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会计学科有关教材、教法、学法等诸方面的教育理念竞相出现,但对会计作业评价的改革却远远不够。
摘要:对作业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文章立足于中职基础会计作业的现实,以发展性评价为切入点,从评价内容设计入手,通过制定分层化的评价标准,确立多元化的评价主体,运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关注学生的发展过程,最终实现评价的根本目的――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职业教育论文,中职,作业,发展性评价,研究
当前,中职《基础会计》作业评价存在诸多问题:①评价标准缺乏层次性。很多教师布置作业时全班统一内容、统一难度,忽视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②评价主体单一。往往是以单一的教师评价为主,忽视了学生自我激励意识和自我发展能力的培养;③评价方式枯燥。“×”、“√”和“阅”是教师评价学生作业的常见形式,忽视了被评价者在各个时期的进步状况和努力程度,不能很好地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对此,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从评价内容的设计入手,对《基础会计》作业实施发展性评价进行了有益探索。
一、发展性评价的概念
华南师范大学黄牧航教授认为:“发展性评价是一种评价的理念,而不是一种具体的评价方法。这个概念的提出,主要针对评价的目的和功能而言,凡是旨在促进学生、教师和学校发展为目的的评价,都可以称之为发展性评价。”发展性评价是一种体现过程,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努力程度、成长变化进程的质性评价,是促进、激励学生完善学习行为,实现有效学习、持续发展更有效的评价方式。发展性评价观提倡“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核心理念,符合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二、体现发展性评价的中职《基础会计》作业(评价内容)设计原则
中职《基础会计》作业要真正成为衡量学生动态的、过程的评价手段,成为学会学习、形成正确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途径,并成为学生不断自我调整、完善的发展道路之一,就必须从作业编制入手,使作业真正成为开放、自主的、探究的作业。这就要求教师要精心设计作业,提高作业的质量。
1.因材施教,分层布置。设计作业时要避免“一刀切”,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并针对学生间的个体差异,结合教学要求,设计分层作业,使不同特点、不同层次的学生均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实现因材施教。笔者在教学中将作业按难度分成了A、B、C三个层次:A层为比较简单的巩固性作业;B层为较高层次;C层为灵活多样的题型,偏重于理解、运用。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选择不同层次的作业。布置分层作业,有利于学生能力发展和自信心的提高,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迁移到生活中必然有利于形成积极进取、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例如,学完资产负债表的编制基本方法后可设计如下作业,见表1。
2.形式多样,讲究趣味。兴趣是学生主动完成作业的内驱力,但《基础会计》课程的理论性较强,以知识性为主的作业往往呆板、单调,缺乏趣味性。因此,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习积极性,必须重新设计有兴趣性的作业题。例如,《科目汇总表核算程序》课题设计表格式总结作业,通过完成表格,对比记账凭证核算程序与科目汇总表核算程序,见表2。《基础会计》中有许多同类或类似的概念,极易混淆,设计作业时可让学生自己收集资料,加以组合、归类,借助表格形成比较式探究作业,既能激发学习兴趣,又能提高归纳概括能力。
3.重视开放,讲究自主。设计作业要尽可能地创造动态的、开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宽松自主的氛围下乐于学习,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使每位学生都能成为学习的主人。开放性不仅要让学生通过作业完成某些既定的任务,而且要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获得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的不断成长。例如,在《成本计算》课题中,可设计与学生平时喜欢喝的奶茶有关的开放探究式题目:一杯奶茶的成本只有八毛钱吗?①注意观察奶茶的成本包括哪些?②上网查找奶茶的成本;③成本八毛钱一杯的奶茶有营养吗?作业要求: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独立完成,也可以合作完成。作业呈现方式:PPT课件(字体24~28号,加粗,图文并茂,主题突出,不超过10张)。完成这些作业,需要采用不同的方式:或通过网络查找,或自己亲自观察;或调查,或采访;或书面完成,或口头表达;或独立完成,或合作完成。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学生的多种智能如语言智能、人际智能等能都得到发展。
4.注重实践,突出技能。作业设计注重实践性,就是要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直接的经验,把获得的知识和经验用于实践。会计专业的实践性非常强,如果作业只做习题集上的填空、选择、判断,那么只能培养“高分低能”的学生,毕业后却连发票都填不好。学习主要经济业务核算这部分内容时,可以结合会计实训,作业设计上尽量让学生练习填制原始凭证、根据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突出技能培训。职高生喜欢动手实践,不喜欢死记硬背。通过设计这样的实践作业,一方面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有助于学生岗位技能的训练,增强了毕业生的市场竞争力。
三、中职《基础会计》作业实施发展性评价的探索
1.制定分层化的评价标准。实施发展性评价的第一步是制定作业评价标准,以此评定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价标准是对学生表现的不同等级的描述,使学生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工作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要在学生完成表现任务之前告知评分标准,这样才能表现出最佳行为。此外,评价标准应与教学目标相符,作业完成情况才能达到相应的目标。以实训作业填制原始凭证为例,可设计如下分层评价标准,见表3、表4。良好的评价标准与教学目标相配合,既能调控教学又能指导学生。评价标准只有体现分层,才能关注被评价者之间差异性和发展的不同需求,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和发展的独特性。随着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观念从以往的“填鸭式”教学转变成了以“学生为本”的互动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学”,并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发展他们的心智.数学是一门抽象的、逻辑性强的学科,并且由于新课标的施行,导致单位课时的知识密度增加,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教师与学生之间交流互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创设轻松、融洽的学习交流氛围和人文情境.新型课堂教学的根本是学生的发展,最终取向就是促进学生,更加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的探究.
一、当前的师生互动中存在的问题
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担心过多的互动而导致教学失控,因此教师的活动占据了大量的课堂时间,课堂上存在的为数不多的师生之间的互动基本上都是关于教学内容的活动,过于简单的互动问题并不能满足学生心理上的需求,导致他们对于学习产生疲惫感;不能冲击学生的思维活动,只是形式化的互动.高中数学教师应该思考如何促进学生在参与互动的同时积极思考.
对于同学的回答,老师直接予以否定,并给出了答案,而没有认真分析错误原因.因此,形式化的师生互动对课堂教学的改革进程存在着严重的制约作用.高中数学教师要深刻认识这种师生互动存在的弊端和危害,寻求新的方法,消除课堂教学中不合理的师生互动,构建合理的、科学的、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师生互动方式.
二、师生互动的策略
新课程标准强调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树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活泼生动的课堂氛围,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改变以往的单向传输信息,死气沉沉的,没有互动的课堂氛围,在采用讲授式的教学方式时,要善于采取策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其中,实现互动.创新课堂教学方式,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从事数学活动.在设计问题情境、开展教学活动和练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尽量让所有学生均参与其中,形成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并有意识地进行合作教学,让教师与学生随时互换角色,通过集体讨论、查漏补缺、分组练习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开展讨论,畅所欲言,发表独立的见解,有助于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
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很多教师认为:作为教师,如果与学生做朋友就乱了师生关系的基础,就不能很好地管理学生.但是在学生心目中,优秀教师是能够与自己沟通,具有丰富的情感,而不仅仅是只注重讲解知识的教师.因此,教师要积极转变固有的心态,改变现行师生关系,以积极、开放的心态,建立有效和谐的师生关系.高中数学教师要根据学生和自己的年龄,调整心态,忘记自己是一名教师,探讨一种新的亦师亦友的师生模式,建立更广阔的师生沟通渠道,为在课堂上开展师生互动奠定基础.
2.创设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
在高中数学学习过程中,根据学习内容设计有意义、合适复杂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合作解决,掌握技能,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创设问题情境的过程中,教师要合理设计问题,让学生提出质疑,积极参与探讨、交流,并得出结论,激发学生探索的动机,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并发现问题以及创新的能力.例如,在学习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时,教师可以采用实例设疑法.在课前先提出问题:将一张厚度为0.1mm的报纸对折30次后,这张报纸的厚度有多少?那么,对折100次后的高度呢?学生在讨论后得出自己的结论,此时,教师却认为报纸厚度将超过珠穆朗玛峰的高度,学生对此存在疑问,激发了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引出课题,推导出通项公式.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把问题趣味化、简单化并且具体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实现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首先,创设互动的教学环境和互动小组.在一个班集体中,由于不同的学生存在不同的认知特点,他们的学习能力并不在同一水平线上,为了能让每名学生都更好地参与互动,教师应适当地给以指导,将学生分成不同的互动小组,创设互动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保证他们的主体地位.在小组成员自主收集并处理信息、互帮互学、独立探索、汇报问题的同时,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其次,设计多向合作的活动,便于互动途径的拓宽.学生性别、性格以及空间位置等都是学生互动的影响因素,性别相同、空间位置相近的学生更容易产生互动.为了建立适宜、积极的互动,教师要遵循互动规律.在互动过程中,由组长说明思考过程,其余同学补充.教师在设计多向合作活动时,要关注小组之间的影响,小组对小组成员的影响,教师对小组的影响,扩宽互动渠道.多向合作的活动有利于学生了解他人的学习方式,提供互相借鉴的机会,有助于学生个体之间发生互动,增进学生之间的感情.
总而言之,师生互动是新课程背景下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性的重要方法.为了提高师生互动效率,教师要善于把握课堂教学实践,增强课堂动态的调控能力,积极投入自身的感情,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