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职学校运动会是体育教学的重要部分,是学校体育工作总体水平的反映,也是丰富“阳光体育”活动,推动全民健身活动的一个大舞台。当前,一些学校的运动会难以形成全体学生共同参与、共同提高的局面,不利于学校体育的最终目标的实现。让全体学生参与学校运动会的各个方面来,触摸“重在参与”的体育精髓,才能真正让运动会成为全体学生表演的舞台,笔者结合本校运动会多年的经验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思考。
关键词:中职学校运动会;体育教学;实践与思考
中职学校运动会是学校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体育盛事,它可以推动学校群众性体育活动的蓬勃开展,它以育人为最高目标,以增强体质和普及体育运动为主,达到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增强班集体凝聚力、促进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养成的目的。我校现有在校学生2000多人,学生年龄大多在十六、七岁,正值学生身体、身心、生理成长的关键时期,做好该时期的体育锻炼工作,为学生的身体、身心、生理健康成长做好有力的保障,也为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及健康的生活方式打好基础。
我校运动会要求“人人有活动、班班有项目”,通过举办运动会,带动了学校学生参与体育的积极性和热情,学生整体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也使学校体育文化氛围达到了“阳光体育”活动新的高潮,因此学校也将举办春季运动会作为一件大事纳入到学校年度工作计划。本人从事中职学校多年的体育教学工作,结合这几年成功举办运动会的经验,对中职学校运动会作了一些思考和探索。
一、精心组织策划、及时安排协调
运动会是学校的一大盛事,也是学校的常规工作,然而,办好运动会是非常不容易的,需要根据学校整体情况精心组织策划,也需要学校各个部门大力支持和合作。
(一)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提前公布运动会运作方案。成立大会组织委员会,并根据具体做好分工,大会可设精神文明奖评选委员会、仲裁委员会等。组织机构可做如下分工。
1、会务组,负责文件起草、发放,组织召开准备会议,主持开幕式、闭幕式、会台布置,邀请并接待外宾和领导,争取社会赞助等等;
2、竞赛组,负责运动会组织编排工作,报名、秩序册的编排打印,组织裁判工作,大会入场、退场工作;
3、宣传组,负责组织各部门宣传工作,包括会场的横幅、宣传画的布置等;
4、保卫组,负责大会安全保卫工作,保证会场安全有序;
5、后勤医疗组,负责各班级运动员医务、急救工作;
6、场地器材组,按照竞赛规程提前负责好场地、器材工作;
7、奖品组,按照竞赛规程的项目提前做好预算,准备好奖品,分团体奖和个人奖,按时发放;
(二)及时开好各部门协调会,保证各项工作如实安排到各部门负责人,各部门注意相互间的协调、合作,确保万无一失;
二、组织形式多样化,且具有一定的新颖性
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可采用多种组织形式,在保证传统体育项目的基础上多开展一些集体运动项目,既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率,又提高了学生的技术水平,有利于学生以后利用这些项目进行终身体育锻炼。
(一)举行一个有特色的开幕式,开幕式是整个运动会的开场,能给每一个参与者和观众都留下深刻的印象。
1、全员参与、展示班级风采。入场式要求全员参与,让每一个人在绿茵场上获得成功的体验,每个人都能踏上绿茵场,以矫健的身姿,飒爽的风采体现严谨求实,团结奋进的优良作风;每个人共同努力,在运动场上展示各班的风采,强化班集体凝聚力;
2、编排大型团体操(可以是健美操、军体拳、民族舞、歌伴舞等),运动场是一个大舞台,我们学生人数多,一次运动会可以编排2-3个大型团体操,每个200-400人,首先团体操表演场面大、气氛好,又能感召学生崇尚运动、健康;另外排团体操涉及到人数多,学生的参与率大,学生学习锻炼的多,通过学习团体操,学生的自信心、表现力、身体协调运动能力大大增强,促进了这种年龄阶段学生的身体、身心、生理的健康成长。
(二)增设团体项目,与体育教学相结合,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在运动会中,设计一些比较简单,容易操作的且可以让更多学生和老师参与的团体项目,如16*60米迎面接力、开火车接力、立定跳远接力等等,在项目的选编过程中,力求与体育教学相结合,让更多的人参与到运动中来,充分体现了运动会面向全体性的特点;在有些项目中还可以安排师生共同参与,师生同台竞技,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进一步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热情。
(三)常规内容和趣味项目相结合。在做好传统体育项目的同时,增加一些娱乐性、趣味性、合作性的项目,如乒乓球端球跑迎面接力、60米赶球绕杆跑、齐心协力的(50米)等等,体现了时代性、新颖性、多样性和趣味性。传统项目从客观上限制了人数及参赛项目,忽视了群体性,许多学生只能当“看客”,导致其对运动会漠不关心。若根据学生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定设置运动会的项目,就能给每个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每个人都有参与的机会。
(四)提前下发通知,给各班充分的准备、选拔、报名时间。配合班主任按照通知要求做好报名工作,并在体育课堂及特外体育活动时做好训练及辅导工作。
三、运动会与体育文化相结合,培养终身体育意识。
职业学校体育作为体育思想、文化的先导,更应深刻理解和发掘体育教育的本质内涵,确立学校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和体育能力,从而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以体验运动带给他们的身体、心理、社会多方面的感受。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以以学校运动会为契机,以学生体育文化为出发点,更好的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首先,遵循“教给学生方法比教会知识重要”原则,把在教学和训练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关知识,编印成册,通过体育文化知识以竞赛形式,让学生掌握锻炼方法,在今后锻炼中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培育终身体育意识。
其次,通过体育知识竞赛、体育演讲比赛、体育新闻报道评选、体育摄影比赛、体育表演等活动的有益补充,丰富学校运动会的内涵,调动和发挥全体师生的主观能动性,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体育的实践和创造中。
另外,通过运动会的开展,引领同学们掌握一定的体育运动基本要领,使大家产生浓厚的体育兴趣,从而达到养成终身体育锻炼习惯的目的。
四、及时反馈,总结经验。
运动会结束后,要及时组织各部门、各参赛单位以及工作人员进行意见反馈,总结取得成绩的经验,对反馈出来的问题及时做出修改方案,汇集大家的意见,认真做出运动会总结,为后期的体育教学、体育活动的安排提出宝贵的意见。
总之,对中职学校运动会的实践要适应学校体育的发展需要,要从实际出发,以全校师生为主体,要与体育教学及课外体育活动相衔接,以培养终身体育锻炼习惯为目标,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 以育体、育人为目的,探索出具有自己特色的学校体育运动会。
[参考文献]
[1]刘佳.学校体育运动会模式的探索与构建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8,(6):104-106
[2]杨东.传统与创新皆得-谈学校体育运动会的改革 体育教学,2009 (1)
[3]张庆钊.春季运动会设计要素 中国学校体育,2009,(3)86-88