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我国农村中学阶段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所属栏目:中学教育论文 发布日期:2011-11-23 09:18 热度:

  摘要:根据我国农村教育及经济发展的需要,有必要发展农村中学阶段教育。然而,一些人对发展农村中学教育不够重视,且农民家庭经济困难,办学条件差,以致发展农村中学阶段教育进度缓慢,因此,应多方面采取措施发展农村中学阶段教育:依据实事求是的原则,做好农村不同地区中学阶段教育的发展规划;加大政府经费投入,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实施对农村贫困中学生的资助政策;扩充农村中学阶段教育的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素质;进一步推进多元办学体制,扩大农村普通中学的教育供给;改革农村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增强其吸引力。
  关键词:农村论文;中学阶段教育论文;普通中学教育论文;中等职业技术教育
  在我国农村,中学阶段教育主要包括县镇及村屯的普通中学教育和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农村中学阶段教育,不但能促进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为高等学校提供优质、充足的生源,而且还能顺利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农村中学阶段教育的发展,直接影响到中国教育乃至中国社会的整体进步。
  一、发展农村中学阶段教育的原因论文
  1.农村普通中学教育供小于求,未能顺利升入普通中学的学生无理想选择
  目前,我国已经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普九”人口覆盖率达90%,高校招生数量自1999年以来也快速增长。然而,普通中学招生人数增长缓慢,作为高等教育与义务教育的中介,普通中学教育成了制约我国教育发展的瓶颈。据1999年《中国教育统计年鉴》统计,我国县镇普通初中生毕业生4241585人,普通中学招生1892528人;村屯普通初中毕业生8913107人,普通中学招生551471人,由此计算出县镇、村屯初中毕业生升入普通中学的比率仅为18.6%,远低于城市60%-70%的升学率。未能升入普通中学的学生主要有以下几种选择:第一,进入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习,但由于农村职业教育存在种种缺陷以及其他原因,选择职业教育的学生寥寥无几。第二,复读。这部分学生比例较大,九年的义务教育已经培养了学生的“离农”意识,城乡间的巨大差异强化了学生的学习动机,高校扩招增加了他们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使他们读中学、上大学的愿望更加强烈。然而复读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浪费,使本来就短缺的农村教育资源更加紧张,而且加重了复读生的经济和心理负担。第三,进入民办普通中学。农村民办普通中学数量少,教学质量与公立学校有很大差距,大部分读民办中学的学生期望值较低,仅仅为了获得中学学历。第四,放弃学业,进入劳动力市场。毕业生中小部分回乡务农,大部分离乡打工,给社会带来极大的就业压力。这部分学生由于不具备专业技能,只能从事体力劳动,收入较低,给社会安全造成隐患论文。
  2.农村中等职业技术教育面临办学困境,未能充分发挥其为农村培养实用人才的功能论文
  农村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处于萎缩状态,生源严重不足。据1999年《中国教育统计年鉴》的统计,县镇初等职业学校毕业生41852人,普通初中毕业生4241585人,中等职业学校招生612065人;村屯初等职业学校毕业生191843人,普通初中毕业生8913107人,中等职业学校招生242543人。县镇、村屯初中毕业生升入中等职业学校的比例仅为6,4%,远低于城市27%的比例,部分中等职业学校只能靠招收普通中学生和初中生维持生存,造成中等职业技术教育这种困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基础设施落后。绝大多数学校的教学仪器、校舍、图书资料都非常陈旧,基础设施严重不足。其次,合格的专业教师紧缺,不少学校的专业教师是由文化课教师改任的,高水平、高学历的教师特别少,因而学生的专业技能差。第三,教学质量差,学生就业率低。第四,自1999年以来,高校连续扩招,增加了学生升入大学的机会,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造成很大的冲击,使原本处于弱势的职业技术学校雪上加霜。在这种办学条件下,农村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不可能发挥为地方经济培养实用人才的功能。
  3.发展农村中学阶段教育,可缓解就业压力,积累人力资本
  农村初中毕业生大多进入劳动力市场,或回乡务农,或进城务工。我国农村已有1.5亿富余劳动力,城市也有大量下岗工人,如果创造条件让初中毕业生进入中学学习,可推迟他们进入就业队伍的时间,暂时缓解就业压力,还可以积累人力资本。从国际经验看,进入失业高峰期,政府应大力发展教育,这既是解决失业的治标之策,也是提高未来劳动力竞争能力的治本之计。
  4.发展农村中学阶段教育,才能提高劳动力素质,发展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
  农村劳动力素质低,其弊端是显而易见的。一方面,不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科技人才几乎是凤毛麟角,农村劳动力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仅占1%左右。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低下,农业科技人员极为短缺,致使绝大部分适合农村应用的科技成果在农村无法推广,这就决定了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模式仍为粗放型,生产效率低,传统农业仍是主体。另一方面,不利于农村劳动力顺利实现由从事农业向从事其他产业转移,影响了城镇化进程。近年来,许多农村人口进城务工或在农村从事非农产业,但由于素质低,多从事临时性和随机性很强的职业。农村人口向城镇的迁移欲望和其受教育程度呈正相关关系,那些受了较高层次教育的农村人口有较强的迁移欲望。由于具有较高的人力资本,他们的迁移行为也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收益。在农村经济发展及城镇化过程中,我们既不能夸大教育的作用,也不能忽视教育的功能。基于农村的劳动力现状,发展中学阶段教育,特别是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培养实用人才,应是改变农村面貌的有效途径之一。
  二、发展农村中学阶段教育面临的困难
  1.农村中学阶段教育的发展未受到政府的重视
  从多年来我国教育发展的重点来看,中学阶段教育一直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中学阶段教育经费在我国各级学校教育总支出中所占比例太低。1986—1998年,政府教育主管部门一直致力于普及九年义务教育;1999年以后,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将工作重心放在高校大规模扩招上。农村的部分地区为了“普九”验收合格,已经负债累累,在国家对中学阶段教育的发展没有统一要求的情况下,自然不重视中学阶段教育的发展。
  2.由于经济困难,农村家庭对投资中学阶段教育的动力不足论文
  尽管农村中学教育总量供小于求,但与城市家庭相比,农村家庭对投资中学教育动力不足,主要是由于以下的经济原因。首先,农民收入低。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收人大幅度增长。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经济面临新的挑战,由联产承包责任制带来的制度效应已逐渐减弱,农村经济增长速度相对放慢,有些地区由于地方财政转嫁到农民身上,农村出现了增产不增收的现象,这对农村中学阶段教育的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以对普通中学的调查为例,在县城、乡镇和村屯分别有52.1%、48.4%和50.6%的普通中学学生认为他们的同伴没有读中学是因为家庭经济困难,县城、乡镇和村屯分别有89.2%、82.9%和74.0%的普通中学生认为他们的同伴没有读中学是因为即使上了大学也交不起大学的费用,也就是说,在没有读普通中学的农村学生中,有相当数量的学生考虑到大学费用过高而过早放弃了读中学这一选择。其次,农村教育投资风险大而收益小。由于农村地区教育质量、学习环境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致使农村普通中学学生升入大学的比例很低,而中学收取的学杂费、资料费又较多,并且学生在学校所学内容与农业生产关系不大,回乡后一无所长,等于高额的教育投资得不到回报,所以说农民教育投资风险是很大的。大部分农村中学生考上的是非重点院校或地方院校,毕业后去中小城市甚至乡镇,这意味着他们就业后的收入较低,农村高职学生就业后的收入更低,对这些农村家庭来说,教育投资收益不高。农民收入敞薄且不稳定,因而在把有限的收入作为教育投资时会考虑风险及收益,经过权衡,必然选择风险小而收益大的项目,放弃对子女的中学教育投资。
  3.农村中学阶段教育办学条件差论文
  办学条件直接影响教育质量。目前我国农村中学办学条件虽有很大改善,但仍不能满足需要。第一,教师数量缺口较大、质量亟待提高。根据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推算,到2005年,我国平均每年需补充中学教师24万人,而2001年仅补充了8.3万人,相当于应补充教师的1/3。显然,在全国范围内,我国中学阶段教育教师严重不足。在农村,由于待遇低,生活条件差,中学阶段教育教师更加短缺,农村中学不但难以引进优秀人才,而且骨干教师流失严重。教师数量不足,成为制约农村中学阶段教育规模扩大的瓶颈。另外,中学阶段合格教师紧缺,不能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2001年,我国普通中学专任教师合格率为70.7%,农村要低于这一比例。英语、数学、信息技术、体育、音乐、美术、劳动技术等课程的专任教师不仅短缺,而且学历合格率更低。第二,教学设施配备水平落后。农村中学阶段教育各类学校理科教学仪器、设备达标率虽有较大提高,但职业中学达标率普遍偏低,其他如音乐、体育和美术设备配备达标学校比例都不高。第三,班额偏大,影响教学的正常运转。农村普通中学班额普遍超过60人,职业技术学校平均班额小于普通中学,但部分学校也存在班额过大的问题。
  三、发展农村中学阶段教育的对策论文
  1.依据实事求是的原则,做好农村不同地区中学阶段教育的发展规划
  中国地域广大,不但城乡间发展不平衡,而且不同地区之间发展水平也存在很大差距,因此,必须根据实事求是的原则,促进农村中学阶段教育的发展。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农村地区,义务教育已经基本普及,可加快普及中学的速度,但要注意初中毕业生的质量;在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地区,如果生源质量能够保证,可考虑农村中学阶段教育优先发展的问题。
  2.加大政府经费投入,多渠道筹措农村中学阶段教育经费
  有了充足稳定的经费来源,才能改善办学条件,扩大招生规模。农村中学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各级政府应加大对教育的投资力度,确保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同时,中学阶段教育属非义务教育,地方政府可制定必要的政策,吸引社会各界支持中学阶段教育的发展。还应根据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适当提高中学阶段教育的收费标准,形成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机制,扩大中学阶段教育的经费来源。
  3.实施对农村贫困中学生的资助政策论文
  我国对贫困大学生实施了勤工俭学、助学贷款等一系列资助政策,建议对农村贫困中学生实施类似的政策,帮助他们完成学业。勤工俭学不太适用于学习紧张的普通中学生,但职业学校的学生可利用自己的一技之长勤工俭学,以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奖、贷、助、减、免”的资助政策也可以逐步在中学实施,其中助学贷款更为可行。通过一系列的资助政策,为学生提供接受中学教育的机会。
  4.扩充农村中学阶段教育的师资队伍,大力提高教师素质
  应从数量和质量两方面出发,建设中学师资队伍。在数量上,除了扩大本科师范院校的招生规模外,还应针对农村的实际,通过提高农村中学教师的待遇等途径,吸引大学生来农村任教,防止教师流失。此外通过教师资格认证制度,从社会各行业中招聘合格的人员,也可有效地缓解教师短缺的局面。在质量上,一方面,要积极引进本科生,另一方面,要为在职教师的继续教育创造条件,提高教师的学历达标率。
  5.进一步推进多元办学体制,扩大农村普通中学的教育供给
  在农村普通中学供给小于需求的矛盾较为突出,为了满足农村居民的教育需求,应进一步推进多元办学体制,扩大普通中学的教育供给:首先,要努力办好公办普通中学,在,保证教育质量的前提下,扩大优质普通中学的招生规模,这是扩大教育供给的主渠道。其次,大力发展民办普通中学,制定宽松的政策,鼓励和扶持民办普通中学的发展。再次,探索“公有民办”、“民办公助”等办学形式,实现普通中学教育资源的重组和优化。
  6.改革农村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增强其吸引力
  与农村普通中学供求状况相反,农村中等职业教育供大于求,许多学校已经出现生源危机,建议改革农村中等职业技术教育。首先,在专业设置上,要依据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办特色专业,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其次,在教学上,抓住“质量是生命”不放松,狠抓学生的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让学生得到社会的信赖。再次,提中学等职业教育毕业生升入高等职业学校的比例,让学生和家长感到就业有门,升学有路。
  参考文献:
  [1]崔民初.我国中学阶段教育供求失衡的原因及对策研究[J].教学与管理.2003,(7).
  [2]袁桂林.中学发展供需矛盾与农村中学发展潜力调查研究报告[R].当代教育科学.2003,(11).
  [3]2001年中国基础教育发展研究报告[R].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4]李芙蓉.全国中学阶段教育:发展与问题探究[J].教育发展研究,2002,(12).

文章标题:发展我国农村中学阶段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jiaoyu/zhongxue/10717.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