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论文发表网范文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必要性及路径研究

所属栏目:经济学论文 发布日期:2014-12-31 16:00 热度:

  [摘要]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多处提出要“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这是很突出的理论创新。混合所有制经济无关所有制问题,是不同国家、不同所有制下的实现方式,混合经济融合了公有经济和非公经济的优势,实现了强强联合的显著效果,走混合经济之路既是历史发展的选择,也是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的需要,应当把握混合经济有效合作的基础,按市场化要求。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按照科学合理的对策走混合经济发展之路。

  [关键词]核心论文发表网,混合所有制经济,公有制,股份制

  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经历了30多年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经济发展又到了一个关键阶段,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发布了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完善产权保护制度,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推动国有企业完善企业制度,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鼓励发展非公有资本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鼓励有条件的私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在一个国家级重要纲领性文件中专门拿出三段文字提出要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这是《决定》中很突出的理论创新点,体现了国家对混合经济的高度重视,这是对经济未来发展方向的新抉择,也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内在要求。公有经济的实力加上非公经济的活力提升了混合经济的竞争力,走混合经济之路既是历史的选择,也是经济发展的需要,下文中混合所有制经济与混合经济概念等同。

  一、历史发展的选择

  (一)西方经济发展回顾

  从18世纪60年代英国工业革命开始,西方经济学可以分为古典和当代经济学两个阶段,前者属自由经济阶段,其特点是以私人所有制为基础的自由竞争,企业以实现利润最大化为唯一目标。斯密认为,经济的运行受着一只“看不见的手”的引导,认为市场机制是一架精妙的自动调节器,可以自动实现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强调市场调节作用,反对国家对市场的人为干预,这以1776年出版的《国富论》一书为代表作,斯密也被誉为自由经济的保护神。但个别企业生产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使得资本主义周期性地爆发经济危机打破了传统经济学市场机制的美妙神话,自由经济两大问题无法自愈:一是市场信息失灵,如房地产、股票泡沫严重等;二是负的外部性,如污染等,造成“市场失灵”。“凯恩斯革命”宣告当代西方理论的开启,1936年凯恩斯在其《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中否定了“供给会自动创造需求”的萨伊定律,明确承认经济危机的存在及其严重破坏性,极力主张政府对经济进行干预,借以医治大量失业和经济危机,被认为是混合经济思想的来源,被不少西方国家所推崇。新政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减少了失业,促进了经济增长,但长期推行凯恩斯新政的后果夸大了政府宏观干预角色,削弱了市场机制的作用,支持了不成功的企业,导致企业对市场的错判,加之政府管理效率低下,引发了20世纪70年代“滞胀”局面,产生“政府失灵”的新问题。萨缪尔森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机地融合了微观与宏观经济学,成为混合经济理论集大成者,在《经济学》书中他认为“混合经济”实质就是国家干预的、以私人经济为基础的市场经济。即以市场经济为主,通过价格机制来调节社会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同时政府必须根据市场情况,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调节和干预经济生活,熨平经济波动,保证经济的均衡增长。目前许多西方发达国家摆脱“滞涨”局面,经济重新步人快速发展轨道,混合经济功不可没。

  (二)中国经济发展回顾

  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中国就有五种经济成分,包括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当时的经济方针政策就是“使各种社会经济成分在国营经济领导之下,分工合作,各得其所,以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应当说这是符合中国国情的经济方针,这是典型的混合经济时代。不过当时各种经济形式之间缺乏合作的有效机制,各经济成分独立发展呈现出自然经济的特征。由于认识的局限,中国从20世纪50年代中到70年代末计划经济一统天下,经济生活诸领域受到政府过多干预,经济发展缺乏活力,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受到挑战。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走改革开放之路,实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民营经济开始复苏,国民经济逐渐开始恢复活力,但公有制经济一统天下的地位仍未打破。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非公经济高速发展,民营经济进入黄金发展期,单一公有制经济时代结束,中国经济走上发展快速道路。目前,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和实践时间不长,对混合经济这一新生事物缺乏理论上深层次认识,从“国进民退”一个极端又走向“民进国退”另一个极端,反映了人们思想理论的混乱,因此我们有必要重温20世纪90年代邓小平南方讲话“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借鉴西方发展混合经济的成功经验,认清混合经济的本质,混合经济无关所有制问题,是不同国家、不同所有制下的实现方式,资本主义搞,社会主义也可以搞,两者的区别在于所有制基础不同,在管理方式和手段上可以相互借鉴,走混合经济之路对于发展各国经济、实现人民富裕、提升国家实力、促进社会和谐与发展等方面殊途同归。

  二、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的需要

  经历30多年改革开放,中国经济以平均接近两位数持续高速发展,伴随着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潜在的深层次问题也凸显出来,如经济发展过多依赖政府投资和要素驱动,劳动密集型企业占比过高,知识产权积累不足,自主创新能力落后,缺乏核心竞争力,加之环境的全面恶化导致的一系列民生问题,也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压力。在2013年的一次中外记者见面会上,李克强总理首次提出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概念,对中国经济发展模式重新定位。“升级版”是顶层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深层考量,发展的路径是质量和效益的结合,发展的动力来自深化改革和创新驱动,追求的目标是改善民生和实现社会和谐,“升级版”意味着更强的创新驱动力、更优化的经济结构、更公平有效的市场环境、更蓝的天、更清的水、更高的收入、更充分的就业、更稳定的民生保障、更踏实的百姓心态。公有经济优势在于实力、人才、信誉和管理,承担社会责任、注重长远利益,缺点是产权不明晰,责权利不统一,信息不发达,机制不灵活,企业效率不高,过多代替政府行为而落入“政府失灵”的怪圈;而非公经济优势在于产权清晰、权责分明和机制灵活,不足在于实力薄弱,融资困难,人才短缺,社会责任缺失,市场形象不佳,摆脱不了“市场失灵”境地。通过分析我们看到丽种所有制经济呈现优势和缺陷对应,启发我们应突破长期以来所有制问题上非公即私、公私对立的思维定势,创新出一种新型经济模式,即混合所有制经济,既实现公有经济和非公经济的优势嫁接,又摈弃各自发展过程中的劣势;既强化市场功能配置,又担负应有的社会责任,克服“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痼疾。虽然时间不长,但混合经济在市场经济竞争中已彰显极强的比较优势。建立7年的中国建材融合了200家中小民营企业。固定资产从100多亿元,发展到1500多亿元;企业销售额从30多亿元,增长到1300多亿元;玻璃纤维产能居世界第一,水泥产能居世界第三,石膏板产能及品牌居亚洲第一。陕西煤业化工集团积极探索引领民间资本投资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按照产业布局,先后与 9家民营企业合作,带动项目资金50多亿元,开创了国企引领民营资本发展的“陕煤化模式”,混合所有制企业的发展壮大,起到“鲶鱼效应”,以市场和政府调控并重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实现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核心精神“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促进了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   三、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路径的把握

  混合经济不是搞“拉郎配”,“一合就灵”,“一混就灵”,需要把握有效合作的基础,按市场化要求去运作,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发展混合经济之路应当重点解决好企业微观层面、政府宏观层面的问题,才能更好发挥“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的综合效用,打造混合经济成功发展之路。

  (一)微观层面

  以解放思想、提高认识为出发点,以制度改革、机制创新为驱动力,实现资源配置最优化。

  1.解放思想,提高认识。搞好混合经济,联合各方首先要把握对合作理念的认知和沟通,实行自愿组合,不搞“拉郎配”。受传统思想影响,公有经济长期处于优势地位,国企习惯以老大自居,缺乏合作意识,对发展混合经济的紧迫性认识不足,而垄断国企更是对此持排斥心理,股权结构习惯“一股独大”,竞争格局喜欢 “一家独占”,而非公经济长期处于竞争领域,大量属于草根经、行业末端,民营企业家缺乏话语权,造成合作基础薄弱。当前中国经济正处在“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经济、社会、环保压力加大,迫使企业从粗放式“速度发展型”向集约化“质量效益型”转变。这也提升了合作各方对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认知。优胜劣汰的残酷现实,教育了企业家,搞混合经济不是扶贫帮困,只有按照市场经济内在规律走强强联合、优势互补之路,才能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获得优势、成为赢家。

  发展混合经济,资本融合易,理念融合难。资本是混合经济很重要的资源要素,但它仅是混合经济的硬件,容易实现,而理念则是混合经济的软件,受到投资人思想认识水平的影响,融合难。投资各方在企业经营、决策过程中无不受各自长期形成的文化、理念、思维方式、价值观的影响,这也是对混合所有制经济能否健康成长、可持续发展的考验。即使实现了企业法律层面上的混合,但能否成为百年老店,混合各方还有待磨合,不排除发生文化、理念上的冲突,这也是混合各方都不愿放弃企业控股权的重要原因。国企领导人长期在体制内发展,有良好的教育经历,受计划经济影响较大,秉承传统东方文化,法律观念强,做事循规蹈矩,“有禁莫入”,怕冒风险,创新理念不足;而民企老板在体制外成长,受市场影响较大,更多接受西方管理理念,创新能力强,无条条框框的限制,办事灵活,“非禁即入”,对市场十分敏锐,强调实用性,法律观念淡漠。因此,各方投资者须对文化的差异、理念的冲突、价值观的理解早有认识,经常磨合,并采取对策,建立起沟通、预警机制,企业应当认识到谁当这个家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同心同德让这段“联姻”走向胜利的彼岸。

  2.推行股份制,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和现代产权制度。股份制是混合经济的基本实现形式,随着以股份制改造为重点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步伐的加快,以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为突破口,释放改革红利,加快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成为推进深化企业改革的内在保障。从混合经济产生伊始,就严格按照企业法人财产要求建立规范的法律主体资格,建立“责、权、利”相统一的运行机制,以股份公司和有限公司作为混合经济的重要载体,按照公司法要求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处理好股东会、董事会和监事会的相互关系,发挥好股东会的决策职能、董事会的管理职能和监事会的监督职能,积极探索职业经理人的管理模式,健全对经理人员考核激励办法,以完善的现代法人治理结构为基石,建立起混合所有制经济功能健全、协调高效的管理机制。

  产权是经济所有制关系的法律表现形式,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是市场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在要求。现代意义上的企业产权制度要明确企业依法享有的所有权的归属,并解决好由所有权派生的经营权的行使方式。从实践来看,国有产权主体由于过于抽象而流于形式,民营经济大多实施“家族式管理”,导致所有权和经营权无法分离。股份制就是通过非定向入股方式把分散属于不同所有者的资金集中起来,采取自愿入股、自负盈亏、按股分红、风险自担的经济组织形式,它有利于混合所有制企业建立起产权明晰、责任分明的产权结构,明确了各出资人不同的权利与义务,股东虽具有股息获取权和终极财产所有权,但不能干涉企业的日常经营,需交由经理全权负责,由董事会确定经理的聘任和解聘,积极引进现代职业经理人制度,健全对经营者的奖惩机制,实现企业专业化管理,实现经营上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要求,满足股东最终资产保值、增值的目的,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有效理顺投资者与投资者之间、投资者与经营者之间、企业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实现产权结构的优化配置,为管理机制创新打下坚实基础。

  3.加快企业融资步伐,大力推进金融创新。做好资金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及保障,国企由于信誉好、实力强,导致其融资易、融资成本低,而民营企业由于自身实力薄弱、管理水平低加之口碑不佳,无论是直接或者间接融资都十分困难,很多中小企业不得已在地下钱庄或通过高利贷举债,因而背上了沉重的财务负担。混合经济体通过股份制改造,把低层次、低水平、粗放型的生产力迅速联合发展成为高层次、高水平、集约化的社会生产力,利用国企经济实力强的有利条件和多年培育的良好社会信誉的帮助,借助民企精细化管理的特点,实现优势互补,与金融机构展开广泛合作,除了发展传统借贷、结算业务以外,还可以开展各类票据业务,发行中、短期商业票据,在间接融资领域获得金融企业的有效支持,实现全方位、深层次的银企对接。另外,借助国内外金融证券市场的平台,做好混合经济企业股票、债券的发行工作,支持有实力的混合企业在国内外资本市场上市,并推动期权、期货、互换等新型金融衍生品的培育和创新,推行非上市股份制企业股权集中托管和挂牌交易,积极探索特许经营权、预期收益权、知识产权、各类债券等权益市场的实现途径,在直接融资领域寻求突破,广泛吸纳社会各级、各类资本,为混合企业广开融资渠道、扩大融资规模保驾护航。

  (二)宏观层面

  从改革开放入手,着手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大力推动政府简政放权,打造混合经济发展的宏观外部环境。   1.简政放权,推动垄断行业的改革。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大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通过简政放权,准确分清政府与市场的界线,实现市场的归市场,政府的归政府,把该放开交给市场决定的坚决放开、一放到位,政府不要“越位”,把该由政府管理的事情坚决管好、一管到底,政府不要“失位”,把政府工作重点转移到加强市场监督管理、提供优质公共服务保障、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上来,以激发市场主体的创造活力。要以简政放权“稳增长、促转型、保就业”,最大限度减少对一般投资项目、生产经营活动和企业准入领域等的行政干预,清理“乱收费、乱罚款和各种摊派”现象,加快企业工商登记“宽进严管”等制度改革,推动以 “事权、支出”为核心的财政税务体制改革,大力支持混合经济的发展。

  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改革攻坚阶段,经济发展放缓,下行压力加大,但也正是政府积极实施“稳中有为、提质增效”战略的关键时期,混合经济是伴随着国企改革的进程,打破垄断行业的禁区不断发展壮大的,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要服务于国家战略目标,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重点提供公共服务、发展重要前瞻性战略性产业、保护生态环境、支持科技进步、保障国家安全”,描绘出了混合经济发展的蓝图。“第一,涉及到国家安全的少数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可以采用国有独资的形式。第二,涉及国民经济命脉和重要行业及关键领域的国有企业,可以保持国有绝对控股。第三,涉及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等行业的重要国有企业,可以保持国有相对控股。第四,国有资本不需要控制可以由社会资本控股的国有企业,可以采取国有参股的形式,或者可以全部退出”。除了涉及国家安全的少数国企采用国有独资以外,政府应大力推动垄断行业的改革,降低石油、天然气、电力等传统垄断行业国有股权比例,大力支持民营经济进入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高新技术、装备制造业等现代新型产业领域,在一般性竞争领域让非公经济大胆控股,以至完全退出,鼓励非公经济按照负面清单原则大胆推进,推动垄断行业改革,改变公有经济“一股独大”格局。

  2.打造适应混合经济发展的外部市场环境。从混合经济外部支持环境来看,混合所有制企业在运行过程中,由于产权多元化管理水平要求较高,市场不确定因素较多,要求产权交易流转顺畅,以实现资产运营安全管理的要求,政府应抓紧制定《加快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若干实施意见》,待时机成熟后由国家出台相关立法,在产权制度、配套政策、信息资源、市场服务等方面实现创新和突破,适应混合经济发展的要求,加强包括大宗商品在内的一大批商品、服务交易市场建设,探索一批有关国计民生重要领域的期货交易市场,充分发挥包括知识产权在内的产权交易中心作用,建立和完善多层次、多功能的市场产权交易体系。此外,建立审计评估、投资咨询、交易转让、股权登记等一体化的中介服务体系,提高产权交易的市场化程度,为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发展提供有效运转的平台,保障产权交易在“公开、公平、公正”的基础上有序运转,打造适应混合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促进混合所有制企业竞争力的不断提升。

文章标题:核心论文发表网范文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必要性及路径研究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jingji/jingjixue/24641.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