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胜任力的研究起源于人们对创业者特质的关注。一些研究者认为创业的成功同创业者的特质有关,完善的人格特质能够保证创业的成功性。企业家个人特质包括独特性、创新性、人格与心理特征、开拓新事业和谋求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创业的效果(李君,2010)。
摘 要 根据Thomas创业胜任力理论,成功创业者应拥有把握机遇、人际交往、市场决策、组织管理、战略实施和业务推广等六种能力。这一理论对高校创业教育具有积极的启示意义。高校在实施创业教育过程中应该致力于提升大学生的创业胜任力,保证其能力与创业需求相互契合。为此,高校应该采取积极的措施促进学生创业胜任力的提升。这些措施体现为构建三级创业教育体系、打造“双师型”创业教师队伍、建立创业扶持机构和发展创业学生社团。
关键词 辽宁省论文发表,创业胜任力,高校,创业教育
College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under the
Entrepreneurial Competency Perspective
LUO Lie, YU Hong, CHEN Zepeng
(Students' Affair Office, Shantou University, Shantou, Guangdong 515063)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omas entrepreneurial competence theory, successful entrepreneur should have to grasp the opportunity, interpersonal, market making, organizational management, business strategy implementation and promotion of six capabilities. This theory has a positive Implications for university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of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should aim to enhance the college's entrepreneurial competencies, and entrepreneurship needs to ensure its ability to fit each other. To this end, the university should take active measures to promote entrepreneurship to enhance students' competence. These measures reflect the educational system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ree entrepreneurs, creating a "double type" entrepreneurship teachers, build business support agencies and develop entrepreneurial student societies.
Key words entrepreneurial competency; college;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1 创业胜任力内涵
创业胜任力作为研究创业者特质的一个视角,在 20世纪70年代受到学者的关注与重视。McClelland(1973)首先提出了“胜任力”( competent)概念,他把创业胜任力定义为识别、预见并利用机会的能力,认为这是创业者的核心能力。创业胜任力能够帮助人们认识成功创业者的特质,从而为高校创业教育提供参考和依据。为此,本研究将以创业胜任力为视角,探究高校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策略。“胜任力”(competent)概念由哈佛大学McClelland教授提出。创业胜任力反映的是个体识别、预见并利用机会的能力,是创业者的核心能力(苗青,王重鸣,2003)。学者们对创业胜任力模型及特征维度进行了分析,讨论了高绩效创业者所应具备的知识、技能、能力和特质。同时,他们还从心理学、行为学、社会学等角度分析创业者的个体心理特征和认知行为。研究者发现自信和创新意识、不确定性容忍、风险承担倾向、内控倾向、成就动机等被认为是创业者一般应具有的能力和素质(Shane,2000)。在创业胜任力研究中,Thomas(2002)综合了前人的研究,并结合自身研究成果,提出了创业胜任力模式。他认为这一模式包括机遇把握、人际交往、市场决策、组织管理、战略实施和业务推广等六个维度。根据这一理念,高校开展创业教育可以以这些内容作为基点,并以此形成完善与科学的教学策略。
2 创业胜任力视角下高校创业教育
2.1 构建三级创业教育体系
根据创业者胜任力模型,创业者所需要的能力是多维的。这就要求高校在开展创业教育的时候,应该建立多层次的体系。高校可以建立“知识教育—实践训练—实体操作”的三级创业教育体系。
知识教育体现为创业课程与创业知识宣传。创业知识教育能够丰富大学生的知识结构,为其市场决策、组织管理与战略实施提供理论支撑。为此,高校应该建立完善的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为学生创业知识的学习提供重要的条件。在国外来看,国外开展创业课程教育较早,许多大学已经形成了完善的课程计划,这些课程覆盖了本科生和研究生阶段,创业教育课程也已经细分为数十门课程。课程涵盖市场营销、企业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的内容,促进学生形成系统的创业知识结构。为此,我国高校可以借鉴外国的经验,建立相应的创业课程体系,提升大学生的创业胜任力。同时,高校还可以积极开展创业知识宣传。学校应该依托各种知识传播平台,对创业的理念、特点、风险与技巧进行全面的介绍。这对于优化高校创业教育具有基础性的作用。 实践训练体现为创业比赛与创业活动。在创业教育中,创业比赛与创业活动能够对学生的机遇把握、人际交往与市场决策进行有益的训练。在参与这些活动中,学生不仅需要对市场机遇进行把握与利用,而且还需要同其他成员进行合作与协调。为此,高校在创业教育中应该关注与重视创业训练, 并促进学生将创业知识迁移到创业实践之中。比方说,高校应该认真做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组织与管理工作。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是国家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创新创业能力训练的一项重要措施。在这一活动中,国家将向立项的学生团队提供一万元的项目资金,保证项目顺利进行。高校应该充分利用这一平台,做好项目的宣传与申报工作,并在立项之后做好相应的指导与扶持工作。这可以推动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提升。
实体操作体现为创业企业的运行。组织管理、战略实施和业务推广等方面的能力难以通过知识的宣传与简单的创业实践获得。创立学生创业园,指导学生进行创业企业的实体操作是训练这方面能力的关键措施。基于此,高校可以在校园中成立学生创业园,为大学生的创业实体操作提供平台。同时,高校还可以设立创业基金,帮助学生解决创业初期的资金问题。这些措施能够激发学生的创业动机,并促使他们在创业实体操作中实现创业胜任能力的提高。
2.2 打造“双师型”创业教师队伍
个体创业胜任力要受到创业者能力的影响(Bird,1995)。创业教育师资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创业教育的水平。创业学是管理教育中学科跨越最多、最具综合性的学科,也是一门实践性最强的学科,课程以行动为导向,经验引导的体验多于概念规则的讲授,对创业教育的师资要求较高。创业胜任力模式提出了满足创业需求的六种能力,这六种能力的形成不仅要求创业教育者具有一定的创业理论知识,而且还要求他们拥有相应的创业实践。但是,我国不少高校的创业教育老师主要是商学院或者学生事务工作的老师。这些老师绝大部分缺乏创业方面的实践经验,这影响了他们指导创业实践的效果。为此,高校在开展创业教育中,需要建立一支“双师型”创业教师队伍。“双师型”教师指同时具备教师资格和职业资格。建立一支“双师型”创业教师队伍,教师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努力。一方面,在校教师应该增强自身创业实践能力。创业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创业实践活动。这能够丰富创业教师的实践经验,为他们开展创业教育提供事实性的支撑。另一方面,高校可以聘请创业者担任创业兼职教师。高校可以聘请具有丰富创业经验的个人担任兼职教师。这一群体积累了大量的创业经验。他们可以将自身的创业经验植入创业教育之中,对大学生创业胜任力的培养提供更多的帮助。基于此,学校应该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和校友网络,聘请具有丰富创业和经营管理经验的社会人士,真正实现创业教育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推动大学生创业胜任力水平的提高。
2.3 建立创业扶持机构
创业胜任力其不仅仅强调的是内在因素,同时也强调创业环境与创业过程的相关性(木志荣,2008)。因此,除了创业者内在的综合素质以及创业文化素养的不断提升之外,学校同样也应该不断优化创业环境,通过合理的创业教育理念的灌输与职能的转变服务于创业学生。这便要求高校建立专门的创业扶持机构,并依托这一机构实现高校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但是,我国不少高校将创业教育工作归属于就业指导中心,并没有设置专门的创业教育机构和配备专门的人员。这极大限制了创业教育资源的优化。为此,高校应该根据大学生创业胜任力的发展需求,重构创业教育管理机构。
高校应该建立专门化的创业扶持机构,并将其居于创业工作机制的核心。这一机构可以协调与整合全校的创业教育资源,强化同创业专业教师与团委、就业机构等相关机构的联系,同其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学生创业胜任力的提高。同时,创业扶持机构应该配备相应的专职人员,保证工作开展的人力基础。专职人员能够将工作重点聚焦于创业教育工作,并依据创业教育需求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这可以提升创业教育工作的专业化程度。另外,学校应该对创业扶持机构提供充分的物质基础。学校可以在每年进行预算的时候,对创业扶持机构的经费进行单列,这可以保证该机构具有充分的资金保证,为大学生创业胜任力的培养与提高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2.4 发展学生创业社团
目前,不少高校已经成立了学生创业社团,这些社团的成立对营造良好的校园创业氛围与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提供了重要的平台。高校应该积极依托学生创业社团,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学校可以依托学生创业社团培养学的人际交往与组织管理能力。学生创业社团管理所需要的人际与协调能力也是创业成功的必要条件。为此,学校可以积极发挥学生创业学生社团的作用,将其打造成培养学生人际交往与组织管理能力的重要平台。另外,学校还可以依托学生创业社团开展创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把握机遇、市场决策、战略实施与业务推广等方面的能力。学生创业社团的构成是学生,其对学生喜欢的创业活动类型具有更为深刻的理解。为此,高校可以积极支持学生创业社团开展各项创业实践与创业比赛,丰富创业的教育主体,推动学生创业胜任力的形成与发展。基于此,学校可以从资金与专业指导两个方面对学生创业社团进行扶持。资金支持能够解决学生创业社团的资金问题,使活动的开展具有更为稳固的经济基础。专业指导则能够保证活动的方向与效率,增强活动实效,为学生创业胜任力的培养提供更为专业的机会与条件。
参考文献
[1] 李君,陈寒松.我国创业环境研究的文献综述[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0.6:2-6.
[2] 苗青,王重鸣.基于企业竞争力的企业家胜任力模型[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3):18-24.
[3] 毛翠云.创业胜任力综合测评研究[D].镇江:江苏大学,2003.
[4] Shane,S.Prior knowledge and the discovery of entrepreneurial opportunities[J].Organizational Science,2000.11(4):448-469.
[5] Thomas W.Y. Man. The competitiveness of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A conceptualization with focus on entrepreneurial competencies.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2002.17:123-142.
[6] Bird,J.B.Time and entrepreneurship[J].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1995.22(2):5-10.
[7] 木志荣.创业困境及胜任力研究——基于大学生创业群体的考察[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114-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