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是当前教育教学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从一名高中思想政治教师角度,简单阐述新课程与政治教师专业成长的几点感想。本文从三个方面:(1)要更新教育观念;(2)要改变教育方式;(3)要转变教学行为来讲述新课程与教师的专业成长的感受。
【关键词】新课程思想政治教师专业成长
自2001年6月7日,教育部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称《课程改革纲要》)以来,新课程在全国全面实施,新课程能否顺利实施,关键在于教师的素质能否适应要求。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作为一名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必须在这场变革中,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促进自身专业的成长。
此次课程改革所带来的变化,反映在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教学行为的改变上。因为,任何一项改革的设想,最终都要靠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去实现、去完善。然而,任何一种新观念的确立,都是对旧观念的一种变革,而变革的往往是那些我们已经驾轻就熟的东西,这给我们广大教师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它不仅要改变千百万教师的教育观念,而且要改变教师们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在这场变革面前,作为一名高中思想政治教师,要积极应对新课程所带来的挑战,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促进自身专业的成长,成为一名符合新时代需要的新型的思想政治教师。
一、要更新教育观念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正确的思想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思想意识,则会把人们的活动引向歧途。正因为如此,我们要一定要重视识的作用课程改革需要一批有改革意识的教师来操作。从理论上,以及实践的经验上来看,教师本身的素养能否跟得上课程改革的步伐,从根本上决定了课程改革的成败。教师在面临新课程改革时,除了要认真解读、领悟新课程体系中蕴涵的思想,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所以,要走进新课程,更新教育观念是走进新课程的前提。
这一次课程改革所提出的教育理念是一次重大创新和历史性突破,新课程强调“三维”结合,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进行整合;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让学生在主动、探究、合作学习中成长等等。在这次课程改革中,我们每位思想政治教师面临着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更新,需要重新审视反思在过去社会背景、教育背景下形成的经验,与自己最熟悉、最顽固的“自我”作斗争,重新学习,重新建构,学习新课程,研究新课程,树立新的学生观、学习观、教师观、教学观、教材观、课程观,从而走进新课程,推进新课程。
在课程改革中,我们必须打破“应试教育”体制所带来的影响,树立新的教育观:(1)要树立“以人为本”、“育人为本”的基本信念。(2)要树立学生自主发展的活动观;树立终身学习观。(3)要树立师生互动、交往的平等观,改变教师中心观教师应该有健康的心理,敢于批判的精神,树立正确的教师观。(4)要要立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整合,构建体现素质教育要求的课堂教学目标体系,改变单一的教学目标。(5)要树立开放的大课程观,改革传统的封闭的旧课程观;(7)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静止观,树立评价促发展的发展观。进而吸收先进的教育理念,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新均教育价值观,更好地指导教学实践。
二、要改变教育方式
按照《课程改革纲要》的精神,课程改革需要一批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来操作。从理论上,以及实践的经验上来看,教师本身的素养能否跟得上课程改革的步伐,从根本上决定了课程改革的成败。作为一名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在面临新课程改革时,除了要认真解读、领悟新课程体系中蕴涵的思想,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以外,还应根据新课程的要求,积极改变教育方式。在新的教育观念指导下,用新的教育方式,走进新课程,推进新课程。
(一)教师之间要更加紧密地合作
长期以来,教师的工作成为一种所谓孤独的工作,即教师不仅与学生有心理距离,而且同行之间很少交流彼此对教学的看法。这种情况在我们思想政治教师中也比较突出。
调查表明,大多数教师认为“有指导的讲座的研讨对他们最为有效”,在困难解决方式上,教师也大都倾向于“与其他教师交流”。课程的综合化趋势需要教师相互合作、相互配合、齐心合力地培养学生。每个教师不仅要教好自己的学科,还要主动关心和积极配合其他教师的教学,从而使各学科教学有机融合、相互促进。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内容非常丰富,新观念、新知识层出不穷,每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召开、党代会的召开等等都会产生许多新的改革措施、新的路线方针政策、新的理论成果,加之新课程背景下,教学资源的开发,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政治教师彼此孤立与封闭,极少与同行切磋,显然是不适应形势发展需要的,所以,思想政治教师必须学会与他人合作,与同学科甚至与不同学科的教师团结协作,密切配合,相互启发,相互促进,共同促进学生健康全面的成长。
(二)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
新课程呼唤综合型教师,多年来,学校教学一直是分科进行的,教师的角色:—旦确定,不少教师便把自己禁锢在学科壁垒之中,不再涉猎其他学科的知识,这种情况在我们思想政治教师中也为突出。
我国近代思想家黄宗羲曾经说过:“闻之未闻、业之未精,有惑而不能解,则非师矣。”所以,政治教师不仅仅是学生政治上的指路人,而且是马列主义和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者。政治教师必须善于接受和消化新观念、新知识,认真钻研业务,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促进自身知识结构的“更新换代”。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在内容上大大更新,增加了许多反映社会经济文化科技新进展、时代性较强的内容;出现了大量现代社会中的科技新成就与新问题,如基因、克隆、人类基因组计划、转基因产品、纳米技术等;高一的经济常识大量增加了财政、税收、储蓄、债券、股票、信用卡、支票、国际贸易、国际金融等市场经济的具体知识和相关的政策;高二哲学常识与高三政治常识中,也增加了许多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方针、政策: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倡创新精神、与时俱进等。新教材中大量新内容的出现对政治教师的知识结构提出了巨大挑战,要求政治教师平时就要注意通过报刊、互联网、电视媒体、参加研讨会等各种渠道不断学习,随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增加跨学科,尤其是政史地三门学科综合知识。新教材强调课程综合化,强调各科之间的沟通与综合。这要求政治教师不断学习,全面拓展各方面修养,不断地更新知识结构,做到“与时俱进”。
(三)学会开发利用课程资源
新课程内容则是以综合性、现代性、开放性和灵活性的方式出现的。根据新课程的理念,思想政治课教材,教学参考、近期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时事政治内容等,仅是一种主要的课程资源。政治教师要上好这样的思想政治课,除了必须努力拓展自己的知识领域和专业技能外,还必须有大量配套的教参、教具、学具和音像资料等,最好还要注意开发利用更多的教育资源。
目前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很多:一是校内的教育资源,如图书馆、各类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二是校外的教育资源,包括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工厂、农村、科研院所等广泛的社;会资源及丰富的自然资源;三是信息化的教育资源、网络资源等等。例如,记载了中国改革开放二十年变化的记录片《中国巨变实录》,在党的十六大召开前夕,中央电视台播出的《走向辉煌系列报道》以及《走进新时代》、《春天的故事》等反映我国革命和建设成就的音响资料,我们将可以录下来成为多媒体资源,在讲解相关教材内容时向学生播出,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同时,在教学时就不能再死扣一本教材,不仅教学生读课本,还要教学生读课外书籍;不仅要教学生读有字之书,更要教学生读无字之书;不仅要引导学生“读书”,更要把学生当作一本书来“读”。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走出教科书,走出课堂和学校,走向生活、走向社会和自然,充分利用和开发校内外的各种课程资源。
三、要转变教学行为
按照《课程改革纲要》的精神,课程改革需要一批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来操作。从理论上,以及实践的经验上来看,教师本身的素养能否跟得上课程改革的步伐,从根本上决定了课程改革的成败。作为一名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在面临新课程改革时,除了要认真解读、领悟新课程体系中蕴涵的思想,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方式以外,还应根据新课程的要求,改变自身的教学行为。在新的教育观念指导下,用新的教育方式,用新的教学行为,走进新课程,推进新课程。
(一)改变教学模式:由封闭的教学模式走向开放的教学模式
根据新课程理念,走进新课程,须改变传统的封闭的教学模式走向新的开放的教学模式。因为,认为教材凝聚了人类文明和人类知识的精华,具有权威性、学术性和知识性的特征,教学就是把这些文明和知识的精华教授给学生,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对这些知识的获取和积累的过程,这种是以知识传授为主的、单向传输的教学以教材为本的模式,受到了严峻的挑战。新的教学模式要政治教师发挥学生主体能动性,要改变学生脑海中已习惯了的固有的课堂模式,改变学生心目中的课堂里必须安静听讲、仔细记学习笔记的传统模式,构建课堂上应该自主学习,相互讨论、合作,并在实践中论证所得结论的新模式;改变原课堂中老师不提问学生不能发言,要发言必须先举手、得到老师允许后再起立发言的习惯,建立起课堂上可以即时提问,可以在老师的引导和帮助下即时讨论的新方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即转变为以学生的全面发展的、双向互动的、以人为本的新教学模式。
(二)改变教学策略:由传统的片面的教学策略转变为新的全面的教学策略
根据新课程观念,不再过分强调教材的精华性、权威性和学术性,而强调教材只是一种材料和资源。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还包括学生对学习过程的理解、学习方法的掌握,以及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熏陶,通过创设情景,开展协作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学会全面发展。从而,在知识传播和能力培养、方法掌握等方面要做到和谐统一。因此,思想政治教师的教学策略也要发生改变:
1、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当代思想政治课教学应致力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其最大的特点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即通过知识、技能的传授,最大限度地发挥课程潜能,实现育人的功效。传统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注重的是知识的传授。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以人为本。它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另外还要求让每个学生拥有健康的身心,优良的品质和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从而实现全体学生的发展,以及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
2、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叶圣陶说过,他并不称赞某老师讲课时有怎样的最高艺术,“最要紧的是看学生,而不是光看老师讲课。”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老师是课堂的中心,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绕教师转。长此以往,学生习惯被动地学习,学习的主动性也渐渐丧失。显然,这种以教师“教”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是不利学生的潜能开发和身心发展的,更不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从现代教育思想来看,不仅要看“教”,而且要看“学”。
3、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重结果轻过程”这是传统的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中的弊端。思想政治教师在传统教学中,只重视知识的结论,忽略知识的来龙去脉,有意无意压缩了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思维过程,而让学生去重点背诵知识要点。只注重结果的做法导致学生一知半解,似懂非懂,造成思维断层,造成教学质量低下。甚至出现学生严重“消化不良”,只会背诵,不会运用。重过程就是教师在教学中把重点放在揭示知识形成的过程上,暴露知识的思维过程,让学生通过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去发现真理,掌握规律。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既增长知识,又提高能力。
4、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让学生全面发展,并不是让每个学生,及其每个方面都要统一规格平均发展。备课用一种模式,上课用一种方法,评价用一种标准是现行教育中存在的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这种教学模式不符合学生实际,且压抑了学生个性和创造力的培养,导致现行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的许多问题和矛盾的产生。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必须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因而,教育的内容、形式、要求必须有多样性,教育评价主体、评价的指标也应当多元化。“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这种思想在一些地方的大面积实验造就了一批成功的范例。“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教育评价的意义就在于为实现“更好”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最好”、“最差”只是相对的标志,暂时的现象,而不断地争取更好才是教育质量评价的永恒追求。
(三)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单一的、被动的学习方式转向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根据《课程改革纲要》的要求,原有单一的、被动的学习方式,已经不适用新课程要求了,要引导学生建立和形成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这也是高中思想政治课必须迫切解决的问题之一。
纵观以往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教师的“教”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独立性没能得以充分伸展,普遍存在着“重视双基的授受,忽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重视结论的给予,忽视过程的生成;重视具体分数的评价,忽视评价所能带给学生的发展”等等一些诸多问题,学生的创新能力遭封杀、悟性灵性受抑制。究其原因,都是旧有的学习方式惹的祸。倡导全新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更显必要。
1、要提倡学生合作学习。“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孔老夫子在2000多年前的论述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提出的21世纪为人的四大支柱之一的“学会共处”不谋而合。新课程也十分关注“合作学习”这一理念。鉴于此,我们课堂教学要改变个体学习的现状,加强学生合作交流能力的培养。提倡课堂学习活动化,将学生分成各种各样的小组,进行讨论、辩论、小品表演、角色表演等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随着学生之间不同程度的交往和互相配合、互相帮助,集体的荣誉感、责任感,以及与他人的交际能力、合作能力、平等意识都会悄无声息地得到增强,从而达到思想政治课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全面提高学生能力的目的。
2、要提倡学生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条件,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方法。政治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并进行方法指导。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使学生的交往能力、处理信息的能力都得到发展,这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能力,更是新课程的必然要求。
3、要提倡学生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改变,学生由过去从学科的概念、原理的开始学习的方式变为学生通过各种事实来发现概念和原理的方式。这种学习方式的中心是针对问题的探究活动,当学生面临各种让他们困惑的问题的时候,他们就要想办法寻找问题的答案,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要对问题进行分析、综合,找出问题解决的方向,然后通过观察、实践来收集事实,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得到第二手的资料,通过对获得的资料进行归纳、比较、分析,形成对问题的解释。最后通过讨论和交流,进一步澄清事实、发现新的问题,对问题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综上所述,新课程的实施,给我们思想政治教师提出了新的严峻的挑战,同时也会给我们创造了不可多的机遇。过去要求教师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现在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是一条小河,一条流长新的小河。要达到这一要求,现代教师就要敢于否定自己、更新自己、发展自己与提高自己。只要人们切实转变教学观念、改变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敢于创新,敢于探索,把教学的“立足点”真正放在学生的发展上,努力发展学生的包新思维,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就一定能够实现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说的“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才”的美好理想。因此,只要我们思想政治教师,能从传统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和教学行为束缚中走出来,建立符合新课程要求的新的教育观念和采用符合新课程要求的新的教育方式、教学行为,学习掌握新的教育要求和专业技能,我们一定能与新课程改革一起成长。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基[2001]17号,2001年6月7日发布
2《政治课教学》浙江省教育学院教学月刊社2003年第9期
3《素质教育大参考》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7期
4《中学政治及其它各科教与学》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出版2003年第9期
5《教育研究与实验》《教育研究与实验》编辑部2003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