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发表论文期刊推荐省级期刊《大学教育》,《大学教育》杂志是由广西教育学院主管、广西教育学院杂志社主办的综合性教育类学术期刊,是根据新闻出版总署文件(新出审字[2011]980号)由《哲 理》杂志更名而来。《大学教育》杂志旨在为高校学科建设、学术研究、教育理念和方法提供传播和相互交流的平台,促进高等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本刊全文同时收 录中国知网、维普资讯网、万方数据库、龙源期刊网。
【摘要】高校是传承社会文明,是国家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场所。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开放式的办学模式和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与社会的交往愈来愈密切,在我国汽车保有量增加的背景下,高校校园交通安全问题尤为突出。本文对当前高校校园交通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校园,交通安全,问题,对策
高校是传承社会文明,是国家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场所。当下,我国共有普通高等院校2305所,在校本科生人数21446570人,研究生1404942人;另据2012年有关部门统计:中国目前的汽车保有量8500多万辆,居世界第二,私家车保有量达7206万辆,占汽车保有量的73.2%,国家汽车保有量的增加,不可避免地反映在高校汽车通行量的增加上[1]。校园内因车辆超速行驶、违章停车所引发的交通事故时有发生,加强校园交通安全管理刻不容缓。
一、高校校园交通现状
1、高校校园交通出行特点
(1)高校校园出行时间、地点相对集中。以师生为主体的高校,校园内人员居住密集,学生上下课、教职工上下班以及用餐时段相对比较固定,校园每天早7:30-8:20,9:45-10:10,中午11:30-12:20,下午15:30-15:40,16:30-18:00,21:30-22:10等时段内,在学生宿舍、教室、图书馆、食堂等场所周边的主要路口路段,常常形成校园交通高峰期,人流、车流的交织行使,致使学校校园交通形成“无序”的状态。
(2)停车时间相对集中。高校校园教学区多呈现白天人流、车流量大,停车位置紧缺;高校内职工宿舍区多呈现早晚车流量大,下班时间后停车位紧缺的现象。
2、校园车流量逐渐大
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办说层次的不断提升,学校的各种培训、学术会议、国际交流活动的日益频繁,进校的人员及各类车辆急剧增多。根据北京海安停车公司对北京50所高校的调查显示,平均每所高校日进出校门的机动车高达2113辆、非机动车位3560辆、人员为11863人次[2]。加之,一些社会车辆穿行校园、进入高校内临时停车,以及施工车辆、电动车、自行车、行人等争道抢行、超速行驶、违章停车,对校园的交通安全提出了严峻的考验,给校园环境安全稳定带来极大隐患。
3、高校道路狭窄,车辆乱停放
由于我国高校办学的历史较长,因受制于当时社会经济和交通的整体发展水平,在校园规划设计上缺少应有的停车场和交通设施,没有专用的、配套的地下停车场,且交叉路口较多。随着“城市居民全民学开车”,汽车已走入家庭的背景下,人员和车辆激增,导致校园泊车车位紧缺,迫使机动车辆随意停放,占用消防通道、公共场所和道路,使原来狭窄的道路的通行能力大大降低,使得加强校园交通安全管理已迫在眉睫。
4、校园交通设施设计滞后
由于目前有的学校校园仍保留学校建校初期的设计模式,校园道路相对较为狭窄,并且未划分设置非机动车和机动车车道;有的高校在主要路口路段未设立交通信号灯;有的学校校园道路设施,交通标志还很不完善;部分高校校园道路在规划设计中,学校根据学校的自身情况自行设计校园内的交通标线、标识与公共道路还存在很大的差异。
5、校园交通安全无法可依,执法主体不明确
当前,高校校园是交通法规的真空区域,对于高校校园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职权、车辆行使速度、交通违法处罚具体细则,法律没有明确的规定,校园交通安全管理无法可依是各高校面临的关键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以下简称“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一百一十九条规定:“道路,是指公路、城市道路和虽在单位管辖范围但允许社会机动车通行的地方,包括广场、公共停车场等用于公众通行的场所[3]。”公安机关据此认为校园道路不属于“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管理范畴。面对校园内车辆超速行使、逆行、乱停乱放,甚至无照在校园内驾驶等校内日趋严重的交通违法行为,各高校仅依靠本校制定的校内机动车管理规定,由于高校保卫部门没有交通执法权,仅能对校内交通违法行为采取劝导,管理缺乏法律约束力,无法得到有效制止和管理。
二、校园交通安全管理的几点对策
1、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宣传
《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应当将道路交通安全教育纳入法制教育的内容[3]。”学校应切实将交通安全纳入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体系,围绕“关注交通、关爱生命”主题,充分借助和利用校园网、校园广播站、宣传橱窗、电子显示屏等媒介载体,采取专题讲座、报告会、演讲会以及征文活动等形式,营造浓厚的交通安全宣传、学习氛围。积极组织师生参与“文明交通行动计划”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提高全体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安全防范能力和道路交通的公德意识,切实使师生将交通安全意识入心、入脑,时刻绷紧交通安全无小事这个弦。加强对校内教职工驾驶员的教育管理,积极开展对学校驾驶员进行交通安全知识、法律法规、职业道德、操作规程的宣传学习,提高驾驶员的交通安全意识,减少和杜绝校园交通违章和交通事故的发生。
二、尽早出台校园交通安全法规
早在2002年全国“两会“期间,就有700余名代表提出了21份关于校园安全立法的议案[4]。至今我国还未出台一部校园安全法,在校园交通问题日益严重的形势下,笔者建议当务之急,是将交通法规的作用范围延伸到校园来,并尽早建立一部专门针对高校校园交通管理的法律规范,明确校园内的交通执法主体,加强对校园内超速行驶、违法驾驶、违章停车的检查力度,使校园交通也能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三、科学规划,设立和完善交通安全设施
设立和完善交通安全设施,是保障广大师生员工生命财产安全、推进“平安校园”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高校应加大对校园交通安全在基础设施、人员等方面的投入力度;应根据国家标准和校园交通实际需求,科学规划学校校内的停车场和机动车行车线路,合理布局校园现有道路上设立交通标线、交通信号灯、减速带和交通指示标志;进一步的规范校园交通秩序、及时消除校园交通隐患,不断满足校园交通需求。
四、实施校园智能车辆管理
对于历史悠久的校园来说,交通压力越来越大,引进先进的车辆管理系统,能够有效的改变传统的校园交通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效能,模糊的管理方式变成量化的管理内容,管理效果更加显著[5]。针对校园内交通出现的新情况,学校应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在校门口、校园主要路口路段、交通事故多发区域、停车场等区域安装视频监控探头、智能读卡器、车辆号牌自动识别器等先进设备,学校交通管理部门加强对出入校园车辆采集信息分析、研究和总结,细化工作措施,堵塞漏洞,有效控制车辆,减少和避免校园交通事故发生。
总之,人的生命高于一切,高校交通安全是高校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政府有关部门尽早制定校园法规,将校园安全管理纳入法制轨道,需要学校加大对校园交通安全管理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更需要社会公众和高校师生的积极参与,共同创造文明、安全、有序的交通秩序,合力打造平安和谐的教书育人环境。
【参考文献】
[1]刘艳华,中美高校校园交通管理比较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234.
[2]魏志敏主编,平安校园建的实践与探索——北京高校保卫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选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220.
[3]中国法制出版社,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1.
[4]刘建、李想,各种车辆进出高校屡屡引发交通事故——维护校园交通安全无“法”可依[N].法制日报,2013.2.22:004版.
[5]石青春,高校校园交通分析与智能化管理研究[J].科技风,2012(07):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