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日益完善,越来越多的在校学生和社会青年要求报考会计证。会计证是财会专业学生毕业后走向财会工作岗位的上岗证。下面笔者就如何提高《财经法规》的教学效果和考证通过率提出一些看法。
摘 要:在以技能考核代替普通中学升学考试的中职学校,技能证书是不亚于毕业证的重要凭证。如何让学生快速通过从业证的考核是中职学校教学的核心和重点。笔者试结合个人的教学经验,分析会计从业资格中《财经法规》教学效果和考证通过率的相关因素。
关键词:杂志发表论文,中职学生,会计从业资格证,教学策略
一、加大宣传《财经法规》的重要性
《财经法规》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比较枯燥,需要记忆的东西很多,较难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学生往往认为平时的学习也没有什么大作用,只要考前拼命背一下就行,从而不重视这门学科。这种认识上的误区给课堂教学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并导致学生常常 “临渴掘井”,死记硬背,以至学习效果很差。因此,教师应从第一节课开始就向学生明确该学科的重要性和难度,摒除学生可能存在的一些错误想法。强调四个考试科目的“四位一体”。该学科是一个瓶颈,如果一科不过关,等于所有的科目都白考。只有引起学生的重视,以后的教学才容易开展。
二、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增加课堂趣味
前面已经提到《财经法规》是一门理论性强,较枯燥的学科。要提高教学效果,提高考证通过率,让学生单纯地重视是不够的。只有增加它的趣味性、愉悦性和有用性,让学生从心里喜欢上这门学科,才能真正地提高教学效果。因此,课前教师应精心设计教案,课中再灵活发挥,结合教材引用大量鲜活的实例,让学生听起来有滋有味。同时,教师要经常提问学生,实行加分制,评出每月加分最多的“学习之星”,并予以适当地鼓励。这样,能够大大地加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拉近了教师和学生的距离。
三、强调会计证的实用性
随着会计工作的日益规范,会计证显得越来越重要。在强调考会计证的重要和难度的同时,还要解决学生信心不足问题。部分学生认为:“要过四科才能拿到会计证,而且,将来也不一定做会计,为什么要这么辛苦”。对这一情况,教师要先理清学生的心理障碍,让学生认识到社会的需求、会计证的必要性和会计知识应用性强的特点。还要让学生明白,通过老师的指导,自身的努力,是完全有能力把会计证拿到手的。在课余时间教师应经常与学生聊天沟通,解答问题(包括专业知识问题和心理顾虑问题),使学生对教师产生认同感,并树立起“一定要考到会计证,不辜负三年财会专业的学习”的信心。
四、开展生动有效的案例教学
这几年的《财经法规》考试,案例所占的分数比例越来越多(20分~25分),题目也越来越灵活。案例分析题注重考查学生的表达能力、分析能力和掌握知识的应用能力。而这正是学生最薄弱的地方。因此,教师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教师可以收集大量的案例,同时,结合学生所学知识,对案例进行详细分析。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四组讨论,提炼出论点后,找一个代表来发言。四组发言完毕后,任命一位“律师”结案陈词,最后由教师“法官”或学生“法官”来判决。每一月还可以搞一次中小型规模的财会班班际模拟法庭。这样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活动能够大大地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教学效果良好。同时,加深学生的记忆。
五、多形式、阶段性复习
法规是一门需要大量记忆,但又不能死记的学科。实践证明,学生对法规还是比较容易掌握的,但容易记也容易遗忘。所以多形式、阶段性的复习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大量的练习是免不了的,但单纯这样还不够,因为单形式的复习,学生很容易就会厌烦。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地采用以下的措施。
1.每节课课前都要求学生默写一道问答题或几道填空,让学生养成及时复习的习惯。
2.课前提问比赛,教师事先准备好题目,看哪个学生能一口气回答出最多的问题,该学生能得到加分或得到某种“优惠”的奖励。
3.适时进行法规知识竞赛,凡是有学习这门课程的班级都参加比赛,评出一、二、三等奖,并发奖状、奖品。
实践表明,很多人都认为很难上的《法规》之类的理论课,只要用对了教学方法,并不是很难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进行摸索,探索教学模式的创新途径,有效提高教学质量。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对《财经法规》教学中常见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