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论文范文之试析高职院校深度校企合作发展的研究

所属栏目:职业教育论文 发布日期:2013-08-28 09:06 热度:

  本文是国家级期刊《华夏教师》中的一篇论文范文,《华夏教师》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的国家级教育类权威期刊,由共青团中央主管,中国青年出版总社主办,杂志为月刊。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 10-1045/G4,国际刊号:ISSN2095-3267。邮发代号:82-439。全书采用大16开本,双色印刷。

  职业教育论文范文赏析:

  摘要: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不断深入和商贸运输经济的发展,国家教委对高职高专院校积极提倡并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提高人们文化素养、职业技术素质,促进我国社会劳动生产力和社会的经济技术发展,加速现代化城市建设。而学校与企业的在教与学的紧密结合,达到校企优势的互补、资源的共享、社会共同参与举办高等职业教育,是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本文着重介绍高职院校的发展趋势,校企互补双赢发展,即为深度校企合作的重要性。

  关键词:高职教育,深度校企合作,信息,实用技术

  随着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我国兴起,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与企业密切联系,培养实用人才。为满足这些产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迫切需求,高职教育如何调整才能适应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是高等职业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高职院校必须认清目前存在的问题,借鉴国际职业教育发展的新经验,认真分析,采取切实措施加强建设,保证高职教育的水平与质量,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技术与人才支撑。在高职院校顶岗实习、订单培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经验基础上,在合作过程中充分体现了校企互动、需求导向、共享共赢和以人为本的理念,为校企深层次合作提供了经验。

  一、当前高职院校与企业校企合作情况

  进入“十二五”以来,在外、内贸经济发展和强化学校技能的环境下,院校与企业的合作将成为衡量一所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标准,也是高职院校实践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所以当前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合作仍处于初级阶段,与深层次阶段仍有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从国有、合资和民营企业角度看,校企合作的认识还是为一个盲区。

  2.从高职院校学校角度来看重视的力度还不够。主要是学校的评估、检查和企业的等级提升,出现签订纸上实务合同或协议,另外,对民办高职院校经费有限,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项目受到一点限制。

  3.从高职院校大学生角度看目标冲突。好多企业追求的是经济和社会效益,总是希望利用廉价的学生劳动力,来产生效益;另外,高职院校学生考虑经济效益,其岗位稳定性极差,所以企业对于实习学生的投入与培训想加大投入,但有所保留,造成企业的人才留不住,学生学不到技术。高职院校与企业共同合作共建是培育人才的方向。创建校企合作育人机制,既彰显了高校人才培养特点,也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在当今经济形势下,学院的培养人才应该与时俱进,更新并创新培育理念,探索学校与企业深度合作新模式,是一个值得深思和研究的关键问题。

  4.高职院校课程结构与产业技能结构存在错位。高职院校课程结构是学校专业知识和技能结构的主要载体,而社会企业内的中下层的岗位技能结构也是构成社会企业、行业和产业特定的方向。所以,对企业和学校进行适应性分析是对高职院校专业知识与技能结构与企业产业结构适应性问题研究的渐进。目前,高职院校教育的课程结构与相关产业的技能结构还存在着理论与实践的差异,即:一是学校的理论基础课与专业核心课比例不平衡,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出现基础课程较多,而专业实践和核心课相对较少;二是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也出现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特别是一些管理类专业,虽然学院要求每学期不定期的实训周或专业岗位周的实习,但由于缺乏有针对性的课程实践与实训,使得所学专业与产业要求有点不合,表现出所学知识在实践中无法用处的缺陷;三是系部的专业教师的知识和技能结构基本都是理论知识,实践知识相对来说比较少,近年来国际较为重视高职教育,高职院校的教师实践素质在不断提高,但理论知识结构却严重限制了课程实践多元化发展。

  二、高职院校的深度校企合作的发展的必然性

职业教育论文范文

  1.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和方针,加强高职院校和企业深度合作模式。高职院校职业教育必须以高等职业人才培养的理念,把学生的实践教育和学生的就业放在专业教学目标上去,以高等职业技能培养为主线,从专业学科方向,向职业技能岗位和就业岗位的转型,贯彻校企深度合作模式的有效途径,即:“以职业教育服务为宗旨,以职业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和要求。所以,高职院校产学结合也是促进高职院校专业课程和企业经济效益、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和措施,也是培养高技能专门人才的一个重要途径。

  2.培养所需专用、实用人才是校企合作发挥学校和企业的各自优势。在学生毕业顶岗实习期间,能够参与工作社会实践,学生独立完成工作的能力和应变能力等这些职业岗位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培养和锻炼。学校和相关企业的深度合作,来培养社会与企业所需要的管理类高技能人才,也是高职学校办学的要求,也有助于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教学与生产的结合,发挥高职院校和相关企业的各自专业理论和社会实践技术的优势,取长补短。高职院校与企业双方应该做到互相支持、互相渗透、双向介入、互赢互利是实现企业和职业教育方向,使教育与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提高在校高职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的联系,那就是做到校企深度合作,来提高学生实务技能水平和能力,使高职学生能很快地走向社会人的角色,使学生在实际岗位上进行体验,帮助高职学生快速顺利进入满意和喜欢的工作岗位。工学结合、校企深度合作,也符合相关企业实际的管理和技能服务要求,让在校的高职学生直接获取实践技能的经验,掌握用人企业录用所需的工作能力和经验,培养学生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和爱岗敬业的思想,提前早地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

  3.充分发挥企业的信息优势。近来随着我国贸易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企业的转型,企业将急需大量能将理论科技研究成果和规范及时转化为商品、管理规范标准、生产服务的技术型人才。而交通物流领域正是长期处于学校的理论知识和企业实践技能不完善的状态,致使物流人才结构的不合理。当前流行的“产教结合、校企深度合作”模式,是学校与实际企业双方共赢的模式之一。

  4.充分发挥学生在企业工作环境的优势。学生在实际工作可以切身体验员工一丝不苟的技术、要求严格的企业工作纪律和企业的规章制度等,从而提高高职学生在自己专业课程学习的进取,提高专业实践技能能力,为毕业与就业接轨和岗位确定奠定了良好基础。实践环境能让学生体会到今后工作岗位的艰辛、团队合作的价值和上升通道成功的快乐。

  三、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深度校区合作的必然趋势

  1.校企携手教学联动,提高学生专业基础与职业素质。新时期社会经济发展逐渐步入高速阶段,高校人才培养的着力点在于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一线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而这种能力是课堂上难以获得的。为了使学校在校内的教学过程尽量贴近企业,符合企业的实际需要,学校携手企业实现教学联动,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与职业素质。

  2.搭建实践交流平台,实现教学与生产对接。目前,毕业生就业形势愈加严峻和极端。一方面是学生找不到理想的工作,就业难现象愈演愈烈;另一方面则是企业找不到满意的员工,招工难现象此消彼长。其主要原因在于学校毕业生教育与企业需求存在严重脱轨现象。

  3.设立校园活动基金,力促企业与学生共赢。深化校企合作内涵,引导学生培养环境适应能力,为将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基础。调查显示,目前高校中企业赞助并冠名的文体活动如辩论赛、文艺晚会、趣味运动会等为学生提供了丰盛的文化大餐,推进高校精神文明建设。值得一提的是,这种合作模式以“产、学、研”结合关系为纽带,促进企业文化悄然渗透,实现校、企合作“双赢”。

  四、深度校区合作发展应采取的措施

  新形势下的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为企业服务,为社会服务,培养的各类型人才,传统的校企合作模式多半是单向的,没有一个公平的利益共同点,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诸多弊端,这将无益于高技能人才培养和校企合作的深化。而现代的企业要求我们的学生顶岗实习时希望学生直接进入岗位的角色,在人文素质、团队素养、职业技能的实际操作水平和营销能力让企业满意,让企业重用,针对这情况,高职院校就力争对教育培养模式进行改良,加强动手能力,使学生达到服从性、团队精神、时间性和高信用度的高技能的人才。

  1.建立高职“双师型”实践培训基地。高职院校的老师在岗位上还是重理论,轻实践,所以要求专业教师能定期去企业进行定岗实践,通过实践是老师具有创新型、实践型培养人才的理念,指定适应企业的培养模式、教学模式和方法,并积极参与学校的教学改革与建设、进行校企合作课程开发,实现高技能人才培养和技术服务与行业企业需求对接,要求院校完善实践基地和“双师型”教师培训经费制度,让职业素质和专业技能训练有机融合在一起,成为适应岗位变化的高高端技能人才。

  2.专业课程与产业技能的结合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前景。上海市人才培养模式评估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习基地开放性、企业实践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增加与企业针对性强的专业核心课和与产业技能直接对接的专业课程;在基础课程放在第一学期完成,而核心课程后面学期完成,全面实施必修课程与选修课整合,健全高职学生的知识技能结构,学生在修完核心课程的情况下,可选修其他课程,符合学生的全面发展。

  3.构建专业教师实践的知识结构。构建教师实践知识结构可采取如下措施:鼓励教师获取“双师型”资格,从而增强教师的岗位技能;注重引进教师专业的差异性、地域多元化、路径多元化,每年1次的进企业的顶岗锻炼;注重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基本实践技能、知识结构和教学技能。

  4.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学院遵循高等职业教育规律和结合自身特点,创新构建了“校企一体化”的办学和人才培养模式。

  总之,在社会经济发展十二五期间,高等职业教育必须提高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科学发展,才能“有为才有位”。

文章标题:职业教育论文范文之试析高职院校深度校企合作发展的研究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jiaoyu/zhiye/18479.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