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是学校和一些企业都会进行的一种教育,本文是一篇职业教育范文,选自期刊《当代职业教育》是由四川省教育厅主管、四川省广播电视大学主办的职业教育刊物。ISSN:1674-9154,cn:51-1728/G4。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
摘要:高职实训教学目的重在培养学生能高质量就业的学习能力,本文精确定位了实训教学中学生学习能力的内涵及学习能力培养的主要途径,总结了目前我国高职实训教学中对学生学习能力评价存在的问题;给出了学生学习能力评价方法与标准;提出了学生学习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改革方案。
关键词:实训教学,学生学习能力,学习能力评价
一、引言
实训教学是高职院校整个教学环节中重要部分,尤其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工作岗位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提高实训教学质量是高职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必然要求。实训是指学生为熟练掌握某种技术或技能在真实或仿真的环境中进行反复训练的活动,是把学生置于实际工作环境中,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讲授新知识,巩固已学知识,检查知识掌握程度,使学生能把理论与实践真正的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技巧,同时也重视促进学生做人、做事、求知、创新等素质的全面提高。
实训课可分为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训两部分,校内实训体现了“在学校能控制的状态”,校外实训体现了“重视职业技术应用能力”。实训教学是培养学生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技能的主要手段,是高职教育最重要的特色之一。
二、实训教学中学生学习能力涵义
在大量的高职实训教学实践和理论研究后,本课题组总结出:以就业为导向,提升职业素养的高职实训教学中,学生学习能力是指学生在实训学习中能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归纳总结的能力,触类旁通的能力,运用各种媒体辅助进行学习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掌握新技术、新设备、新系统的能力等,具体包括求知欲、自学能力、处理数字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收集提取应用信息能力,职业技能迁移能力、学习过程中能提出不同见解的能力,工作中能提出多种解决问题的思路、完成任务的方案和途径等方面的创新能力。
学生学习能力还包括对未来工作的适应能力,指学生能按工作任务要求,运用所学知识提出工作方案、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适应新环境的能力,工作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的能力,组织开展工作的能力,协调能力,对工作过程和产品质量的自我控制和管理以及工作评价的能力。
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主要途径是教师在仿真的工作环境中,按照企业真实的工作流程指导学生完成规定的工作项目。实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查阅资料、分析设计项目实施方案、对项目结果进行评价。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需要所有学生共同参与,从实训项目信息的收集、计划的制定、方案的选择、目标的实施、信息的反馈到成果的评价,学生参与实际问题解决的全过程,并承担不同的角色和工作任务。这个过程既是学生学会学习的过程,也是学生获得经验的过程。这要求学生既要了解整个实训项目的工作过程,又要清楚具体的实施步骤。实训教学强调过程学习,在这一系列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变成了一个咨询者、指导者或学生的学习伙伴。
三、学生学习能力评价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一)评价主体过于单一
目前高职院校的实训教学中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评价多以任课教师评价为主,来自企业、社会、他人及学生自身的评价很少。因为一家之言而没有相互参照与制约,很可能导致评价过于主观而缺乏“真实性”和“科学性”,甚至导致师生间情绪对立,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从而难以发挥评价中激励的作用。
(二)评价内容过于局限
目前高职院校实训教学考核更多的还是局限于对一般知识运用和操作技能的考核,而对作为学生综合职业能力重要方面的职业态度、职业道德、职业信念以及创新能力、意志品质、价值观念等则很少给予有效的评价。
(三)过程性评价缺乏重视
我国高职目前实训教学的评价方式主要是在实训结束时由实训教师打分的方式,其次是沿用传统的在学期中或结束时闭卷笔试打分的办法。这种教学过程结束后的评价方式,是一种事后的评价,是一种目标取向而非过程取向的评价思路,可以规定统一的评价标准,容易保持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但其所测量的许多内容是被分割的知识片断,难于对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进行评价,更难以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心智、价值观等综合职业素质方面的能力。
(四)评价管理手段落后
目前我国高职学生实训过程的管理还没能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来实现信息化、科学化、自动化管理,如校内实训的用户管理、日志管理、数据备份与恢复,实训教学数据统计分析等;其次,缺乏对实训过程进行实时监控,不能利用网络门禁考勤管理系统、网络视频监控系统对实训学生身份认证、考勤管理、实训台位自动分配、课外实训计时计费等实训过程的全程视频监控功能[2];第三,没能对实训教学质量的评价准则进行科学的指标量化。实训教学不同于基础课或专业课的验证性实验,它是两人或多人一组的专业综合性实训,实训教学模式是开放式的,这些因素影响着实训课程教学质量的评价。另外,实训设备、场地条件、数据记录等因素会影响实训效果。四、学生学习能力评价方法与标准
实训教学强调以项目为导向、基于工作过程教学,核心目的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因此在实训教学中,学生学习能力的评价方法和标准要以实训项目体系为单位进行综合评价,兼顾理论知识部分,但注重职业技能和职业资格证的定量考核和定性考核。实训教学考核及其管理中应遵循三条原则:
(一)真实性原则
任何考核评价都要真实反映教与学双方的实际水平。为此,建立一套实训教学切实可行的考核制度并严格执行是很必要的。如现场教学、各类实习、考察、调研等必须写出实践教学日记、总结或报告,并结合实际表现综合评定成绩;专业核心技术和职业技能训练达不到标准者不得毕业;毕业设计(毕业论文)则必须通过校内外专家的全面审核和答辩,甚至要求学生综合三年所学知识、技能,做出实物作品。在考核实施中,对命题、监考、评分等环节均应有相互制约的章程,防止舞弊、投机取巧或敷衍了事。
(二)适应性原则
实训教学的考核要考虑到实训教学本身的特点,如在考核方法上,各项技能可采取目标考核与过程考核相结合的方法,笔试、口试、实际操作三种方法相结合;专业核心技术、职业技能考核中将行业标准直接引入考核中,或要求学生直接参加社会定级考试,获取职业资格证书和技术等级证书。社科类考核可采用调研总结、书面报告、写论文并与口试相结合的方法;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论文)采用答辩方法。在考核形式上,多采用开卷形式、半闭半开卷形式或抽签形式。在考核手段上,可采用定量考核和定性考核或两者相结合的办法。
(三)客观性原则
实训教学的考核要坚持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标准,坚持规范化、客观化。否则会失去考核中思想教育的功能,也将大大影响实训教学的实效。如对提升职业道德与职业素质项目学习的评价,任课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平时出勤及课堂表现的过程性评价;专业核心课程的评价可以采用行动能力评价方法,高职实训教学就是使学生通过学习和训练,具备完成典型职业工作任务的职业行动能力。采用行动能力评价方法是将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根据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环境,分解成若干学习情境,由学习情境评价标准组成课程评价标准。评价方法可以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毕业设计实践能力的评价可以由学校组织实习指导教师、企业(行业)专家组成考评委员会,考核学生的毕业设计成果答辩、考查学生毕业环节学习实践表现和毕业课题成果质量,进行综合评价。
五、学生学习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改革
针对目前我国高职实训教学评价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反复实践验证,对学生学习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本课题组做了如下成功改革:
(一)评价主体多元化
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教学模式要求评价主体要多元化,学生学习能力的评价主体不仅包括校内实训教师、同行教师校、外企业、社会行业、职业证书认证机构,还需包括学生自己和学生相互间的评价。多元的评价主体有利于提供多角度、多层面的评价信息。来自企业和行业的评价,不仅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评价更为、真实、科学,使实训教学更贴近企业和行业的需求,实现学生“零距离”就业。学生参与实训课教学评价是高职院校评价体系改革的重要方面,它有利于从根本上克服传统考试下为应付考试而学习,考试作弊等弊端。学生由单纯的评价客体转化为评价主体,评价主体与客体评价合二为一,使评价过程成为教师和学生之间平等的互相交流过程。
(二)评价内容多元化
评价内容多元化是指评价不仅关注学生学习成果,还关注学生的情感、动机、信念、价值观、生活态度等非智力方面的发展。在对学生的实训学习进行评价时,除了要对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进行评价以外,还要把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职业素养、专业技能、岗位技能、创新能力等列入评价目标;不仅评价学生实训的成果,而且对学生实训中表现出来的潜在的思想、道德、心理、素质等方面的进步进行评价。这种多角度的评价,其前提是承认学生学习多元能力的存在,其实质是促进学生各项潜能的充分发挥与提升,从而为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的发展提供空间。
(三)过程评价与效果评价相结合
以就业为导向的实训教学评价要求重视过程性评价,要把评价落实到实训教学具体过程中,积极倡导动态的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和掌握专业技能以及职业素养的培养过程中采用的方法和途径,关注学生在参与实训活动过程中的经历和体验。对学生实训学习成绩的考核,不是仅以学期末的考试作为唯一的考核成绩,而是综合一系列实训课堂中的成绩结果,既有专业技能方面的量化指标,也有综合职业技能方面的量化指标,通过对学生实训过程中各种表现的观察和判断,实现对学生实践能力各个方面的整体判断。这种方式不仅评价学生掌握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实际操作技能的正确程度以及熟练程度,而且评价学生在实训过程采用了何种方法,同时对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观察能力以及吃苦耐劳、忍受挫折的意志等综合职业能力进行了考核,对全面落实实训教学的培养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四)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在以就业为导向的理念中,我国高职实训教学评价体系改革面临两方面的任务:一方面,需要更加广泛地、科学地运用量化评价工具,把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目标分解到课程以及各个实训教学环节,建立可测量的实践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另一方面,要引入定性的评价工具,创造定性评价的具体形式,在总体量化评价前提下,将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结合起来。实训教学多元化目标,特别是对实训过程中反映在情态领域的能力或素质的评价,难以通过单一的量化工具来完成。定性评价和量化评价结合,实质上是模糊评价和精确评价的结合,为实训教学的过程性评价、开放性评价在操作层面上提供技术支撑,使实训教学评价目标得以全面落实,进而大大提高实训教学评价的功能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