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预算目标的制定

所属栏目:财会论文 发布日期:2011-02-06 18:11 热度:

  [摘要]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重要的管理控制程序,是企业实现短期经营目标,实施战略目标管理的重要手段。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对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管理水平,增强竞争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论述了全面预算目标的作用及特点,论述了企业预算目标的制定。
  [关键词]全面预算管理;全面预算目标;管理控制程序
  
  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重要的管理控制程序,是企业实现短期经营目标,实施战略目标管理的重要手段。迄今为止,在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几乎所有的大中型企业都要进行全面预算管理,它已成为国际上通行的企业管理方法。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对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管理水平,增强竞争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全面预算管理不断引起重视。从我国对全面预算管理总的研究情况来看,现在基本上是对全面预算管理在实际中运用进行介绍。对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如不以战略为指导、缺乏灵活性,全面预算管理中的博弈行为等虽然把问题提出来了,但是对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相对较少。
  一、全面预算目标的作用及特点
  1、全面预算目标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规划未来
  全面预算管理是以价值形式和其他数量形式综合反映企业未来计划和目标等各个方面的预算,是全面落实企业战略目标的具体行动方案与控制制度,它通过对企业的销售、生产、分配能力及筹资等活动确定明确的目标,进而据以执行与控制,分析并调节差异、指导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趋利避险,全面实现企业战略目标。
  (2)整合资源
  全面预算管理能促使企业资源(资本)的合理配置、有效利用。
  (3)内部沟通
  全面预算的编制使各部门的经理人员都了解到本部门与企业总体的关系、本部门与其他部门间的关系。在努力实现企业总体目标的前提下,各部门便能够自觉地调整好自己的工作,配合其他部门共同完成企业的总体目标,同时部门间也有了交换意见的基础。
  (4)强化控制
  全面预算管理具有基本的控制职能,全面预算的控制作用贯穿在整个经营活动过程中。
  (5)考评业绩
  对各部门业绩的考核是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具体说来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对整个企业经营业绩的评价;二是对企业内部各管理部门、每一位员工的业绩进行评价。
  2、全面预算目标的特点
  (1)预算目标是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根本出发点
  全面预算目标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形式,其出发点立足于企业目标,促进企业效益的增长。预算目标将企业管理的职能化整合为企业管理的整体化,讲究联合管理、联合行动,大大地提高了管理的效率,从而增进企业效益;反过来,预算目标的这种定位又使得预算目标更加明确而合理,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
  (2)全面预算目标以市场为导向
  全面预算目标强调预算目标的市场导向,一切预算都以市场销售为预算编制前提。这就要求企业在预算中必须考虑市场的多变性,预算目标制定方法上要增强预算的弹性。真正以市场为导向进行预算目标管理的企业,其预算风险可能较低;不以市场为导向的预算管理的企业,其预算风险可能极高。
  (3)全面预算管理是一种全员、全额、全程的管理
  “全员”是指预算过程的全员发动与全员参与,通过预算目标的层层分解,人人肩上有责任,让每一个参与者学会算账,明确各自的责、权、利,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增加企业经营管理的透明度,促进员工的自我监督与自我控制;
  “全额”是指预算金额的总体性,企业预算不仅包括财务预算,更重要的是包括各项业务预算和资本预算,预算因业务活动而产生,企业预算是在销售和生产预算、资本预算的基础上形成资金预算和预计的财务报表,根据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需要,统筹安排企业资金,以达到有效控制;
  “全程”是指预算管理流程的全程化,通过预算目标的确定、预算编制、预算执行与调控,还有预算考评等环节的循环,实现全过程的管理,即预算管理不是仅停留在预算指标的下达、预算的编制和汇总上,更重要的是要通过预算的执行和监控、预算的分析和调整、预算的考核与评价,真正发挥预算管理的作用,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
  (4)全面预算管理以企业全员参与为保障
  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企业全员参与。只有企业全体员工参与了编制预算工作,并且得到应有重视,企业制定的预算才有广泛性,才能被员工所接受,预算管理工作推行才能减少阻力,才能有效完成预算。
  (5)全面预算目标是一种系统管理
  所谓系统管理是以整体系统性为原则,从全局出发,分析、描述管理对象的内在联系及其同外界其他事物之间的相互辩证关系,然后用整体最优的方法,将企业的各种资源进行整合,以实现整体目标最优的管理系统。
  (6)全面预算管理是一种人本管理
  所谓人本管理,即确定人在管理过程中的主导地位,把人当作管理过程中的首要因素。在传统管理中,人是一种与原材料一样的普通资源,随着行为科学的诞生,企业管理中对人的重视程度日益加深,人们认识到,企业管理归根结底是对人和人的行为的管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维系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根本。在预算管理中,预算的编制、执行与控制都要依靠人来进行,各行为主体的关系处理和协调,直接关系着预算管理的实现,反过来预算管理就是一种人本管理。
  (7)全面预算管理以企业财务管理为核心
  在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企业中,财务管理部门发挥着重要作用,并处于整个企业管理的枢纽地位。这是因为预算的编制、执行、控制和考评等一系列环节,以及众多信息的搜集、传递工作都离不开财务管理,企业财务管理部门是预算管理的中坚力量,它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企业预算管理就其本质特征而言,是以企业对未来的以价值形式为主的定量描述为依据,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根本出发点,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全员参与为保障,借助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全面落实企业战略目标、控制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使之有序运行的一种企业管理机制。
  二、企业预算目标的制定
  预算管理的首要任务是预算编制,编制过程中最重要前置工作是如何确定预算目标。预算目标是企业目标或战略意图的体现。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任何预算目标的确定,从根本上说都是公司股东、董事会、经营者等利益相互协调的过程,它符合财务分层管理思想,同时体现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决策、执行与监督三分立的原则。具体到预算目标确定,事实上它是一个各个不同利益集团间讨价还价的过程。
  1、股东期望“底线,与企业预算目标
  股东是企业所有者,拥有企业剩余索取权与部分剩余控制权。在股东没有成为实际投资者之前,他(她)只是潜在的资本提供者,他(她)可以将其所拥有的资本投资于自己创办的企业,从而成为业主;也可以投资于债权,成为食利者以取得固定合同收益;还可以投资于其他企业或公司,成为被投资公司的股东并由此分享剩余收益。作为潜在的资本提供者,选择不同的角色(如业主,或债权或者股东)取决于多种变量。从主观上看,它主要取决于投资者的资本实力(即自然察赋)、管理能力、对投资的风险态度等;从客观上看则取决于不同的被投资企业间的制度成本与规模效益的比较。一旦资本提供者成为公司股东,他事实上已经完成了业主、债权人或股东三者的利弊权衡。通常认为,股东期望从被投资公司中所分得的收益总是要大于业主制下的所得或债权固定收益,这就是股东之所以成为股东的理由,是股东投资于企业的最基本的经济逻辑和法则,它构成了企业预算目标的“底线”。
  2、董事会期望与企业预算目标
  董事会在制定预算目标时,除了全体股东利益期望对董事会确定预算目标的约束因素以外,更重要的因素还包括公司战略。没有战略规划就没有战略性预算,预算机制的效用就大打折扣。如果说股东期望是以量化方式表达的预算目标(它直接体现为预算目标的最低要求,我们称之为基础预算目标)。那么,董事会战略导向的考虑则直接表现为对基础预算目标的调整。在进行战略导向及对目标调整时,所要重点考虑因素包括:所处行业特征、企业生命周期、公司发展速度、公司市场规划与导向等等,这些因素从不同角度会对预算目标进行不同程度的调整。
  3、总经理期望与企业预算目标
  如果说股东及董事会的目标期望都带有些许主观色彩,那么,总经理(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代表)在确定预算目标时,更多的是考虑其实现的可行性及客观限制,包括市场潜力、现有各种可利用资源以及预算行为的经济后果等。
  对于各种可利用资源而言,总经理会从预算目标完成的角度来估量其所需要的各种资源,包括财务与非财务资源两部分。其中,财务资源最为根本,它涉及到筹资与投资权限问题,还涉及对现有财务资源的可用性估计向题;对于非财务资源,它主要涉及人力配置与调动等。因此,总经理行为预期可以概括为:在尽可能多地占有各种资源的条件下,完成其预期尽可能低的目标,“宽打窄用”即为其预算行为的最好体现。总经理的上述行为与预算约束软硬程度及预算经济后果有关。
  我们认为,预算目标确定事实上是一个讨价还价的过程,是涉及各方面权利和利益调整的政治过程。预算管理是企业落实战略规划、强化内部控制的重要管理机制。预算目标作为整个预算管理的起点,是企业预算管理体系有效运转的基石,只有制定正确的预算目标并将其合理分解至相应的责任主体,才能保证企业预算管理计划和控制功能的有效发挥,才能使企业战略真正的落到实处、实现企业价值的提升。

文章标题:全面预算目标的制定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jingji/caikuai/6939.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