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职业院校教师的教学观对学生个性发展的影响论文

所属栏目:职业教育论文 发布日期:2012-02-11 09:51 热度:

  摘要:在职业院校中,教师面对的学生素质各异、心态各异,这给职业院校教师的教学带来了困难。因此,为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职业院校教师有必要调整教学观,并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关键词:职业院校论文,教学观论文,个性发展,问题,措施
  
  一、职业院校教师的教学观与学生个性发展之间的关系
  1.教师要努力创建教学合作的师生关系,积极引导学生的个性发展
  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仅有一方存在的教育教学是不成立的。师生之间的教学合作,是一种知识传授与发展智能基础上的关系。教学合作,既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又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这样就能发展师生之间平等互利、互敬互爱的合作关系,也为学生个性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论文。
  第一,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不以权威自居,更不能以家长作风或者说专横的态度强制学生绝对服从自己的意志;同时,学生也不要唯命是从。我认为,学生有权与教师平等地沟通思想,有权向自己的教师要求他们期望的需要的东西,也有权对问题做出自己独立的思考并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提出意见。教师对学习成绩等各方面表现出色的同学要多加引导,使他们更上一层楼;而对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要多加鼓励,充分挖掘他们其他方面的潜力与优势,而不能对他们产生偏见或歧视。这一点从理论上讲是非常容易的,但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并不是所有教师都能做到的。
  其次,学生应自主和独立,学生要成为学习的主体,充分发挥自己的自主性和能动性,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自觉进行学习和自我学习,充分表现自己的创造才能;同时,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独立发展,不要求全体学生一致,要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实现自我发展。
  总之,师生关系的好坏关键取决于教师。因此,教师应主动地维护教学合作的师生关系。放弃陈旧的教学观念,放弃教师权威的思想,与学生面对面、心贴心的交流与合作,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健康的发展。
  2.教师要转变传统的对教学目的的认识观念,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应该说,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然而,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成绩”与“就业”成了教学的唯一目的,学生的个性发展被框定在升学或就业的模式里。教师以分数看学生,考什么教什么,不考就不教;学生则是考什么学什么,不考就不学。学生埋没了自己的兴趣、爱好,变成了考试的“奴隶”,失去了学习的动力,以致其知识结构畸形、个性发展狭隘乃至萎缩。一些富有创造个性的学生,在分数的标尺面前,被教师无情地判为没有出息,学生个性发展受到压制。然而,中外历史千百次地告诉我们,在传统眼光的学校里判为没出息者,日后竟出现诸如爱迪生、爱因斯坦、达尔文等科学巨人,他们极大地影响、改变和震撼着整个世界,而他们早年也都被当时的学校判为“愚不可及”、“不可教也”之类。事实证明:学生试卷上分数的高低,与其日后成就的大小往往是划不上等号的。教学目的的核心应是学生的个性发展。而学生的个性发展,我认为应该是学生的自我实现、与创造。
  3.教师要积极主动的改善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论文
  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努力使自己的教学方法多样化。尤其是职业院校的教师,首先要教会学生有过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职业知识。那么,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积极主动的配合教师的教学,进而满腔热情的去钻研。这样,学生就会自觉、自主地手脑并用,其创造性、独立性得以充分发挥。同时,其个人才能被充分展现出来,更会实现对其自身素质的超越和个性的完善。因此,教师选择教学方法时,应注意引导、训练学生的创造意识。要转变以培养听话学生为荣耀的思想,消除对顽皮学生的偏见,大胆接受学生的奇思异想,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现欲,鼓励学生主动地尝试和发现问题,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拥有更多的学习自主权。
  二、当前职业院校学生个性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职业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大部分学生就是为了学点技术,找个好工作。因而,对学生的个性发展就欠引导,同时对一些个性张扬的学生,教师总会有一种否定的情绪,这样,或多或少的就扼杀了一些学生的个性,导致其个性发展不健全。主要体现在一下几点:
  1.学生缺乏进取心,不敢面对问题,采取逃避的做法,缺乏探索的愿望和积极参与的热情。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教授说过这样一句话,他说:“考试时一比较,马上能让美国学生输得一塌糊涂。在外国,中国留学生无论在普通大学还是一流大学,学习成绩都是非常出色的。但中国学生胆子小,老师没讲过的不敢想,老师没教过的不敢做。”
  2.大部分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心理健康问题成为学生休学、退学乃至自杀的最重要的原因。
  3.在一些学生的眼里,个性仅仅被当作或是服饰上的怪异,或是行为中的张狂,或是价值观上对传统的一味反叛,或是对纪律的抵制。他们把个性这一内在稳定的心理特征外化为一种浮躁、虚华和叛逆,以外在的“标新立异”来体现富有个性的“我”,抹杀了个性的内在稳定性。
  三、职业院校教师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措施论文
  1.教师应主动掌握学生的思想状况,改进和完善自己的教育方式
  许多学生在未上学之前,吵着、闹着、盼望着有一天自己能走进那梦寐以求的“天堂”和“乐园”。然而,思维单一、未谙世事的他们,一旦进入大学校门,尤其是职业院校,在就业压力和不良社会现象的诱惑面前,有的便开始出现厌学情绪,甚至干脆逃课,泡网吧,打游戏。那么,试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我觉得,做为一名教育者,应该认真地、细心地去寻找其中的原因,加强自己与学生的思想沟通,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以独特的个人魅力和特有的教育方式,启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鼓励学生个性积极健康的发展。
  2.尽量使教学内容丰富多样,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觉得可以从开设选修课、技能课、兴趣小组等来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比如说选修课,其设置灵活多样,内容丰富,有利于因材施教,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智能结构,发展个性特长,提高整体素质。可以说,学校教育就是通过采取各种方式,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浓厚的探索精神、独特的求异思维、非常规的想象,从而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除此,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也十分重要。要注重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以学生容易接受、喜欢接受的授课方式为标准来提高教学质量,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
  3.努力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保证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
  振兴教育的关键在教师,教师自身的素质直接影响学生的个性发展,甚至影响素质教育的实施。教学生,首先要教其做人,这就要求每一个教师都应该努力提高自己的个人道德修养,在学生中倡导人际关系和社会的和谐发展,正确对待社会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并找出正确的解决方法,有效的帮助学生克服“浮躁”、“疑惑”、“颓然”等心态。好多毕业生走上社会以后,没有个性和独立的思想,没有激情,缺乏诗意和想象力,没有文化上的厚重感,甚至缺乏起码的社会知识和人际交往体验与能力,只有一点狭窄的专业知识。这种状况引起人们的深思,从而引发了关于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讨论,并达成共识,这也是我国高等教育21世纪进步改革的重点内容之一。而教师素质的提高更是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这样才能保证学生素质的不断提高。
  4.职业院校教师要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双师型教师
  作为一名职业院校教师,尤其是专业课教师,若对其所教专业的生产实践过程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那么将无法担当起实践指导教师的重任,更称不上一名双师教师。职业院校培养的是面向各行各业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实际动手能力是他们将来走向社会,服务社会,创造财富和赖以生存的本钱;也是职业教育中最具特色和优势的闪光点。因此,在学习期间对学生加强动手能力的训练,使学生掌握真刀真枪的操作本领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专业教师的重要职责。
  总之,高等职业院校是具有职业技术人才成长的摇篮,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学生个性发展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学校要培养学生的能力,教师就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正确引导学生个性发展,努力为国家,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彭展声.浅谈教师赏识与学生个性发展的关系[J].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4)
  2范才生.素质教育:中国基础教育的使命[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6
  3 王公安,袁桂萍.论21世纪职教教师必须具备的素质[J].现代技能开发2000(6)
  4 赵太平.浅谈素质教育中职教教师观念的转变[J].职教论坛,2003(10)

文章标题:浅谈职业院校教师的教学观对学生个性发展的影响论文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jiaoyu/zhiye/11211.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