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所属栏目:中学教育论文 发布日期:2011-01-21 08:28 热度:

  摘要:人总是在一定的文化环境熏陶中成长起来的。实践表明,在同一校园文化中,不同的班级间存在着一定的文化差异。这种差异,不但体现了不同班级间的个性特征,更反映了各班级间发展水平的差异。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努力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已成为我们提高班级管理水平和促进学生良性发展的关键。本文从班级文化建设的意义、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三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班级文化建设,学生自我发展
  正文:
  
  “班级文化”建设的意义:
  所谓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制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比如文学、艺术、教育等等。“实质上文化归根到底是一种终极关怀,包括人格、精神、道德准则等等。学生作为教育的对象首先是作为一个人独立存在,既是生理上的人,也是心理上的人、文化上的人。他的心理状态、道德准则等都受到集体文化氛围的影响和制约。反过来,班级里每一个成员的心理状态、道德准则也影响到班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班级文化是班级内部形成的独特价值观,共同思想、作风、行为准则的总和。他是班级的灵魂所在,是班级自下而上发展的动力和成功的关键。班级文化是一种无形的教育课程,具有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它将有利于班级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应十分重视班级文化建设。
  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与体会
  笔者在工作实践中主张建立一种传统伦理的班级文化:即把班级看作一个家庭单位,营造追求一种家庭的和睦气氛。在接手一个新的班级的第一天,就在黑板上写上一句“***班让你依靠!”
  要在一个班级营造家庭的气氛,必须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构建班级物质文化,追求高品位。
  班级物质文化是指一个班级的内部、外部环境以及各种教学设施所表现出的物质文化形态,是班级文化的基础及其水平的外显标志。由于班级物质是看得见、摸得着、能感知的东西,因而能产生感觉器官所特有的“桃李无言”的隐性教育功能与教育效果,特别是对于认知层次较低的小学生而言,班级物质文化建设就尤为重要。用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说,就是努力使学校的墙壁也会说话。比如对教室的布置,我总是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心理、兴趣以及不同的节日和学习阶段等特点进行调整,努力做到整个教室布置既温馨美观大方,又富有积极向上的人文氛围,让学生从内心热爱自己的班级,愿意在优美、舒适的教室里愉快安心地学习。
  每间教室除了必备的教学设备以外,可利用的空间非常有限:教室后方,墙报就是我们的“百草园”。班集体奋斗的目标,贴在最醒目的地方。我们每一个月利用这个空间,结合班级教育活动设计一期主题板报。因为班级是由个体组成,所以班级文化是由个体文化组成的。个体文化的特性形成集体文化的丰富性,相反,集体文化的丰富性,使得个体文化可以互相交流,促进其发展。学生置身于自己亲手布置、体现自己价值的环境中,就会真正感到自己是班级的一员,也是班级的小主人,自然也就会更积极地参与到班级文化建设活动中去。每个人都有“把自己才能表现出来”的良好愿望,板报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施展才能的舞台。
  黑板报两边,一边是“领奖台”。不但记录班级的获奖情况,还是小组竞赛的展示。它时时激励、鞭策孩子们朝着目标奋进。另一边是“知识源”,积累了各种知识,拓宽知识面。
  学生所处的教室环境是班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让教室的每个角落、每个侧面都能说话,都在育人,可以使整个教室空间都充满育人的气息。营造整洁清新、充满美感,具有一定文化气息的氛围,才能使班级环境成为学生获取新知、陶冶情操、表现才能的天地,成为建设勤学乐读、团结友爱的班集体的无声力量。
  (二)构建班级行为文化,讲究巧安排。
  班级行为文化主要指班级开展的各种文化活动。它是班级文化中最活跃的因素,反映了班级的精神面貌、教学作风和管理水平,是班级精神和群体意识的动态反映。
  心理研究表明,儿童是通过活动而使个人得到发展的。为此,在实践中,我们将规范评比活动贯穿在行为习惯培养的始终。而评比活动的每个阶段,又伴随着一些其他活动。这些活动的宗旨就在于焕发出孩子自我教育的潜质,在老师的协助下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实现自我发展,最终形成良好的班级文化。
  1、自定评比内容——给孩子一个多向选择的权利。
  达尔文小时候,学习成绩不好。在老师和父亲心中,他是一个极平常的孩子,甚至被认为智商偏低下,他采集了大量标本,又以惊人的毅力坚持野外观察和室内研究,最终成为举世闻名的大生物学家和进化论的奠基人。这个事例充分说明了孩子自我选择以及尊重他的这种选择的重要性。养成教育的瓶颈就是知易行难,突破这个瓶颈的第一步就是要让孩子自己选择奋斗的目标,自行解冻道德意志的休眠状态。
  2、自评他评兼顾——给孩子一个自省、交流的空间。
  法国的帕斯卡尔说过:“人必须认识自己,如果这不能有助于发现真理,至少这有助于规范自己的生活。”为了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评价自己、反思自己、调整自己,我设计了一个表格。
  附表:
  日期
  评比
  内容 周一 周二 周三 周四 周五
   自评
  他评 自评 他评 自评 他评 自评 他评 自评 他评
  参评项目     
  伙伴赠言     
  改进措施     
  家长意见     
            
  每天放学前,要求学生填好自评、他评表。
  3、有欢笑也有泪水——给孩子一片动情的天地。
  意大利早期教育专家蒙台梭利曾说过:“在帮助孩子健全发展的过程中,最常被成人忽视的就是人性的特质-----孩子情感和精神上的需要。”是啊,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汇集起来,就成了人生的丰富,以及我们对生活的依恋与热爱。所以,我们在教育中要为孩子创设一种情境,引导孩子去感悟真情,体验生活的美好。只有这样,知情意行才能统一,规范教育贯彻始终,可持续发展才能实现。
  4、向家长汇报——给孩子一个展示风采的舞台。
  每学期,学校都会组织两次家长会,我就会借助机会,将孩子们的表现以及班级里同学对他的评价,各科老师对他的建议与祝愿与家长们交流。家校形成教育合力,对孩子的教育帮助会更大,对班级文化建设也会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哈佛大学教授兼精神病专家罗伯特•科尔斯,在《孩童的道德智商》这本书上提到:“道德智商不只是背诵条规得来,我们学习怎么跟人相处、怎么对待他人时,也逐渐形成我们的道德观……德商是人们情感体验的必然结果。”因此,好的班级文化决不是单纯地被老师“抓”出来的,只有当学生的内在需求被教师激发出来,学生把行为习惯养成跟自己的生活、生命、成长、发展有有机地联系起来时,行为习惯才会变为学生的自觉行动,班级的文化建设才会更上一层楼。
  (三)构建班级制度文化,采用新方法。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班级制度文化,是指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法律法令以及社会主义道德观念、行为规范、是非标准等在班级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具体体现,是班级全体成员共同认可并自觉遵循的行为准则。尤其是对于小学生来说,强化班级制度文化的建设,不但为学生提供了评定品格行为的内在尺度,而且能使每个学生时刻都在一定的准则规范下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言行,使之朝着符合班级乃至社会群体利益、符合教育培养目标的方向发展,因而有着更为重要的教育意义。具体而言,班级制度文化建设最重要的就是班级规章制度的建设。我们认为在实践中既要抓好规章制度的制订与完善,更要抓好规章制度的实施。
  规范的班级管理制度有利于形成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建立良好的班集体必然需要有相应的班级规章制度来约束学生的行为。健全班级的规章制度,形成正确的舆论环境,才能养成学生正确的行为习惯。
  (四)构建班级精神文化,培育好班风。
  班级的精神文化是班级中全体成员的群体意识,舆论风气,价值取向,审美观念的精神风貌的反映,是班级文化的核心。班级精神文化的主体是班风。良好的班风是无声的命令,是不成文的行为准则,它能使学生自觉地约束自己的思想言行,抵制和排除不符合班级利益的各种行为。建设优良的班风,能在班级成员的心理上产生一种内在的激励因素,从而增强班级集体的向心力和归宿感。这种向心力和归宿感又会促使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时刻清醒地意识到“这是我的班级,我是这个班级的学生”。对于小学生而言,这种意识更为明显。为此,我十分注意时时、处处、事事强化学生的班集体荣誉意识、团结互助意识、争先创优意识等等。实践表明,在班集体中,优化班级精神文化,倡导正确的价值取向、健康的审美情趣、优秀的人格品质,形成一种催人向上的教育情境,这种向心力、凝聚力和群体意识愈容易得到体现,从而激励学生努力进取,发奋学习,热爱生活,珍惜光阴,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为学生健康成长创设一个高层面的精神文化氛围。班集体由此焕发出无穷的力量和生机。
  总之,一个优秀的班集体,离不开良好班级文化氛围的熏陶。学生在班级文化活动中显示个人的才华,培养了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实现班级目标的过程中,学生还懂得了合作,理解了团队精神,逐步形成了共同的价值取向,增强了责任感,学会了自我发展。在这过程中,我们班主任一定要注意加强调控和服务,及时纠正和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偏差和新问题,确保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不变形,不走样。使班级管理和活动始终沿着既定的方向前进,持之以恒,就会强化管理效果,良好的班风、学风的形成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参考文献
  [1]钟家胜.谈谈班级文化建设[J].教育教学,2007,(3).
  [2]吴水清.新课程理念下的班级文化建设[J].南方论刊,2007,(3):109-110.
  [3]陈易.浅谈班级文化建设[J].校长阅刊,2007,(3):79-80.
  [4]杨琼.班主任应重视班级文化建设[J].卫生职业教育,2007,(10):59—60.
  [5]王文忠.小学班级文化的建设[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1,(5):47—48.

文章标题: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jiaoyu/zhongxue/6577.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