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一个国家或是一个地区经济是否具有竞争力,主要取决于其产业竞力水平,而企业是构成产业的基本单元,尤其是广大中小企业在产业结构中占主要比重。中小企业集群发展现象不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均不同程度存在,在国家产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甚至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参与全球竞争的决定性力量。同时,中小企业集群发展也是推进一个国家或地区工业化,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力量之一,其在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摘要】 中小企业集群发展已经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具有竞争力的产业发展模式,但中小企业集群发展具有什么竞争优势?其竞争机理内在逻辑是什么?按照此分析思路,本文构建了中小企业集群的竞争机理模型,中小企业集群企业在内部竞争压力的驱动下,通过创新传导机制,进行产品市场拓展,在政府及相关机构竞争规则导入干预下,开展良性竞争,形成了中小企业集群在品牌、成本、博弈、聚资、研发五个方面的竞争优势。
【关键词】职称论文查询, 中小企业,集群,机理,竞争优势
一、中小企业集群的内涵
中小企业集群的现象早在产业革命时期的英国就已经出现了。1861年,英国的伯明翰就有一个小武器制造企业群(施蒂格勒索1996),最先提出集群概念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波特,于1990年在其经典著作《国家竞争优势》中指出,“群集是指在某一特定区域下的一个特别领域,存在着一群互相关联的公司,供应商,关联产业和专门化的制度和协会”。对产业集群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马歇尔,其在经典著作《经济学原理》中将同类产品生产的企业在特定的空间规模集聚的现象定义为专业化产业区。认为专业化产业区通过三个方面给集聚企业带来外部规模经济:一是区域内的技术、信息外溢;二是提供共享的中间投入品;三是提供区域专用性劳力市场。韦伯主要从工业区位的角度论述了产业集群的现象,认为企业选择是否集群取决于对集群收益和成本的比较。新经济地理学的先驱克鲁格曼将运输成本纳入到区域经济增长理论的分析框架中,运用“核心――外围”模型分析了产业集群形成的原因。南开大学国际研究所的曾忠禄认为,“集群是同一产业的企业以及该产业相关联和支持型产业的企业在地理位置上的集中。”复旦大学的仇保兴对集群的定义是,第一,由一群彼此独立又有一定联系的中小企业组成。第二,他们之间联系是专业分工和协作,竞争和协作是企业之间的互动行为。第三,中小企业之间长期关系是用信用和承诺等人文因素来维持集群的运行,并在外来竞争者面前表现出独特的竞争优势。从经合组织(OECD)对产业集群研究课题结论分析,对集群的理解可以总结为两个主要观点:一个观点认为产业集群是一种生产网络和价值链,是从产业关联和经济意义上来理解产业集群;另一种观点则认为产业集群是一种创新系统,甚至是区域创新系统,是从技术创新的角度来理解产业集群。
二、中小企业集群的竞争机理
中小企业集群通过演化及转型升级,产生聚合效应,使其在产业发展中具有较强的竞争力。波特在其著作《竞争论》中认为,“虽然处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区域竞争力仍然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核心竞争力的源泉”。那么,是什么原因致使中小企业集群具有如此的竞争优势?其竞争的内在关系、竞争的传导机制是什么?按照这样的逻辑分析思路,笔者构建了一个中小企业集群竞争的机理模型,并对其进行深入探究。其模型如图1所示。
1、集群内竞争压力是中小企业集群竞争的源动力
中小企业集群产业发展模式形成后,集群内的竞争就不可避免,因为集群内的企业主要同属一个行业,产品具有同质性,生产技术工艺流程具有相似性。集群内的竞争主要表现为争夺生产原料、物资、技术及管理人才,降低产品价格,抢占消费市场,这样就迫使部分集群内企业不得不提升管理效率,提高产品质量,与集群内其他企业展开差异化竞争,最终成就了其集群龙头企业的地位。其产品研发能力,产品质量,管理能力等成为其他集群企业学习的标杆。但竞争压力不会就此止步,集群内的跟随企业效仿其产品、工艺开发、管理方法等,甚至还有可能从龙头企业中挖人才。再有,原龙头企业的员工,由于其掌握企业的关键技术、管理能力或社会、市场资源,离开企业进行自主创业,与原工作企业展开竞争。竞争的压力还可能源于外来新加入集群的企业,这些企业往往还会带来新的竞争性元素。最终迫使龙头企业再不断加大研发力度,开发新产品,提升管理水平。在集群内部竞争压力驱动下,循环式的竞争会伴随集群发展一直持续下去,不断推动集群转型升级,提升其产业竞争力。
2、创新是中小企业集群的竞争传导机制
在中小企业集群的内部竞争压力的驱使下,集群内企业为能在企业集群产业中立足,在产品消费市场中分到一杯,迫使企业进行自主创新。企业创新领域涉及开辟低成本的原料、物资供应市场;生产工艺流程研发创新,开发新产品,升级换代老产品;组织管理创新,提升管理效率及产品质量;营销管理创新,拓展销售渠道,整合品牌传播,拓展新市场,改进售后服务;人才管理机制创新,引进专业化、职业化人才,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运营模式、商业模式、盈利模式创新,与相关企业形成战略联盟等。集群的经营环境创新主要涉及行业组织形式、管理模式创新;政府相关产业政策,共公产品、基础设施投入方式创新。通过集群的系统创新,不断优化中小企业集群的供应链及产业价值链,使集群向更高发展层次不断演进。
3、产品市场拓展是中小企业集群内部竞争外化表现
中小企业集群能否健康发展,最重要的衡量标准是集群企业的产品在消费市场中的竞争力,而竞争力的表现主要是市场占有率,集群产品市场的竞争最先是在集群区域内展开,随着区域市场的饱和或竞争加剧,集群内的企业开始向外部区域市场拓展,甚至是向全球市场渗透。在集群内部竞争压力驱动下,在创新传导机制作用下,集群内中小企业通过细分市场,拓展新的消费市场。通过品牌战略,提升集群企业品牌及区域品牌知名度,提升了产品附加值及市场竞争力,使得集群内企业产生较强的盈利能力,通过盈利积累、投入又强化集群内企业的创新能力,最终促使中小企业集群步入良性、持续、健康发展。 4、政府及相关机构竞争规则的导入是中小企业集群竞争环境的优化保障
为了避免集群内中小企业竞争的无序性,避免使集群内的企业陷入恶性竞争,政府及相关机构的合理干预是十分必要的。波特在其论述国家竞争优势的“钻石模型”中认为,“在企业集群的健康发展过程中,政府的合理干预充当了的重要角色”。政府通过颁布竞争相关法律、法规,一方面,为集群内企业的竞争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另一方面,为集群内企业争端提供公正法律仲裁或裁决。集群的相关机构如协会,商会等行业管理组织,通过制定行业标准、产品标准、地理标识,协调机制等,确保集群内企业展开公平竞争。
三、中小企业集群竞争优势
1、品牌优势
品牌定位之父阿尔・李斯认为, “创建品牌就是抢占客户的心智资源”。依据李斯的品牌定位理论,中小企业集群发展具备明显的品牌优势,主要表现如下:一是区域品牌认知优势。如当提到荷兰时,消费者心智品牌联想是花卉,当提到法国时,品牌联想是葡萄酒、香水等。企业聚集的发育程度与区域品牌之间是存是正向关系,一方面集群内聚集了大量的中小企业,通过市场拓展,渠道建设,扩大消费者对区域品牌认知。另一面,由于大量中小企业聚集在同一区域,从消费者心智认知角度分析,往往会认为该区域产品比较正宗,来自原产地,值得信赖,提升了其品牌知名度。再则,通过集群管理组织,如协会、商会等定期组织商品展销会,专题论坛等形式,有效提升区域品牌知名度。加之,通过地理标识保护认正,产品标准化认证等形式,更加强化了区域品牌。二是集群内部龙头企业产品的品牌联动效应。由于龙头企业具有生产、研发、营销等运营管理优势,通过自身品牌运作,不仅提升了企业品牌,同时也提升了区域品牌,两者互相强化。三是通过集群内大量中小企业的产品创新。更有利于满足消费者对某类产品需求的差异性和层次性,拓展更多的细分市场,形成全方位品牌推广格局,强化了消费者对集群内企业产品和区域品牌认知。
2、成本优势
中小企业集群具有规模经济、范围经济效应,可有效降低交易费用。产品成本的影响因子主要有原料、仓储,设备、人工成本,资金成本,财务、营销、管理费用等要素组成,而其原料成本和生产设备、人工成本往往是产品成本的关键影响因素。从供应链的角度分析,由于中企业集群的聚集效应,其设备供应商,原料供应商会逐步形成以集群为中心供应环,必然会降低原材料、设备的采购成本。甚至有些小型企业还可能购买其他企业更新淘汰的旧设备,或租赁其闲置的设备进行生产。由于中小企业的聚集效应,金融、法律、技术、信息、咨询等服务机会以集群为中心形成体系性服务机构聚合,降低服务成本。更为重要的是在中小企业集群中,存在大量专业化的管理、技术人才及熟练工人,降低了企业获取人才的搜寻成本,同时还节约了大量的培训费用。由于中小企业聚集效应,也会吸引相关物流企业围绕集群聚合,降低了相关物流成本。
3、博弈优势
从制度经济学的视角来分析,制度及规则的制定权实质上是一种资源分配权。由于中小企业集群的区域性及行业性特点,容易形成代表集群内企业利益的管理组织,如集群管委会、行业协会、商会等组织形式,其在市场规则制定、生产工艺、产品标准制定、贸易谈判的博弈中,组织博弈效果往往优于个体。因为其社会影响力和社会资源的整合能力具有优势,集群管理组织的博弈优势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与政府博弈优势。通过与政府博弈,可以优先争取更多相关产业扶持政策,可以促进政府在共公产品方面的投资,如集群区域的基础设施及其他公共服务平台等软、硬件设施的投入;二是在贸易争端中博弈优势。在贸易争端中,尤其是在国际贸易争端中,以管理组织代表的形式与对方进行谈判或应诉,其胜算的概率要高于个体。三是在行业及市场规则方面的博弈优势。集群管理组织可以借助其组织力量,制定产品的行业标准及区域地理保护标识,维护集群内企业的利益,提升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
4、聚资优势
中小企业集群是一个有机社会络网系统,由于集群络网所具有协同效应,产生集体效率,从而不断吸引外部资源进入集群,包括人力资源,财务资源,社会资源。决定资源配置和流向的关键因素是资源的生产效率和回报率。资本具有趋利属性,由于聚资效应的不断累加,形成了一种资源配置与生产效率互动良性循环。中小企业集群的聚资优势主要体现在:一是吸引专业人才。企业集群可以降低工作的搜寻成本和转换成本,同时其创业成本及风险也是相对较低的。二是吸引供应商、经销商及物流企业聚集,可以有效降低相关成本和交易费用。三是吸引外来资本投资。中小企业的集群发展为产业基础设施,人才,市场、生产、物流等投资决策因素创造了良好条件。四是吸引专业服务机构。中小企业集群创造各项服务需求,如培训、咨询、法律、技术、金融、信息等服务,驱使各种服务中介机构涌入集群。五是吸引政府产业相关扶持政策倾斜。由于群集组织管理机构,如协会、商会等组织的主动争取以及企业集群的规模效应引起政府的关注和重视,从而得到政府更多的产业政策支持。
5、研发优势
创新是研发的动力,知识和学习是创新的基础。中小企业集群具有技术、信息和知识的溢出性特点,中小企业集群由于处在同一区域,同属一个产业和相关产业,构成了一个开放性的网络系统,不仅有利于知识、信息的输入,更有利于知识及信息的转化及输出。具有显著创新研发优势:一是集体学习优势。彼得・圣吉在其著作《第五项修炼》中指出:“集体学习的效果优于个体学习的效果”,通过集群内共享信息平台、专题论坛及相关活动赛事等,为集体学习创造了良好条件。集群内企业间观摩学习,联合研发等集体学习方式,提升知识的转化效率。二是知识及信息易传播性优势。集群具有知识外溢效应,由于集群的地缘属性,使得相关信息及知识极易在集群内传播,有利于企业间的学习效仿及创新。三是共享研发公共资源的优势。由于公共资源的非排他性,企业对公共产品的投资缺乏积极性。但由于集群的规模经济效应以及对当地产业及社会经济的影响力,使得政府有意愿和动力为集群进行公共产品投资,如搭建公用信息平台、研发中心,引入大学及科研机构等举措,为集群研发创造良好的运营环境。四是研发专业人才培育优势。一方面,企业聚集吸引研发人才。另一方面,由于各种资源聚集,如大学、研究机构等为研发人才的培养及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参考文献】
[1] 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中信出版社,2012.
[2] 迈克尔・波特:竞争论[M].中信出版社,2012.
[3] 阿尔・里斯、杰克・特劳特:定位[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4] 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M].上海三联书店出版,1998.
[5] 符正平:中小企业集群生成机制研究[M].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