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发电企业资本运作认识上的误区
资本运作作为现代企业的有效管理手段,曾被一些发电企业家成功地应用,并创造了企业超常发展的经营业绩。但是,由于资本运作的理论研究和实践
探索时间较短,加之资本运作所需要的制度环境和条件尚不完全,以至于在资本运作的理念和操作中存在着不少认识上的障碍,从而使一些实施资本运作的企业未达到预期目的。
2.1不要生产经营,直接依靠资本运作使资本增值
有相当一部分人士认为资本运作是一种高级的经营形式,企业要从生产经营转向资本运作;而一些企业抓住资本运作题材,在行业内外、地区内外大举扩张,忽视了自己的主营业务。这种观念上的错误极有可能把资本运作引入歧途。资本运作固然可以使企业迅速壮大规模,获得发展所需的资本,提高企业的知名度,促进产品的市场拓展和占有率的提高等。但归根结底,资本运作是手段而非目的,是保障而非基础,必须服从或服务于生产经营。只有企业的市场做大了,产品打响了,资本运作才可能顺利开展,也才有可能获得良性循环,最终实现企业生产经营目标。
2.2资本运作是解困和增效的良方
许多发电企业发现自己连年亏损时才想到实施资本运作,而效益较好的企业则认为自己可以高枕无忧,毋需搞资本运作。在我国现阶段,大多数发电企业的关键不在于需不需要搞资本运作,而在于怎样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方式,以正确的思想和操作,积极而有效地进行资本运作;不但亏损、濒临破产的企业需要资本运作,优势企业、有发展前途的企业以及处于稳定状态的企业更需要资本运作,而且这些企业有更多的运作方式可以选择,资本运作时阻力也小得多,更有利于资本运作作用和有效性的发挥。
2.3盲目追求多元化经营
有些人认为兼并、收购某些与自己主业无关的企业,实行多元化经营,会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实现稳定的经营利润。但实际上,如果企业实行无关联多元化经营战略,不太熟悉所进入的行业,反而会加大风险。单纯追求投资领域多元化经营是资本运作的最大误区,它使主业不精,副业不旺。无关联多元化扩张的结果不仅不能给企业带来跳跃性发展和机遇,反而可能使企业走向衰退或破产。有的企业本无良好的基础和业绩支撑,由于收购项目与企业原先所具有的核心产品、技术缺乏内在的联系,又未能在新产品中培育出新的核心产品,最终也丧失了自己原有的竞争优势。
2.4搞资本运作就是单纯的资本扩张
资本运作一个典型的特点是可实现的低成本扩张,然而目前许多发电企业搞资本运作仅是为了资本扩张,至于扩张后企业的整体效益和发展以及扩张后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就“置之度外”了,其结果不但资本运作的意义和效果没有发挥,甚至可能使扩张后企业面临种种的危机。
2.5把资本运作等同于股票上市和企业改制
资本运作作为企业的一种外部交易战略,不仅在微观上具有扩大企业规模,增强市场竞争力,实现规模效应的作用,而且在宏观上具有调整产业结构和企业结构,盘活存量资产的效能。但在资本运作的实务操作中,许多企业把它等同于股票上市或股票炒作。于是一些经营状况不佳、本身不够上市条件的企业,却通过母体裂变,将企业中效益好的部分组成股份公司,企图上市“圈钱”。另外一些小型发电企业为达到上市目的,通过各种方法寻求与其他企业进行资产重组,一旦取得上市资格,企业内部又各自为政,经营分散,既谈不上主业,也未形成规模,使企业成为一个个“独联体”。甚至一些经营亏损的企业为实现扭亏,不是在主营业务上努力,而是把工作重点放在盘活土地存量资产,通过土地评估和置换取得级差收益,仅在账面上做文章。
2.6把资本运作异化为政府行政推动行为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运作主体必须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而不是政府。但由于目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以及企业产权改革不到位,政府作为国有资产的所有者和管理者,对企业资本运作进行一定程度上的介入是必要的,这对促使资源流向资产运作效率高的行业或企业,优化产业结构具有重要作用。但现在的问题是,一些地方政府不是从效率效益原则出发,而是从政绩出发,把资本运作当作包治百病的妙方。结果坏的企业没变好,好的企业被拖垮。政府对一些经营不善的企业实施优惠政策,如减免债务、转移不良资产等,不仅不利于市场主体的培育,而且也使市场资源配置功能失灵。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产权制度的变革和资源配置方式的改变,以资本导向为中心的资本运作为企业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和方式,而在资本运作的背后,又隐含着资本权力和利益的较量和重新分配。风险与机遇并存,只有真正把握资本运作的内涵和运作方式,才能有效实施资本运作,获得企业资本价值最大化。
参考文献:
[1]郑达龙.浅论企业资本运作的创新之路--为上市服务[J].现代商业,2008(29)
[2]郭建.试论国有企业资本运作问题[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9(8)
2/2 首页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