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化教育研究投稿加强高校声乐教学中对歌唱者心理的培养

所属栏目:职业教育论文 发布日期:2014-12-17 16:23 热度:

  声乐教学是一种综合性极强的表演艺术的学科教学,它表现力极其丰富,具有复杂性和多元性的特点,给高校的声乐教育和受教育者带来极大的难度。声乐教育包括技巧的培养和心理的培养,心理培养应当与演唱技巧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

  摘 要:在高校声乐的教学中,人们往往只重视各种歌唱技巧,而忽视了歌唱者的心理对声乐演唱和教学的重要作用。本文通过探讨歌唱心理的作用、构成和影响因素,为加强高校声乐教学对歌唱者心理的培养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 电化教育研究,歌唱心理,声乐教学,培养研究

  一、歌唱心理之于声乐表演――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著名的声乐教育家沈湘提出:“在歌唱中,心理要素处于主动的、主导的首要地位,其他有关歌唱发声的生理要素都是被动的从属地位。”心理因素一直贯穿歌唱者的学习和表演过程的始终,歌唱心理的好坏甚至直接决定着歌唱活动的成败。

  在高校声乐教学中,我们常常可以发现:有的同学渴望展示自己也许还不够成熟的才能,无论是在课上或舞台上,都充满着强烈的表现欲望,甚至能在台上超常发挥;而有的学生却刚好相反,他们缺乏表现的热情和欲望,演唱时过分紧张而不能发挥自己的正常水平,在台下唱得不错,一上台就“怯场”,练习得滚瓜烂熟的节目却偏偏“卡壳”,有的出现心跳加速、身体僵硬、两腿打颤、忘词跑调等现象。这两类同学唱功或许不分高下,可是却导致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演出结果,这都是他们的歌唱心理不同罢了。

  然而在高校的声乐演唱和教学中,人们却往往重歌唱技巧而忽略心理因素的作用。歌唱艺术本身就是由生理学、心理学、声乐技巧学以及物理学等学科交叉组合而成的艺术学科。现代心理学表明:不良的心理因素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导致身心疾病的发生,导致声音沙哑、变调、晦涩,甚至失音。我国中医学上讲的“七情致病”、“怯泣失音”、“暴怒失音”就是心理因素造成的。歌唱心理不正常会导致整个发声器官功能不同程序的紊乱。上述现象并不是初涉舞台的表演者的专利,甚至专业表演者在重大演出时,也时常会有紧张失控的心理障碍发生。因此加强声乐教学对歌唱者的心理培养极为重要,心理状态掌握着歌唱的“命脉”,真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二、歌唱心理揭秘

  1.歌唱器官是感觉的“乐器”

  通俗地说,歌唱心理是“对歌唱的感觉和想法”。人的歌唱器官是特殊的“乐器”,没有太大的直观性,声乐教学中的歌唱方法一般由教师通过“感觉”的方式向学生传授。歌唱发声的感觉现象归纳起来有听觉、内视觉、触压觉、静觉与动觉。

  ⑴听觉。听觉是指人耳接受外界的声音,再经过自己的分析听到歌声。演唱者运用自身的“内听觉”监听发声状态,对调整歌唱器官的动作,进而达到满意的发声效果。

  ⑵内视觉。自己唱出来的声音,不仅能“听”,而且能“看”,在共鸣腔体内看到明亮的音色和包围着它的较暗的“共鸣空间”就是“内视觉”。它能使声音更加柔美、圆润。

  ⑶触压觉。声音在共鸣腔体振动时,腔体内壁有轻微的碰触和抵压,这是声波使空气振动刺激了我们的肌肉内壁神经。

  ⑷静觉与动觉。歌唱器官产生作用时,收缩的运动感觉称为动觉。静觉是相对于动觉来说的。是指形成歌唱的支持力后保持腔体扩张状态时的相对稳定状态。

  2.歌唱的灵魂是情感

  歌唱是情感的艺术,情感是歌曲的生命,是声乐教学的灵魂。歌唱用声音唤醒人类的精神意识,是情感的美化和升华。一个歌唱者声音再甜美,高音的处理技巧再好,可是不认识歌词,不了解词作者的意图,又怎能唱好作品。没有情感的注入,唱歌顶多算个发声机器,只有懂歌曲的人才能将它唱活。我们教授声乐课时,如果能在歌唱前先让学生充满激情地朗诵歌词,体会和酝酿感情,能使学生形成自如生动、富有感染力的语气。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感受音乐、表达情感,积极地投入歌唱――就好像讲故事时的高低起伏,抑扬顿挫。

  三、歌唱心理是操纵演唱的“幕后高手”

  歌唱离不开一定的心理作用,歌唱受心理调控,心理作用对歌唱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那么是那些因素影响着歌唱心理呢?

  1.歌唱的审美和想象的心理

  人们因为年龄、性别、智能、个性及职业和社会背景不同,会在音乐接受中存在接受类型、听觉习惯、评价标准和音乐趣味等差异,存在审美理想、判断能力及效果的差异。在歌唱的审美活动中,主体的演唱审美力是一个核心的概念和最基本的问题。大众声乐和流行音乐比较贴近大众生活,与大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能被大学生接受并喜爱。例如80年代的歌曲有崔健的《一无所有》、齐秦的《大约在冬季》;90年代张雨生的《大海》、罗大佑的《童年》;2000年陈百强的《相思河畔》等等,都受到了不同时代年轻人的热烈欢迎。这些歌曲通俗易懂,能够引发学生的审美感受,因而也容易被学生学唱。

  2.歌唱情绪心理的作用

  紧张是人的一种情绪,歌唱者登台表演时,嗓音和演唱风格的好坏都决定于这个“情绪”。人的情绪有时活泼愉快,有时沉闷忧郁,只有精神愉快才能引起观众的兴趣。当歌唱者心理产生情绪异常,与歌曲本身所要求或表达的意境发生冲突而不能进入角色时,便会严重地影响到演唱的水平。例如,南宋民族英雄岳飞的词曲《满江红》“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眼望仰天长啸……”所要表达的情绪和意境是收复失地、救亡兴国的“悲怆”和“壮怀激烈”。当歌者的情绪不能稳定地进入并融入这一意境时,演唱的技巧有可能与意境想矛盾,演唱便无法传达出歌曲的风格和精神。

  3.性格、个性和气质对歌唱心理的影响

  性格是人的个性心理特征。个性是指一个人在气质、性格、行为上表现出来的与其他人的相异之处。我们一般把人的性格分成内向、外向和双重性格三种类型。通常内向性格更容易 “怯场”。外向性格开朗、活泼、自信,很容易在舞台上或课堂上演唱轻松地挥洒自如,而内向性格的人重视主观世界,紧张拘谨,他们对于受到的贬低和遭受失败的反应比别人更加敏感,在演唱中容易出现消极的歌唱心理。   4.生理因素对歌唱的影响

  身体和生理的状态和其外界的评价必然会反映到歌唱者的意识和心理上。俗话说:“艺高胆大”,作为歌者,每个人的天赋不一样,有优越的外表形象和得发声条件必然会增强一个歌者的表现欲和自信心,促使他发挥良好。相反,条件较差会会抑制演唱水平的发挥。其次,生理上的病害、生活习惯的好坏等也会影响演唱心理。

  四、六大“宝典”加强声乐教学心理培养

  在高校的声乐教学中,既然良好的歌唱心理如此重要,而歌唱心理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那么我们就应该在日常实践中加强对歌唱者的心理培养,这是歌唱者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

  1.声情并茂,丰富情感体验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声乐艺术的魅力取决于声乐的情感表现,声乐艺术的核心是情,是情动于中而形于外。“表情是歌唱的灵魂”,只有当声音和表情同样生动时,歌唱才可能被称为艺术。要从每首歌词和曲调的旋律中把握住歌曲感情基凋。声乐演唱是歌唱者对声乐作品的二度创作,在创作中不单要具备高超的演唱技巧,准确表达作曲家的思想内涵,还要能在此基础上,融进自己的思想和个性,使其内涵更丰富,更具艺术感染力。

  世界著名男高音卡雷拉斯歌声从表面上看并不那么夺目,但当他一旦将富有感情色彩通过声音传递给人,就如同强大的磁场一样吸附人的灵魂。谈到怎样对待唱歌时,卡雷拉斯说,首先是他的心灵告诉他要表达什么,然后是他的思想指导他,最后才是他的声音。所以在声乐教学中,我们要改变重技不重情的教学方法,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在演唱时注重以情带声、声情并茂。

  2.快乐歌唱,培养良好心境

  心理学研究的表明:人在良好的心境下,对喜事出现的概率和成功可能性会高估,而在不良的心境下则相反。愉快的情绪可以保持大脑活动的高效率,而不愉快的情绪则干扰整个活动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歌唱看成是人生中最快乐的事。第十届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民族唱法的第一名,是一位业余的藏族歌手,当记者采访时,问她为何能在大赛中轻松歌唱,她说:“我喜欢歌唱,唱歌对我来说是一种享受。”

  3.相信自己,锤炼意志

  在声乐训练中,学生要集中和维持注意力,进行深入的思维活动,抵抗外加干扰等都需要意志力。坚强的意志力不但可以调动自己的智慧、手段去克服声乐学习上的重重困难,还可以调节心理状态,克服紧张,保持镇定。自信心是意志结构中一个重要的心理因素,要让学生获得自信心,一方面,声乐教师应尽可能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条件,比如举办班级演唱会、文艺演出等方式,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从小舞台到大舞台,小成功到大成功。另一方面,要学会欣赏学生,运用赞赏的语言、目光和动作,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声乐的兴趣。最后,要教会学生自我激励。要经得起意外的失败考验。

  4.注重声乐技能和技巧的培养

  声乐演唱技巧的训练同心理素质的锻炼同样重要,二者不可偏颇。良好的歌唱心理状态是以良好的歌唱技能为基础的。要相信自己掌握了真正的歌唱艺术,这样就能在精神和生理上获得真正的统一。养成“艺高人胆大”的习惯,因为“艺高”是治疗不良心理素质的“良药”。教师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嗓音条件因材施教,耐心指导,巩固学生基础。这样学生才能在演唱时,把注意力全部集中到声音的运用及情感表达上,演唱时也就不会紧张,学起来轻松愉快,声乐教学水平才能逐步提高。

  5.加强舞台实践经验

  许多人演唱时出现不良心理反应,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缺乏舞台演出的锻炼,适应不了舞台演出的各种刺激。因此,歌唱者必须要熟悉舞台,加强舞台上的演习,了解歌唱艺术是必须向听众的见面艺术。例如,可以在一些带有娱乐性的场合进行表演,练习在较为轻松的气氛和环境中缓解紧张的情绪。在演出时,要把注意力和兴趣放在表演上,把听众当朋友,用歌声倾述自己的情感。台风要落落大方,面带微笑,昂首挺胸,给人一种自然、自信、又落落大方的感觉。

  6.注意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

  身体状态对歌唱心理也有重要影响。一个人的身体状态良好,就能精神饱满,自信心随之也强。反之,如果在演出时身体出了毛病,其精神状态也会被抑制。科学家经过实验证明,当人的生物周期处于低潮的时侯,体力、精神也处于低潮,做事成功性非常少,尤其处于临界更容易出现差错。因此,作为歌唱者在拥有歌唱的天赋的同时,还应加强身体锻炼,保持良好的体魄。

  参考文献

  [1] 徐行效.声乐心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2] 车文博.当代西方心理学新词典[Z].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

  [3] 袁振国.教育新理念[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文章标题:电化教育研究投稿加强高校声乐教学中对歌唱者心理的培养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jiaoyu/zhiye/24389.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