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根据学生学习遗传育种学的规律和目前教学中发现的一些问题,对园林植物遗传育种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方法、实验和实践教学提出几点实践探索的观点。
关键词:园林植物,遗传育种,教学改革
近年来,生物技术飞速发展,遗传育种学学科知识日新月异,这就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本文针对当前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教学中的现状提出几点看法,对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教学内容的改革,调节各章节在教学内容中所占比重,适当增加新兴学科的知识,扩展学生前沿科技的知识面。丰富教学手段、改进课程试验、实习内容,增强学生实践能力,改革考试制度等,以适应现代生物技术发展的需要。通过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的教学,结合植物生理学、组织培养技术、植物栽培学等学科使学生在理解遗传规律的同时,掌握园林植物的繁育技术、生物技术等知识的应用能力。
1. 当前园林植2. 物遗传育种学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弊端
1.1课程安排,遗传和育种分开学习
遗传育种学教学中常见的课程安排是将遗传学和育种学分为两部分,而且通常先教授遗传学再教授育种学,这样给学生造成遗传和育种是两门课的印象,而将课程分在两个学期,容易造成知识点的脱节,育种学需要用到的遗传学定律无法应用,从而造成诸多知识的重复讲解。
1.2教学手段单一
遗传育种学有些章节很抽象,例如DNA结构、染色体变异等,传统的板书教学无法直观的表述,学生只能依靠想象和课本上的图片理解,约有30%-40%的学生无法想象某一概念,这样极易使学生失去探索知识奥秘的兴趣。
1.3实验条件相对较差、实验内容滞后、实验次数少
遗传育种学的理论教学与实验、实践教学相辅相成,但是目前的遗传育种学所做实验多年来未有更新,实验内容仅仅局限于课本中一些最基本的实验,方法和内容均显陈旧,远远落后于现代林业科学的发展要求,部分实验内容涉及面窄,多为验证性理论,缺少设计性、综合性实验,不能适应科研或生产技术的要求。还有一些实验内容呆板枯燥,联系实际不够,缺乏创新性,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1.4实验基地不足
学生学习遗传育种学,许多知识涉及园林植物生产、培育、技术指导等技术性较强的工作和研究,在学习阶段需要大量的实验以有效地培养学生基本操作技能和提高实践工作能力,但是目前除农业专业院校以外,开设林学专业的综合性大学其课程实验基地尚未建立或面积较小,需在苗木上进行实验观察的课程无法顺利进行。
1.5考试制度存在不足
由于目前多数学校采用学分制培养模式,且考试内容多是基础理论,考试题型以填空、选择、判断、简答、计算为主,能够突出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题型很少,造成学生考前突击、背典型例题等方式应付考试,而且最终成绩以卷面成绩为主,缺乏对实验和实际问题分析能力的考核,实际上间接的打击学生学习的兴趣。
3. 教学改革的探索
通过近年的教学实践,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方法、实验和实践教学中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探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加学生和任课教师之间的互动性,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和创新能力,对于教学质量提高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
3.1 改革课程安排调整课程内容
将遗传学和育种学进行整合,例如在讲解染色体数目变异时与单倍体、多倍体育种,DNA结构及其中心法则与基因工程育种、分子标记育种等相结合传授,使学生理解遗传和育种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遗传是理论基础,育种是实践应用,再结合实验使学生既可以理解遗传理论的实质,又可以育种知识和技术。将课程进行整合的困难之处在于课时数必须压缩,按照遗传学70课时,育种学50课时(均为理论课课时)进行整合可将总课时数压缩至96课时,再安排20课时量的综合实验,可在一个学期内完成。这样安排,一门课的课时数增加,但课时总量下降,而且避免了某些理论知识的重复讲解,有利于学生知识体系的衔接。
调整课程体系,适当补充植物生理学、栽培学、生物技术等方面的内容,将组织培养纳入教学计划,增加细胞工程、园林植物种苗工厂化生产新技术等知识,讲解一些国内外园林植物体细胞胚诱导、植株再生和人工种子技术等,将不断发展的新技术、新知识、新结论、新方法融入课堂内容之中,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知识体系,实践效果表明学生兴趣提高很多。
2.2改进教学方法
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推广应用是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遗传育种学是一门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结合紧密的课程,随着森林培育、森林生态和城市绿化等学科的发展,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将不断的有新内容、新方法、新技术的更新,在教学方法上应根据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现场情况灵活采用讲解式、启发式、讨论式等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随着多媒体在理论教学中的运用越来越普遍,许多抽象的概念可以较直观的展现,采用多媒体与板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充分利用幻灯和录像等多种手段不仅开阔视野,增长知识,还能活跃课堂气氛。
由学生自主讲课也是改革教学方法的一种探索,一些较易理解的章节如遗传学中自由组合定律,安排学生通过预习和查阅相关资料,在课堂上向同学讲解,既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丰富其相关知识体系,还可以锻炼其思考和逻辑能力,使学生的主动学习和相互促进有机的结合起来,一举多得,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多数学生赞同此类教学方法,效果很好。
2.3 改革实践教学,2.4 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尝试改革实验的准备、操作、观察以及实验结论,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机械被动的操作,以“植物花粉生活力测定------染色鉴定法(TTC法)”实验为例,超过80%的学生只按照教师所写的实验规程进行操作,而不进行思考,对此,实验的预习和准备工作要充分,首先,花粉种类要多(因不同植物所用的TTC量不同),以避免学生相互借用试剂或抄袭实验手册的配比,其次只进行原理实验,使学生理解花粉染色的机理,而试剂的配制根据不同的花粉种类制定相应的浓度,由学生复习相应的化学知识进行自主操作,适当增加实验重复,以便让学生观察在不同温度下花粉生活力,通过观察染色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讨论并进行修正。实验后让学生使用不同的方法、不同的染色剂测定花粉生活力,并鼓励对现行实验操作进行改进以锻炼其思考和创新能力。教学实践表明,该措施较大程度上解决学生对课本的依赖性,系统化其现有的知识点整合,同时增强了实验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2.5 增大实习比重
由于实习基地的限制,规模较大、耗时较长的实验,例如树木有性杂交技术、林木优良种源选择技术难以开设,鉴于此,在教学中尽可能增加学生到基层生产基地参观实习的机会,结合生产实践和操作,既提高学生理论结合实践的能力又锻炼其动手、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2.6 改革考试制度
结合课程中的知识点、实验、实习,考试适当增加分析题的比重,以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将多个知识点串联起来,培养学生探究以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反过来促进教师思考、分析、改进教学,最终达到双赢的目的。实践中发现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学生突击复习的现象,而且学生反映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更牢固了。
3.改革效果
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需要不断的吸取最新的研究成果,完善现有的知识体系,创造新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实践中通过对课程进行重整、使用多种手段授课、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自主教授知识点、适当整合现有实验、改革当前考试制度,学生的兴趣和学习自信心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仍有很大提高空间。但同时也发现,由于条件和时间有限,改革中仍出现诸多困难和问题,需要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探索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5. 茹广欣,陈广辉,朱秀红,杨红旗.地方农林院校林木遗传育种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探索[J].科技信息,2007年第30期:71,189.
6. 史雅静.《遗传育种学》教学改革尝试中的再认识[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3,第22卷(2):111-112.
7. 胡冬南,肖金凤.林木遗传育种学教学改革中的几点体会[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第1卷:36-37.
8. 辛培尧,何承忠,周军.农林高校植物遗传育种学课程的教学改革[J].高师理科学刊,2008,第28卷(1):7.
9. 杨秀芹.农业高校遗传学教学的实践与体会[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7):2188—2189.
10. 乔梦吉,符韵林,梁机,黄寿先,周传明.林木遗传育种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J].广西农业生物科学.2008,第27卷(增刊):145-147.
11. 李贤伟,胡庭兴,罗承德等.面向21世纪林学本科专业实验教学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00,18(增刊):71-74.
12. 杜明芸,臧德奎,强薇.园林树木学实验实习课教学改革初探[J].山东农业教育,2009(1):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