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克力是一种深受各种人群,特别是小孩子喜欢的食品。它起源于墨西哥地区古代印第安人的一种含可可粉的食物,味道苦而辣。后来大约在16世纪,西班牙人让巧克力“甜”起来,他们将香料和蔗汁搅拌在可可粉中,成了香甜味道,香料及蔗汁可谓是最早使用在巧克力中的添加剂。
到十九世纪初,干豆粉、大米粉、磨过的扁豆、土豆淀粉、铁屑、砖末、可可壳、红铅和朱砂,所有这些东西都在巧克力的添加剂之列!红铅和朱砂实际上是毒药,其它东西可能使饮料的味道变得更加糟糕。
1850年英国政府开始了一项有关健康状况的工作,对那些被抱怨可能已经变质的巧克力饮料和其他食品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在70份抽样中,有39份添加了红砖末!如果这还不算太坏的话,所有样品中都有土豆淀粉。因此,政府在1860-1872年这段期间通过了有关食品必须把主要成分标在包装上的法规。
到现在巧克力中的添加剂更是五花八门,那么什么是食品加剂呢?
食品添加剂定义
2009年6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是这样定义食品添加剂的: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质。世界各国对食品添加剂的定义不尽相同,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联合食品法规委员会对食品添加剂定义为:食品添加剂是有意识地一般以少量添加于食品,以改善食品的外观、风味、组织结构或贮存性质的非营养物质。
食品添加剂的分类
食品添加剂是一个庞大的家族,在美国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有25000种以上,日本约有1100种,欧洲联盟使用约1000种~1500种,我国许可使用的食品添加剂达1513种,其中包括食品香料1027种。
食品添加剂的作用
种类众多的食品添加剂怎样才能正确的使用呢,我们先来看看食品添加剂的作用。食品添加剂可以防止食品腐败变质,保持或增强食品的营养,改善或丰富食物的色,香,味等。实际上,不使用防腐剂具有更大的危险性,这是因为变质的食物往往会引起食物中毒的疾病。另外,防腐剂除了能防止食品变质外,还可以杀灭曲霉素菌等产毒微生物,这无疑是有益于人体健康的。但如果超量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那么,它就会成为人类健康的隐形杀手。
食品添加剂使用过程中暴露的问题
我国目前的食品安全监管较发达国家而言,起步较缓、问题较多,造成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屡禁不绝的重要原因还是在于我国食品安全缺乏完整的保障体系。我们知道了阜阳劣质奶粉、重庆火锅石蜡底料、太仓劣质肉松、山东"掺肥"龙口粉丝……。
中国食品行业的确存在一些问题,如:资金不足、技术落后,缺少创新、仿制为主,标准缺陷形成监管漏洞和误区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了一些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有的食品加工企业为了追求食品的香、酥、脆的特点,使用化工材料代替天然的添加剂,致使不合格的产品流入市场。这些超标使用添加剂的小食品可导致过敏、畸形、癌变或细胞组织的突变。儿童特别是婴幼儿的免疫系统发育尚不成熟,肝脏的解毒能力较弱,如果食用了这些不合格的儿童食品,其中的超量添加剂就会产生过敏反应。儿童如果经常食用含有超量食品添加剂的小食品,会对身体造成伤害,许多家长对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的严重危害性毫无意识,可是随着时间的慢慢推移,孩子的身体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症状,就诊时病因还无法查明。因此,做家长的在满足孩子的要求时,首先要从孩子的摄入营养和健康角度去考虑,谨慎购买各种各样味道鲜美的食品。
联合国粮农组织及世界卫生组织所属的食品添加剂专家委员会(JECFA)规定了一个“ADI”值,即依照人体体重,摄入一种食品添加剂无健康危害的每日允许摄入量的估计值。例如,糖精钠的ADI值为5毫升/公斤,即糖精钠每日允许摄入量为每公斤体重5毫克,也就是说一个体重40公斤的人,一天最大摄入糖精钠的允许值为200毫克。这都是规定成人的摄入量。
所以消费者在购买食品时,要仔细看清标签内容,对所含的成分、容量、价格等心中有数,选择适合自己的商品。按照GB7718-2004《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规定,食品标签中必须标注的内容有:产品名称、配料表、净含量、厂名、厂址、生产日期、保质期、产品标准号等。如果产品中含有食品添加剂,则标签上配料表一栏中应明确标注添加剂的具体名称。广大消费者应树立良好的消费观念,购买有良好信誉的商品;广大学生家长和教师应教育孩子,不要买校园周边的“三无”零食和饮料;儿童、孕妇等特殊人群最好不要食用含有各类人工合成添加剂的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