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论文发表期刊推荐《中国语文》,杂志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为主要目标,突出人文性,但不脱离“语文”,不是一般的文学读本或人文读本。力争在较高的层次上(相对高中而 言),让同学们对语文与中国文化有感性的和一定系统性的了解,学会欣赏文学与文化精品,不断丰富自己的感受力、想象力,进而养成高品味的阅读习惯,让阅读 成为一种终生受用的生活方式。
摘要:有效教学是一种教育理念,它的价值取向是学生的进步与发展;有效教学是一种教学愿望,它期望教学有成效;有效教学也是指引教师教学,评价教师教学效果的一种标志,它引领教师专业成长。实施有效教学需要教师拥有有效地教学理念,掌握有效地教学策略来引导学生的有效学习,教师的教学活动要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
关键词:有效教学,教学策略
如何使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有效教学是一重要途径,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以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各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师要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充分张扬学生的个体。
教学策略是为了完成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在对教学活动清晰认识的基础上对教学活动进行交接和控制的一系列执行过程。实施有效教学的策略主要包括教学过程设计的有效教学策略、课堂设问的有效教学策略、教师激励的有效教学策略、教学反思的有效教学策略、运用多媒体及板书辅助教学的有效策略等。
一、教学过程设计的有效教学策略
过程设计是指对三维目标及基础学力要素,运用和选择能激发和支持学生高效学习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创设基于学生经验的学习情境,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的达成而进行教学环节及程序的设计。简要的说就是:教学环节突出学生的学,教学情境激发和支持学生的学,教学方法利于学生的学,学生的学紧紧围绕目标的达成展开。由此看,有效设计的出发点是学生的学,归宿是目标的达成。这就要求我们去研究,学生是如何学习的,学生如何学习才是高效的。循着学生学的特点和规律,结合教学的目标来进行教学设计,可以称为以学定教。同时,不论用何种形式检验目标达成情况,应该是有效设计的必备环节。我们所提倡的师生互动,有效互动,就给有效设计提供了一个参照。
二、课堂设问的有效教学策略
课堂提问既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手段,又是一门教学艺术,作为教师,要以认真的态度对待自己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提问,精心设计,锐意创新,使课堂提问真正能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以达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1.课堂提问要新颖
所谓“新颖”,就是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有新意,能激起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选的材料的兴趣。”(布鲁纳语)兴趣是人积极探究事物的认识倾向。稳定的兴趣能使认识过程的整个心理活动积极化,能使观察更加敏锐,记忆得到加强,想象力更加丰富,使智力活动的效能大大提高。
2.课堂提问要有启发性
提问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引发思维的出发点,因此课上的提问应是经过认真推敲,能激发学生兴趣,能激活学生思维的,启发性的问题能引起学生主动探索,能诱发学生展开思维的翅膀。
3.课堂提问要有包容性
我们要由“小步提问”变成“大步提问”,一节课要有1~2个大问题以引起学生大块地活动。要给学生留下大块的思考空间,从而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
4.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课堂教学是师生进行教与学活动的主渠道,任课教师是营造良好课堂气氛的主体。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教育最注重以人教人。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掌握提问时机,善于利用或创设一个最佳时间,提出问题,使问题在解决的同时,唤起学生内心的思维向往,积极思维,从而使思维得以发展。创设一定的情境,对一个人的思维是有很大的影响的。在不同的情境中,人的大脑就会出现不同的反映。因此,教师要多给学生创设有利于产生“头脑风暴”的情境。
三、教师激励的有效教学策略
在有效激励的所有行为中,最重要的是教师是否具有激励性人格,比如热情、期望和可信任感。
1.热情
两层含义:一是对学生热心。主要通过与学生建立积极的、支持性的关系。这种安全的、轻松的、令人满意的人际关系环境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二是对自己所教的专业有求知兴趣和求知信仰。具有求知的教师相信自己所做的事是有价值的、有意义的,值得去孜孜不倦地追求,并在教学过程中把这种求知和求信仰传达给学生,唤起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和信仰,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教师的热情隐含在教师的语言、语调和教师的身体语言中。
2.期望
学生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他们的期望值。学生会将教师的期望内化为对自己的期望,进而影响自我评价和努力程度。教师需要为每个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让学生能够成功,有成功的体验。要使教师期望促进学生成功,除了语言,更需要用教学行为来表达对学生的高期望。
3.可信任感
可信任感有助于创造一种轻松地、安全的心理环境,使学生相信教师能够帮助他们获得成功。教师通过坦率、诚实的师生交往建立可信任感。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可信任感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教师的学识;二是教师的人格。人格教育是教育的根本理想。
四、运用多媒体及板书辅助教学的有效策略
多媒体环境可以有效促进记忆,培养记忆能力。多媒体集图、文、声、像多重刺激于一体,是学生大脑的视觉、听觉等中枢都处于兴奋状态,相关知识在大脑中就留下深刻印象。多媒体符合人类的记忆过程,多媒体展示知识空间的联系,将知识系统化,有利于学生对知识进行比较、加工、归纳,形成理解基础上的记忆。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特点,恰当地选用多媒体,使多媒体成为启迪学生认知、思维的工具,而不是教学内容的展示工具。板书要精心设计,设计的理念要对学生有用,文字要经得起推敲,分配好主副板书的位置。
五、教学反思的有效教学策略
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后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教师获得发展的重要历程。美国学者波斯纳提出: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作为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观念,做一个经常反思的实践者,让反思成为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推助器。
反思性教学实践分为三类:一是对实践反思;二是实践中反思;三是为实践反思。教学反思可从教学环节(教师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效果)、教学行为(教师行为、学生行为、师生行为)、教学问题、作业设计等方面进行反思,对课堂教学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反思设计的教学目标是否符合社会和时代对学生的需求?是否体现了学生后续学习发展的整体性和长远性?是否兼顾了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差异性?反思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原来所设计的教学目标?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的教学过程是否符合教学规律?能否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是否突破了教学的重难点?课堂教学行为应从教师行为、学生行为、师生行为三个方面进行反思,教学问题反思是对问题做出探究的过程,从学生和教师两个角度进行。教师要根据自己设计的课堂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学习效果,综合分析自己设计的课堂教学,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查找所设计的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拟定改进教学设计的措施。
总之,提高教学有效性关键在于教师是否能用好教材资源、能否设计好适合目标、能否善用丰富有效地情境化教学策略和讲练策略,能否促进教与学的和谐,能否坚持教学反思,其最终目标是以提高教师教学有效性为基础,达到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效益和效果的目的,最终让学生和教师共同提高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和学新.教学策略的概念、结构及运用.教育研究
[2]熊川武.反思性教学.上海:上海华师大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