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枯燥乏味”一直是应用写作教学的一大弊病,而课堂激趣是解决这一弊病的良方。笔者从教学实践出发,通过多个教学实例来阐述应用写作教学中激趣的方法、效果、要求,以期对应用写作教学有所裨益。
关键词:激趣,导入,归纳,对比,情境
应用写作教学素来被冠以“枯燥乏味”之名,其教学模式长期被定格在文体知识的枯燥讲解加上单调的写作训练上,教学效果往往是事倍功半。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和思考,笔者发现:只要大胆走出传统应用写作教学之苑囿,想方设法“激趣”,就能使学生感悟到应用写作的真义和美,学习起来自然是轻松愉悦的了。可以说,“激趣”,是开启应用写作教学的一把钥匙,是使应用写作教学由“曲高和寡”走向“雅俗共赏”的一架阶梯。
何为“激趣”?“激趣”,就是激发学生学习之兴趣。激趣也是一种激励行为。从行为科学的角度讲,它是持续激发人的动机的一种心理过程。应用写作教学一旦能激发起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始终维持在一个兴奋状态中,自然就会产生写作的强烈冲动(动机),而这种冲动会驱使学生产生为达到某个目标的写作行为。当写作目标一旦达到,它所反馈的强大刺激便会进一步增强写作的兴趣,周而往复,就会形成一种自觉的写作习惯,也就达到了我们教学的真正目的。
一、导入激趣,营造轻松学习氛围
导入作为课堂教学的第一环节,决定了你将学生带入到何种课堂氛围之中,是轻松还是沉闷,是主动参与还是被动灌输?应用写作教学,导入就更为重要,导入设计得不好,按照通常的文体概念导入,教学就会马上陷入到被动灌输条条框框的泥淖中。
例如,学习公文中的“请示”时,我首先给学生提到了《三国》中的杨修与他的“上级”曹操之间发生的几件事:曹操建造花园,杨修向工匠道破“丞相嫌园门设计得太大了”,工匠们按杨修的提示修改了方案。曹操本想试一试曹丕、曹植的才干,可杨修偏要教曹植怎么做怎么做。曹操平汉中时,杨修见令传“鸡肋”,便让随行军士收拾行装,准备归程。学生听得兴味盎然,全然忘了是应用写作课。我马上话锋一转,“杨修如果生活在现代社会会被重用吗?为什么?”学生归结出:下级对上级不能“先斩后奏”,而要“先请示后汇报”,从而引出要讲的内容。
再如“总结”的教学,我先讲述了两个生活事例,这两个事例前提相似,处理方式不同,导致结果不同。学生很感兴趣,很快从这两件事得出了几点启示,我马上点出:这就是“总结”(口头)。甚至还可以就势点拨:那么上述几点启示就是总结的——结论,这两个事例是总结的——材料。这样很轻易地掀掉了“总结”厚重的罩子,“原来总结就是这么简单”,让他们轻松地走进总结的学习中,而且对于总结写作的几个重要概念“规律性认识”、“材料与结论的关系”先有了一个感性认识。
由此可见,应用写作课的导入也可以灵活多样,设计的关键在于要第一步地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参与到教学中来。
二、归纳激趣,加深知识印象
应用写作教学离不开文体知识的讲解、归纳,这些理论知识是对写作实践的指导,关键在于如何讲才能让学生听得进、记得住、用得上。同样,也要巧妙激趣。
如讲授“总结”前言的写法时,学生写得五花八门,有的勉强挤出一句,有的啰嗦半天还未切题。我把它最基本的要求和格式归纳为“三句半”,如:“经过……的学习,我们取得了……的成绩,但还存在……的不足,现总结如下:”学生觉得“三句半”这个说法很有意思,而且简单易记。这样至少避免了他们把线放得太远,离题万里,收不回来。在这个基础上再进一步提高要求,细琢细磨。
教学中运用口诀、对比等方法归纳激趣,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轻松。
三、对比激趣,打破文体思维定势
学生在多年的语文学习中已经习惯于运用形象思维进行阅读和写作,应用写作则完全不同,它的思维模式是运用概念、判断和推理进行的抽象思维。抽象思维单调枯燥,本来就难以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要把学生从“先入为主”的形象思维拉过来更是困难。所以在他们的应用写作中出现大段的描写、议论,抑或命题、材料、语言互不搭界。文体思维定势成为应用写作教学的一个很大障碍。教学中,要把学生从形象思维定势转向抽象思维,由“务实”转向“务虚”,就要动用“对比激趣”。所谓“对比激趣”,是对同一对象或同一问题,用两种思维方式进行描述,用所产生的截然不同的相异结果去刺激学生的兴趣,使之领悟其中的奥妙,逐渐促成思维定势的改变。
如应用写作的第一次课,我没有照本宣科地对学生灌输应用文的概念和特点,而是准备了一件道具(如梳子),发动学生一方面(把它当作你爱的人)对它抒情,另一方面给它打一个广告,学生兴致很高,纷纷上台一试。抒情的大肆抒情,作广告的极力推销。这时,我再把两者从表达的目的、表达的内容、表达的技巧几方面展开对比。学生很快得出结论:抒情是文学创作,而广告是应用文体。这样学生很容易从感性上区分应用文体和非应用文体,同时很自然地接受应用文体这一个“后来者”。
在应用写作教学中,要注意随时将这两种思维方式进行比较,以引导学生逐渐习惯运用抽象思维进行阅读和写作,逐渐领会和把握应用文体的写作规律和技巧。
四、情境激趣,强化写作主体意识
学习应用写作归根结底还是要学生写,要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写作今后工作和生活当中碰到的各种应用文体。由于学生在课堂上缺乏写作现场的需求、条件、要求,就会产生与写作对象之间强烈的距离感,觉得无从下手,笔下茫然,即使写出来也常常是“四不像”。这时候就需要教师充当导演和布景师,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在“身临其境”中感受角色,激活思维,化抽象为形象,找到写作的角度。情境模拟就是把现实生活中已然存在的材料及其环境条件,置于一定的情景中,引导学生追根溯源,探讨事实材料产生的成因,给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原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说过:“教学过程中创设引人入胜的情境,即教学过程中引用有趣的例子、实验、离奇的事实,可以称之为情感刺激的方法之一。”其中的“情感刺激”即是笔者所说的“激趣”。
例如在学习“总结”时,我当堂设境:学校的文学社举行成立大会,选举了社长,邀请了众多嘉宾参加(包括我校著名主持人、著名作家、我校校长、兄弟学校的文学社社长等等),现在要请同学们模拟这次成立大会的现场,并且分组自行选择嘉宾角色进行扮演(也让他们过一把“官瘾”)。学生热情高涨,争先恐后,认真模拟。这次的模拟活动可以说开展得非常成功。接着,我就布置了总结的写作:就你们亲身参与的这次活动,从你扮演的角色的角度进行大会总结。由于人人参与了,每个人都有东西可写;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亲身体会,写出来才会“远近高低各不同”。长此以往,就能培植起学生对应用写作的主体意识、自觉意识,变“要我写”为“我要写”。这样做,一方面可使学生真正感知到现实生活中应用写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另一方面又可使学生在“真实”的操作过程中锻炼、提高自己的应用写作能力。
其实我们开动脑筋可以开掘许多应用文体的情境,如变课堂为法庭,设置民事诉讼情境,学生即席起草起诉书、答辩书、上诉状等常见司法文书;如设立合同签订情境,设置甲方乙方,让学生去逐条逐款地“讨价还价”。
应用写作教学可采用的激趣方法还有很多,例如竞赛激趣、分组激趣等。如果大胆、灵活地采用,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是能够取得较好效果的,是能够打破应用写作教学“理智”与“情感”的界限的。
【参考文献】
[1]马国清.浅谈“激趣”法在应用写作教学中的运用.甘肃教育,1999(1-2)
[2]宋淑芬.情境教学法在应用写作教学中的运用.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