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论文浅谈背越式跳高技术及其训练

所属栏目:职业教育论文 发布日期:2014-12-16 16:57 热度:

  摘 要:在阐述现代背越式跳高的同时,对其训练手段提出了较为独特、具体的建议,旨在为青少年跳高训练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职业教育论文,背越式跳高,技术特点,训练

  针对当前基层业余跳高训练与比赛中,运动员参与背越式跳高的人数比较少,而且成绩普遍不高。青少年时期是身心发展的黄金时期,在这个阶段中,生长发育极其迅速,生物适应能力强。毕业后一直从事体育教学与训练工作,曾经带出多名较高水平的运动员,参加市区级比赛取得优异的成绩。其中跳高项目获得区级比赛第一名九人次,市级奖十二人次。其中,我训练的罗波同学,在2006年重庆大学的单招考试上,1米71的身高,跳出1米95的优异成绩。对背越式跳高的训练与总结,提供给大家研究与参考,旨在背越式跳高的学习与训练中,能更进一步的建立正确的技术概念,形成正确的技术动力定型,做到科学系统的训练,有的放矢,为以后提高运动技术水平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技术训练是背越式跳高的灵魂

  1、背越式跳高的技术特点

  1.1 助跑:助跑是背越式跳高的重要技术环节。美国的一些教练认为跳高成绩的75%取决于助跑,因为助跑速度同腾起的高度密切相关。现在优秀运动员的技术趋势是加长和加快助跑。助跑加快后,再通过训练使速度保持稳定,即保持步长、步频以及适合运动员个人技术特点的节奏。这是跳高成功的关键环节之一。

  1.2 助跑弧度:过去采用的半圆式助跑已经基本被淘汰,现在普遍采用的是“J”型助跑,它是在半圆式助跑的基础上加了一段直线助跑。它的特点决定了其有巨大的优势:直线助跑能使运动员更快、更便于加速。助跑的节奏更容易被运动员所控制;运动员能更正确地踏上起跳点。

  1.3 助跑最后三步步长:倒数第二步比倒数第一步长28――30厘米,比倒数第三步短35――40厘米,即最后三步应一步比一步短。使起跳速度更快。

  1.4起跳:关于起跳角度,一般应为45度或小于45度。如起跳角度过小就会给摆动腿向上摆动造成困难,同时会迫使头向后倒,产生提前“倒体”的错误。同样起跳点、起跳距离、起跳点和摆动的动作,都会影响到腾起高度。

  (1) 起跳点:起跳点应选择在离助跑就近一侧跳高立柱正前方60―90的直线上,其优点是运动员容易踏上起跳点。可以充分利用横杆的宽度,在横杆中部这一最低点过杆。

  (2)起跳距离:起跳距离的长短由起跳点来确定,起跳点随运动员的水平而不同。一般而言,水平越高,起跳点越远,70―100厘米之间。选择了合适的起跳距离才能保证身体垂直起跳,使身体在空中有充裕的时间完成技术动作。

  (3)起跳动作:运动员在助跑倒数第二或第三步时就应开始降低重心,即加大身体内倾(区别于俯卧式跳高的专门降低重心技术动作),而不能到最后一步才突然降低重心。起跳时,起跳腿应先弯后伸,可以产生更大的蹬地力量,从而获得更大的腾起初速度和腾起高度。

  (4)摆动腿和摆臂:波列特(美国运动学专家)曾对跳高的踏跳力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百分之六十的力量来自于摆动腿,百分之二十是双臂摆动的力量,还有百分之二十来自起跳腿自身的力量。因此认为起跳的力量多半来自于起跳腿的看法是错误的。起跳时,摆动腿膝部应积极向上摆动。

  二、速度训练是背越式跳高的中心

  许多专家经过多年的实践和研究表明,以速度为中心的跳高训练方法是行之有效的。一代名将朱建华就是“速度为中心”训练原则的得益者。开始应进行有氧运动,然后是无氧非乳酸性训练(特点是速度快,持续时间短,间歇时间短)。如:30―60米短程疾跑、加速跑;20-30米的“j”型助跑。利用专项准备活动时间或专项训练时间进行“j”型加速跑。使运动员能更好的熟练的 发挥助跑与速度的结合。但训练中提高运动员的助跑速度还要结合他们现有的技术与能力,这种技术能力和助跑速度是处于一种动态平衡。即助跑速度要适合运动员的技术现状,使之表现出现有最高水平,又要借助速度训练提高技术与能力,从而质训练也必不可少,汗斯莫尼(瑞士运动学专家)认为:对于跳高运动员来说,跳过六个栏120―140米,效果很好,其特点是起跳几乎由踝关节完成,与跳高的动作相似,但着地时间超过获得新的平衡。

  三、力量训练是提高背越式跳高的必要手段。跳高虽然属于技术性项目,但力量训练决不容忽视。

  力量往往与速度是统一的相辅相成。对于跳高运动员应这重发展其大腿侧股四投肌、屈髋肌群、手臂以及腰腹部肌肉的力量。一般使用较多的力量练习 手段是负杠铃半蹲、负重跳跃、负重屈体、各种哑铃练习等。需要注意的是负重量,它应在运动员最大力量的70%―100%之间,每个练习重量的重复次数为 3―8次。跳高运动员除了上述发展力量训练外,弹跳力的素015秒,训练效果就大打折扣,同样,采用跳跃跑也可以达到与跳深练习相同的效果。在跳跃联系时,由于跳跃跑包含很多跑和跳跃的因素,在跳跃时,每一跳可达40厘米,其作用也相当于跳深,甚至于跳跃跑比跳深更好。因此,只有对跳深练习提出合理的要求,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四、可以经常用背弓练习、仰卧起坐、前滚翻、后滚翻等组合练习,每个项目数量不宜柔韧性、灵敏性、协调性伴随背越式跳高训练的始终背越式跳高对运动员全面基础训练的要求比较高,跳高运动员除了上述发展速度、力量、弹跳等素质外,还应发展柔韧性、灵敏性、协调性、跳跃性耐力以及随意放松不同肌群的能力。除了常用的柔韧、灵敏与协调练习的过多,建议采用五个比较适宜。这也是我在训练中惯用的方法,对二级运动员以及二级以上水平的运动员,效果特别明显。

  五、心理素质是跳高成功的基石。

  跳高是以失败而结束的项目。跳高比赛不只比技术,也是心理素质的较量与抗衡。特别是心理稳定、自信心、进取心等。心理训练是一个容易忽视的训练领域,而它也是一个训练阶段必须发展的训练领域。从表象训练,集中注意力训练,加强意志品质训练等方法着手训练心理素质。

  跳高训练小结:背越式跳高对运动员全面基础训练的要求比较高,因此,运动员在青少年生长发育时期不能过早地追求专项成绩,要避免早期专项化。运动成绩的提高必须严格遵守人体生长发育规律,进行科学系统的训练,早在16岁前就忙于出成绩的做法是片面的。从总体上说,“加速训练”或早期专项化训练并不能早出人材。因此,对于运动员的早期训练,教练员的眼光应放在“全面基础训练”。全面基础训练才是早出人才、快出人才、多出人才的捷径!

  参考文献

  [1] 跳高训练法赵廉甲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6

  [2] 运动训练学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审定

文章标题:职业教育论文浅谈背越式跳高技术及其训练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jiaoyu/zhiye/24365.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