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者在文中阐述了执教《机械制图》过程中成功的教学方法。从如何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处理例题与习题的关系、如何分层次地布置课后作业三个方面进行论述,以期与其它同行共勉。
关键词:机械制图,教学方法,兴趣,例题,作业
引言:无论是大学、高职高专还是中等职业院校,只要有理工科类专业无一例外地会开设《机械制图》课程;同时,该课程的内容却不会随学生的文化水平做相应改变。因此,也许对于大学生来说并不难学的这门课程对于进入中职学校的初中生来说却是“想说懂你不容易”。而作为培养学生识图绘图能力的重要环节教师的教学方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正文:《机械制图》这门理工类专业的基础课程对于刚进中职学校的学生来说是一门全新而且有相当难度的课程。说它“新”是因为初中毕业生主要学习了语数英等文化课程,从未接触过类似的课程;说它“难”原因有三,一是学好这门课程本身有一定的难度,二是初中生的理解能力和空间想象力普遍不强,三是进入中职学校的学生文化水平不高且学习力差。我在近二十年的教学过程中逐渐发现要想达到引导这些学生学好这门课程并不是不可能的,只要方法得当。下面就谈谈我的教学方法。
一、 在如何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上多下功夫。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人亦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对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因此教师要在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上多下功夫。
首先要充分利用好模型,帮助学生培养空间想象力,克服学习困难,培养学习兴趣。模型给学生的直观性是其他教学工具无法代替的,课堂上老师先从图形上帮助学生构建物体形状,继而取出模型进行对照说明,给学生以“眼见为实”的感觉。从而可以让学生体会到这门课程与实际生活并不遥远。在模型的选择上也要精细,以“常用、简捷、有后续性”为原则。在学习基本形体时,如图一所示的a图和b图两个模型中,虽然b图模型对称性强,但a图的模型更常用,且可以与其它基本形体组合成新的较复杂的形体(如图二)供学生学习具有较强的后续性而被有心之士更多采用。
其次,课堂教学中有机穿插精心设计的互动环节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如提问、学生上台板演、作业、作品展示等让学生体验成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接龙”(或称“开火车”)游戏是我经常采用的活动之一,如在进行形体分析法的教学环节中,在黑板上先绘制一个较复杂的立体的轴测图,由一组的第一桌开始依次回答是什么类型的组合体——由几部分叠加而成——每一部分是什么简单形体——相互之间是什么样的表面连接方式——又进行了怎样的切割——相互之间的位置怎样……,整个一串问题下来,再由老师进行一次汇总,把复杂的问题采用了“各个击破”的方式简化了,达到了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热烈的目的。
第三运用现代教学手段,用先进的技术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电化教学有效地弥补了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之处,可以使静态变动态,使原本难以在课堂上展示的事物,易于演示且清晰可见,还有利于突出某些概念的本质特征,起到了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的重要作用。
第四教师本身的人格魅力也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一个教育家曾说:“教师的个人范例置于学生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无法替代的最有用的阳光。”教师要想教好一门课,自己本身要喜欢这门课并把自己的这种喜欢通过肢体语言展示给学生,让学生从教师身上看到课程的重要性和吸引力。课堂要求一名优秀老师去用心经营。实践证明,良好的课堂氛围,不仅可以融洽师生关系,增进师生情谊,还可以让人如沐春风,提高教学效果,突出教师的个人魅力,增强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影响力和感染力,使课堂教学不呆板,从而有利于课堂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
二、例题与学生习题难度的有机安排有利于习题的正确性。
中职学校学生的文化水平决定了教师为他们的空间想象力和绘图读图的能力的培养目标必须是有针对性的。
首先例题和习题的安排要有明确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并要各有侧重。例题的目标有基本目标、整体目标和拓展目标,习题的目标侧重于基本目标和整体目标。所谓基本目标是指难度一般90%以上的学生教师适当点拨就能够掌握的目标;所谓整体目标是指难度中等70%以上的学生通过讲解或练习能够掌握的目标;所谓拓展目标是指难度较大,作为本门课程涉及到但大多数学生较难掌握的目标,是为少数的有一定拓展能力学生准备的“饭后甜点”。例如在学习“组合体视图的画法”有关叠加类组合体的画法时,可先举如图二所示模型利用多媒体展示用较短时间来进行讲解,达到让大多数学生通过例题掌握画图的步骤与方法的目的;再举如图三所示模型在黑板上分步演示用较长时间进行讲解,达到增强对形体分析法的理解和牢固掌握画图步骤与方法的目的;再举如图四所示模型对画此立体视图的难点和关键进行分析后让有兴趣的学生课后讨论完成任务,达到分层教学的目的。
其次例题要有示范作用。例题要体现主要知识点的运用,要体现教学解题方法的训练和解题技能的培养,要揭示例题的解题规律和体现例题的思想方法,这样才能体现例题的典型性,分析例题前可适当回顾知识要点及解题的基本方法,以便例题的学习更自然、更轻松。
第三对例题和习题的安排数量要适中、例题要精练。例题要涵盖本次课的主要的教学内容,结合前次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能结合学生习题中的普遍错误和典型错误就更好。
三、作业布置的科学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我们面对的是个文化水平参差不齐上学目的各不相同的群体,因此我认为作业布置要讲究科学性。
首先作业布置要强调课堂作业与课后作业的“并驾齐驱”。课堂作业不宜耗时长,可针对单一的某个知识点出题,课后作业宜涵盖面广内容面面俱到又重点突出,两者不可偏废不可相互代替。
其次课后作业要针对不同层次来布置。我把作业拉开档次,分必做题、选做题两种。必做题体现本次课的基本内容和重点;选做题体现对学生高层次的要求,这类题目不宜过多,每次2-3个即可。对选做题实行“加分”政策,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实践证明此方法应用以来一直收到很好的效果,部分掌握一般的学生对选做题也“跃跃欲试”,“吃着碗里的想着锅里的”,产生了良好的竞争效应,掌握情况较好的学生甚至开始“接私活”,寻找相关的题型练习以期与其它学生“一决高下”。学习较差的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也“试试河水的深浅”、“摩拳擦掌”完成习题的积极性由此提高了许多。
结束语:学无止境,教学方法的探索也永无止境。作为担负着培养产业工人大任的中职学校教师的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不断吸收别人好的教学方法,探索新的教学理念,不断充电,不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