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也日益凸显。环境信息披露,作为企业向外界传递其环境表现信息的工具和社会监督企业环境管理活动的途径,逐渐受到重视。传统的企业理论将股东利益置于企业存续和发展的核心地位,随着政府、公众对于企业环境保护问题的关注,企业需承担社会责任以平衡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企业披露环境信息,不仅是其承担社会责任的一部分,也是企业树立良好形象,追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摘 要: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分析不同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环境信息的需求,并根据Freeman的理论,对利益相关者进行划分。综述性地介绍影响中国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利益相关者的研究成果。最后,揭示尚需深入研究的问题:政府和监管机构有效的奖惩措施、地方政府的协同作用;社会责任投资者;利益相关者不同环境下的环境信息需求特点以及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提高公众环保意识,提升绿色竞争力。
关键词:企业管理论文,环境信息,披露,利益相关者,企业
引言
本文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分析了不同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环境信息的需求特点,并根据Freeman的理论,对利益相关者进行了划分。根据目前关于中国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影响因素的研究成果,综述性地介绍影响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利益相关者、研究方法和结论。揭示了尚需深入分析的问题,从而为理论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一、利益相关者理论与环境信息披露
20世纪60年代,美国斯坦福大学研究小组最早对利益相关者进行概念界定,其最初涵义的范围主要限于股东、债权人及其他直接经济利益关系人。 Ansoff 于1965年在其《企业战略》一书中主张企业社会责任必须考虑利益相关者,以综合平衡可能包括股东、管理人员、员工、供应商和分销商的诸多利益相关者之间相互冲突的索取权。1984年,Freeman在《战略管理:利益相关者方法》中给出了利益相关者的一个广义定义即指那些能够影响企业目标实现,或者能够被企业实现目标的过程影响的任何个人和群体。该定义扩展了利益相关者的内涵,并正式将竞争者、当地社区、政府、环境保护者、媒体等实体纳入利益相关者的范畴。
Ullmann [1]将利益相关者理论运用到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行为的解释上,从动机、压力、结果三个方面建立了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框架并分析了利益相关者在各方面与企业的相互作用。从此,许多研究者从利益相关者如何影响企业环境信息披露这一角度,识别和分析其作用以使企业更全面的披露环境信息和承担社会责任。
二、利益相关者对企业披露环境信息的需求分析和划分
Freeman在《战略管理:利益相关者方法》中将企业的利益相关者从权力和利益两个维度上进行了划分,其中,权力可以通过形式或投票权、经济权力和政治权力来体现。利益是考察多个利益相关者可以被察觉的利益的范围,可通过股权、经济和施加影响者来体现。根据相关法规、指引对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规范和要求,分析了主要利益相关者的环境信息需求。虽然不同的行业背景和环境,企业利益相关者的环境信息需求重点以及“利益和权力”的表现形式不同,但是分析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环境信息的需求,并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划分,可以为我们分析利益相关者如何影响企业环境信息披露行为及其影响程度提供思路。
三、影响中国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利益相关者
(一)环保和监管部门
要求和规范企业披露环境信息,是政府实施环境政策进而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国家环保部门、证监会、证券交易所、银监会等相关机构均颁布相关法规和指引以规范企业环境信息披露。2005 年颁布了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2005]39 号)明确规定企业应当公开环境信息。2007年证监会颁布实施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成为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监管工作的主要依据。2008年发布《关于加强上市公司环保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标志着绿色证券环境经济政策的正式出台,对促进上市公司持续改进环境表现有重要意义。对于一些重大环境事件,2008年国家环保总局《关于加强上市公司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上市公司及时披露与环境保护相关的重大事件。深圳证券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也分别于2006年9月、2008年5月颁布实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指引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进行了规范。2012年2月,银监会发布《绿色信贷指引》要求银行业充分发挥杠杆作用促进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
可见,相关法规和指引对中国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施加了一定的制度压力。对此,大部分研究结果显示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水平与制度压力正相关。王建明[2]通过选取样本数据,对可能影响环境信息披露水平的行业差异和外部制度压力等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监管力度越大的企业其环境信息披露水平相对更高。沈洪涛、马杰[3]用“中国污染源监管信息公开指数”作为衡量地方政府对环境信息公开监管力度的指标实证分析发现地方政府对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监管能显著提高企业的环境信息披露水平并增强舆论监督的作用。
(二)股东和债权人
企业环境战略的制定、实施以及后果可能会帮助企业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增加企业价值,而企业因为环境事故产生的或有负债也可能因为数额巨大而使企业陷入生存危机,使股东和债权人蒙受重大损失。因此环境信息披露具有战略意义,是建立良好投资关系、降低信息不对称和代理成本的重要沟通手段。对此,牛佳丽、聂绍芳[4]等以2010―2012年沪深石化塑胶行业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债务融资与企业的环境信息披露水平正相关。然而,李宏婧 [5]以环保部认定的A股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显示企业负债比重与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水平负相关。祁雯[6]实证分析沪市A股重污染行业,得出来自于投资者和消费者的压力与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显著正相关。陈玉清、马丽丽[7]实证结果显示市场反应与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相关性不强。此外,孙硕、张新杨[8]还基于委托代理理论,运用博弈论对社会责任投资与企业价值相关关系进行了理论探索。 (三)媒体和社会公众
当出现信息不对称时,企业为维护或提升其社会声誉,选择披露环境信息向市场传递企业具有良好环境管理的信号,使企业获得市场势力或竞争优势。王霞、徐晓东、王宸[9]以企业产品是否为中国名牌或著名商标为变量实证研究显示社会声誉与环境信息披露水平正相关。而张彦、关民[10]通过对111家A股重污染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则显示,公众环保意识和社会监督水平对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水平无显著影响,企业可能不愿披露可能有损企业公众形象的环境信息。
当发生重大环境事故后,肖华和张国清[11]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由于受到媒体及公众更多的关注,发生重大事故的企业及相关行环境信息披露通常会增加。企业出于战略意义披露环境信息,以降低环境事故对其生存正当性带来的负面影响,从而维护良好的社会形象。
(四)其他利益相关者
目前中国关于竞争者、供应商、社区等利益相关者与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水平的研究相对较少。这可能由于其客观、可查找的数据较难获得。部分学者通过调查问卷、案例分析的方法进行探索。刘蓓蓓、俞钦钦、毕军[12]等通过问卷调查与实证结合,结果显示竞争者日益提高的环境信息水平以及来自消费者的压力是企业提升环境表现的重要原因。调查显示92%的企业认为由于居民举报或投诉而导致企业面临罚款、挂牌督办等处罚是企业改善环境绩效的主要原因;黄、周春娜 [13]认为管理层持股使其更加关注企业的长远发展,做出更加符合公司股东利益的经营决策,其研究结果显示管理层持股有助于提升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水平。
四、启示和建议
(一)政府和监管机构有效的奖惩措施、地方政府的协同作用
首先,政府和监管机构的外部压力迫使企业披露必要的环境信息。但是,如何通过有效的奖惩措施促使企业更加主动地提升环境信息披露水平,达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仍然需进一步探索。Zhang B[14]等提出一个经常遵守政府法规的公司可能会对普通征费和罚款不敏感,然而如果征费增大到一个较高的水平,这可能影响其经济表现,他可能会再次努力遵守严格的规定。监管的传统执法,在中国是很弱的[15]。L.J.Qin[16]等研究显示目前的排污费和罚款往往在中国太低了。排放费只有50%的污染防治设施和运营的成本,有些项目甚至是低于10%的污染控制的费用。可见,深入研究有效的奖惩措施对通过制度压力提升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水平是有必要的。
其次,国家环保部、证券交易所、银监会等的相关法规和指引对企业披露环境信息做了统一规范,但是行业差异以及各企业所处区域的具体内外部环境是不同的,地方政府如何实施有针对性的监管手段,实现与国家政府、监管部门的有效协同,值得进一步思考。
(二)社会责任投资者
社会责任投资(SRI)是指在传统的财务指标之外,以预期稳定利润分配的持续性、遵守法律、雇佣习惯、尊重人权、消费者问题、社会贡献程度和对环境问题的关注等社会伦理性标准为基础,评价并选择企业所进行的投资[17]。社会责任投资者通过各种股东行为起到影响、改善企业行为进而使企业社会责任不断提升的作用。社会责任投资经过在欧美国家的快速发展,目前已经成为美国的一种主流的投资方式。在中国社会责任投资还处于起步阶段,将社会责任投资与提升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水平相联系,可能为投资者提供影响企业环境管理的有效途径。
(三)利益相关者不同环境下的环境信息需求特点以及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相互作用
孟晓华、张曾[18]通过案例研究方法,以H石油公司渤海漏油事件为例,结合公共危机事件四阶段的划分理论,识别出国家政府、地方政府、媒体、公众、环保组织和社会人士为利益相关者,揭示了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环境披露的关注点与影响力具有较大差异,并分析了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驱动机制。
不同行业的企业核心利益相关者的识别,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相互影响;不同性质、不同行业、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的同一种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环境信息需求的差异会对企业环境信息披露行为产生不同的影响,对此进行识别和深入分析,不仅有助于企业平衡各利益相关环境信息需求,制定适合企业发展的环境战略,也为环保和监管部门制定有效的政策、法规提供有益借鉴。
(四)提高公众环保意识,提升绿色竞争力
消费者可以通过“货币投票”直接影响企业的经营成果,同行竞争者的披露水平可能为企业选择性披露环境信息提供参考。而基于环保考虑,从产品的研发、设计到产品的回收、再利用,力求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污染的企业行为应该得到“货币投票”,具备竞争优势。不同行业的消费者、供应商、竞争者在多大程度上、在哪些主要方面影响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水平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Ullman.A Data in research of theory:A critical examin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among social performance,social disclosure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 [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0(3):540-577.
[2] 王建明.环境信息披露、行业差异和外部制度压力相关性研究――来自中国沪市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的经验证据[J].会计研
究,2008,(6):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