夹缝中生存,只有借鉴自然界生态系统原理,来实现经济的持续发展。
  国内外的实践经验表明,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对生态环境的免费使用也必然达到极限,这是自然规律决定的。经济要持续发展必须转换经济的增长方式,用新的经济增长方式发展经济,减少对资源的消耗,对过度使用的生态环境进行补偿,面对严峻的环境形势,必须大胆改革,勇于创新,积极推动,尽快探索出一条切合实际的经济增长新路子,这就是坚定不移地走循环经济之路,决无它途!
  基于经济开发区的企业现状和结构特点,要实施循环经济必须找准工作重点,集中人、财、物力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加大政府支持力度。
  国内不少循环经济试点证明,循环经济园区受到政府支持力度越大,园区经济发展越快,循环经济园区的建设需花费相当的人、财、物力,而且不是短期行为,这就需要各级政府迅速转变执政理念和经济发展观念,真正确立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充分发挥协调功能,大胆制定各种强制政策、优惠政策,勇于开展政府性项目为园区进行补链,从而引导和保障循环经济又快又好的组织实施。
  二、加强区内核心企业的能力建设。
  试点经验证明,循环经济园区内的核心企业越强,园区建设越有保障。交城经济开发区焦化是区内的主导产业,规模大、产值高、实力强、贡献大,应在其中选择重点企业进行培育。从结构和功能的关键性两方面入手,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全部采用资源利用率高污染物产生量少的清洁生产技术、工艺和设备,使企业生产全过程中实现废物最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这是实施循环经济的关键所在。在此基础上,对开发区进行全方位的生态设计和改造,对区内企业进行全面整合,严格国家产业政策,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一律取缔,以核心企业为中心,上大关小,科学延伸产业链、逐步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降低污染物排放,努力实现废物的循环利用,从末端思路转向源头对策,在经济系统的入口减少资源输入,在出口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从而达到经济与环境双赢的目的。
  三、大力开展循环经济支撑技术的推广应用。
  经验证明,区内资源交换技术越充分,园区发展越稳定。要形成资源消耗少,资源和能源利用效率高、废物排放少的生产和消费体系,必须加大节约资源和循环经济关键技术的开发和推广力度,积极推广节约和替代技术,能量梯级利用技术,废物综合利用技术,高效节水技术和绿色再造技术,在污染防治方面加强污水集中处理、固体废弃物集中处置和“零排放”技术,提高其支撑和创新能力,组织引导和扶持成熟的环境友好技术广泛合理应用于实践当中。而开发区现状是80户企业就有22户是即将淘汰的玻璃制品小企业,2户水泥企业仍采用机立窑生产,4户铁厂为1000m3以下高炉,均为国家列为限制类的项目;已有6户铸造企业和11户化工企业以及7户耐火材料企业规模小、科技含量低,仍采用传统的生产工艺,对于这类违反国家产业政策的企业必须下决心果断予以关、停、并、转。对于规模小、工艺落后的小企业必须采取上大关小,综合整治的措施,努力提高循环经济技术与传统工艺技术之间的融合程度,加快改造,决不能姑息迁就。
  四、培育多样化的成员主营业务。
  实践证明,循环经济工艺园区内部成员主营业务越多样化,园区发展越有希望.而交城开发区80户企业仅涉及7个行业,产品也只有7种,而焦化、冶炼、玻璃制品行业就占到53户,显然主营业务太单调,根本没有形成多元化的格局,很难形成系统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开发区应从产业构成、成员企业原材料种类、产品市场定位等方面入手,多角度多层次地培育丰富的系统主营业务体系,科学地补链和延伸产业链,增强系统的柔性与市场风险抗击能力。
  五、加强企业交流和沟通。
  企业之间沟通障碍越小,园区发展就越牢固。组织沟通是循环经济作为产业经济组织模式区别于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特征,要经常性地有组织地开展系统内部成员间的交流沟通,排除组织障碍,甚至从组织框架角度组建专门的职能部门来完成这项工作。开发区现有的管理部门,应由具备生态化合作若干企业的自由结合取而代之。合同契约的力量是强大的,不易发生链条变动最为稳定,这是区内现有管理部门难以实施的。要确保循环经济区产业链上成员企业的正常稳定运行,加强成员之间的交流沟通是非常必要的,实践证明也是行之有效的。短链最可怕,补链更艰难。所以成员之间交流合作、和谐共存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中之重,切不可掉以轻心。
  参考文献:
  1、山西交城开发区循环经济试点研究报告,山西吕梁市环境科学研究所,2007年;
  2、循环经济的理论贡献,王新程《环境保护》(2005年11月);
  3、我国生态工业园区稳定性的调查报告,段宁、乔琦等《环境保护》(2005年12月)
  4、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内涵和实现途径,王全南、张吉等《环境保护》(2006年3月)
  

文章标题:山西交城经济开发区实施循环经济的简析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jingji/jingjixue/7458.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