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课程改革及我院教学改革基本思路

所属栏目:职业教育论文 发布日期:2012-05-02 09:07 热度: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已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产生这一矛盾的主要原因是课程问题,要突出高职课程的特色,需要了解高职课程改革的背景,解决几个关键问题,确定好人才培养模式、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职业岗位需求,考虑学生兴趣以项目的形式来组织课程内容;建立课程质量保障体系保证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课程模块
  
  教育部日前发出的《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高等职业教育要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的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因此,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就是造就一批能完成从设计到产品转化的人才,也就是培养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包括能把科研与开发设计成果应用到生产中去、以工艺技术为主的专门人才,能把决策者意图贯彻到实际工作中去的一线管理人才,具有特定专门业务知识的智能型操作人才。
  要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课程改革是必由之路,它关系到学校以什么教学内容来实现教学目标的问题。要想使学校的教学与市场实际需要紧密地结合起来,就必须进一步加大学校教学改革的力度,尤其是课程改革的力度,全面了解课程改革的制约因素。
  一、当前高职课程改革的背景
  1毕业生的就业困难要求进行课程改革。高职毕业生就业困难成因主要是市场供求的总体不平衡,结构性就业困难;专业设置不合理,不能零距离上岗,知识陈旧,软技能与硬技能都不行;课程结构、教学内容、培养模式有问题;学生择业观有问题,有业不就、主动失业;职业指导课没开好,无业就消极等待;创业教育开展的不够。这些就业困难中,基本有4个与课程有关,如果这些课程问题不解决,我们不是在为社会培养人才,而是制造大量的新失业者
  2社会需要的高职人才规格变化要求进行课程改革。社会需要的是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以及手脑并用的高技能人才,需要“宽专多能”的“灰领人才”,他们既要具有较高的理论知识水平,又具有较高的职业资格所能达到的一线生产、服务、技术管理等多岗位适应能力。这种“宽专多能的”复合型的人才如何培养,这些问题涉及到课程结构、教学内容、培养模式、师资队伍等方面。
  3学生的多元生涯发展目标要求进行课程改革。高职学生毕业后去向主要有三个方面:毕业后就业;毕业后升学(专升本);毕业后留学;毕业后创业。要想满足学生想升学都能升学,想就业都能“高质量就业”,想留学都能留学,想创业都能创业多元化生涯发展,需要多种不同的课程组合来满足学生的这种多元需求。
  4高职的内涵发展需要进行课程改革。目前高职的规模扩展迅速,但也隐含危机,教育部明确提出了“十一五”期间高职“内涵发展”的目标;2012-2016将面临的“高职生源挑战”,没有质量的“高职”将会在“洗牌中”淘汰出局。求质量的内涵发展,只有通过课程改革来实现。
  二当前高职课程改革需关注的几个重点问题
  高职教育课程改革能否成功,首先要看在课程改革是否基于市场需求;课程结构是否基于人才规格;教学内容是否反映一线需求;实训条件是否类似工作现场;教学方法是否适合这类学生;专业教师是否具有实践经验;评估手段是否适合职业教育;是否有校企合作机制作保障等重点问题。
  1学生职业能力水平的提升与专业课程的项目化。提升学生职业能力的紧迫心情,以及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现实需要,促使有责任心的教师开始经验性地探索职业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的新思路。而在这些改革中,最具广泛性的就是项目课程,近年来进行了许多很有价值的探索,并形成了项目课程的不同实施模式。
  叠加式项目课程,即在学习了原有学科课程后,让学生通过完成几个完整项目,来获得综合实践能力;用与项目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来改造原有学科课程的教学,这比前者明显进了一步;完全打破学科课程体系,以工作项目为核心重组专业知识,这又进了一步;实践导向职业教育课程理论,以职业生涯为目标,为学生的终身职业发展做好准备;以职业能力为基础,注意在职业情境中培养学生的实践智慧;以工作结构为框架,体现职业技术教育特色;以工作过程为主线,按照工作过程的需要来选择知识,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理论与实践,重在培养学生关注工作任务的完成。以工作实践为起点,把知识与技能的学习相融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师在课程改革中的主体地位与其工作量。多年受学科教育的经历,使得许多教师仍然面临转变课程观念的艰巨任务。他们担心打破学科体系后,职业教育会变成职业培训,而学生所获得的知识会过于零散。如果说通过专家学术报告、教学现场观摩、与企业专家型工人深度交流、参与课程改革等途径,可以转变教师的课程观念,那么目前教师工作量过于繁重,的确已成为课程改革的主要阻力。
  3校本课程开发。教师教学主要研究什么?传统观念:“教材崇拜”、“视课本为圣经”,照本宣科,学生学的很痛苦,只研究教材、教法,以教为中心,学生学的很有限。现代观念:一是研究课程标准;二是研究自己的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文化程度);三是研究生产、服务一线的专业要求;四是研究教材,发现不足之处;五是根据自己学生的程度、生产服务一线的要求修改现有的教材;六是根据学生的情况与教学内容考虑合适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与评估手段。
  三、我院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
  我院在教学改革方面,主要实施两个了“1231”工程,全面深化专业和课程改革
  1实施“1231”专业建设工程,提高专业建设水平
  1.1建设“1”个专业教学标准。开展广泛的市场调研,准确定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分析本专业人才的职业面向、职业能力要求及其典型的工作任务与工作过程,对人才培养模式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全面而系统的改革,制定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前瞻性、可操作性及本院特色的专业教学标准。已完成现有23个专业的教学标准的编制,为人才培养模式和专业教学全面而系统的改革提供了较为规范的文件依据。
  1.2构建“2”大课程模块。从职业岗位需求出发,围绕“双高”培养目标,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要求,打破传统的“三段论”体系,以能力为本位,形成了“两块四层一贯穿”的课程体系。该体系由“基本素质与通用能力”和“职业素质与专业能力”两大模块组成,分职业群基础知识与技能、专业核心能力与认证、综合职业素质与能力、职业拓展能力四个层次,始终贯穿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这一主线。
  1.3实施“3”个证书制度。规定学生必须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和素质拓展合格证书。
  1.4建设“1”支教学团队。要求每个专业建设1支“双师素质、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
  2实施“1231”课程质量工程,全面推进课程建设
  2.1建立“1”个课程标准。参照相关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及职业资格标准,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现已编印完成95%以上必修课的课程标准,作为指导课程教学的规范性文件。
  2.2深化“2”个模式改革。即教学模式和考试模式改革。全面推行“教、学、做”一体化的课程教学模式,逐步推行理论考试与技能考核相结合、过程考核与终结考试相结合的考试模式。
  2.3做好“3”个教学设计。要求所有教师按照“能力本位、学生主体、理论实践一体化”要求,做好课程整体教学设计、课程单元教学设计和实训项目设计,并在课程教学中认真实施。
  2.4完善“1”个评价体系。完善“合格课程评估指标体系”,从课程教学设计、实施和效果三大方面,对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全面评价。
  3完善实践教学体系,突出职业能力培养
  3.1工学结合,完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我院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与“两块四层一贯穿”的课程体系融为一体,其结构也由四层组成,各层均安排相应的职业技能训练、资格认证和技能竞赛项目,均有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中的课程支撑。各专业实践类课时占总学时比例均超过50%。顶岗实习分3个阶段分别安排在第二、三、四层中。采用“2+1”或“工学交替”模式,半年以上顶岗实习覆盖所有专业。
  3.2加大投入、拓展合作,改善实践教学条件。校内实践教学条件持续改善。已建成校内实训室256个,有真实职业环境的实训室38个,其中有企业支持的“校中厂”实训室11个,覆盖绝大部分专业方向,接受企业捐助319万元。
  我院建有稳定、较具规模的校外实习基地127家,包括“厂中校”1个;以订单培养为重点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先后与广东中旅集团等13家企业共建14个“订单班”,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企业参与教学过程,受益学生628人;各专业主动与企业联合开发课程64门、编写教材46种;我院自建“学生创业园”,已有16个学生创业实体。
  3.3强化过程管理,保障实践教学质量。我院逐步完善了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制订并严格执行实践教学质量标准,完善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立了职责明确的专兼职教学管理队伍,强化教学过程管理,保障了实践教学质量。
  3.4推行“三证书”制度,突出职业能力培养。我院制订了“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并纳入人才培养方案,规定从2009级起,学生必须修满素质拓展认证规定的学分,内容包括职业技能训练和竞赛、校园文化活动、党团主题活动、社会实践等项目,获取“大学生素质拓展证书”。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明显提高,近三届毕业生相应职业资格持证率分别为74.6%、91.2%、97.8%,部分学生还获多个证书。近三年在省级以上职业技能竞赛中获奖分别为5、10、17项。
  参考文献:
  [1]石伟平、陈霞:职教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国际比较.[J]职业技术教育,2002.1,9
  [2]李小为关于高职教育课程改革的几点认识《中国科技信息》2005、6)
  [3]卢学红.高职课程体系改革的目标与思路[J].职教论坛,2004(1).
  [4]路海萍课程项目化:高职院校课程改革走向的选择(路海萍)《职业技术教育人大复印资料》2009年第8期

文章标题:浅谈高职课程改革及我院教学改革基本思路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jiaoyu/zhiye/11865.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