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是一名高职学院从事体育教学工作的教师,通过多年的教学和师生的交往,体育与健康课仅仅通过单纯的体育教学(实践课)是不够的,深刻感受到高职学院推行体育保健课的理论教学重大,它的主要目的是运用现代医学保健知识技能,对体育运动参与者进行医学指导和保健,以达到促进其生长发育,增进身心健康,增强体质,防治运动型伤病等目的。只有通过理论和实践教学相结合才能解决师生在上课和课余锻炼中遇到的解决不了的问题,防止锻炼的盲目性。
关键词:推行体育保健教学重大意义
1.学生对推行体育理论课教学观念的转变
据我调查,我国的高职学院几乎没有开设体育理论课。绝大部分师生都认为体育课是最好上的,也是最轻松的,他们认为体育课就是体育教师带着学生玩,上课时体育教师集合,学生自己借器材玩,这种传统的观念已经根深蒂固了。如果学院管教学的院领导也如此认为,我想体育与健康课是名存实完的,教学的效果是得不到体现的。
根据教育部教育厅[2003]13号文件规定,体育课名称定为“体育与健康”,以体现健康第一和课程的综合性。体育与健康包含体育与健康两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身体锻炼的实践内容。本学科的授课时数,除每周2课时的体育与健康课外,根据课程计划的规定,由学校自行安排每周3次以上的课外体育活动,其中应有1课时在体育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体育锻炼。构建本课程内容的指导思想,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以“健康第一”作为指导思想,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体育与健康学科教育的综合能力,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体育与健康课的要求规定了理论与实践课同等主要的。
进入21世纪,由于国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师生越来越意识到了健康的重要性,越来越多的师生自掏腰包到一些健身会所健身,到一些俱乐部打球等等。也有一部分师生在课外之余咨询体育教师,告诉他们健身的方法,在锻炼之中遇到的困难加以指导。还有一部分师生希望学院提高专门的健身器材,提供专门的指导教师指导,也希望学院开设体育保健课程,指导他们健康的去锻炼,达到健身的目的。这些都表明了师生对体育与健康课的认识更加深刻了,这门课的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这说明了学校体育对终身体育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2.健康与保健的观念
2.1健康的概念
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不生病就是健康,这种理解是片面的。健康是一个综合概念,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中,人们的认识随着生产技术、社会结构的变化,特别是随着医学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变化而发生演变。
1948年,在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宪章中,首先提出了健康的含义,认为“健康不仅是免于疾病和衰弱,而是保持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完美状态”。这标志着生物—社会—心里医学模式三维健康观的形成。至此,人们对健康的认识拓展到生理、心理、社会学领域,甚至涉及道德和生殖健康内容。1978年,在国际初级卫生保健大会通过的《阿拉木图宣言》中提出,“健康不仅是疾病和衰弱的匿迹,而是身心健康、社会幸福的完美状态”。1990年世界卫生组织明确提出“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
2.2影响健康的因素
影响健康的因素很多,医学家将其主要因素归纳为四类,即生物因素、环境因素、生活方式因素和卫生服务因素。
2.2.1生物因素
随着物质生产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影响人们健康的因素虽然发生了变化,但是生物因素仍然是影响人们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1)老传染病的危害依然存在近年来,销声匿迹的或得到控制的一些传染病如狂犬病、霍乱、鼠疫等又呈蔓延发展之势。据卫生部统计,2002年我国狂犬病发病1122例,死亡人数位居传染病之首。(2)全球结核病处于紧急状态近期世界卫生组织对全球结核病流行趋势的调查显示,现在全世界1/3的人口被结核病传染,已患有结核病的人有2000万,每年新感染的病人约900万,死亡人数高达300万。在我国,结核病的回升态势也同样严峻。据卫生部调查统计,我国约有3.3亿人已感染结核菌,约有600万肺结核病人,其中有150万具有传染性,每年死亡人数高达25万。(3)新的传染病不断出现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人们相继发现了30多种新的传染病,其中,不少以爆发流行的形式出现。例如2003年全球流行的SARS,造成全球数百人死亡。2003年出现的H5N1型禽流感,全球已有64人死亡,且对全球的经济,特别是养殖业造成巨大的损失和重创。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新传染病的传播速度大大快于人类对它认识所需的时间,给人类健康带来了较大的危害,因此,应引起人类的高度警惕。
2.2.2环境因素
目前,我国白血病的自然发病率正成上升趋势,尤其是儿童白血病的发病率更为明显。大量研究表明,环境污染是诱发白血病的罪魁祸首。在一些农村地区,有污染的工业生产产生的大量持续的空气、水源污染,造成附近村庄自然作物死亡,居民癌症等疑难杂症的发生率显著提高。在诸多的环境因素中,首当其冲的是食品污染。我国医学工作者在调查中发现,癌症的发病率逐年增加与农药化肥的使用成正比关系。农村中40%—50%的儿童白血病患者,其发病诱因或直接原因便是包括农药在内的化学物质;其次是人为造成的家居环境中的潜伏污染。这些污染是:化学污染、电磁辐射污染、生物污染、静电污染等。
2.2.3生活方式因素
世界卫生组织1992年在一份报告中指出:全球60%的死亡是由于不良生活方式所造成的。现已确定: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指不良的饮食习惯、生活不规律、吸烟、酗酒、运动不足、情绪不佳等。由不良生活方式引起的各种急慢性疾病,诸如冠心病、癌症、脑血管病、高血压病等也称生活方式疾病。生活方式疾病与传染病不同,它是不能用疫苗来预防的,而且每一种不良习惯对健康都有多种危害。如因长期大量吸烟引起的常见病中,有肺癌、肺炎、支气管炎、肺气肿、胃癌、局部缺血性心脏病和其他心血管疾病,约占死亡率的80%以上。吸烟不仅对吸烟者本人的健康造成危害,而且会对周围的不吸烟者造成被动吸烟的危害。随着高科技迅猛发展,生活和工作节奏的加快,不健康生活方式对疾病的影响将进一步扩大。专家指出: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疾病将成为21世纪人类的头号杀手。
2.2.4卫生服务因素
卫生服务是指卫生机构和卫生专业人员为了防治疾病、增进健康,运用卫生资源和医疗干预,有计划、有目的地向个人、群体和社会提供必要服务活动的过程。卫生服务水平的高低与人们的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如医务人员少、医疗水平低、三级医疗预防网不健全、卫生经费少、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重治轻防等均为影响全民健康水平的因素。2003年,SARS的发生和蔓延充分暴露了我国防疫体系存在的问题,如缺乏专业队伍、疾病监控报告体系落后、数据分析迟缓、实验室监测能力不足等。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SARS预控工作的开展,引起了卫生部门的高度重视。
2.3体育保健的观念
体育保健是人们有意识地、科学地采取一定的运动方法,以增强自身体质,预防疾病并保持身体健康的行为。为了达到保健的效果,合理的运动辅以科学的饮食和保持良好的心理卫生是必不可少的。通过运动的保健形式更加强调在运动的同时注意科学合理的饮食疗法。在生活压力日益繁重的现代社会,通过运动调节情绪、增进心理健康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也得到不断完善。在保健方法上除继承和发展具有我国民族特色的拳、功、操等外,也把西方的功能锻炼、器械治疗等加以吸收应用,并在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等疾病和运动系统伤病等的防治中取得一定成就。体育保健不仅在学校、企业、社区广泛开展,而且在广大的农村也正积极倡导健康、保健新观念,运动、保健正成为新的生活方式。
3.体育保健课内容选择意义
体育保健课内容的选择是相当重要的,很多学生本来就不喜欢上体育与健康课,何况是是上室内理论课。那么,我们如何能改变学生的这种观念,让学生喜欢上理论课,让他们意识到理论课的重要性。我想,内容的选择意义重大。根据我多年的教学经验,学生对贴近体育与健康课实际的内容还是很感兴趣的。譬如说常见运动损伤的保健踝关节扭伤该如何治疗与恢复,常见疾病中的中暑、肌肉痉挛等。在理论课上讲这些内容时学生的热情是很高涨的,也愿意和老师互动,效果是很不错的。我认为开设体育保健课的大致内容如下几个方面。
3.1体质与健康
给学生介绍体质的影响和影响因素,健康的概念和影响健康的因素等。只有了解了这些,学生才会意识到健康的重要性,只有意识到了健身运动的重要性,才能下定决心,坚持锻炼。
3.2运动对人体的影响和保健方法
给学生介绍人体主要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介绍不同强度的运动对人体的影响,运动对不同不同人群的影响和保健方法,所以适度的运动,科学的锻炼方法是很重要的。
3.3常见疾病和运动损伤的的保健
给学生介绍人们在生活中常见疾病和运动损伤的原因、症状、处理及其原则。这些都是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常见疾病和运动损伤,这些对他们是有指导意义的,对他们的健康是很重要的。
3.4营养对人体的影响和保健方法
讲解人体能量需要量及其食物的来源,膳食参与摄入量和人体必需营养素的种类及其生理功能和不同人体的营养保健。
3.5按摩疗法
介绍按摩疗法的生理作用,注意事项,基本手法和常见疾病的按摩疗法。
4.几点建议
体育保健是在医疗卫生和体育运动相结合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一名综合性学科。它的本质是研究体育运动对人体的影响以及人体对体育运动进行积极性适应的理论和实践。学习的目的是运用现代医学保健知识和技能,以达到促进其生长发育,增进身心健康,增强体质,防治运动型伤病等目的。那么开设体育保健课建议如下:
(1)各高职体育学院的院领导应深刻认识到“健康”的重要性,给予大量的支持开设体育保健课,给老师提供必要的教学设施。
(2)作为高校的体育教师要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敢于走向讲台,给学生讲授理论知识,通过理论去指导实践。
(3)广大的学生应从本质上意识到健康的重要性,主动去关注健康,多了解体育理论知识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孙飙,姜文凯.江苏成年人体育生活部分情况调查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1999,(1).
[2]熊斗寅.从国际大众体育发展趋势展望我国全民健身计划的发展前景[J].体育科学,1998,(2).
[3]体育保健编写组.《体育保健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